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壹传媒集团和『扒粪新闻观』

黎智英和他的壹传媒集团在香港台湾媒体界都引起不小的争议,可谓毁誉参半,但要说他的媒体采访报道手法怪异就是少见多怪了。

 

 

新闻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扒粪』事业,也就是说媒体的主要职责是提供负面信息,揭露假恶丑,比如关于药物的新闻,黎智英认为『药物有问题才是新闻』,歌颂真善美反而是后来才在某种特定的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伟大事业』,黎智英所持的这一『扒粪新闻观』其实一点也不怪异,是源远流长根正苗红的传统新闻观,而自毛主席提出所谓『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理论以来,我们就一直来秉持一套『喉舌论』,以宣传正面为主导,这样的新闻事业才叫怪异,毛主席年轻时绝对不会认同这个理论,他发在湘江评论上的文章,从未歌颂过真善美,篇篇都是言辞激烈的除旧布新,针砭时弊。

 

 

黎智英认为,媒体的功能是监察,批评而非歌颂和宣传,他说:

给政府高官『擦鞋』(拍马屁),只对他一个人有好处,而批判他则可能对全社会都有好处,政府做的好是应该的,是其职责所在,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做的不好,我们就要批评,媒体的职能就像在野党。

 

 

这番话也完全的贯彻于他旗下的媒体编辑理念之中,苹果日报的社论和专栏,鲜有正面评论,几乎全是揭弊和批判,对时局和政府总能找到负面的切入点,极尽冷嘲热讽。

 

 

当然这是比较理论化的说法,其实黎智英对『扒粪新闻观』有着更透彻,更加一针见血的理解:其实人们的心理都是喜欢『看人仆街』(看到别人倒霉)』,运用读者的这一心理,就抓住了读者的钱包。

 

 

有人认为黎智英是生意人,他的媒体是将宣扬民主作为一盘生意来做。

对此黎智英有过正面的回应

 

 

他承认使命感于他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多次强调媒体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他的底线就是『不做契弟,不出卖自己的良知』,他的立场就是批判监察政府、宣扬民主自由的观念,但是,从商人的思维方式出发,黎智英认为一家媒体如果要表达自己的理念,宣扬自己的立场,必须是一家成功的媒体,否则,你发声,很少有人会听,如果做的很失败,又有什么好理直气壮呢?

所以,首先必须是一盘生意,必须盈利,不能太过理想化,没有读者的媒体,想实现什么理想也做不到。

 

 

有段时间,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吁求民主的读者占多数,他因此赚钱。

现如今,备受内地和本港多个财团杯葛的壹传媒系列,每年广告费收入损失2亿,如果是一盘生意完全不必如此坚持。

 

 

他认为,如今的香港,主流媒体太多,因此需要一家媒体坚持为一部分理念相同相近的人提供话语空间,用于平衡主流话语,一个口径统一的新闻界是可怕的,必须要有多种声音,为此甘受抵制和杯葛,记者部获准到大陆采访,被香港政府摒弃在吹风会门外。

 

 

除了其『扒粪新闻观』指导下的批判立场之外,苹果日报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则是新闻写作的通俗化,市井化。

在黎智英看来,这是一种『读者导向』的办报方针,他曾说,我们卖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资讯还有感觉和共鸣,这种说法一度被人讥为『读者要什么,就给什么,没有底线,没有立场,完全商业化』的不负责任做法,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时至今日,苹果日报甚少出现假新闻(早期有几次,一度导致苹果日报公信力大幅下跌),在不违背新闻真实采编独立的原则之下,将新闻看作是商业行为并无不妥,反而是种对读者负责的做法,在台湾创办台苹时,他曾以高价在街头做问卷调查路人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最希望看谁的八卦,然后将结果纳入选题,有针对性的做新闻,这种手法无疑大大增强了报纸竞争力。

 

 

营销方面,黎智英也认为报纸应该零售而不是订阅,读者订阅了全年报纸,编辑部就不会有压力---反正办的好不好,已经预付了钱,每天你都要看的,他主张零售,读者路过报摊,觉得今天的报纸值得买才会去买,每日统计销量,这样编辑部日日都有压力,便会努力做好每一天。

这种营销手法怪则怪矣,的确是种对传统订阅方式不错的突破和改进。

 

 

壹传媒旗下的报刊被许多团体和知名人士指为『淫贱』,黄毓民就曾在广播节目里直言,香港最贱的报纸是苹果日报,最贱的传媒人是黎智英,但是,虽然淫贱,读者爱看。

 

 

供职于传媒调查机构的东西南北博客博主宋以朗认为,苹果日报是一份成功的报纸,而且这种风格其实已经不知不觉的渗入本港其它媒体之中,苹果的秘诀就是:政治绝不上头版,自创刊以来,除了纪念赵总理等几件轰动全城的事件上了头条之外,苹果的头条永远是市井小事、柴米油盐。有政治人物上了头版,肯定是绯闻或者琐事,而非他的政纲。

 

 

另外,苹果副刊生活豪情,甚至公开刊登咸湿(黄色)小短篇,也是多次引起部分团体的强烈批评。

对于这些批评,黎智英认为要分开来看,首先为大众所接受的内容,不能算突破道德底线,只是某些团体,看问题有些特别的角度,会认为不妥,毒害青少年等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苹果日报的『吸引眼球大法』,以上周某天的新闻标题为例:

 

 

黃珍珍廚師疑圖姦同鄉

葉繼歡老友外甥女準新娘撞車亡 家屬內地認屍被拒

 

 

苹果日报的新闻写作手法大部分都如此,比如第一则新闻,一个厨师意图强奸同乡,但非要扯上黄真真

第二个更离谱,叶继欢-->老友-->外甥女,接了三层关系还是要和叶继欢拉上关系以吸引读者眼球。

 

 

当然,在资讯爆炸的今天,为了吸引眼球,这样的『标题党』式的新闻操作手法如今也不再是苹果独有,大家心知肚明,许多内地媒体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说起黎智英如果不提狗仔队文化等于啥也没说。

黎智英被公认为最早将狗仔队文化引入港台媒体的传媒老板,一度搞得多个圈儿---尤其是娱乐圈儿人心惶惶,个个惊呼个人隐私荡然无存。

 

 

也是因此,壹传媒集团不得不面对数不清的诉讼,就在上周《壹本便利》未成年少女湿身拍照事件审结,编辑袁采玉胜诉。其实,数不清的诉讼中,多为告其侵犯隐私或者刊物内容不雅,鲜有诉讼其造假新闻的。

 

 

当然此前引起渲染大波的那单『阿娇换衣遭偷拍』事件在『艳照门』的影响之下,已经没人再批评苹果日报了,当时可是艺人联盟大游行,个个义愤填膺要对『某些垃圾媒体』Say No 呢。此事发生后,编辑记者包括偷拍的记者,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黎智英认为,记者并未安装针孔摄像机,是跳起来拍摄,而且拍到的是模糊的背部,和之前的新闻以及同行相比,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反而是有些媒体对此大做文章,做足七日头条,比报道世界大战还来劲,似乎更为不妥。

 

 

其实,就算壹传媒集团的刊物再贱,又怎贱的过英皇旗下的《东周刊》呢?(已停刊,后改名《东方新地》继续出版)亏得成龙大哥一面游行反对《壹本便利》,一面转头又和杨老板合伙做生意,这才叫两重标准呢。

 

 

对于壹传媒集团的狗仔文化,黎智英做过一番检讨和反思。

他认为,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引入之前,在国外,狗仔队文化已经很盛行,起初,看到一些艺人出来讲话,想做一则新闻,就希望去求证,于是就会跟踪,偷拍,例如某个艺人公开说他很孝顺父母,晚晚回家陪父母吃饭,结果却拍到他夜夜都去夜店寻欢,起初是为了这样的求证,后来其它媒体效仿,竞争激烈,为了更加吸引读者,更加出位,跟踪、偷拍、写作手法就加剧,逐渐就形成了狗仔队文化,这并不是壹传媒集团的一己之功,苹果只是始作俑者,掺杂在八卦新闻中的一些不良手法和不良现象,是多年来媒体间恶性竞争共同造成的后果。

 

 

但是即便是专为吸引眼球的八卦新闻,壹传媒集团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绝不允许杜撰新闻。

虽然跟踪偷拍手法有争议性,但在集团内部,作假是最严重的错误,一经发现,即刻会炒掉。

同时,黎智英承认,虽然没有做假新闻,但写作角度的确有夸张的成分,例如,明明是一个简单的GoodBye Kiss,可能会被写成热吻。

 

 

艳照门之后再回头看,过去负面的八卦新闻,会有新的感悟。

其实,黎智英旗下狗仔队所秉持的还是那条『扒粪』原则,只不过揭露的对象由政客转为艺人而已,就像艳照门事件中一则苹果日报的评论文章表达的立场:人们愤怒的不是艺人的私生活荒淫,而是反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

 

 

狗仔文化发展到今天,鱼龙混杂,搞得天怒人怨,其实,以揭露艺人说谎、虚伪为目的而努力敬业的狗仔队员和那些冒着风险做政治事件新闻调查的记者,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一样的值得肯定和受到尊重,更不用提娱乐圈和狗仔队之间还有一层唇齿相依的微妙关系了。

 

 

壹传媒集团就算贱格,但始终没有做过类似『韩寒揽女开房』这样从图片到新闻完全杜撰的八卦新闻,都是做八卦新闻,都为吸引眼球,也有高下之分,壹传媒从未突破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底线。

 

 

即便如此,黎智英也认为是时候对于一些过于负面的新闻写作方式进行检讨了,应该开始转型,应逐步扭转选取负面角度写新闻的方法,尽量从善意出发。

 

 

作为一个有承担的媒体老板,在内地的打压和本地的抵制之下,黎智英的传媒生意仍取得巨大成功,由创刊至今,其媒体立场鲜明而坚定,贯穿始终的是对民主自由理念的坚持,对政府的检查和批判。壹传媒在台湾则形成一股非蓝非绿的中立力量也拥有骄人的成绩,下一步黎智英准备将他的媒体帝国版图扩展至互联网,究竟将是又一轮的是非争议还是又一个成功的创新,我们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