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无论自由与爱,人人死而平等--三看《颐和园》

 最近又重看了一次《颐和园》,前两次分别在2008年和2015年,08年写的评论已经被豆瓣清除了,跑到邮箱看了看,幸亏清除了。我为那时的肤浅理解羞愧。那时的我是多么大胆又多么无知。我不能理解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如今回看,阅尽千山,才知道它的好。


根据幕后纪录片《颐和园》是部非常有野心的制作,是投资最高的文艺电影,辗转多个国家拍摄,它也是娄烨电影里比较大制作的一部,在这部电影里,娄烨讲述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在历史的裹挟下的爱与哀愁。


虽然这是六四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并且占了相当的篇幅),但它不是作为政治意义上的背景资料出现的,六四事件只是男女主角人生经历的一场历史,我没看出太多的隐喻和引申,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个文革背景融入一个少年的青春期一样,最打动我们的还是青春期萌动的虚荣心和少年的成长。《颐和园》打动人心之处也是在于他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特立独行的余虹,浪漫又绝望的李缇,隐忍理性的若谷和一个普普通通的文科男周伟。这些人物和其它副线人物一起为我们映照出那逝去的时代,逝去的青春,以及宿命一样再次被命运捉弄的中国国运。和第一次看时截然不同,这次再看我理解了每一句的画外音,许多年后想起《颐和园》我会想起这些生动灿烂的人,她们的面容,她们静静抽烟的样子,笑语欢歌,寂寞与眼泪。这些人无论主角配角,都是真诚的,真诚热烈是那个时代的底色,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在中国看到。


余虹来自边陲小城,和父亲一起生活,她过着小城里相对自由没有规训的生活,考上了北京的大学离开家去读书,她有个小城男友(当地的邮差),在大学里她面对各种年龄的,来自各种城市的同学,她保持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特立独行,结识李缇(欣赏她)从而结识周伟,和普通女孩儿一样,被他帅气忧郁的面容打动和他恋爱,周伟是那种大学里因为长得帅,又有几分忧郁气质而备受女生欢迎的文科生。他们往往因为太多女生倾慕而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爱他的女生。余虹热烈的爱令他窒息,令他害怕,所以余虹和他分手时他爽快的答应了。后来他和好友若谷的女友李缇上床(尽管是李缇主动的)也是这种来者不拒的自以为是。余虹后来没有在大学里发展新的恋爱,形势突变,她退学了。和其它同学比,她似乎是个置身事外的人,然而因为她的天然去雕饰和抽离,这场事件在她身上的投射是最纯粹的,她代表着这场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不参与,不合作,不忘记。


李缇是北京人,她和若谷是北京相对上流的家庭,若谷那时已经开车了,并拿了公派留学去了德国。她深度参与了六四事件,后来在若谷的安排下,带着广场屠城的PTSD离开北京去了德国和前男友若谷共同生活,她是个非常波西米亚的女孩儿,应该受不了机枪坦克的打击,那夜的场景深深刺激了她,她情感上也面临困境:若谷爱她,也非常成熟,理性。她爱她和周伟之间的暧昧和不确定性。但周伟是那种在别人家参加个party都能用并不太熟练的德语约会东德女孩儿的人。大约十年后,周伟要走了,他们三个在一个游行上遇到,游行触发了她的PTSD,加上爱人要分开的伤感,一念之间,她跳楼自杀了。周伟离开德国时,若谷坚持要去送机,其实就是想在路上说那几句话,他问,你爱过李缇吗?周伟惭愧嗫嚅不能言,他说,李缇不愿意别人爱她,心里结了疤。没有爱情。这是他对李缇的理解和定论。周伟没有说话。他其实既不懂余虹也不懂李缇。若谷这是对牛弹琴了。


周伟回中国后过得顺风顺水,开了公司,做的不错。余虹则一路坎坷,辗转深圳,武汉,后来到了四川在一个高速收费站工作,她的一系列人生经历再次回应她的性格和六四对她的影响,放在男人身上就是那种一切都结束了,崩塌了,得过且过,醉生梦死过完一辈子拉到。余虹一如既往的横冲直撞,非常热烈的度过了离开学校的十年,生活不会在她身上归于平淡,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希望活得热烈一点。


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最成功的就是塑造人物,千百年后这些人物仍然栩栩如生。我想这就是娄烨这部《颐和园》最成功之处,在拍摄纪录片里他说他让演员自己去发挥,理解这些人物,变成这些人物,这个手法是非常成功的,郝蕾是演的最好的,她其后的角色都没有超过余虹的,这绝对是她的代表作。娄烨的电影是我看过的最接近法国影片的观影感受的,杨德昌说他也是学习法国电影(楚浮),他的《海滩的一天》的确有法国长片的影子。《颐和园》最法国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关注,因此和《海滩的一天》一样,那些超尘脱俗的画外音,传递出的是真诚而不会显得造作。驾驭不好就会令人作呕的做作。


“无论爱与自由,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终结,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影片的结尾是李缇墓碑的碑文,这碑文完成了整部电影的定调。片中颇为文艺的画外音写的如此文艺而热烈,和片中那些气氛活跃的沙龙与酒吧一样,让我们嗅到八十年代那纯真的理想主义,自由充满朝气的灵魂。我想这些大概来自创作人员的亲身经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