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做大事和做大官

“以前人们渴望做大事,现在则渴望做大官。”这是电影中老年撒切尔夫人的感叹,记者问她怎么看如今的恐怖主义,她想了想说,“我们一直与邪恶同行,只是魔鬼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耐心”。
  类似的金句,就算是编出来的,也颇能乱真。
  撒切尔夫人,是个真正的政治家,政治家的人生目的不是权力,权力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获得更大的权限做事,正如当年她听从同僚建议:你想改变我们的党,Lead it。你想改变我们的国家,Lead it。
  这是政治家才会有的抱负,所以她当选后,手腕强硬,作风剽悍,因为这是她一早就想做的事,她做教育大臣时,面对质疑就已经很强硬,择善固执,处变不惊。
  这部电影能打动人心,也在于此,它撷取了撒切尔夫人一生的几个代表片段做代表,算是持平客观的描述,她在英国评价反差很大,支持和反对者都不少,也都很铁。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表达的撒切尔夫人,是我想象中比较认同的那种政治家--从政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受影响的人数最多,中国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同样是改变人的生活,良相影响的人更多。
  她还是大学生时,听了希斯的演讲,备受鼓舞,觉得理念相近,加入保守党,一步步竞选,终于走进希斯影子内阁,但后来她觉得希斯过于软弱,已经不适合领导党,于是参选,击败希斯,做了党魁,继而做了第一个女首相,背后的动力都是一条,她要做事,要践行自己的理念,她的理念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避免英国走向社会主义。
  通过电影中表现的这些事件(事实上,大部分与历史吻合,这段历史并不遥远),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是个深明剃刀原理的领袖,她总是坚持简单明了的理念,并把复杂的失误简单明朗化,比如福克兰群岛战役,她看不懂海军司令的作战图,也不理会国际社会的和平斡旋,只是坚持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和流氓谈判。后来战争胜利,英国夺回了福克兰群岛,在国会发言时,她说:我想今天这个日子,不适合用来质疑,不适合用来批判我的判断。我们需要为死去的士兵祈祷,这是大英帝国的辉煌时刻。
  美国来斡旋时她也是用简单的提问破解了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她只是问美国外长:夏威夷也离你们国家很远,离日本倒是很近,如果日本占领了夏威夷,你们会不会和它们议和?
  其它的政策也是如此,她总是能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找出方案,强硬推行。这是合格政治家的技艺。
  当然,政治本身的复杂,当局者未必能够全部看清,她最后的恰好败在党内。而不是对手政党。11年,对她而言,做了不少事,还有不少没做完。
  这部电影和其它英国电影(比如 《奇异的恩典》则是更早时期的议会),可以看到老牌民主国家的议会情形,我在BBC看过一点布莱尔去国会答问的实况,几百年过去了,其实差别不大:大家做那儿大声对骂,议长拼命的大叫:order!Order!,然后静下来,有人发言,一句话刚说完,下面又是反对党大叫大骂,或者执政党议员大力支持。撒切尔夫人第一次开会时,党友对她说欢迎来到疯人院。事实的确如此,西方国家的议会气氛都是疯人院式的(有的初学者如台湾韩国,还大打出手),可中国人一面茶余饭后嘲笑这种政治形式,一面默默的攒钱把子女送到了英美法日这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其实也是投票的一种:用脚投票。
  撒切尔夫人的人生算是成功还是失败?英国人字典里没有成功失败,生命的意义并非如此衡量,第一次选举失败,男友丹尼斯手持一份儿英国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美食:炸鱼薯条递给她,然后开始求婚,他说,尽管你有牛津大学的学位,但你是杂货店出身的姑娘,如果你是一个富商的妻子,你的政治生涯就会顺利很多,嫁给我吧。
  这样的求婚可一点儿也不浪漫。
  年纪轻轻的Maggie接受丈夫求婚前,抑制住激动和喜悦,认真的说:我必须说清楚,我可不想一生在厨房洗碗细碟中度过,在照顾小孩儿中度过。准老公回答:当然,我们会请工人的。她干脆把话说清楚: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意义不仅仅是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她一直在追求人生的意义,片中出现两个孪生孩子追着她的汽车跑了很远,希望妈妈能看看自己画的画,她坐在车里,冷静的飞驰而去,留下一对失望的儿女。连一直支持她的丈夫,在听到她要竞选党魁时,也表示不满,不过最后他说,“不要担心我,小玛,我没事儿的”。
  电影从她失去丈夫后的老年生活开始,贯穿电影始终的,除了撒切尔夫人做的几件大事外,还有她的感情生活,她的晚年,对丈夫和子女的回忆,比那些军国大事要多得多。直至最后被幻听幻觉困扰的她,说出自己心底话:
  ”遇到你之前我独自一个人活了24年,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你突然闯进我的生活,害得我不能独立只能依赖你。“
  然后,她看到丹尼斯真的走了,在她幻觉中消失,不禁悲从中来。
  陶杰曾经多次提到,他在英国生活的十年,正是撒切尔夫人执政的十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她如何重塑了英国,每次说起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在93年(撒切尔夫人下台那年)返回HK定居,希望能经历97的回归,看一看HK的变迁,现在他看到了。
  上星期看《60分》采访发明Twitter的Jack Dorcrsey,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参选纽约市长,他说,我喜欢纽约,我想改变它。这是个地道的宅男,甚至除了打字,不能和人正常的沟通,他设计了twitter,是被twitter公司的股东踢走后,又创办了Square--一个电子支付系统xit系统。因为他一位朋友在一场艺术品展会上一件作品也没成交,仅仅因为他没钱安装Visa或者银联的终端机。
  记者问他,到时公开演讲,拉票你怎么办?他说我再想办法吧,其实也可以通过twitter啊。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都是羞涩的感觉,眼睛看着下方,从未正视记者。
  希望他竞选可以成功,因为驱动他一直向前走的,是做事的冲动而不是权力的欲望。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黄色小报的原罪

最近这个礼拜,HK好像回到了港片里,还是三级片。先是一个儿子残忍杀掉自己双亲并肢解。然后是一名妇人砍了同居男友上百刀后跳楼身亡。接着又是一个嫩模因为被骗奸,跳楼自杀。


对做媒体的人--尤其是做“黄色小报”的人来说,这简直是High翻天,于是,图文并茂,洋洋洒洒的头版头条。

A1
今天《苹果日报》的唯一对手《东方日报》罕有的以头条批评《苹果日报》昨日刊出的对肢解双亲,现关在精神病监狱的周凯亮的专访。说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这个访问刊出,会影响司法公正。

 DR
这篇批评有的放矢,知己知彼,迎头痛击,那些我党出钱出人搞统战的添菊报纸(文汇大公)也恨苹果,但打不到正地方,净闹笑话了,钱花了不少,可是没人买,也没啥影响力。东日这个批评不算是恶意的侮辱同行,这的确是苹果日报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所有办得好的市民报纸的原罪。

TianJu

(添菊报的神逻辑)


有人甚至会觉得正是对第一单凶案的太过详细的报道,刺激了第二单惨案的发生。(看后来的报道,似乎该女子一星期前已经详细策划,下了决心,而且并没有直接证据说她看苹果日报受了刺激)。


这个事儿,很难说是与非。早年学传播理论,有一种叫做“接种免疫论”,大致意思是,人们看恶劣色情暴力的电影后,就宣泄了自身的色情暴力,反而不会去强奸杀人(所以有三级片看的城市犯罪率低)。但又有不少案例支持,有人正是看了毛片后,饥渴难耐跑出去见人推到就“捅”的。两派争了很久,也没个结论。我看了也一头雾水,只能心里默念千万别考这一题,但隐隐觉得,根据我天朝祖宗的经验,堵,是不行的,得疏。


时至今日,我觉得对待此类新闻,最好的方式其实不是堵,也不是疏,是漠视--媒体不要去报道最好,多关心点儿蔬菜和粮食,是吧。
可是,读者不干了。


你说说吧,当你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想知道:哇,为什么啊?他跟爸妈怎么会这么大的仇啊?那女的是不是小三啊?住那么贵的楼(市值1.4亿的豪宅),过的好好的怎么会杀夫啊?长得什么样?被杀的人长什么样?


反正,凡夫俗子如我,已经在脑子里转了几百圈儿,恨不能自己重组了几次案情,于是第一时间翻开了《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充分满足了我猎奇的强烈欲望,详细的报道了杀父母的孩子的悲惨童年(其实也不难,就是去他Facebook,blog看了看,分析了一番),图文并茂的报道了城中巨富,如何金屋藏娇被同居女友获知,纠缠多日后,终于因爱生恨,喂了安眠药后乱刀砍死。“头颅几乎斩甩~~”记者这么写道。


昨天报纸甚至刊登了跳楼嫩模两个男友发给她的短信,其中一个男友短信说:我们已经分手,请别吃回头草,谢谢。然后这个女孩儿就跳楼了。当然完完整整的报道,比知音和故事会精彩的多。别问这些消息哪儿来的,这些消息很少会有假。


去年七月,帮一家杂志采访罗锦辉(他就是著名三级片《人肉叉烧包之天诛地灭》的编剧),做编剧之前,他是周刊记者,最知名的经历是翻墙进入现场找人采访一个8尸灭门惨案。罗Sir后来写得出那么精彩的《人肉叉烧包》,和之前做狗仔队的职业积累是分不开的。“那时我的报道每期都能上头版”,他对我说。但是后来觉得人家已经那么惨了,我还要跑去采访(因为要满足读者嘛),挺没意思的。就辞职不做了。


总之,后来连着几天都是后续报道来,男女的照片都出来了,女方的外籍丈夫,男方的老家,扒了个底儿掉。像看连载小说,十分过瘾。最关键这事儿发生在别人身上,发生在有钱人身上。


读者也没错,猎奇是人的天性。而且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是无聊的,需要这些东西来填满,于是这些报纸销量总是很好。这也是苹果的原罪--拉不到大的广告客户,报纸总得卖的好点儿吧。


黎智英反驳这些批评时曾说过一句大实话:我们只报道了一期,有的杂志报纸连续批判我们一星期,既然是批判,就得引用我们的报道,于是一件丑闻就会持续出现一星期。我不知道是谁在炒作,哗众取宠。


不管怎么说,报纸这样选取头条,走的就是市民路线,就是黄色小报路线,黄色小报卖的好了,读者众多,再在上面讲什么都传的远,弄一版怪力乱神,弄一版民主法制,顺便普及一下常识。


我写了不少关于苹果日报的感想了,每次我一写就有一堆人(尤其是在HK的国内人)跑出来表示鄙视,表示自己从不看这种瞎写八写的报纸。
这时我就很无语,同学,你知道罗素悖论么?不看,你怎么知道他瞎写八写?


自从知道这份报纸时(大概是03年)我就一直在看,几乎风雨无阻每天都看,同时也看几份儿别的报纸(FT,NYT神马的),这就是我的解药。我看苹果,但不会只看苹果。


媒体应不应该报道这些惨案?怎么做才是恰当的?我只能举几个例子。
也是去年发生的事儿,一个2岁小孩儿,在北角一个小区十几楼,从窗口掉下来摔死了。这事儿很惨,小孩儿的姨妈被警察带走控以疏忽照顾罪,但她的确没疏忽,当时不是在看电视,不是在打麻将,就在沙发那儿坐着摘菜,一个不留神小孩儿从沙发上爬到窗口掉下去了。
看了这个新闻,我仔细的检查了自家的窗花,甚至买了小锁,把窗花锁死,很多原来根本就没窗花的家庭,迅速装了窗花。
媒体报道这样的悲伤新闻,和报道车祸意外一样,提醒大家注意,提醒有些包工头注意,安全第一。是正面的。有时候报道一些建筑工地意外时,还会把过去几年的意外都拿出来回顾一下,也是为了提醒某些部门,提醒某些人。我初步觉得这事儿在中国做不到,比如你报道一个矿难,如果也把过去的矿难都弄出来回顾一下,估计当天晚上就别报其它新闻了,8点档连续剧都别指望看。


苹果日报曾经连续七天报道了一起法庭庭审,这个案子很特别,是一个迷奸3P案。详细的报道了一个女子,如何骗自己闺蜜到家,和男友一起3P,并录像勒索。记者写的也好(诸位可以看看我的豆瓣签名档,就是来自法庭报道),一连七天啊。
这个新闻,除了苹果,我没在任何媒体看到,哪怕是个报屁股。
因为没必要,3P迷奸这种事儿,在HK这个过分保守的城市,属于小概率事件,被自己的闺蜜陷害,就更罕见,只和当事人有关。
如果有人夜路被强奸,反而需要大报特报。


还有需要大报特报,地球上不会有任何人反对的就是政府丑闻(这几乎是媒体存在的最基本功能)。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简单说,如果3P案中有一P是政府官员,那所有媒体都会拿来做头条的。因为这就不仅仅是下半身的事,还可能涉及金钱,涉及公众利益。
因为默多克的几个黄色小报太过夸张(已经陆续停办了),英国最近在商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媒体监察委员会。这意味着他们觉得连BBC也做不到公平公正了。这个酝酿中的委员会负责审查全国的媒体,甚至可以撤换媒体头条。结果,媒体人士一致反对(尼玛,这不是英国中宣部么!!!!滚!!!)。
这几年尽管媒体业不景气,但记者编辑们可能只是穷,却并不傻。
记住这句话吧:任何时候,审查都是做恶!以任何理由做审查都会走向专断独裁!
审查绝对是多余的,读者自己应该成长,别那么幼稚,看什么不看什么,信什么不信什么,别赖媒体。
还有人说媒体应该多做一些正面报道,给社会增加一些正能量,看到这里我就笑了。哈哈哈哈哈,其实源源不断的给社会增加正能量的,正是负面报道,是吧。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讲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哈哈哈哈~~~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真正的左派

 

images

看完《单车窃贼》,期间数度落泪。
  Roger Ebert在《伟大电影》中对德.西卡的评价很高,对这部电影评价也很高,他在一位女演员的传记中看到,这个知名女演员当年从电影院看完德西卡的处女作《擦鞋童》,哭着走出电影院,听到旁边一个女大学生对她男友说“我实在看不出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的”。宝林.凯尔写到,我不知道是为电影而哭还是为这些冷漠的观众而哭。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中一篇散文诗《穷人们的眼睛》,后来刘天昭用来在南都上写了篇当日图片的评论。当天的图片是两个小孩儿在废弃的工地上一个破浴缸里玩的很开心。


  『一对年轻的恋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傍晚时分,他们在咖啡馆里享受美好的食物。这时候,一个贫穷的父亲带着两个小儿子出现在窗外。他们睁大他们穷人的眼睛,望着咖啡馆,那是惊奇的羡慕的甚至喜悦的但却是望而却步的神情。咖啡馆内的男青年,为这眼神也为自己眼前奢华的享受,感到羞愧,而他的恋人则非常厌恶,希望能够赶走他们。男青年感到失望,原来即便是恋人也不可能拥有共同的灵魂。于是他说,他恨她。』 (by 刘天昭)


  这个导演是个意大利共产党,是左派,我常常看到有人自称左派,有人被人称为左派,跑去一看,P的左派!中国没有真正的左派。什么是左派?左派就是那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是那种时刻惦记着只要地球上还有人在受苦,就对自己心安理得的舒适生活惶恐不安的人。

  就像《悲惨世界》里那个领导革命的贵族,法国有不少幼稚天真的左派,本身是贵族,但看不得有人受苦,英国也有些真正的左派(像奥威尔,像《奇异的恩典》中的男主角),会对自己的舒适感到不安。


  和这些人相比,那些自称或者被称左派的,至多有个左派的皮毛。
  德.西卡的这部电影拍的哀而不伤,不愤怒,不控诉,恰到好处,这是真正左派会做的事,而伪左派最拿手的是阶级斗争。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没有廉价的煽情和控诉,所以动人,愤怒和控诉只是供人发泄,激发人内心的偏激。这样的电影适合用来做工农兵革命。不适合流芳百世。
  在战后一片荒芜的意大利,瑞奇(Ricci)失业有年,好不容易获得一个工作机会,需要他有辆自行车,他当掉妻子的嫁妆赎回自己的自行车,高高兴兴去上班,生活充满了新希望,却不料上班第一天自行车就被偷了,他追了很远,还是让小偷逃走了。这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还好第二天就是周末,于是他和儿子一起发动朋友展开了找寻单车之旅,几乎跑遍罗马城,后来他找到了小偷,但无法找回单车,小偷也是个失业求生的年轻人,警察对此也无能为力。无奈之余,他几番挣扎,去偷了一架单车,被人当场抓获。


  结尾的一场戏高潮是,他当场被抓,被人掌掴围殴,儿子奋不顾身冲进人群哭喊着,后来人群散去,单车失主没有追究他责任,众人的谩骂中,他握着儿子的手,走向回家的路。


  因为是共产党导演的作品,又是如此的同情无产阶级,该片获准在当时的中国上映,称为那一代人能看到的最好的作品。(尽管被用来片面解读,做政治宣传)。
  时至今日,看到这部电影,我数度落泪,看到心烦气躁的爸爸打了儿子,儿子委屈的离开爸爸远去,嘟嘟囔囔的带着哭腔说,你为什么打我,我要回去告诉妈妈时;看儿子冲进人群哭喊着保护爸爸时。
  这些场景,我未曾亲历,但见过不少。


  电影令我想起小时候的事,不记得那时我多大了,晚秋时节,和爸爸一起深夜去马路两边的沟里捡红薯藤回来晒干了喂牛。我们俩各拉一辆车,走在昏黄的月光下,车子很重很重。天气很凉,我却很热。


  这样的影片紧紧抓着观众,感受电影人物的喜怒哀乐。让人看到无奈凄凉的人生,也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尽管他们未曾找回单车,但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他有个好妻子,好儿子,好朋友,因为偷自行车的人和他的帮凶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凶徒。
  最后我想说,我觉得好几个意大利共产党都很不错,比如德.西卡,达.里奥弗,帕索里尼。
  同是共产党,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为什么什么坏运气都被我们摊上,什么物种到中国都会变异。

珍爱生命,远离野心勃勃的女人

82542E4D-FA12-4ED6-987B-0AA61F4A60DE_500

昨天看完《蜘蛛巢城》,一部画面一点儿也不高清的黑白片,吸引人看完,定有特别魅力。我要说,我从这部电影里得出的结论是永远不要相信美女的野心迷惑,会不会被鄙视?其实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了。


这个想法是在看完陈凯歌的《刺秦》后初步成型的,看了《克里奥佩曲拉》(埃及艳后)后就更坚定不移。然后,又看完《蜘蛛巢城》,几乎可以作为公理了。(我还没有看《乱》哦)


已经眼睁睁看着中国英雄、罗马大帝、日本枭雄,一个比一个惨烈的死在女人的梦想诱惑之下,不能再袖手旁观。
有野心的女人魅力非凡,与众不同,内蕴狂野的气质,是普通的温婉儒雅、贤良淑德所不能比,男人会在万花丛中,迅速发现这一点红,李世民看上貌不惊人的武媚娘就是这么回事儿,后来这个小女子,一手毁了李家的江山。


《刺秦》这部电影里,巩俐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连名字都没有的赵女,她的野心影响了嬴政,她的善良感染了荆轲。最后嬴政是史上第一个孤家寡人。而荆轲情愿为知己而死。可怕吧。


<克里奥佩屈拉>里的凯撒大帝,则根本就是这位埃及艳后的傀儡,终于死在她的野心下,凯撒死后,她用同样的方法,吸引了马克.安东尼,后来马克.安东尼也死在她的野心下。这样的女人是不可战胜的,所以最后她百般寂寞中(主要是找不到有魅力,被她野心吸引的男人了),用毒蛇咬死自己自尽。


<蜘蛛巢城>里的鹫津更是悲剧中的悲剧,他本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武士管带,在夫人浅茅的“鼓励”下,一步步走向夫人的野心,也一步步走向了毁灭。
浅茅几乎是手把手教他杀死了城主--当然,如果他不动手,城主就动手了。


杀死城主后,他进不了城,他的好朋友三木守城,而且他名不正言不顺,这时他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夫人发话:抬着城主尸体入城。
顺顺当当做了城主,夫人又开始谋划他的下一步:做天下的王。于是他不得不除掉三木父子--这是他不愿做的,但还是在夫人的“鼓励”下做了。
大业将成时,夫人却退缩了。开始恐惧自己的罪孽。仅有匹夫之勇的鹫津后无退路,自作主张,终于啥也做不成,被叛变的部下乱箭射死在蜘蛛巢城。
好吧,其实这部电影讲的不是女人,是宿命,权力的诱惑等等。女人只是一个推波助澜者。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可弗洛伊德说,其实人间万事万物,所有的欲望归根结底其实都是性欲,所以权力欲也是性欲。所以男人的权力这剂春药,其实是女人开的。女人有野心,就有特别魅力,但本质上她们不知道这野心指向何处,自然也不懂得控制。得到的满足越来越多时,她们其实是越迷惘的,为了克服迷惘的恐惧,就只好一条道走到黑,继续鼓励男人去获得更大的权力,最终这样的女人不快乐,男人更加形同傀儡,迷失了方向。


像《天龙八部》里的马夫人,《风云》里闪了一下的疑似步惊云娘亲的女人,都是旗帜鲜明的热爱有权力的男人,越大越好,她们才懒得培养和鼓励,直接赤裸裸的攀附,更换男人。


懂得鼓励但也懂得控制的魅力女人,古往今来只有一个红拂,当年她“美人巨眼识穷途”,看上了李靖是个可造之才,潜力股凤凰男。于是不惜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倒贴私奔。当李靖协助李世民大业已成,便一起归隐,不问世事。当然这和李靖本身比较聪明知道进退保全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但如果没有红拂从干哥哥处搞到的第一桶金的襄助,他不会爬的这么快,后来如果红拂继续野心膨胀,非要让他做出一番干哥哥做出的事业,他们也不可能安稳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
他们是幸福的。


无论是否遇到有野心的女人,男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有心中的天地要去自我实现,做自己的主人。女人的野心是魅力之源,但如果只有野心,和男人何异?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非常弗洛伊德

Ella2013

(每天都和女儿一起爬这个坡,很喜欢落满树叶的时候。)

很惭愧,我从没系统的读过弗洛伊德,只囫囵吞枣的看过一个小小的牛津通识本,但又时常自以为是的引用。看电影时写东西时,觉得像,就拉上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科,大致意思是,人的一切精神疾病,性格缺陷,其实都是童年阴影造成的,病根儿可以上溯到出娘胎的那一刻。这些阴影大部分都是些不好的事,人出于本能想忘记,就用意识压抑它们,以为真的忘了,其实,是压到了潜意识区,潜意识区是一片不受人控制的区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发生作用,蹦出来影响人。造成了种种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

要想治愈,必须得找到病根儿,弗洛伊德懂得催眠术,有关著名的长沙发,人进入催眠状态,会回忆起童年的事--多早的都能回忆起来。完整的讲述一次,重演后,就释然了。嗨,原来就这事儿啊,于是就治好了精神病。比毛泽东思想管用。

扯了这么多弗洛伊德,是因为我其实还是不理解弗洛伊德。
我爸来这儿帮我手,看到我们俩带个小孩儿挺忙的,就说不如让他带回去,这样我们就轻松了,我一听立刻就不同意。首先,我自己一天见不到女儿都会想。(比如现在,我就挺想她的),其次,我坚决不想让孩子在1-3岁时离开父母,我也说不上为什么,大概就是因为弗洛伊德。

我有不少朋友都是这么做的,生个孩子,放家给父母带(或者岳父岳母带),然后俩人继续高效的工作挣钱。以图以后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开心过日子,可是大部分的情况是,孩子一直到了五六岁,十几岁,还是这个状态。甚至觉得也没必要了。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叶卡同学抱着女儿出来接我,在商场的电梯上,她们向上,我向下,两个电梯交错时,女儿终于看清楚是我,而且,我离她越来越远,于是她大哭起来。
十八九岁时,我养了十三年的狗,终于在睡眠中过世,去狗市买了只小狗,连续三个晚上,她都要叫上半个小时累了才会睡去,直到她习惯了新家,习惯了离开妈妈和兄弟姐妹的笼子。

小孩儿也是这样,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回去,也会哭,会想妈妈爸爸,但最后得接受现实。就这么接受了。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影响,有多少恐惧和不安,去了潜意识。这得弗洛伊德解释吧。

我从不会给女儿开一种玩笑:你今天就在这儿跟××一起玩吧,爸妈先回去了。我见过无数次这样的玩笑,小孩儿正玩的开心,听到这话也会突然大哭扑向爸妈。大人这时候往往自以为得计的大笑一通。非常满足。
哈!我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开这个玩笑是想证明小孩儿离不开你们吗?

我上三年级时,我哥哥上五年级,爸爸去赶集,说好给我们买新书包,回来后,拿出一个书包给哥哥。然后对我说,你还小,没给你买哦。我当时就哭了,然后爸爸又拿出另一个书包说,逗你玩的,见我仍在哭,就不高兴了,训斥我一通。我至今都记得那种感觉,是屈辱、不公、委屈。这并不好玩儿,爸爸,你期待我怎么反应?若无其事?一笑而过?我才十岁。你期待哥哥怎么反应?孔融让梨?他才十二岁。

这种玩笑并不可笑,也毫无意义。我怀疑自己现在的某些性格上的弱点--比如不喜欢竞争,甚至惧怕竞争,过分较真等等,都是那时留下的童年阴影。这非常的弗洛伊德。

还有一次,我还是小学是哥时,读了初中,爸爸把一个闲置的房子收拾出来,分成两间,布置成我们俩的书房。然后关上门,让我们抽签选择,我抽到了外面那间,结果爸爸反悔,说我还小,用不着这么大。我进去一看两间房子布置是不同的(当然,不是故意而是的确物质条件所限)。我的房间只有个放衣服的箱子,没有书桌。这时候哥哥说没关系的,让我用那间大的。但爸爸强行替我们做了决定。

我至今都性格敏感,有时对不公平的事会反应过度。这非常的弗洛伊德。
我做了父亲,不会对儿女做这样的事,陪她们玩。一起捉迷藏是很好玩的,一起搭积木是很好玩的。甚至一起默默的走路都是好玩儿的。不需要开这样无聊又无益的玩笑。

世界的不美好,她们不需要这么早知道,她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科学还是宗教?

《少年Pi》非常不错,溢美之词不再多讲了,说不出什么特别,只能堆砌那些大而无当的虚词。这部电影里用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其它电影也用过,比如王家卫的大部分电影,一桌一椅,一个小物件,都有涵义,都有所指,而且所指可以任意解释。这充其量算是小技俩,像导演和观众猜谜语,玩游戏。不算高章。

 
  第一次看,看到海难,感到突兀,毫无征兆,也无暗示。这里是有点硬的安排,如果不去做推测解释还真说不过去。就算所有暗示都不去留意,不动脑子,仍然会在老虎走入树林时感动一下,老虎并非没和Pi告别,它站立,停留的一刻,就是告别。生还者Pi,讲到此处,眼泪无声而下,无论这是真老虎还是他内心的老虎,都挺感人的。
  最后几分钟剧情急转直下,引发思考,令人恍然。原来这是部深惧内涵的电影,在影片结束时,情节才刚刚开始,逼你再去回放一遍,或者再去看一遍。


  前面三十分钟,有人觉得颇显沉闷,我却很喜欢,尤其是Pi的妈妈和爸爸的讨论,他爸爸显然是开明印度新人,可以嘲讽儿子“你再信几个教就不用上学了(每天都是假期)”,少年时代产生这种身份焦虑,成长焦虑,是很正常的(小说作者就曾经有过),接触到宗教于是信了教,接触很多宗教,于是信了很多宗教,总好过我们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有次在餐桌上,爸爸说,孩子,这个世界是有科学根据的,理性的,科学可以解释一切,可以解决一切(这多像土摩托啊,哈哈~~),妈妈看了爸爸一眼,并没有反对的意思,而是把话接下去说:但是,科学解决不了人的内心,内在。宗教关注人的精神,人的内心。小孩儿似懂非懂。


  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人间唯一的一道题,理性与感性,哲学和科学,客观和主观。就是这么回事儿,世界在科学的指导下高效精密健康的运作,在宗教和哲学的指导下运作的有意义。这个问题,我也曾苦苦思虑,于是看了罗素的《为何我不是基督徒》,在这篇长文中,罗素掰烂揉碎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大概是,他相信人类智慧,相信爱和宽容等等。看上去,他似乎是皈依科学。但后来他又写了一篇简单的文章《人为什么活着》作为自传的序言,说他活着的三个目的和动因:对智慧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类的同情心。有理性,也有感性。这就是罗素的信仰--也是迄今为止,我找到的信仰。


  少年Pi海上的227日,惊心动魄。没有科学指导(海上求生手册)不行,没有宗教信念的支撑,也不行。而最终两者结合,让他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并且有勇气和信念去面对其后的人生---那才是最大的煎熬。他的职业是大学教授,教神学,继续自己的信仰,继续素食,有自己的美满家庭,妻子和孩子。


  好像是基因设定一般,小猫会在一定年纪开始练习捕鼠,小狗在一定年纪识得看家,而人年少时会在特定的阶段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生有何意义。有的人会思索一生,而这疑惑令人奋然前行,珍惜当下,文艺和美,由之产生。有人想一想就放下不管,浑浑噩噩宛如行尸走肉,也是走过一生。


  最近枕边书是扬之水的《读书十年》,这本日记不仅记录了80年代中国文艺复兴时的种种文人八卦,也简单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其中有一天,他儿子小航睡着觉忽然哭起来,她问怎么回事儿,儿子说: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老死,老死了世界上就没有我了。很难过。于是她解释,如果地球上人人都不死,就不够住了。儿子说,我可以发明办法去别的星球啊。劝解一阵,方睡去。


  回头想想,谁人年少时不曾仰望星空而心生寂寞,谁人不曾因为一切终将逝去而感到恐慌,即便到了成年这个问题仍会存在,只是无暇顾虑罢了,而人类惶惶然的一生中,唯有爱是唯一的慰藉。

中国人最需要的是民主

 

98541948_2

(张欣说,你们觉得中国社会主义决策快效率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美国麻烦的很,又要参议院,众议院,又要咨询民意,好像没效率,其实你们不知道,中国人最需要的,不是吃饱穿暖,不是房子,是民#,每个中国人都渴望民#)


昨晚在TVB网站上看了《60 minutes》,再不看就循环掉了。
就是这一期,张欣毫无征兆的说出:其实,中国人最需要的不是吃饱穿暖,不是房子,是民×。连王石也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回答记者的问题,如果中国楼市崩溃,很可能引发一个“Arab Spring”, 人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同学们,知道了么?
这一期做的不错,虽然对张欣的背景介绍少了点儿,但用“建筑界的乔布斯”来形容她,还真是让我一头雾水,记者说,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正在设计北京,改变背景面貌,她说:有。对于一个尖锐的问题,张欣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做生意很难,有很多潜规则,比如需要行贿才能拿到地,他们会问你要钱,怎么办?你怎么在中国做生意的?张欣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我希望一个尽量透明的制度,比如竞标,拍卖,这样会更公平,也更高效,方便。
是的,这时候他们已经是坐拥50亿资产的地产王国了,当然就算竞标透明也可以很轻易的投到地,哈哈。问题是,在中国做生意的人,个个都带着原罪,而她没回答这个原罪。
张欣的父母都受过大学教育,于是文革时被上山下乡,后来回城,她在国内接受教育,到十四岁到HK做了血汗工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历时五年,记者问她你会不会觉得那五年是浪费了?她说不会,我会记得我潦倒苦难的日子。存够钱后,她飞赴英国,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细节,她随身带着自己用的一口锅抵达希思罗机场。她回忆说,下了飞机她很害怕,因为从没见过这么多白人,语言不通。于是坐在行李上哭泣。
后来她在英国完成大学教育,进入高盛,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代表高盛回中国开拓市场,遇到潘石屹,二人相识三天就决定结婚。她说这是真事儿。当时她已经厌倦投资银行的工作,她说这些人是蛀虫,彼此妒忌,勾心斗角。现在仍是如此。
她说有天晚上潘石屹带她到北京看一个地盘,她很震惊,地上挖了个巨大的洞,她第一次见到地球上有这么大的洞(哈哈哈!),然后小潘指着黑乎乎的夜空中,黑漆漆状如怪兽的地盘,对她说:”我要把这儿打造成北京的曼哈顿“
当时我就笑了,张欣回忆说。他甚至没去过曼哈顿,哈哈哈。
然后呢? 然后,这就是那天晚上那个工地。张欣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对记者说。
她和潘石屹起初合作并不愉快,两人理念相左(其实我觉得通俗的说是因为海龟和土鳖....),后来搞得差点儿离婚,他和小潘育有一子,于是她辞职全职主妇。后来小潘说,不行,我一个人太忙,搞不定,你还是出山吧。拆分了公司,各管一块儿,小潘主内(盖房),张欣主外(投资)。于是风生水起。
张欣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并不乐观,但她强调写字楼没有泡沫,商场和民房都泡沫严重。
说到中国更需要民主时,记者顺势问了句,你觉得中国走向民主还需要多久?20年够不够?
Sooner~~
张欣微笑着回答。
记者把她和王石的故事,戏称为“地富反坏右”二代的逆袭。听人说话,看文章要看全,要听上下文,张欣在采访里还说,中国是实现梦想的地方。记者问她:do you know American dream?她告诉记者,中国白手起家而致富的人,比美国多。
这是个圆滑的答案。
这一期节目做的好,记者深入中国内地,还采访了几个HK投资顾问,最后的结论是:中国房地产存在严重的泡沫。他们去了郑州,郑东新区,著名的“鬼城”,六十分的分析是,中国的资产无处去,于是全都投资在房子上--我看不是这么回事儿,这是HK的故事,不是中国的。中国之所以盖了这么多房子,完全是因为某些人要洗钱。跟风投资房产的所谓真的有闲钱的中产阶层,才是傻B。这一组数据是十分震惊的:
中国的GDP20-30%是靠房地产维持的。中国以每年12-24个的速度在造新城--当然,造成的同时,必须拆迁,很吊诡吧。把住的起房子的人赶走,盖一些他们永远也住不起的房。
中国的房价是很高,但是有价无市,泡沫很快就会爆破。
好玩的是,记者站在一个大牌林立的商场,问HK那个投资顾问,他说你看:星巴克,KFC,甚至苹果店都在这儿有铺,还有H&M,ZARA,这将会是个高端商场嘛。 投资顾问说:那都是假的。
看到这儿我忍不住笑出声了,那个顾问真冷静啊,居然可以憋住笑,一本正经的给记者解释。
我们在中山买房子时,楼下的店铺一溜:7-11,必胜客,太平洋咖啡,一茶一坐,干洗店,小型超市,一应俱全-----的牌子。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7-11用色和真的不痛,必胜客也故意拼错一个字母。原来这都是美好的愿望啊。现在五年过去,我上个月去看,楼底这一层,就开了几个杂货铺,其它的,都还没开始装修呢。
两个HK的地产顾问都说中国的地产泡沫严重,如果有一天爆了,受害最大的是建筑工人和用了三代的钱购房(投资,自住)的人。
然后他们采访了王石。
王石还是又老又帅的样子,但一张嘴就露馅了,他英语非常一般,但又一本正经的装的很熟练的要和记者英语对答,于是,全程只说了以下几个单词:yes,ya,big problem,that disaster。记者问他房价跌的时候是不是有已经买了房的业主回到你们售楼处去示威游行,他答:often。
这些对话虽然语法错误频出,但信息量还真大。
回到开头,春江水暖鸭先知。张欣这么说,可能出于她在国外受教育所获得的常识,王石也这么认为,就不是那么简单了。HK的房价高是供求关系和低息环境导致的,房源并不过剩。但国内的房子,绝对是过剩的,我平均半年回中山一次,沿着珠三角的高速公路,走过一片又一片的空城,在中山,我初步估算一下,就算把所有山旮旯里的人都搬出来,住进新楼,甚至连家里的猫猫狗狗都分一间,也住不完中山的新楼盘,更何况,本地人还有不少自己的居屋。
不光中山如此,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这是一个集权政府掠夺民间资源最后的疯狂,本期节目中还报道了上海附近的一个泰晤士小镇,空置至今,唯一的收入来源是作为拍婚纱照的场地。
在国内我一定不会买房,当初和叶卡同学在徐汇租房子,和HK相比,租金真是便宜(HK租金甚至高过供款买楼的金额)租房和买房差别很大。何必在这个高位,承担这个风险。HK的房子,和大白菜一样,随时可以买卖,只要不是在高位买的,随时可以卖掉不做房奴。手续简单,风险也降低不少。虽然如此HK现在的房价也在历史的新高上,我也买不起,买起也不会在这时候买,这就相当于击鼓传炸弹,快爆了,谁还敢接啊。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為何李安從沒有緋聞

又看了一遍《十年一覺電影夢》,在他的《臥虎藏龍》獲獎時,看過一次的,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於是重看。
  先澄清幾個流傳已久的,大家想當然耳的謠傳--這種謠傳往往傳播的又快又廣,令真相自愧不如。
  首先,李安賦閒在家的六年,其實一天也沒閒著,除了洗衣做飯帶孩子之外,一直在寫劇本,在接洽拍電影項目。他的前兩部電影劇本都是在這幾年中寫成的。中間接洽了很多電影項目--這都是因為他的畢業作品《分界線》拿了頭獎,只是最後都沒談成,有的是因為資方臨時變卦,有的則是他自己的堅持原則。


  李安的成功完全符合一萬小時理論,他接手拍攝第一部電影《推手》前,在電影上的百分百高質量時間投入,在絕對超過一萬小時了,所以一遇風雲便化龍。
  其次,李安的家庭關係。人們傾向於相信一個美好的故事--就如最近上映的《Life of Pi》,大家可能從內心,都願意接受第一個故事。事實上,李安沒有過多談論他的家庭生活,只是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他有一個獨立堅強個性鮮明的太太。沒有她,他不會有今天。


  但是,字裡行間還是能看到一點點並不十分美好的現實,他曾提到他沒事做時(接洽的項目都失敗,劇本寫完),比較消沉,太太也不想看到他這樣,於是他搬到紐約一個朋友處住了兩個月,這兩個月裡,寫了另一個劇本。他們有第二個孩子時,太太患了甲狀腺亢進疾病,脾氣暴躁,他還在拍《飲食男女》,家裡家外都是煎熬。後來孩子大了點兒,太太病也好了,才算一切又恢復正常。其實李安的家庭生活,和太太之間的關係,和每個平凡人一樣。


  李安是個社麼樣的人?從這本他口述的自傳裡,可以看到他的一個側面,更多的了解他,則是從他的電影中,就如通過作品了解作家,通過電影,也可以了解導演,尤其是加上“拍攝手記”這樣的文字(十年一覺,就可以作為斷背山之前所有電影的拍攝手記看)。


  簡單說,李安最大的特點就是“悶騷”,他是那種內心非常激越澎湃的人,但控制力又非常好,可以控制住這些激情,用藝術手段釋放出來。媒體上的李安溫文儒雅,其實他是那種現實中不會和人爆發衝突,把所有的衝突都放進作品裡的人。從這些拍攝手記裡可知,他就發過一次脾氣,在拍《飲食男女》最後一幕時,吳倩蓮一直講不好對白,結果做了六次那個羹還沒搞定,其它時間,他總是用自己的執著和耐心,重複重複再重複的要求演員或其它工作人員做到自己心中的完美。這就是為何他拍了十幾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截然不同,他有太多衝突,可以,也需要在作品中釋放。所以,從不重複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實在是超過斯皮爾伯格太多--史匹堡幾乎一直在重複自己。

 
  李安的電影,除了幾部西片(與魔鬼共騎,冰風暴,理智與情感,製造伍德斯托克)其它我全都看過,《斷背山》屬於沒看懂。《臥虎藏龍》是看了兩次才懂。其它都非常喜歡,尤其是那三部講中國父親和家庭倫理的電影,講出許多我等講不出的情懷,情感。看了他的拍攝手記,更加深以為然。


  李安的父親一直不能理解兒子的選擇,但仍然出錢出力支持他,甚至臨終遺言也是讓他把《斷背山》繼續下去。《喜宴》中的大部分事實,都有所本,《喜宴》場面是他的婚禮和他參加過的海外台灣同學婚禮的混合,歸亞蕾掉著淚說的:我們李家對不起你,婚禮辦的這麼簡陋。是他媽媽對他太太說的原話。父親靠在凳子上睡著他去試探鼻息這個鏡頭也是真實發生過的。比較好玩的是,拍攝手記裡他說,最令他意外和難過的是,這部電影被大家認為有個Happy Ending(大團圓)結局。

 
  他說,其實這根本不是happy ending,而是一個很悲劇的收場,中國的事往往如此,大家各退一步,各自妥協,日子照樣過下去。湊合著過下去。這就是中國人的上善若水,能以各種形態存在。


  這時李安意識到他的中國意識已經不復存在,他其實是一個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貫徹的很好的導演,不止一次,他說,電影技術還是西方的靠譜,整個一個電影工業,分工合作的關係非常高效,高質,輔以中國文化的核,成就了今天的李安。


  《臥虎藏龍》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我第一次看,也是在2000年,他剛拿奧斯卡,看完了,很失望,因為完全沒看懂。覺得假,覺得虛。十年後,我終於看懂了這出戲,因為十年後我也在社會這個江湖遊走了一番。

 
  今年看了徐浩鋒對《臥虎藏龍》的理解,除了關於道家修仙的部分李安沒有提到,其它的,全都說中。李安是想拍一部與眾不同的武俠電影,他說他熱愛武俠片,熱愛武俠小說,但是覺得現在的武俠電影失之流俗。雖然每次都是懲惡揚善,淋漓盡致,但不夠美。他要拍一部有美感的武俠,做了幾年功課後發現原來真實的武俠世界本來就和武俠片不同,本來就挺美的。李安最喜歡“做功課”,醞釀一部電影時,就全情投入去研究,做功課,這是最快樂的過程。《臥虎藏龍》的拍攝過程頗多辛酸,也是李安做的最精疲力盡的一部。光對白部分,就糅合了李安,James(李安一直的合夥人),阿城,李安本人。


  最終李安拿出一部無懈可擊的武俠電影,至今重看,還是經得起考驗。《臥虎藏龍》其實也是部成長電影,以玉嬌龍對成人世界失望而自殺為結尾,再也沒人說是happy ending了吧。武俠外衣下,玉嬌龍對愛與江湖的美麗理想破滅,原來成人的世界背後,總有殘缺。壓抑,虛偽,污濁不堪,這一切都是她不願面對的,不願面對一個美夢的破滅,她選擇自殺。


  這本書沒有收錄《色戒》的拍攝手記,因為那時還在籌備階段。《色戒》是李安拍西片一段時間後,又轉來拍的中文電影,此時他已經名成利就,可以隨心所欲拍電影了。於是他用一整部電影詮釋我黨的可怖。他的電影裡主要人物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代表著他某一部分的性格,像玉嬌龍的桀驁不馴,蔑視禮法傳統,純真、絕對的理想化,王佳芝的單純與堅強,父親三部曲裡那些委曲卻求不了全的兒子。


  一個人擁有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幾時有人聽到過李安的緋聞?真正熱愛生活,參透人生真諦,追求理想的人,不會有緋聞,因為男女關係、肉慾物慾,在這些人看來,實在太渺小以至於根本不值得去嘗試。

 
  這本書又被中信這個流氓買去重出了,我手上這個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其實我好想看到《色戒》《少年派》的拍攝手記。
  有個管理大師說過一句話:不要去聽那些成功的人說什麼,因為成功的人可以任意解釋自己的成功。多去看看那些失敗的人,你才能學到東西。
  事實的確如此,一個成功的人,可以把成功歸結於任何一個因素:運氣,堅持,自身努力,甚至是老婆比較旺夫等等。怎麼解釋都是通的,就好比打完一槍再去畫圈兒,沒有意義。


  李安成功了,無論用世俗的眼光還是他自己的內心,他都走在成功的路上,但他並沒過多去解釋自己的成功,大部分的文字,在講自己的失敗和遺憾。這就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和一個成功學大師的分別。


  顯然李安和國內那幾個所謂名導,越來越遠了,因為那些人一開始就沒有那麼大的格局,能走到那個高度,已經是意外中的萬幸了,我說的是張藝謀的《活著》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有人對此憤憤不平,說李安肯定拍不出《活著》,這種假設滑稽可笑。《活著》本身是部不錯的電影,但已經是張藝謀的人生頂峰了。在電影商業化這條路上,張藝謀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這不是他的錯。但和李安相比,無論是天份、技術還是個人努力,他都差不小的距離。此生是追不上了。

 
  網上流傳那幾個八卦都是真的,李安太太對他的獲獎並無驚喜,他獲得人生第一個獎時,打電話回去給太太,時差關係,正好是半夜,接到電話,林惠佳很平靜。
  陪買菜的八卦也是真的。
  李安做菜也很不錯,以至於他岳母去美國看他們時說李安你手藝這麼好,不如我們合資開間餐館吧。
  李安說在美國十幾年了才第一次交稅,稅單是十六萬,他說,簽出這張支票時,手都在發抖。

11/27 南方都市报边角处的街谈:巴黎的忧郁,广州的目光

11/27 南方都市报边角处的街谈:巴黎的忧郁,广州的目光
林愈静 @ 2006-11-27 23:45

image

这几天,就像加班一样看碟,不管加班到几时,回到家,我都要看一张或几张碟,晨昏交接的时候,我关机准备睡觉、拧亮身边的台灯,拿起今天的头版,不经意看到这一篇文章,它让我无法入眠,又打开电脑,把它存在此处。
本来我就生了张不那么阳光的脸,笑容少也不灿烂,拼命的看黑色幽默的小说、电影,就是想让自己不那么忧郁。
昨天一天我独自闷在办公室里半死不活的加班一整天,窗外大雨下了又停,晚上倒头就睡着了,很幸福的样子,还好,虽然没空看,昨天的报纸还没有卖掉,我翻了一会就找出了这个版面。
周四的时候我在报摊看了一下《南方周末》,没有买,这几天它连同吴虹飞一起正卷入一场无聊的事件,被骂的翻天。
天涯贵族“易烨卿”上头版,是出于无奈,临时换掉草就而成,有苦衷、有难言之痛。可是这次做張鈺,看到那大言不惭的按语以及那和按语无法匹配的浅薄的标题同文字,我再次陷入迷惘和混乱,就像我三年前迷惘于江主席VS华莱士一样,恐怕这次南方周末是有意为之,真若如此,我只能慨叹…
马青提到的那张照片的电子版我已经找出了,在这里
外面是潺潺的雨声,我既盼望下雨又害怕下雨,因为有时我不知道该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情,现在可好,继续忧郁吧....

南方都市报 11/27 A02 社论/街谈

巴黎的忧郁,广州的目光?

作者:马青
       阴天,远处高楼灯光星星点点。珠江新城中心的一片荒草地,看起来是黑漆漆巨大的一片。草地上一个白色的废弃浴缸,浴缸上几处尘垢。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背着刚捡来的旧书包,蜷缩在浴缸里。两只小手扒着浴缸的边缘,两只眼睛向外望着。眼神里有紧张、有恐惧、有好奇、有询问,有她所不自知的天真。
  昨天在报纸上看到这张图片,觉得小女孩的眼睛正盯着我在看。这让我很不安。
  本来这不安我很熟悉。坐在出租车里看见立交桥底一个衣衫破烂的人铺一张报纸睡觉,坐在餐厅里看见外面路上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太太坐在地上卖几枝兰花,在家里看着送桶装水的人从口袋里掏出自备的蓝布鞋套,在电梯里碰见一瘦小的保洁工人拿着抹布擦扶手和镜子,在我常去吃晚饭的小餐馆看见那个有点胖的服务员一年四季永远穿一双非常旧的破球鞋……这不安是我的日常生活,它一次一次涌起来又落下,慢慢的已经不能引起注意。慢慢的好像就没有那么不安了。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经验这逐渐的适应,逐渐的麻木。
  但是照片上的小女孩,她的眼神让人觉得必须应答,又无以应答。就是此刻你站在她面前,就是你向她的目光迎过去,你又能给她什么,你又能告诉她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安?也许是因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也许是因为再一次发现自己只能很自私,也许是因为其实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也许是因为突然发现其实我们并不能理解这世界隆隆运转的秩序——珠江新城总是让人想到未来,废弃浴缸所在的那片荒芜草地,也有一张城市中轴线画满繁华的蓝图。但是看着这小姑娘的眼睛,你只会惊讶、恐惧而且伤感:这头奔向明天的巨兽,它怎么可以如此目不斜视、不管不顾?
  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年轻的恋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傍晚时分,他们在咖啡馆里享受美好的食物。这时候,一个贫穷的父亲带着两个小儿子出现在窗外。他们睁大他们穷人的眼睛,望着咖啡馆,那是惊奇的羡慕的甚至喜悦的但却是望而却步的神情。咖啡馆内的男青年,为这眼神也为自己眼前奢华的享受,感到羞愧,而他的恋人则非常厌恶,希望能够赶走他们。男青年感到失望,原来即便是恋人也不可能拥有共同的灵魂。于是他说,他恨她。
  这篇散文诗写于1864年,巴黎正在现代化的大震荡之中。对穷人的羞愧似乎还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城市终于开始震荡了,轮到我们体会这羞愧了。不知道是不是时间越长,我们就越能够无动于衷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横冲直撞七色狼

横冲直撞七色狼
毛茸茸 @ 2008-03-05 17:59

电视上到处是肥肥的电影电视节目,以示悼念,可是她的电影我都不是很喜欢,尤其是最新的那个《花魁杜十娘》,我记得当时买

回来看完就把它给捐了。我本打算捐给学校的,因为它几乎一字不拉的完全忠实原著忠实原文的把那个故事演了一遍,吴彦祖的古装很难看,李嘉欣,不用说,还是超级大花瓶,单是肥肥演的老鸨有看头一点。

昨晚去买了一张《横冲直撞七色狼》来看,那时的肥肥年纪好小的样子,很可爱,胡锦在她的悼念会上发言,看上去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这部电影里,胡锦演肥肥的后妈,胡锦演过许多李翰祥的风月片,真是风骚入骨,完全不用脱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在一次台湾综艺节目上康康还拿胡锦和胡锦T开玩笑,真是胆大包天^_^.

这部电影虽然是黑白的,但 很好看,尤其是里面的插曲,个个都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江湖上流传最广的片名是《七擒七纵七色狼》。

唯一令我有点不适的地方是 它的字幕是从右向左出的,很郁闷。。。。
本来我还能听懂一些广东话,可一看字幕,全乱套了。
另外:我没找到李香琴,可封面上有写,狄娜后来还演过别的电影吗?

Lost in BeiJing

Lost in BeiJing
毛茸茸 @ 2008-03-10 12:00

黄导建中常常自称内地第一个三级片导演,陶泽如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内地第一个三级片男星,他们合作的那几部如《大鸿米店》之流的电影,算P的三级片啊,根本还没有走出谢晋老师二十年前的《芙蓉镇》模式,而《迷失北京》的出现令人很欣喜的发觉,内地的三级片终于上路了,如果去掉里面一些无谓的、艺术性的长镜头(例如范冰冰呆呆的望着灯光望了半分钟)就是一部完美的现实主义三级片作品了。
不应该让金燕玲演梁家辉的太太,她不符合这个角色,任凭演技高超也诠释不好一个四十多岁黯然失色又患得患失的商界女强人,我觉得叫杨贵媚过来演会好很多,范冰冰则是最成功的演出,或者说,这个角色太适合她演(说一句打嘴的话,气质太相近,甚至逼真到让人觉得是本色演出的程度)
这部电影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内地的三级片又前进了一小步,开始出现浴室共欢、醉酒强暴等生猛镜头,虽然只是露两点而且露的隐隐约约,但总归是一种进步(在正式公映的版本中,被剪掉的有30几处),更令人瞩目的是男女主角分别由正当红的范冰冰和佟大为出演。二人均不避嫌的演出似乎也昭示着内地电影人---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开始对新的艺术形式有所觉悟,或者坦白讲,对三级片的兴趣慢慢升温。
梁家辉的演技不必说,自是一流,大概导演们都知道梁家辉有一个世界瞩目的性感后背以及屁股,《情人》里演出杜拉斯笔下的北方中国情人令梁家辉的性感的臀部变得举世瞩目,从此,只要有三级的要求导演都愿意让他露一下,而且姿势和动作完全相同,在《饺子》里,在《黑金》里都是一样,镜头收足整个梁家辉的背以及臀的刚硬线条,宛如版画一般粗犷、有质感。
不光是形体,梁家辉的对白也讲得精彩,把北上淘金的港商演的淋漓尽致,那几段对话真是太好玩了,比如他骂刘苹果时最后那句:『是你采取主动的。。。。而且最后,你不也挺爽的嘛。』很有赵老师的神韵啊。
比如,他和佟大为在天台上的那段对话,真是太逼真,太生活化了。
可见只要采用生活中的语言,对白就会很生动,这并不难,可有些杂碎就是做不到,比如王斌李冯,你看看,只要有他们掺和的电影,演员统统不说人话,《英雄》和《十面埋伏》里那些傻B对白不必再举例,就连《霍元甲》都被丫策划的丧失了人味儿。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来讲对白就这么难吗?比如这一句:
『傻B,你才来北京几天就学会说傻B了啊』
多J8地道的对白啊。
总之,看了这部电影再次印证了我的猜测:人才是有的,问题主要是体制,只要敢放话可以放宽尺度拍电影,电影的盛世立马就能到来。虽然院线版被剪的体无完肤,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完整版,仍可以有一点点欣慰,总算给内地的三级片市场争了口气。

他们都回去投票了

他们都回去投票了
毛茸茸 @ 2008-03-21 19:34

image

注意看MSN下面的Flash广告,这个广告的另外一个画面是『居然承认大陆学历?!』,哈哈....

下午,从来对政治不感冒的老大收拾东西急匆匆赶回去投票
上午今天台湾同事们的MSN上挂出号召投马英九一票的签名
周一和老大吃饭时他说这次要请假回去投马英九的票。上次没投搞成那个样子。
我说,现在形势不是很好吗?马英九领先10%呢
他说,未必啊,民进党的选举机器很厉害的,差距小的化有可能局势突然扭转。
我想起2004年3.19那天下午,好多台湾同事调笑枪击案的事,以为是玩笑,结果民进党胜了。
宣布全台湾进入紧急状态有2W多军警无法前去投票,而这2W票大部分是国民党的,结果以2W多张的微小差距赢了选举。
这种只求结果,不择手段的做法,以及人们『成王败寇』看法乃是中国文化之邪恶核心,身在其中就无法避免。
晚上的新闻中,机场人头涌动,最远的从阿根廷花10W新台币回来投票,有一个80几岁的老头,从日本回来投国民党的票。
访问他,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国民党老兵。
一路看来,台湾选举时,全民疯癫,候选人大都难免龌龊之举,丝毫看不出政治,只看到一张好厚的脸皮。
不管怎么说,在我认知范围内,民主政体之中投票率最高的还是台湾的政治选举,这次有人估计可以达到80%
以往的立委选举市长选举也能达到60--70%这说明人民的参与度非常高。
而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口声声称民主国家的美国,投票率常常过不了50%或者50%多一点。
低于50%的投票率选出来的应该是人们讨厌的人吧。
一个经典的政治障眼法是这样的:35%的人支持他,5%的人反对他,所以他很优秀,而实际上被故意忽略的另40%态度暧昧不明,但至少可以证明大部分人不是支持他的。

(今天一天,我的MSN上这样的签名上上下下了好多次,我怀疑是有种MSN小工具,用来故意造成这样的效果的)

image

清明节灵异事件

清明节灵异事件
毛茸茸 @ 2008-04-05 16:44

昨晚上应节看鬼片,看了两部

第二部演了二十多分钟了,还没有鬼,我很郁闷。

正郁闷时,忽然传来钟罄声,我一看表,刚好交了子时(也就是12:00)

声音越来越响,跟着就有道士唱经的声音。。。。

我拉开窗帘,对面那栋楼只有一家还亮着灯,阳台上摆了神台,一个黄衣道士在唱经。

我以为是做梦呢,头回见人做法事。掐了自己一下,不是做梦。

于是,我就把鬼片暂停,津津有味的看完了整场水陆道场,一家人轮流拜,四面八方的拜,分开一个

一个的拜,还真是麻烦呢。

看完这场法事都快一点了,因为老道用桃木剑指向我这个方向时我用手机抓拍下来了,

结果,我手机做晚上到今天不停的死机、重启,照片也拍的模糊不清

真诡异

另:果然是春天来了,中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挺好,刚开了一杯酸奶就载进来两个小虫,我装作没看见,把它们喝了。。。

激情燃烧的时刻

激情燃烧的时刻
毛茸茸 @ 2008-04-17 08:25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无悔的日子。那时的我们初初认识这个世界,许多情感、体验、行动都是出生后的第一次。我们就这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阅历变得丰富,情感也纠结如老树的盘根错节,不再单一。
许多年后,回忆那些成长的时刻,仍然会面庞发热,心跳加速,眼神都格外透着一丝骄傲和满足,那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时刻,那是我们像世界展示的时刻。
我读初一时,学习很好,考试100分钟的时间,我用40分钟就可以做完,有一次大型考试,初一四个班要竞赛,事关集体荣誉和班主任的奖金,所以监考也特别严,老师和同学都严阵以待,鼓励的话说了一箩筐,考前动员搞的就像誓师大会。
考试开始了,我照例还是40分钟就做完题,然后认真检查,检查完毕就等着够60分交卷,这时,我看见在我左前方我的一名女同学一会儿低头看地上一会儿抬头写试卷,接着我就看到地上摆着笔记本,她竟然技术高超的用脚翻开笔记本抄袭,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我内心陷入人生第一次的挣扎之中,我将面临一次重大的选择:揭发她还是装作没看见。
时隔十三年,我依然清晰的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我手心冒汗,额头冒汗,心跳加剧,我看看她看看监考老师----显然监考老师并没发现,我多么希望他发现并且强收了她的试卷啊,因为那样我就不用挣扎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考试,盯着地上,隔一会儿她就要用脚翻开本子,抄一些到试卷上,她每翻一次,我都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这次不算,她再翻我就站起来检举揭发,这样斗争了很久,我终于抵受不了,在考试结束前十分钟,我鼓起勇气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她在抄袭。
我站在位置上,剧烈的发抖,声音发抖,腿也发抖。我以为我会说的很大声,其实声音并不大,我以为我会很坚定,其实我声音颤抖的厉害。
老师很尴尬的走过来,捡起地上的本子,我也交了卷子走出教室,在教室门口,我看到我的女同学,对着老师赌咒发誓说她不知道这是谁的本子,又是谁放在她脚边的,她并没有抄袭,说的信誓旦旦,说着说着还将笔记本撕碎并且大哭起来。
吃过中午饭,就是下一场的考试,我们都提前入考场,我于是被全班同学围在中间,几乎要被口水淹没,每个人都在说我,多管闲事无视班集体荣誉没有集体荣誉感等等(可悲的是我当时还担任学习委员兼副班长),我年少气盛,坐在桌子上左右开弓、舌战群人,大家都喷了不少口水,我能说的就只有一句:抄袭不对,赢了也不光彩。大家则七嘴八舌,其中最猛烈的攻击是这样的:你是害怕别人考的好,名次上超过你吧,这枚剧烈的水弹最终令我面红耳赤的闭上嘴巴。
后来的事我记不得了,总之我的班主任没有因此找我麻烦,监考老师也没有对此发表看法,我告诉高我一个年级的哥哥,他教训我不要瞎管闲事,我回家告诉爸妈,他们都说我做的对。我便继续对我的正确深信不疑。
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起我便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也许更早吧,我记得小学时我常常激于义愤抱打不平,为一些因为家里比较穷(我家里也比较穷)被人欺负的小孩儿抱打不平,先是讲理,然后就讲拳头,常常被人打,偶尔也能以德服人几次。小学时的这种经验多半是《水浒传》蛊惑的恶果---“路见不平一声吼,铲尽人间不平事”就是我对《水浒传》的最初印象啦。
现在我回忆起这些事情,为何我会对那样的事情怒不可遏义愤填膺以至于置所有人的看法和班级荣誉与不顾?是因为我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就告诉我『考试抄袭是不对的』,并且在后来在考试中得到了证实---抄袭的人会受到惩罚会被大家嘲笑,这个信条是我认识的第一条公理,刻在我脑海,凌驾于其余一切价值之上。因为公理最大,所以,它不但成为我的信条也成为我看待其它人的法则---注意,这无关道德,只是是法则,看到有人有违公平我便发自本能的动用这条公理,第一次不由自主的对一件事做了独立的正误判断并且不顾一切的公布了结果。从我当时的年纪和阅历来看,我相信这种力量是源自本能,没有任何利益或者荣誉感的驱动,不会有人因此给我奖励或者夸赞,我已经预知了后果。这是我能想到的在我身上,除了热爱美女之外,发自本心的其它一些事,此外,我做事情都经过大脑,经过反复的思索,慎重的预测后果权衡利弊,如此理性的做事处世便没有激情燃烧的感觉。
现在我长大了,对抄袭这样的事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我觉得为了短暂的目的---比如赶紧顺利毕业找工作挣钱---抄袭一下无伤大雅,也认识到这种正义感爆棚的法则最好只用来律己,不要拿去律人,如今的我,仍然有许多『公理』横在脑子里,我仍调用这些信条对眼前的世界做着对与错的判断,我判断的越来越谨慎而对我的判断不爽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所以我很少有勇气那样直截了当的表达我的意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青春真的是值得回忆和激赏的。
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件事我干得漂亮,值得回忆,当得起一句青春无悔,而到如今,我唯唯诺诺的不敢乱说话,令我略感欣慰的是横在我脑海里那些『公理』全是爸妈言传身教给我或者我自己通过读书阅事而得来的,我视之如贞操般宝贵,是我有别于世界上另外的人的唯一证据。

青春宛如一块方糖

青春宛如一块方糖
毛茸茸 @ 2008-04-22 07:30

黄真真长了一张笑脸,将她脸的轮廓印下来,可以直接上沃尔玛的T恤,她嘴巴大,嘴角上翘,是天生笑脸,眼睛不大却很明亮,也常含笑意,这样的眼睛加嘴巴,许多年后在姚晨(郭芙蓉)的脸上重现,不过姚晨虽然眼睛比较大,但总是迷迷糊糊的,另有一种可爱气质,而不是如黄真真这样给人一种聪明伶俐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看黄真真导演的电影是那部著名的《女人那话儿》,上个月我还看了之二《男人这东西》,就不如第一好看了,在《女人那话儿》里,黄真真由头笑到尾,访问每个人她都大笑不已,而那也是我看过最另类、最轻松的纪录片,看了五年了,到现在还记得访问许鞍华和暗访问深圳性服务者(妓女和男妓)的情形。
我还在陈果制作的一部电影《走火枪》里看到过黄真真的演出,她演一个按摩院小姐,用脚给一男的打飞机,还是笑意盈盈的样子,或许真的是长成这样吧,就从没见她愁眉苦脸过。
看完了《六楼后座》,是部挺不错的青春题材片儿,因为它海报设计令我不爽,已经多次当面错过了,要不是芒果的推荐,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去看。
这部戏是林嘉欣MM笑的最多的一部,她要是再演《救命》和《安娜与安娜》里那样的冷艳女人,我就不偶她了。她笑起来有一个细小的酒窝,眼睛也眯起来,是最可爱的表情,为啥却总是扮演一些儿时家庭不幸心理有问题的冷艳美女呢?
六楼后座这几个男女,演员都很熟,周浚伟就是《AV》里那个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的大学生,麦浚龙则不必再说,现在因为阿娇而走红,那个搞传销被骗的演员,就是《性工作者十日谈》里最后被砍死的鸭子。
青春宛如许多东西,菲茨杰拉德说像一场化学的梦,王朔则用动物凶猛来描绘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到了香港,青春变作太古咖啡里的一块儿方糖,是甜的,会融化,会被磨去棱角。
这六个男女,为了能常常在一起玩,合租一个住处,取名六楼后座,六个年轻人,各有烦恼和快乐,各怀青春之梦想,又都在融化着青春,一次玩笑中,大家约定以一年为期,各自实现一个梦想,宛如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期经历一样,这个梦想理所当然的破灭,且现实总向着梦想的反方疾驰而去,例如像赚大钱的人,会赔光现有的小钱,想实现音乐梦想出唱片的人则干脆会被迫离开音乐领域,这样青春梦碎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因此也颇能引起共鸣。
当我已经告别青春那段日子,躺在床上看这部电影,远古的回忆历历在目,总有一幕,会拨动心弦,令人一时间唏嘘不已。
最终,只有林嘉欣MM演出的Karena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出了一本书《六楼后座》,还因此差点做了第三者。
结尾六人各自分开,告别青春,停止发疯,步入正常轨道---就要像成年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吗?没可能的,经验告诉我,曾经有过精神青春期的人并不多,这样的人,将永远青春,永远怀揣疯狂的梦想,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六人的故事中,除了林嘉欣MM,我最喜欢卢巧音演的那个用塔罗牌算命的神婆,在电影结尾,导演黄真真随机采访了片场工作人员,大家脑力激荡,你觉得青春是什么呢?答案很多也很有趣:
青春是钵兰街上的夜店,是我有你冇的东西,是一段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光
…….
青春宛如一块儿方糖,多好的比喻啊,可惜,我的这块儿方糖已经快化完了。

港片

港片
毛茸茸 @ 2008-04-22 16:32

<百年梦工厂>:RTHK拍摄的纪录片,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时拍的,每个小节找一个从影人员做主持,因此见了很多演员还有出字幕时看到名字的那些真人。一百年而已,很快就讲完了,但我看得很不爽,连『潮语电影』这样小类都分出来了,却对风气云涌的『三级时期』视而不见,RTHK的专业素养在这个纪录片里大打折扣,连CCTV-10的节目介绍夏文汐时都敢用《唐朝豪放女》的剪辑,为什么RTHK做中国电影百年时居然不做三级片时期?操,越想越生气。
没有三级辉煌的百年电影史记录是残缺的。
《西厢艳谭》:虽然是三级片,但好歹把剧情演的很完整,像牡丹亭西厢记这样的,如果用写实手法拍出来,都得是三级片儿,《红楼梦》拍了这么多次,没有一个导演忠于原著啊。
六年前看这个片我用了快进,现在看,仍是快进。
《安娜and安娜》:时至今日,我思想里唯一不够理性不够唯物的部分就是:对命运的敬畏,也许此生都进化不了,我对命运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痴想,世间没有两片不同的树叶,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阵微风吹起的一粒微尘都可能影响某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不能假设自己的人生,甚至不能假设过去的一秒钟。
因为这个缘故,我对探索命运的电影都很喜爱,尤其是那种令时间停止,重来一遍的,不会有人比至尊宝更傻了,他三次机会,他却在重复一个动作。
<安娜>这个电影用了半科学半迷信的方式来探讨命运,长相相同的两美女,命运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冷艳高傲的OL,做艺术工作,有个会做蛋糕又组乐团唱摇滚的小情人儿,另一个却是含辛茹苦的家庭妇女,老公抑郁了,自己也快跟着抑郁了。就这一探索就足以令看手相面相麻衣神相的神话破产----因为这俩人是同一个,因此所有特征必然都相同,可命运相差如此远。
但是,有一点是同样的:她们都不幸福。
可这一点乃现代人之通病,不能算是看相的准确。
总之,这个片子看的我很郁闷,剧情绕来绕去,相当的拖沓,故事讲的支离破碎,一无是处,幸亏是90分钟的片,再长点,我都抑郁了。
唯一的亮点就是我们的林嘉欣MM一人分饰两角,职业装、夜店装、家庭装造型都有,长发短发都有,笑的哭的齐全,风景也灰常不错,简直是一个个人Show,所以,对于非常喜欢林嘉欣MM的同学们而言,完全可以把这部电影当作一组林MM的写真集。
这也是我觉得我牺牲了一包烟来买这张碟的唯一理由,但我仍强烈的建议林,不要再演这两种性格的角色了,那不是她本色,她本色乃是《男人四十》中的叛逆又有才气,敢于大胆勾引班主任的中学生以及《六楼后座》里那个又阳光又有主见充满梦想的年轻人。

港片二

港片二
毛茸茸 @ 2008-04-22 16:34

《玉女聊斋》:玉女聊斋取材聊斋志异里朱尔旦的故事,说实在的,我小时候非常努力的学习文言文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家里有两本聊斋志异,我磕磕碰碰的看了几篇之后觉得很黄很暴力(比如《画皮》《辛十四娘》),于是非常感兴趣,发奋学好文言文以便能体会其中妙处。
作为通俗文学的聊斋志异,只要忠实原著拍一下,保证都是很好的三级片和政治讽喻剧。
朱尔旦的故事我就不复述了,总之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在这部三级片里,徐锦江没脱,出演陆判。
接下来我就要说明喻的事儿了,这部电影里,陆判给朱尔旦换了个鸡鸡---朱尔旦显然比未央生同学幸运,未央生换了根儿马吊,看到红颜色就起劲儿,也比花道同学幸运,花道同学换了根『机关吊』,转起来像血滴子,朱尔旦得这个叫做仙根,导演为了准确通俗的表现这条仙根的与众不同,将它拟人化(晕,本来就是人之一部分吧)成一个小和尚。小和尚见到主人,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
『你可不能搞后庭花,害我吃屎』
看到这儿,笑喷了~
很显然将它拟人化表现起来就得心应手,我觉得这也算创意之一种吧,同时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有个小孩儿到7-11买套套,售货员问,你买套套干什么呀。
他回答:因为明天我们班表演节目,要自己准备服装。
你演什么呀?
我问老师说,我演什么呀?老师回答说:你演个鸡巴。
想像片场的情形,导演和工作人员会怎么称呼那个演『仙根』的小伙子呢?
小伙子如果日后发达了,会怎么介绍自己的这个角色呢?
『别人出道前跑龙套,没对白,没正面,有的还要演浮尸,我第一个角色还不错啦,有对白,有正面,戏份儿还挺多的,我演一根遍尝美女的鸡巴』
《男与女》:非常老的一部电影,1983年出品,可彼时的钟楚红姐姐已然风情无限,这部电影需要女主角脱,So,钟楚红姐姐原来也演过脱戏的,在收录的花絮里还预告了另一部Coming Soon 《窥》,脱得更彻底。
至今都说不清,为何,钟楚红会给人一种成熟性感的妩媚感,不论是零部件还是整体面庞她都不算漂亮,但那种气质的确有种先声夺人的力量,一出场就技压群芳,脱颖而出,不服不行啊。
这部电影多少都算是讲述历史,导演编剧和演员大都是五六十年代,因父母逃难香港而出生在香港的一代人,那时英国人查身份证的劲头很高,和现在查暂住证差不多,查到是非法移民,立刻递解返乡,而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衍生了种种因为生存需要而轰轰烈烈或者凄凄惨惨的故事,《省港奇兵》讲男人的故事就轰轰烈烈,而这一部讲女人就凄凄惨惨。
那时的万梓良也帅的一塌糊涂,身材紧凑,孔武有力,这一对儿『天涯沦落人』最终没能实现『香港梦』而成为落难鸳鸯。电影以巨大的无奈无望收尾,是十足的悲剧,红颜命薄,英雄气短,为恶的享富贵,善良的遭恶报,人间悲剧不外如此。
需要重申的是83年演脱片,顶着巨大的压力,要不是红姑娘一身性感之中透着一股正气,早就被踩在脚下永不得翻身了。
旧时的电影,总不够紧凑而有许多拖沓的故事情节和镜头。

台片

台片
毛茸茸 @ 2008-04-22 16:34

《爱情灵药》:苏照彬导演,非常好玩儿的一部电影,MTV风格,见了很多『见面不如闻名』的台湾明星们,比如陈升、MC HOTDOG,这个电影看得时候感觉意有所指,充满了暗喻,但表现手法又比较前卫,所以整体感觉挺混乱的,像是个新时期电影。我在豆瓣上看到了卡夫卡.陆的评论,解开了许多谜团,果然是充满了暗喻啊。
回味了一下,发现用『性』来表达政治真是合适,暧昧、边缘、有多数派和少数派,传统和反传统,这些特征都相吻合。


剧情是这样的,光良演的主人公林祖状,因为鸡鸡太长(长到需要打个蝴蝶结才能去上学)而倍感苦恼,直到他结识了地下A书书店老板郑铁男(陈升演),郑铁男免费提供给他A书看,他也到地下书店打工帮忙,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个警察(戴立忍饰演)追逐几个超速少年时撞进书店隔间,查封了书店,烧了所有的A书,郑老板看着电视画面上烧掉的心血心脏怦的一声碎掉了,他死在林祖状----他唯一的朋友身边,留给他一封神秘信封里面有遗书和一把钥匙。


林祖状拿着遗书和钥匙,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小门儿,进去,又是一个夹层,安装了一个可以看到另一间房的玻璃,那个房间是美女的卧室,他坐在那儿,伸手可以够到啤酒,喝着啤酒看美女梳头、换衣服,后来美女发现了他,也发现了遗书,原来郑铁男正是美女的初恋,他之所以看一间A书店就是为了将美女年轻时迫于生计拍的裸体杂志封面搜集齐,销毁掉。他做到了,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美女现在的老公就是警察(戴立忍饰演)----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


林祖状的爱情故事是这样的,班上的一个女生喜欢他,他却只喜欢A书,该女生为爱绝望,沦为太妹。
一家日本电视台到台湾做节目『拯救不良高生』,找到已是小太妹的××做节目并,节目总监原始山口组成员,袭击抢劫一个女孩儿,被抓进监狱,女孩没有指认他,给他一次改过机会,后来他们结了婚,可是女孩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这又是一个凄美爱情故事。


中间穿插了三个寻找宝刀的不良少年,插科打诨,对着警察丢大便,持刀抢劫,最后的结尾是,××回到林祖状身边,警察回到家直面自己的老婆,日本的节目圆满完成。
说到暗喻还真不少,参考卡夫卡陆的这个评论就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祖状每日骑自行车30公里到旧书店看A书,第一次看A书时,陈升严肃的看着他说:你准备好了吗
他坚毅的点点头,就去拿欧美的。
陈升挡住他,给了他一本日本漫画,语重心长的说:
你年纪还小,先从漫画看起。
把剧中的A书换成政治立场,不用做任何的改动都讲得通。
暗喻是需要动脑子的活动,明喻就好很多,比喻最初发明时是为了更生动的解释抽象的东西,应当是明喻为主吧,比如《玉女聊斋》就很好玩。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又买碟

又买碟
毛茸茸 @ 2008-05-01 21:35

上个周末是最危险的一次,只剩回家的车费了。。

《不道德的故事&爱欲之岛》

已经看了,很好玩,很老很老的,刚告别黑白时代的情色片。

《安徒生童话系列》共五张

《中国》共两张,安东尼奥尼

《喜剧之王》

《你想知道,又不敢说的事儿》(性爱宝典)
看了很多次了,这次见到DVD,当然要买下。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伍迪.艾伦的电影了。

《大逃亡》

《骗中骗》

都比较老,都看过了

《血色黑金》

《我在伊朗长大》

《性瘾者》

《Man In Black 》第一部

《台湾故事》

《打工皇帝&求爱反斗星》

八零后鉴定

八零后鉴定
毛茸茸 @ 2008-05-06 20:58

连看了三部《表姐,你好嘢》,乐得半死。。

张坚挺不愧是黑色幽默政治喜剧高手。

有个笑话是这样的:

在《表姐,你好嘢》第一部,海南的大陆公安(郑裕玲)带着侄子(张坚庭)跨区办案到了香港。

受到香港警察(梁家辉)的热情接待,梁家辉带她们参观香港皇家警局。

带到电脑跟前说,我们把全港的罪犯资料都录入这个电脑,本来需要三天干的活儿,半天就干完了。

表姐郑裕玲理直气壮的问:那剩下两天半用来干嘛?

接着梁家辉带她去参观高科技产品:测谎仪。

梁说:这是我们购买的IBM公司生产的 圆木二号 测谎仪,相当犀利啊!

张坚庭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啊?

梁家辉说:因为,就算最善于说谎的人,在它面前都会感到自卑!

看不懂蓝色部分内容的是八零后,鉴定完毕,哈哈~~

IT 笑話
毛茸茸 @ 2008-05-11 10:17

昨晚上我下载了一个 破解WMV加密文件的软件。需要Winrar解压的。

才发现,重装系统后居然没装winrar,于是就去Download winrar。

有个网站,简直是天下第一牛b网站,提供一个winrar下载,Biu的一声就下载完毕了。

我跑去一看:下载下来的winrar软件,是用winrar才能解压的压缩包,哈哈~~~

母亲节

母亲节
毛茸茸 @ 2008-05-11 20:24

原来是不知道有这个节的,不知道还好。

现在知道了,不能回家找妈妈,伤心难过起来。

昨天、今天分别加了两天班,累的像烂泥,原定的回家计划取消,偏偏又是母亲节。

周五给妈妈打电话说要回去,妈妈说有大风,会下大雨,不要回来了,哪知道今天风和日丽我却要加班。。

下了班,我仔细的收拾了房间----已经一个月没有大规模收拾过了吧。

扫地、拖地、擦窗子、擦桌子。我想妈妈都不想看到我的住处乱做一团。

然后,叫了一顿丰盛的外卖,看着电视吃喝,电视上又是母亲节,很煽情。

我想,妈妈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平平安安,然后早点找个女朋友,把婚给结了。

这样一想,就更加惭愧了。。。。。。。。。

以前在外上学,不在妈妈身边时,为了不让她担心,就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

回家之前大睡三天,按时作息,焕发出最健康的样子再回去。

这样的面貌回家,妈妈见到我就会觉得我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就放宽心了。

长大后,我试过很多种方式,令妈妈放心我一个人的生活,每次回家都费唇舌讲我过得如何如何好。

我发现没有用的,妈妈永远都会惦记自己的孩子!刮风下雨会担心,风和日丽也会担心,找不到工作会担心,工作了也会担心。

无论如何我都说服不了她放宽心了,这么多年也没对妈妈说过感谢的话。

以前常常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回到家,妈妈做饭,我烧火,千万户炊烟升起时,有一缕来自我家,炊烟袅袅中的灯光是温暖的桔黄色,而炉火红红的烧的正旺,映着我的脸,妈妈的脸。

现在,我能陪她说说话或者听她说我已经听了无数次的唠叨,妈妈就很开心了。
找不到时机对妈妈讲出的话,只能这样写出来。

其实,作为儿女,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是对妈妈最大的感谢了!

年轻人,总爱把热情当成了实力

年轻人,总爱把热情当成了实力
毛茸茸 @ 2008-05-14 00:48

业余油画爱好者黄四宝 终于可以有机会画一下女人体,这时隔壁的小夫妻旁若无人的鱼水欢好之声,搞 得他心烦意乱,不得不打开录音机放着音乐才能继续画下去,杰克画露丝时候也没这么慌乱过,这说明,他,的确很业余。即便是第一次画女人 体的专业画家,会很快专注于画作,而忘记一切外物。

王彩铃到歌剧院面试时,求人听她开腔唱上一嗓子,求之而不得,就自顾自唱起来,她的歌声惊动了看 这部电影的观众,但是并没惊动歌剧院的一名人事文员,她并没有阻止她,只是淡淡的说:行了,知道你水平 了,去年就知道了,这说明,她,的确很业余。

在小城三大艺术青年之中,只有跳芭蕾的胡老师最为纯粹,他从没想过跳到北京去跳到苏联去,『一心就是爱跳芭蕾,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想 想真后怕』,也只有他当得起『天分』和『艺术家』这个名号

机缘巧合之下,三人都好点儿艺术,有着相似的命运----不为人所理解,郁郁不得志,但是这三人之间却有极大的不同。

王彩铃是最悲惨的一个,也是逐渐觉醒的一个,到最后她去征婚,条件是:科研人员,没征到,领养了 小孩儿,改行卖羊肉,开始治脸上的暗疮,认真踏实的过自己的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了乐趣---她领着养女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幕算是温馨而感人。

在此之前,她因为会唱几首意大利歌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该和小镇上的其它『庸庸碌碌之辈』混为一体,她直言:『我不想过庸俗的生活,不打算在这儿发生爱情』。她的终极目的---恕我说的难听点儿---她的欲望是:唱到巴黎去,感受千万人热烈的掌声,她对艺术的追求已经和艺术本身无关,而变成一种极其功利行为:证明自己不是个『庸俗之辈』。

在她能够证明给众人看之前,按耐不住虚荣她甚至一次次的对人说:『人民歌剧院已经在办理调动手续 ,我很快就去北京了。』

用谎言编织的美梦,来强调自己的不同与众,其实她完全不必如此,她能唱意大利歌剧本身在这个小镇已经取得一定的地位(在广播里演唱),已经令人很羡慕了--比 如周瑜就很羡慕她 。

如果她仅仅是热爱艺术--意大利歌剧,那她会有美好的生活,当老师,结婚,生子,没事儿继续到广场唱歌剧,这生活会比普通人更美好。

而她不是爱艺术,她希望歌剧给她带来一切,她爱的是艺术带来的身外之物,当艺术不能给她带来她梦想中的功名利禄时,她悲叹自己生不 逢时,命运凄惨。但最后她终于渐渐明白应该背负自己选择的命运,换句话说,咽下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

这时的王彩铃已经觉醒,她甚至已经清醒的感到,隔壁的小美女和她交朋友是因为她比别人惨,而青春已经逝,她勇敢承担起自己选择的命运。

黄四宝是比王彩铃更龌龊的一种人,他的朋友周瑜对他的评价很确切:『志大才疏』,但就艺术成就来说 ,王彩铃还说得过去,他则连边都不靠,不然也不可能连续几年初试都过不了。

正是因此,他打碎梦幻也最早,事实上在火车上的一番对话已经充分揭示了他的内心:『我境界没那么高』,言外之意,我要成功了,肯定得娶个美女做老婆,后来他去了深圳,深刻的体验了一下『市场经济』,回来就干起坑蒙拐 骗的勾当,再次遇到苦苦坚持的王彩铃甚至都不能唤醒旧梦,他已经和往事干杯,那个梦就如年轻时的其它虚妄的梦一 样烟消云散了。他不但沦落为平凡的人,甚至堕落成比平凡更为不堪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光头MM,那才叫有心计,选择艺术,并且能为艺术找到出路,在如今的商业社会里, 这样的人才是具备明星潜质的人,瞅她那演技和发掘群众演员的眼光,以后绝对有希望做个影视歌多栖明星,唱到巴黎去问题不大,但我认为她是很直接的选择了艺术作为生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她的目的是出名,然后过富足的生活,和歌剧无关。

我个人觉得,唯一一个献身艺术的是胡老师,最令人慨叹、值得敬佩的也是他,为了爱好,他可以一眨眼就度过了跳舞跳十几年的光阴,他甚至跪下求王彩铃假结婚以便他可以继续跳舞而不为世人所诟病,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方法,可以继续自己的梦想,坐牢的他依然 很快乐---这快乐是艺术带来的纯粹的快乐----因为他在监狱里也可以跳舞,王彩铃去看他时,他兴高采烈的告诉她『监狱发的布鞋,可以立脚尖呢。』一边就真的立起脚尖。

这一形象,像极了《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演的程蝶衣:看到学生运动喊口号,他说,领头那个声音不 错,可以唱小声的,被打成汉奸受审时他也只说有个日本人是懂戏的,要是青木不死,京戏早传到日本了。

这两个角色才当得起那句对艺术家最高之评价『不疯魔,不成活』啊,他们的一生为艺术而生殉艺术而死,享受艺术,献身艺术....
王彩铃的烦恼在于不能凭借自己异于小镇人民的『艺术细胞』,而被人敬仰,反而被人鄙视,于是她就 发自肺腑的认为这里的人们是低等生物,甚至不愿与人交往,但她不能避免自己胃疼的死去活来时去隔壁借胃 药。

黄四宝的烦恼和王彩铃相似,但是作为一个穿皮夹克牛仔裤的疑似艺术男青年,他的野心更炽,也更加浮躁不安。

胡老师是活得相对淡定的一个人,他因为艺术而内心有着自尊,甚至可以说从自我观照之中他获得了强 大的力量,基本上对于外界对他的艺术的感觉不甚在意,况且他也能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招收学员),他为艺术终于自己内心,但是他也有世俗生活要面对-- --不能总让老妈抬不起头来。最后他想办法解决了这个矛盾,终获解脱。

原谅我用这样冷漠的语言评价他们对艺术炽热的心,事实上如我前面的分析,再强调一次,揭开艺术面纱的掩饰,看似命运相似的四个人,有着云泥之别的精神世界。

说回艺术这回事儿,建议大部分分不清艺术和生活的人,去看一看彼得.威尔的《死亡诗社》和路学长的《长大成人》,否则会很容易把大麻嗑 药和摇滚艺术搞混,把某种很表面化的生活方式和某种艺术错误的联系在一起。

《立春》所揭示的人物命运和孟京辉的《像鸡毛一样飞》非常相似,虽然这两部电影,一部土的掉渣儿,一 部前卫的一塌糊涂。其主题都是一样的:艺术家,艺术家的生活,究竟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像鸡毛一样飞》里的诗人欧阳云飞,瞅啥都不爽,瞅啥都庸俗,就自己不是一般的高雅,觉得自己牛逼到开裂,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原来,写诗这回事儿,用盗版软件也能搞定,他才算从高高的云端头朝下的重重跌落于尘世,深刻的反思之后,他醒悟了,剃了光头,按照艺术家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

这个片子为我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廖一梅真是一针见血,对艺术圈那点儿破事儿破感觉体悟透彻,里面有个 插曲很好玩儿,一群人在超市门口唱歌:

吃过奶酪吗,这是法国的特产。
喝过可乐吗,这是美国的东西

某些所谓的艺术家,的确有这种沾沾自喜高高在上的可笑念头,需要掏大粪的老农给他们结结实实的上 一课才对。

那么,啥是艺术呢?是不是像某些诗人和艺术家说的那样:艺术家很寂寞啊,往前一看,没人,往后一看,芸 芸众生。
我觉得不是,艺术的活力和其它行业的活力一样凝结在实实在在的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就 《立春》而言,王彩铃的老妈早起一个人在院子里放鞭炮更具艺术感,高超的艺术像住在王彩铃隔壁的夜夜交欢的小夫妻一样普通、平实、热情、元气十足、充满生命张力,而且应该像他们一样忠于本能,忠于自我,旁若无人的享受快感。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艺术,才能将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命运,人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王彩铃式的悲剧,才刚踩到艺术的门槛,不幸生在一个资讯闭塞的地方,错误的以为自己有了 天分已经升堂入室,并持此错误观念几十年,直到碰的头破血流才恍然大悟。

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过一次或几次『忽然艺术』的经历,比如,忽然发现自己嗓音很好,不当赵忠祥很可惜,忽然发现自己尿尿和泥捏弄的那点儿小玩意儿很抽象很前卫和罗丹米开朗琪罗都差不 多了。。。。这样的情形,人生总会遭遇一两次的,就像人人都曾经托着下巴深沉的思索过:我从哪 儿来?为到哪儿去?我为啥是我?这样的哲学问题,但并不是人人都成了哲学家。

大部分人,经过了艺术的分岔路,哲学的分岔路,仔细的想了一秒钟,然后带着这些非凡经历走向平凡的生 活,一部分人,决定百折不回九死不悔的走下去,成了艺术家,哲学家。

在这个分岔路口判断失误的人,成了悲剧。

享受艺术和成为艺术家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这应该是年轻人必上的一堂课,否则就很容易行差踏错。举例而言,我喜欢看电影,甚至很爱演,但我从没想过去当演员,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技术是谋生的手段,艺术乃是人活着的目的』《死亡诗社》中,一开始基廷老师就这么教导同学们。人 掌握某种技术生存下去,然后享受到某种艺术带来的精神慰藉,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将艺术、谋生加在 一起,使谋生为艺术拖累,使艺术和谋生互相折磨。

《立春》和《孔雀》一样以苍凉的北方冬景、生活化的方言打动西方和东方的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第五代导演御用摄影师的顾长卫,无意中将自己的电影视野定格在那个『中国西部片』横行的时代(像 黄土地,红高粱等),在第五代纷纷改行拍奇烂无比的商业大片儿之时,第五代的后备力量---顾长卫同学--异军突起,回归本源,再现第五代曾有的辉煌,所以顾长卫可以称之第为5.5代导演。

但是这部电影有意无意之中给人一种误导:仿佛是当下的社会背景造成了几个人命运的悲剧,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拉硬拽,照我的理解,这些人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非社会悲剧,坦白说,就这几把刷子,在任何国家也不会有出头的机会。
如果说反应社会现实,我觉得拥挤的火车车厢,对北京户口的迷信倒是多少有点批判现实的意味呢。往深处想,这几个人悲剧性格的形成和资讯不平衡是分不开的,要是他们能多看到一些和艺术有关的节目,多读到些艺术书籍,也许就不会一根筋的觉得自己牛B了,也许就会踏踏实实过日子呢。

另外:谁能帮我问问顾长卫同学,为啥电影里每次送礼,都送菠萝?兄弟我百思不得其解。

悲观主义的花朵

悲观主义的花朵
毛茸茸 @ 2008-05-19 19:49

买了廖一梅的两本书:

《悲观主义的花朵》
《琥珀+恋爱的犀牛》

很喜欢读她的剧本,以前我有本《先锋戏剧档案》,里面已经收了《恋爱的犀牛》
那几部话剧,我看的都会背了。

书 和 碟

书 和 碟
毛茸茸 @ 2008-05-26 19:43

买书:
史上最快的一次Joyo购书体验,周四上午9点提交订单,周五上午9点收到货。

《柏杨曰》(上中下)
《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既然《中国史纲》被斩的七零八落,不如干脆买套《柏杨曰》看吧。

柏杨有没有扁李敖不知道,但在《快意恩仇录》里,李敖把柏杨骂的翻天。

买碟:

最痛苦的 一次购碟体验。
周日经过广州,搭错车,签字,换票,堵车,到广州已经近六点。
碟店又搬,曲曲折折到了另一栋大楼,七拐八拐到了一间没有挂牌的办公室。
一进去老板娘就道歉说没装空调,而大厦空调周日不送冷气。。。。
她话没说完我已经感到热浪,虽然有个大风扇,还开着窗,但挑了半个小时我已经头晕目眩汗湿重衣。

因为刚搬家,大部分碟没有摆出来,挑个P啊。。。。
强忍着挑了一个小时,买了十几张,都是旧碟,除了《虫师》和《呼吸》我全都看过了。

《慈禧的秘密生活》
《桃色礼物》
《欲女》
《徐若瑄三部曲》(经典吧)
《大富之家》
《花田喜事》
《表错七日情》
《虫师》(日本,真人版)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收藏)
《呼吸》(金基德)
《鹿鼎记I II》(收藏)
《新流星蝴蝶剑》
《夺宝奇兵I II III》(收藏)
《惊天核网》

再买书

再买书
毛茸茸 @ 2008-05-31 14:09

《我爱问连岳II》
--看到连岳Blog后留言说:为啥不在卓越卖?
其实,卓越已经有货了,只是豆瓣没更新资料。
我已经很久没在当当买书了,卓越的服务没得说,又快又好,又便宜。
这一本比当当贵一块钱,但是同时买的其它本都比当当便宜两块以上。

而且,自从被亚马逊收购后,卓越不仅服务上去了,运费全免,我试过有一次只买了本13块的书就送了一趟货。

李零:
之前我只看过一本《花间一壶酒》,很好看。
买了两本《中国方术考》和《中国方术续考》在书架上充门面,完全看不懂。
我以为这两本书是风水算命书呢,哪知道全是拓的古碑文。。。晕。。。
很贵,很贵啊。

《丧家狗》
《人往低出走》
《去圣乃得真孔子》

最高兴的事儿

最高兴的事儿
毛茸茸 @ 2008-05-31 20:28

今天在RTHK看到 高行健的访谈。

凭空仰慕了许多年,第一次见到真身,很普通,很温和的一位老大爷。

因为他的新戏《 山 海 經 傳 》在HK演出,顺便访问了一下。

这个戏原本也是想在北京人艺上演的,终于没能成行(我操他大爷啊!!!。。。。)

只好转赴香港演。

高行健访谈观看地址在这里:http://www.rthk.org.hk/rthk/tv/readtolive2008/20080531.html

高行健的书我只看过一篇中篇《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看得我如过电一样,记忆至今。

他写过一本《现代小说艺术初探》所描述的创作理论和王小波散碎的阐述的小说理论很接近:想象力,结构,文字的节奏和韵律。

中国人打中国人特别狠

中国人打中国人特别狠
毛茸茸 @ 2008-06-02 23:30

《Dragon:Bruce Lee 's True Story》
英文名叫做True Story,中文名还叫做 李小龙传奇。

如今80后的偶像都是粉嫩水滑的小白脸时,我回忆起我小时候也曾偶过李小龙的。
上学前看过一本小人书叫《九龙滩》现在我疑心應該是《九龙塘》,在那本书里,李小龙的大弟子得知师傅去世,从美国回来调查,后来终于查出原来李小龙是被下药谋杀的.....
情节很离奇动人,是不折不扣的民间传奇。

这部电影却不是,片花里显示:根据琳达写的《李小龙传》改编,并且琳达还做了开头介绍和结尾旁白,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加入了许多神神叨叨的中国迷信情节,并最终用迷信理论加入西方心理分析理论牵强附会的解释了李小龙的死亡之谜,127分钟的电影,用了7分钟就跨越了李小龙最扑朔迷离的最后两年,可谓虎头蛇尾。

但整部电影非常好看。
买的时候,我以为是部纪录片呢,没想到是部有情节有对白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就能明白李小龙于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的贡献非常大,王小波写到留学回忆时还会记起,在老外--尤其是老美眼中,中国人个个都像李小龙一样,会功夫,能打,这都是李小龙打出的名气,林燕妮回忆起李小龙时也说,当时在美国,大家有事儿都找他。

李小龙初到美国时,可不是这样的。在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华人的遭到无处不在的无理歧视。
在迷信背景下,李小龙去美国,从小讲英语,取名叫镇藩,都是为了避邪。
李的父亲梦见魔神会夺走自己的儿子,在他之前已经夭折了一个男丁,所以用了这么多假象蒙蔽 魔神,甚至把李小龙送到美国。

但他出走的契机却是一次英雄救美,在一次私人舞会上,李小龙出手制服了几个无理取闹的英国水兵,为躲避港英政府的调查,李父拿出他的出生证明和盘缠送他去了美国,原来他在美国出生,属于美国公民。

和所有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一样,李小龙在唐人街餐厅里洗盘子,正如许多武侠片的情节一样,侠客到哪儿,麻烦也跟着到哪儿,女招待对英俊潇洒体型健美的李小龙格外垂青,引发众厨师不满,又是一场精彩的恶斗,然后老板娘把他开除了,付给他两周的薪水以及遣散费并建议他去读书。

李小龙初到大学,华人仍遭歧视,他在体育馆教训了几个白人同学后开始开班教搏击,也因此结识了后来的夫人琳达。

白人同学挑衅时恶狠狠的说:我爸在朝鲜被中国人打死。。。
李小龙解决了他们四个后,拍拍他们说,你爸的死我很难过,但那是高丽人干的,我是美国人。

其后许多次,李小龙都声称:我是美国人,第一次见女友妈妈他也是这么说的,老太太说:

No,you are American Cityzen,Not American(你只是拥有美国公民权而已,并不是美国人)
李小龙,Bruce Lee,冲出家门扬长而去---同时带走了背叛家庭的琳达。

在李小龙心中『美国梦』非常的理想化,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竞相输出价值观的时代,李小龙想当然的认为美国是个人人皆可实现梦想的天堂---现在许多人也还这么想。

到美国他多次碰壁,多次受到白种人的歧视,为中国人正名重新树立形象成了李小龙毕生的心结,他并不是像如今的年轻留学生一样,靠组织集会游行来表达抗议,李小龙深信,中国文化必将折服老外---之所以还没折服是因为老外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看到这里,没有人会再把李小龙理解为一个『精武英雄』式的武夫。事实上李小龙除了爱功夫外,还爱读书,爱思考,在大学他修读的是哲学系。

有趣的是,最终李小龙政府了美国人,受到的最大打击却是来自中国人。
第一次在厨房恶斗,找碴的是中国厨师,那次算是小小的波折
第二次他开武馆授课,收到了『英雄帖』讲不准把中国功夫传给老外---白人和黑人,年轻气盛的李小龙接了帖去找老江湖们理论,苦口婆心又信心百倍的给他们大谈:推广中国文化,老家伙们打着麻将说,你要是不听话,只能比武解决了。

李小龙瞒着妻子去参加比武,以他过硬的功夫取胜,然后却遭暗算险些丧命----所谓的中国侠客,不过如此。

被对手暗算导致他瘫痪了,在医院里的李小龙心灰意冷,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写出了唯一的一本书,并发明了『截拳道』。

李小龙第一次约琳达去看电影,电影院里演的《蒂凡尼的早餐》,华人在电影里形象猥琐,面目丑陋,一出场就倒霉,观众看得大笑,李小龙看得很心酸----但这绝不是那种『愤青』心态,他没说什么,默默起身离开影院。

后来李小龙用许多电影重新树立了华人在电影里的形象。
在好莱坞被制片人欺骗后,他接到父亲的死讯,赶回香港奔丧,在香港他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唐山大兄》首映结束后,他被万人簇拥着离开影院。

后来因为家庭关系,他又去了美国,电影到此处就草草收尾,完全不提他的离奇死亡,就哀伤又骄傲的总结了他的一生。
李小龙出生在美国,却成了是中国人在美国的代言人,而他遭受的最大创伤竟然是来自自己的同胞,这戏剧性的故事,真发人深思。

灯草和尚

灯草和尚
毛茸茸 @ 2008-06-02 23:47

在手机上看完了《灯草和尚》和北岛的《失败之书》

发现和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灯草和尚》的情节都不同,除了灯草能变和尚之外,没有一点相似的。
倒是《玉女聊斋》里那个 小和尚和《灯草和尚》里描写的一样。

在这本书里女人个个都很淫荡,男的基本上都不顶用,庙里的和尚家里的小厮简直是当性奴用的。
不过,比起《肉蒲团》差远了。

大学时,在西门口有个卖旧书的,买一种盗版书,里面全是禁毁小说,十五块钱一大本,应有尽有,可惜我没买,借了别人的看,并且抽空抄录了里面许多艳诗,抄了一本之多,现在还在抽屉里,跟着我走了那么远的路.....

后来我见到一套正版的禁毁小说,买了一本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真怀念那本盗版书啊。

《灯草和尚》里
写的好玩的地方如下(断章取义啊,全写出来就太黄了^_^)

『夫人道:我有心开饭店,不怕大肚汉』
接下来×&……¥%#×&@

未成年人自觉捂上眼睛离开^_^

这里也有许多淫辞艳曲写的很妙,美不胜收,可惜我再也没心情抄录了。

I 服了~~~

I 服了~~~
毛茸茸 @ 2008-06-03 19:38

一出关于话剧的报道,居然对编剧只字不提,而且,这部剧的精华并不在导演而在编剧

难道因为编剧是高行健,就不能提吗?真是难为了记者。

难道高行健在六月三日也成了关键字吗?我!不!相!信!

《山海经传》的作者为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高行健

这不也没问题嘛

--------高行健分割线-------------------------

From 南方都市报

5月30日至6月1日,话剧《山海经传》世界首演在香港中文大学上演。这出话剧由香港资深舞台剧导演、香港中文大学艺术行政主任蔡锡昌导演。

  《山海经传》是一出神话剧,原定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圆形剧场演出。导演蔡锡昌表示,选择圆形剧场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古的神话剧,而露天剧场则是西方剧场的滥觞。在正式演出前还有一个市集,由观众参与,既可以预先介绍情节,同时还可培养观众看戏的情绪。“编剧作者建议我用近乎游艺的方式演出,这样可以在剧场里造成赶庙会一样热闹的气氛。”

  5月30晚因为下雨,改在了室内体育场。其后两天,都按原定计划在圆形剧场内演出。虽然受了天气影响,但现场仍然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山海经传》的足本演出长达三个小时,粤语对白,但并不令人觉得沉闷。

  《山海经传》充满生活趣味

  《山海经传》是三幕剧。第一幕讲开天辟地,重点是女娲造人和羿射九日。第二幕讲诸神争权,主线是炎黄之战,其中穿插羿与嫦娥的故事。第三幕讲皇帝定天条,分天庭和人间,区分人神,人间天庭分制,其中有鲧取息壤、禹帝登基等情节。作者均力图恢复这些神话与神话人物的本来面目。

  在演出中,这出戏剥去了神的光环,还神以普通的人性人情。他们也充满权力欲,也有自私、贪婪、奸诈、相互利用的一面,甚至连家庭矛盾如子女矛盾、夫妻矛盾、财产矛盾都与常人无别。太阳是帝俊与日神的儿子,十个太阳都很顽皮,在天上跑来跑去,结果百姓遭殃,后羿奉命拯救百姓,却把十个太阳射杀了九个,母亲日神得知儿子死了,大吵大闹……这样细腻的细节整场戏随处可见,观众不时爆发出笑声。真实性和生活趣味性,也是《山海经传》的突出特点。

  用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分庭抗礼

  蔡锡昌表示,“《山海经传》这出戏的演出有难度,最大的难度就是场面。比如,如何表现河水泛滥,天地初开,野兽出动等。这部戏没有在欧洲首演,因为对他们来说,理解中国的神话还有很大难度。”至于服装,几位主演的服装样式,都参考了古本拓版,是一些深入民心的造型了。

  蔡锡昌告诉记者,群戏演员在3月份已开始排练,4月份主角加入。这次,《山海经传》的四位主演都是专业演员。“这是一个演员的剧场。”蔡锡昌表示,这出戏中的很多场景,“除了我们的想象力,中国戏曲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比如程序化,写意化。”《山海经传》中别出心裁地用演员来扮演补苍天的石头,用演员来扮演天上的金乌,都是来自于戏曲表演中的写意化。

  蔡锡昌对《山海经传》也有自己的理解。“作者想将中国神话重新梳理,把中国神话系统化,以此来和西方神话分庭抗礼。”他还分析道:“你看,羿这个角色,与希腊神话里的悲剧英雄赫拉克利特十分相似。他是神,也是人,将命运抓在自己的手上,结果却是一出性格悲剧。还有鲧,他违反天意盗息壤,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盗天火,又是那么相似!”

再次 服了~~~

再次 服了~~~
毛茸茸 @ 2008-06-04 22:48

通篇都没提李小鹏是李老鹏滴儿子。

I 再次 服了,真是难为了记者。

习总是这样 出场的:

『习近平出生于1953年6月,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习仲勋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习仲勋和习近平是中共党史上为数不多的同为中共中央委员的父子』

再次From 南方都市报

------真乃神人也,难为了记者-------

“亚洲电王”李小鹏

  今年49岁,41岁时已是副部级干部  
  李小鹏,生于1959年6月,祖籍四川省成都市。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李小鹏1982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主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

  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李历任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计划经营处副处长、电力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1991年至1999年,李小鹏先后在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华能国际任职。

  1999年起,李小鹏出任华能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书记,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华能国际董事长、党组书记。

  2000年初,华能集团改组,李小鹏只保留华能国际董事长职位,同时升任华能集团总经理。依据相关待遇级别的规定,时年41岁的李小鹏成为副部级干部。

  2000年7月,在香港上市的华能国际收购了在纽约上市的山东华能。此后,华能国际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李小鹏因此被传媒誉为“亚洲电王”。

  2002年,中国启动以“厂网分离”为主的电力改革,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电网则分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

  出任重组之后华能集团的总经理、党组书记的李小鹏,在电力改革之后开始进行一系列扩张计划。除了收购其他发电企业外,华能国际还最终控股了母公司华能集团。

  此外,华能集团还涉足煤矿、交通运输、新能源等产业,形成了“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电煤路港运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能源巨头。

  2008年1月17日,李小鹏在华能集团2008年工作会议上称,2008年的工作主要目标包括: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在中国发电企业中领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获得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坚持开发与收购并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8000万千瓦;煤炭产能超过2400万吨/年;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做好电力项目上大压小工作,为2010年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煤炭产能超过6000万吨/年奠定基础。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毛茸茸 @ 2008-06-04 23:17

『历史上的今天』、『当年今日 』是不存在的。我本以为今天大概是电监局剪刀手们最忙的一天

事实上许多电视台已经自觉的帮丫们剪过一次了,电剪局并没有在今天日夜加班增大工作量。
应该给自觉自愿的媒体们发糖球吃^_^

---------------以此纪念这悲惨的一天。-----------

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

词:崔健曲:崔健

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风雪
跑在那逃出医院的道路上
别拦着我我也不要衣裳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给我点儿肉给我点儿血
换掉我的志如钢和毅如铁
快让我哭快让我笑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yi yeah yi yeah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yiyeah yiyeah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我没穿着衣裳也没穿着鞋
却感觉不到西北风的强和烈
我不知道我是走着还是跑着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给我点儿刺激大夫老爷
给我点儿爱情我的护士小姐
快让我哭要么快让我笑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有空买没空看

有空买没空看
毛茸茸 @ 2008-06-10 23:16

书和碟都没空看 ,只有空买回来放着先。。。。

富贵逼人 合集
霹雳先锋&老虎出更
旺角黑夜
青少年哪吒
鬼咬鬼
007之金刚钻
花与蛇(送人)
007之勇破海底城
情难自禁(日本SM系列,看,然后送人)
贡品夫人(日本SM系列,看,然后送人)
魔鬼手记(The ninth gate)
鬼马智多星
萨罗:索多玛120天(谢谢^_^,终于攒够了)
挡不住的风情&情难自制
监狱风云II
河童之夏(动画)
民以食为天(纪录片)
金鸡II

书:

1901:一个帝国的背影
闪开,让我再买一遍《记忆碎片》
有趣的制造:从口红到汽车

抒情贴

抒情贴
毛茸茸 @ 2008-06-11 22:50

端午节放假三天,陪小侄女玩了三天,全是室内活动,捏泥人,搭积木,看《猫和老鼠》,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以至走的时候偷偷走,坐在车上还恋恋不舍,不住的伤感。

上次回去,我走之前,她认真的给我表演刷牙,刷的很仔细,边表演边讲解,给我上了美好的一课,然后我告诉她我要走了,下周再来,她依依不舍但很懂事的和我Bye Bye。

二十几年前,我也这样感受着亲情的可贵,分别相聚时的万千滋味在心头,高中住校,妈妈送我上车,一车都是同学,总会有人哭,我第一次体会到离别的味道和不同于往日的母爱。

亲情,在特殊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平日里的三餐和唠叨,因为太熟悉,完全没有感觉。
小孩儿需要的是这种感觉吧,一种稀缺的东西,周六我陪她玩泥巴(是橡皮泥了,我小时候都玩真的粘土泥巴),中午哥哥出差回来,给她买了新的裙子帽子,很可爱,她头都不抬的看我捏泥人,画眼睛,哥哥拉她去试衣服都很不情愿。

而我小时候妈妈买一双小皮鞋给我,我爱惜的三天都不愿脚挨地。那时我不缺少妈妈的陪伴,妈妈走到哪儿都带着我,我缺少的是小皮鞋。

她才三岁,三天里不停的和我说话,说许多许多幼稚天真的想法,一刻也不能离开,中午陪她看《猫和老鼠》,她把一集看了四遍,看每一遍都开心的大笑,精神百倍,而我却恍恍惚惚的快要睡着了。。每次打盹儿都被她推醒,『叔叔,叔叔,你快看嘛』,我只能强打精神看下去,一边用不同的答案回答她提了好几次的同样的问题。

时间是这样的东西,上班的时候紧张的不得了,下了班又拼命的看东西写东西,唯恐浪费了一秒钟,而放假前想着假期要如何如何,睡觉或者看完某本书,某部电影,最后陪着小侄女玩了三天,三天都做同样的游戏,却比看书睡觉还开心。

在回来的车上,我忽然想起我把钥匙忘在家,进不了住处,这么多次的往返,第一次把钥匙这么重要的东西忘在家,沮丧的同时,也很惬意----这才是真正的休息,忘记了假期前的事,也忘记了假期后还要上班。

人性都不能有,遑论兽性

人性都不能有,遑论兽性
毛茸茸 @ 2008-06-22 23:02

同事送我一张《墙之魇》,送了一个多月了,昨晚终于有时间看了一下。
客家话(还是闽南语?)挺好听的,女演员长得有点像老徐,但比老徐更淳朴。

白色恐怖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台湾日据时期的某个日本人的后代,是个狂热纯真的共产主义者---我来给一个简称『死左仔』,这个死左仔在台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积极传播共产主义理想,成立了读书会(在中国大陆应该叫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吧),每天在树林里挂起个镰刀斧头的红旗右拳紧握情绪激动的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那种情形犹如布道,我记得我们村儿刚有FLG时也是这么一个景象。

1945年日本战败逃走,三年后台湾进入两蒋时代,也就是传说中的『白色恐怖』时期,可以想见那时候在台湾宣扬马克思主义是多么大逆不道,所以尽管读书会很秘密,还是被士官到处追杀,在追杀下小组成员大部分被枪毙,其余的人四散奔逃,作为一名忠诚的信徒的阿义和死左仔中村逃掉了,阿义将中村带到自己家,并砌入墙里,当然,是夹墙。

此后的日子里,阿义每日送饭给墙里的中村、行师徒之礼,并隔着墙继续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几乎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二人都用日语唱起『国际歌』,每当此时,墙里墙外的人都因理想得不到实现而痛哭流涕,第二天阿义继续上班、且时常被特工带去问话。

阿义结婚了,新娘是淳朴可爱的本乡人阿贞,当初死左仔中村先生也娶了本乡女子为妻,在读书会被揭发后,妻子也被枪毙了。
尽管是白色恐怖时代,偏远地区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清贫但非常的甜蜜美好,如果没有共产主义者死左仔墙中人中村先生,就会一直美好下去,事实上很快阿贞就发现了墙里的秘密,起初她被吓坏了,后来出于对阿义的爱也一并向中村行师徒礼。

有一次阿义又被带上手铐拉走问话,阿贞则继续日日将做好的饭菜送入墙内给中村,终于有一天充满好奇心的阿贞请中村出来吃饭,搬开墙外的杂物,中村从墙里爬出来----看过午夜凶铃的同志们对这一幕肯定很熟悉----一只长发盖脸的怪物从墙里缓缓爬出来了,而且,他,犹如一个得到的瑜伽高僧一样一丝不挂,连个兜裆布条都没勒。阿贞无比崇敬滴看着这位丈夫的精神领袖,活在人间的共产主义幽灵,吃完饭,阿贞说:我给你洗澡吧。

阿贞帮他剪了头发,剃了胡须,渐渐的就现出清秀孱弱的眼眉,但目光懦弱,闪烁不定。
洗完了后面就该洗前面了。

革命导师缓缓转过身,对着信徒的妻子,天真烂漫的阿贞。
阿贞则见怪不怪,笑盈盈的看着导师的小雀雀直翘翘,心想,啊,原来见了美女,革命导师的小雀雀也不听指挥呀。

这样由神到人的转化,阿贞只用了五分钟左右,而我们却花了十几年,90年代时崔健和周国平对话,谈起摇滚革命和『躲避崇高』的话题时还说,小时候以为伟大领袖非常高尚,都不大便的,也不会有性欲。

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将皇帝拉下马,回归人性,如实反映皇帝生活还会被称为『无厘头』,领导开一下玩笑还会被人津津乐道许久。

中村在墙里呆了八年,正所谓××八年,母猪变貂蝉,更何况,他面对的是个洋溢着乡土气息的如假包换的美女。

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而且,此处拍的异常恐怖,以前被枪毙的鬼魂也出来飘飘忽忽的交媾起来,造型异常恐怖,吓得我捂着眼睛不敢看,以至于错过了本片唯一一处露点的三级镜头,白天时又倒带去補看的^_^

阿义被殴打一顿之后放了回来,更加勤力的工作,而中村更频繁的出墙与阿贞共欢。
这又要说到心理分析理论上来,绝望中的人们最喜欢敦伦,因为无事可做,就像斯大林时代的俄罗斯,妇女一生堕胎十几次,盖因为干啥都会犯罪,人心惶惶,活了今日没明日的提心吊胆,人很绝望,魏晋时期的中国,也差不多,后来读《雍正王朝》,雍正是个工作狂 ,有点儿禁欲主义倾向,但每当他遇到心烦意乱的事儿,他就会翻牌子,痛干一晚,据说,男人嫖妓也多半因为压力大,又不敢对老婆发泄。

说回电影,终于有一天,阿贞怀孕了,但不知道孩子他爹是谁,事实上阿义早就知道这一切,他青出于蓝,早已将有限的人生奉献给无限的共产主义崇高事业,老婆被革命导师搞一搞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甚至暗示导师和妻子,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

但是墙里的革命导师,正视自己的灵魂,以手锤强,流下了痛苦的泪水,后悔没能挥刀自宫以练神功,出于对自己革命意志不够坚决的失望和对革命未来的绝望以及对信徒的愧疚,他逃走了。。。。。

阿义追到深山,又将他整了回来,放到墙里继续供奉。
后来阿贞生孩子难产死掉了,阿义放火烧了房子,到一座小岛上继续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去了。

该部电影挺好看的,要是打分,我愿意给4星星,我猜测这个电影是有事实根据的,而且融入了导演对于台湾乡土的感情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但是,千万不要把它的历史性和思想性拔的太高,因为本身就不高,看得出来导演也没想去到那个高度,他只是想尽可巧妙的把故事讲完,的确,他做到了,看到最后二十分钟时,阿义精神分裂,这个情节设计非常精彩,可算是电影的高潮。

精神分裂的阿义,追到深山找导师,痛陈了一番革命理想之后,革命导师却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了,连自己的小弟弟都管不住,也不配当革命导师,我们的革命还是别搞了吧。信仰坚定情绪激动的阿义竟然失手掐死了中村,掐死后,他也崩溃了,将中村背回去放入墙里,继续供奉,继续和墙里的死人大谈革命理想,谈未来无阶级统治的赤旗世界,谈到动情处继续对着墙满含热泪的唱国际歌。。。。

当阿贞对着墙打招呼时,他又跑到墙里扮演导师回答,精神分裂实在是太诡异了。阿贞其实是被他吓死的,不是生孩子生死的。

这个桥段非常之好,真是锦上添花,但即便没有这个结构也都算是部不错的电影,乡土风情以及对白色恐怖时代那种气氛的把握都非常熟练和贴切(可以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感受一下那种压抑又绝望的时代气氛)

我尤其喜欢这个故事,我想多半是真实的,共产主义者最尴尬的时刻即是真情流露的时刻,革命者的思想往往被某种崇高的神圣的感情所统治,当其人性爆发时,就会手忙脚乱,既恨自己不够坚强,又隐约感到一点点小幸福,这种微妙的感情是一切左仔都害怕面对的,他们可以面无惧色的慷慨赴刑场,却害怕赤身裸体面对美女这样的考验,由此大家应该知道当年毛所说的糖衣炮弹指的是什么啦。事实上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没能过这一关,哈哈~~连得道高僧法海都被青蛇摇动心旌,凡夫俗子又有谁能跳出色界呢?

当阿义回忆起革命导师时,深情的说,他和别的日本人不一样,他和我们同吃同住,还娶了我们村的女人。
阿义有所不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最常用的革命手段啦,等到革命成功之后,他就不会和你同吃同住,只会以革命的名义睡你的女人,哈哈。

大扫除,听CD

大扫除,听CD
毛茸茸 @ 2008-06-22 23:29

今天大扫除,清理了所有死角,用人字拖打死了许多小强,房间干净又整洁,这样就会想呆在家,就会少加点儿班。
在办公室想起自己收拾的井井有条的书房、卧房、客厅、健身房,下班后就会果断的关机回家。
已婚工作狂总有个令人崩溃的老婆,单身工作狂总有个杂乱的狗窝。这时开着冷气的办公室成了逃避的地方。

我低估了大扫除的工作量,天色向晚时还有客厅的地没拖,但我已经很满意了,决定留给明天中午。
我一贯认为,听着音乐干活不累,所以开始之前,临时跑去碟店买了一堆CD回来,果然如此,我听着蔡琴和孙燕姿的老歌,不知不觉就把又脏又累的活干完了,要是请人打扫,一个小时得几十块吧。

有五六年没听CD了,效果真好,既然开了头,以后就常常听一下吧。不要再听MP3的劣音质了。
我居然独自将庞大的电视机搬了下来,看来功夫不减当年啊,当年晒粮食的时候,100多斤的鱼皮袋儿,我抱着一溜小跑就上楼顶了。

这两天真是有血光之灾啊,昨天被剥离划到胳膊还没愈合,今天提垃圾袋儿下楼时又被打碎的烟灰缸割了右手食指---只是一个小小的伤口,流了一点血,否则我也没法儿在这儿打字了呀。

因为我买了一盒创可贴,准备贴好昨天的伤口,以免打扫卫生时感染发炎,想不到我的手指就很配合的来个小伤,唯恐创可贴用不完坏掉。
右手食指缠着一圈儿创可贴,就像戒指,按照戒指理论,应该是永葆青春,永保单身,哈哈~~

CD
毛茸茸 @ 2008-06-23 23:04

买了一些歌碟和一部电影。

两套CD 蔡琴 和 孙燕姿 的老歌。

《宝丽金经典》

《Beyond纪念》(含历次访问片段和演唱会精华)

-----电影----

《豪情》(太好玩儿了)

自由

自由
毛茸茸 @ 2008-06-26 22:56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员工,从法律意义上讲,再过不到俩小时,兄弟我就重获自由啦!

五年前合约上按的指印儿依然清晰,今后我就能将它擦去,哈哈~~

一个装B犯,又一个装B犯,还有一个装B犯

一个装B犯,又一个装B犯,还有一个装B犯
毛茸茸 @ 2008-06-27 00:40

终于看完了《颐和园》140多分钟,分了三次。
  一开始感觉挺好的,觉得可以把娄烨同学请出黑名单了,但是看着看着一股强烈的『娄烨味儿』就窜出来了,终于到最后,完全的拧成了娄烨一贯的风格:不知道所云,屡屡处在『放空』状态。
  快十年了,没觉得娄烨有什么进步,估计这正是丫骄傲之处,也是我的痛恨之处,以前看电影时,喜欢有画外音的,觉得特别牛B,特别文艺,现在,阅尽千帆...我真诚的认为,一部电影,如果要靠画外音来交待情节,推动故事,抒发感情,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导演无能!电影有其自身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结构方式以及推动情节的方式,尤其自身优越的强大的抒情方式,如果靠画外音,不如去听广播剧听评书。还拍什么电影?
  娄烨恰恰就喜欢这个调调,而且,他还喜欢用文艺腔浓的化不开的画外音---简言之,不说人话,尤其是《苏州河》的画外音,特别肉麻,直逼琼瑶阿姨。
  《颐和园》 的进步之处在于,娄烨的画外音减少了许多,大部分的情节是真正的故事在推动,大部分的感情是靠床戏和音乐在宣泄,不管怎么说吧,算是进步了一点点。
  《颐和园》里的床戏,只有几处是符合常理的,发乎情止乎性的有余虹和小邮差公园那场,收到通知很高兴,将要离别很伤心,这种矛盾又复杂的小情感一时间无法宣泄,跑到公园暗处献身,余虹周伟第一次在宿舍那场,爱情之感,知己之感以及八十年代思想解放和人性解放的大环境下,因爱而起,甜蜜无比,其它的.......好奇怪好别扭啊,完全是法国情色片附体。虽然床戏设计大胆,姿势也换了很多,但许多处,毫无前戏的不明不白大大的削弱了表达力度(前戏,一定要有前戏!),虽然导演企图赋予这些床戏不可告人的极其高深的思想内涵,但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床戏而床戏,想要赋予床戏除了淫荡、野性、色情之外的意义也不难,《色戒》就做得很好,看完整版后,傻子都知道,第一出男上女下,第二出女上男下,第三出,女上位加蒙上了男方的眼睛,层次分明的表现了王佳芝逐渐成熟、掌握主动权的过程。
  我觉得《色戒》的这种把握非常好,太露骨就沦为娱乐三级商业片,再高深一点点就太装相啦。
  抛开床戏不谈,《颐和园》 值得一提的是娄烨采用了一个人映射一段历史的影片模式,这个模式,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模式之一,好像《阳光灿烂的日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金鸡》《老港正传》《阿甘正传》都是如此,以上这些电影反映的历史完全是小人物视角,鲜活、真实、细节完备,犹如新闻作品之《光荣与梦想》,从正史中只看到年代,大人物,事件,历史意义,而在这类个人书写的历史里却可以看到历史的细节,小人物在大历史里的命运,我觉得只要阅读足够多的此类书籍,观看足够多的此类电影,就能把细碎的历史拼接起来,逝去的年代,就活生生的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不是干巴巴的留在史书里。
  碰巧,娄烨无意中表达的这段历史,从未有人试图用电影表达过(至少未曾如此浓墨重彩的表达过),他用余虹等几个大学生的人生中的那十几年经历作为线索,再现了那个至今仍讳莫如深的历史事件的前前后后,穿起了整个八十年思想解放市场开放的过程,坦白讲,我看到黄昏阴影里若隐若现的那个持枪的解放军以及惊慌失措迷失方向的女大学生时,那种真实感,比看《天安门》这个纪录片还强烈。这正是文艺作品的长处所在---它会感染你而不是仅仅告诉你事实真相。
  后面的八十多分钟,粗糙杂乱,娄烨忙着安排余虹更多的性爱和哭泣,频繁的转换场景和人物,将许多本应多给些篇幅的场面一笔带过,非常可惜的把一个大时代的格局生生的破坏了,在访谈中娄烨说他要表达的仅仅是爱情,和时代无关,只是碰巧发生了那些事情,但是,如何解释前一个小时戏份中大量篇幅所表达的八十年代杂拌的服装和发型、沙龙、贴面舞、诗歌朗诵和追求崇高的时代精神呢?
  那一段持DV拍摄的天安门事件拍的不错,从出发到集会到慌乱的逃走,零星的枪声,似乎没有安排学生中枪死亡的场景,我觉得如果有个这样的特写,或者干脆安排剧中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被流弹击中死去,效果会好很多,枪声过后,哲学、科学、爱情、理想,十多年的寒窗苦读顷刻就化作一堆死掉的肉体,而未死的人仍然前仆后继,将是多么壮烈震撼的情景,可惜娄烨的镜头匆匆离去,没吃到鱼照样惹了一身腥,真替他不值。
  其后的情节和情感,乏善可陈,非正常人类所能理解,余虹后来的生活以及她那句『通过做爱让人理解她的善良和仁慈』,别扭死了,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那个时代的中国,显然严重脱离生活,余虹顶多是个过客,她没有参与任何的动荡,是大小事件的旁观者,只是像个普通的小女生一样,在大学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而已,赋予她那么复杂的情感和性格特征,令人觉得非常突兀,李缇的死也莫名其妙,倒是周伟这个角色,相当真实,如果说他投射了导演的部分经历,我也没啥怀疑的,在任何时期,这样又无能又窝囊的男生都他妈的莫名其妙的获得美女垂青,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但的确是事实,大学里年轻幼稚的美女们总是喜欢这样有一副忧郁又帅气面容的窝囊废。
  唉。。。。长叹一声,浪费了140分钟看了这个破片,只能努力的寻找一点点的感触,拿来安慰那逝去的时间,娄烨同学,以后你还在我的黑名单里继续呆着长蘑菇吧。
  最后说点和电影无关的话,新一代对历史越来越漠然的大学生们,也许你们也像他们一样上学的时候在宿舍拉上床围乱搞,但是毕业时,你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贞操,还有向往崇高的精神面貌以及一颗本不该如此早就蒙上商业之尘的赤子之心。还有,也许你们永远都无法想象,那个轰轰烈烈的转瞬即逝的八零年代是何等的自由、开放、美好。
  如果你看《立春》产生共鸣,说明你多少都做过几天艺术梦,有过一段同艺术无比接近,缪斯附体的感觉,你要是看《颐和园》产生共鸣就好玩了,至少说明你在大学也像他们一样大胆、开放,热热闹闹的在宿舍乱搞过几场。

PS:女主角郝蕾演大学生余虹时虽然长久的不换衣服,但是挺漂漂的,换了发型就变得很糟糕很糟糕了。

致 『专家们』

致 『专家们』
毛茸茸 @ 2008-07-01 12:44

image

 

“小孩子家,没那么大的肺活量,把塑料制品吹起来很伤身体的!”

张鹏,定期给南方都市报画『缤纷小丑』,画简意深,令人羡慕,我比较欣赏这种类型漫画,几笔就画出来效果了,正在斥责的人,以及坐在桌旁义正言辞的家长们,这个场景对在中国成长的小孩儿太熟悉了。

此图送给最近闹闹嚷嚷的『专家们』,汹汹的来势背后是对固有陈腐思想的强大又可笑的自信和对常识的无知,在丫们眼里,玩充气娃娃的害处是会吹气吹到头晕~然后就此就开了小孩儿的批斗会。

墙边的小孩儿,是在哭还是在偷笑呢?我猜是偷笑,他一定暗爽到内伤~~

记忆里的一件小事

记忆里的一件小事
毛茸茸 @ 2008-07-01 20:45

这件事我寻不出意义,只能如实的回忆,将它写在下面。它曾经存在过,时间地点人物齐全,犹如淹没在数千年历史中的其它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样。
大概是93年吧,计划生育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非常干旱的一个早春,我下了晚自习,从学校回家,大概是十点钟,走过邻村的时候,村口围了许多人,人声鼎沸,叫骂声哭喊声和其它嘈杂的声音交织着,我下了车,艰难的从人群中挤过去,人群中间是一辆中型卡车。
第二天早晨6点钟,我上早自习路上,就看到昨晚那辆卡车侧翻在村口,挡风玻璃碎成沫(那时我还不知道有钢化玻璃),车头灯碎裂一地,车里能拆的东西全都拆了,连座椅上的套都不见了,露出黑黢黢的坚硬的铁架。
凌晨的大街,空无一人。
中午回到家,消息传开,事情的经过时这样的。
某村某人,超生,夜半时分,计生办的人前来抄家,某人的家已经空空荡荡,只剩瓦遮头,但是空荡荡的屋子里有一台借来的潜水泵,是要第二天用来浇麦苗的,麦苗需要返青水,而老天又没有落雨。
计生办的人就准备把这台潜水泵也抄走,已经抬到卡车上了。
某人的老父哀求未果,情急之中,跑到卡车前躺倒在卡车轮子下,阻挡计生办的离开。----这就是我晚上看到的情形。
后来的事,是听来的,那辆卡车,居然熄灭车灯,准备直接排除万难开过去,老汉吓得就地一滚闪开了,但是胳膊被车轮压到,折了~
老汉的儿子扑上去,拖回老父,围观的众人发一声喊,有人就拿棍打烂了两个车头灯,村庄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其后,计生办的人落荒而逃,而车几乎成齑粉。
中午放学时,有个吊车在实地作业,把卡车反转过来,拖走了。
又过了几天,许多人被抓,拉到我们中学旧址,那里是个私设的公堂,常常传出皮带打人的声音和叫喊声。
那么,神勇的公安人员,是如何抓到了那晚上参与行动的如此多的人呢?原来,打烂车灯的,是本村的光棍汉,他有个显著特征---歪脖。于是黑夜里,屁滚尿流的计生办人员就看到一个歪脖挥舞着棍棒,对着卡车一顿狂砸。
于是就抓到了歪脖,严刑逼供之下,他招出了其它几个人。
那些人又在严刑逼供下招出了更多的人。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其后的几年,我们村还发生过数起类似事件,最猛烈的一次,是把县长的小车化为齑粉。这些事情的发生,有时候是因为官家阻碍我们传宗接代,有时候是官家阻碍我们发财,最终的结果也很相似,某几个领头的人被打一顿(有时候就打残废了)拘留或者判刑,其余的人被打一顿后放回来。
还记得那段时间,我正在看《水浒传》,心里向往着世间真有个梁山泊。

谁不曾做过屠城梦?

谁不曾做过屠城梦?
毛茸茸 @ 2008-07-06 15:47

杨佳杀警察,是因为屡次受辱,积愤爆发,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个和我同岁的人,从北京赶到上海,镇定自若的从一楼杀到二十一楼,绕过女警,只杀男的,逢人就杀?
我能体会那种愤怒,但无法体会他的绝望,据报道,杨佳曾两次被闸北分局羁押,『审讯』过程中,『被殴伤生殖器』,多年索赔未果,终于有此疯狂举动。
不知道闸北公安分局是个什么所在,但大多派出所都有私设公堂,私自用刑的习惯,2007年才沉冤得雪的河南周口七一路派出所集体杀人事件(参考《文涛拍案》),就是很好的佐证,这样类似的事件,究竟有多少?天知道。
二十八岁,如果不是对生活完全绝望,他不会做出此等飞蛾扑火的行为,他很傻,因为这样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我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从未见过一个称职的警察,如果有人见过,请一定在本帖后面留言,带我去观摩一下,因为我觉得『称职的警察』比现存的大熊猫数量还要少,属于濒危物种。
我们都以为,只要不作奸犯科,就不会和警局打交道,大部分时间里,对于一个温顺的良民来说,警察局是可有可无的,其实不然,结婚和同居的差别在于,结婚要『惊动政府』,我知道许多实例,街道派出所如何把办理结婚证这样的喜事搞得新人一肚子火气。
列位如果不信,可以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办理××证明』或者『办理×××』,比如今年广交会需要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外地人』如何无奈的失去了参加广交会的机会:他到深圳派出所,得到的回应是,如今已经联网,回去户口所在地办理即可,他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得到的回应是,你多年在深圳,应该由深圳先开证明给你,我们才能开证明。如此往返几次,花费几千,这道比『罗素悖论』还牛B的人间难题,搞得他无语问苍天,失去了耐心,最终放弃了参加广交会的机会。
至于说到维持治安,缉拿罪犯,那句『警察靠得住,母猪会上树』也绝非戏言,贵州事件后,报道说:当地民愤炽烈的原因之一是破案率不到50%。
在珠三角抢劫风行的那几年里,我每天至少听说一起抢劫,一个月内亲眼见过两起当街抢劫,却从未听到破案的消息,以我神勇公安的一贯办事风格,破案之后一定敲锣打鼓,当街示众,应该不会如此低调到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很可能是从未破过案,我有个同事中午十二点在公车站被抢,很傻很天真的去报警,他入了警局,先被安排在接待处等了一个多小时,据他描绘的情形,派出所里有的人在打『星际争霸』,有的人坐在桌上吹水,有的在吃外卖,总之没有一个干活的。
等了一个小时,过来一个人带他过去录口供,录口供过程中,多次羞辱他自己不小心看管自己财物,大中午的偏要到偏僻的公车站,录完口供就让他走了。一直到现在,三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任何音讯,估计抢他手机那位强盗大哥,如果是自用,手机都已经用坏扔掉了。
七八年前,我和一个大学同学在校门口被卖盒饭的骗,收了100块却不找钱,同学上去理论被打,眼镜打飞,划破眼角,我还来不及上去帮忙就被叉起来扔到街上,我和他一起好傻好天真的去报警,结果是这样的:
接受调解,就不用立案,如果立案就要先交90块立案费,然后官司慢慢打。
于是,我们接受了调解,调解的结果是卖盒饭的的确收了十块钱,退给他。
其实,这个结果,在卖盒饭的走进派出所时我们已经预见了,他们熟的不得了,亲切的打招呼,一副『吃定这俩傻B』的样子。
有了这样的经验,有事发生自燃不敢劳烦警察大人,小事则忍,大事则一忍再忍,忍着忍着也就习惯了,在我不知道『苟活』如何写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苟活就是像狗一样活着。
在我不多的几次劳烦民警同志的经历中,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过程我就不详述了,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体验,如果一件合理合法的事儿(比如迁户口、结婚、办身份证等),能顺利办完,简直比中乐透都开心,当然,顺利办完事儿的几率也和中乐透差不多。
我对警局的印象恶劣到认为那里是『人渣集中地和训练场』,也不是瞎说,在农村,只有那种烂通街的人才会去做治安员,因为人人都怕他,不敢和他作对,而我也亲眼目睹一个好友如何在半年的派出所工作中,迅速的『人渣化』,大学毕业考了公务员,分到派出所,半年之后,一个原本『爱正良』的青年变得龌龊不堪,当街索贿,真是令人唏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警察局,就如我们在政治课本里学到的定义一样: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警局是这个工具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暴力机关,和我们是对立的,和犯罪分子对立实属必然,但给普通百姓这样的感觉,就有点过分了,许多以警察为主角的满怀恶意的笑话(比如: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受到大家的欢迎,或许是人们另一个无伤大雅的宣泄不满方式吧。
遇不到一个『称职的警察』绝不是我运衰,当警察的会『人渣化』也不是人品问题,这一切都是制度问题,我没见过派出所有什么制度,人嘴就是制度,今天的人说这样办,就得这样办,明天就会变,他们的龟腚就老是变,但要是送礼或者托熟人,拜对了神,一切就顺畅无比,什么规定全都开路。
这种畸形的制度下,人即权利,个人掌握了极大的权利又没有一个制度约束,或即便有也穿一条裤子,形同虚设,掌权的人自然为所欲为,自然,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正值诚信热爱公义的人是无法生存的,想要生存就得服从规则。
生活中这样的经历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在商店买到假货我会很生气,但只能怪自己眼瞎,这样的欺骗起码有技术含量,包含了骗子的有效劳动时间,甚至被打劫,我都会很快忘记不快,唯有在国家机关受到的折辱,令我永远难忘,想起来就怒火中烧,因为那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刁难人民』,如何宽宏大量都无法咽下这口气。
尤其,当你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另外一种警察,他们真的会扶老太太过马路,会帮你捡出来掉在水沟里的一块钱硬币。他们真的是在其位而谋其政,不厌其烦,热情满怀的服务市民,他们也同我们的警察一样是靠纳税人养着。
我和杨佳同岁,不同的是,我仍然热爱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愿意暂时『苟活』于人世,也深知,杀警察,烧警局根本无济于事,只要制度仍在,一切就永不会改变。畸形的制度以其强大的力量同化每个爱正良的人,把他们纳入一个合适的位置维持着制度正常的运作。
常听到有人讴歌我们的时代,生活多么幸福,甚至有时,自己也扪心自问,现在我们进步了很多,值得歌颂啊,每当这些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些不快的经历---自己亲历或者听到看到的经历,它们如此深的刻在我的内心,想起来就隐隐作痛。
所谓的大国崛起,也不过是暂时的经济层面的崛起而已,中国没有可以输出的价值观,只有一个病入膏肓畸形落后的体制,深层的危机如暗流汹涌,随时都在寻找着爆发的出口。

买碟

买碟
毛茸茸 @ 2008-07-06 16:51

有时候觉得逛街可能真的是我基因的组成部分之一了。
为什么?再忙再累,每周要是不逛一次街,就像少了点什么一样心神不宁。

周五又去逛街,试了很多T恤,一件没买,在书店翻了许多书,一本没买,一看表十点多了,在街边吃一碗牛杂,喝一瓶可乐,搭末班公交车回去。真舒服。

周六,要是不出去逛街还叫什么周六?
跑到碟店,翻一遍,买了些碟:

《五福星》
《川岛芳子》
《投奔怒海》
《六楼后座》
《宋氏三姐妹》
《九星报喜》
《非要住院》(话剧)
《一个字头的诞生》

然后在街边吃了西瓜就回来看碟了~

贡品夫人和 日活株式会社

贡品夫人和 日活株式会社
毛茸茸 @ 2008-07-06 16:56

不知道什么是SM的同学请注意,这部电影可以作为教学片,就像彭浩翔的电影可以作为黑色幽默的教学片一样,这部日活公司(不知道的去Google一下,这个公司很强大哦)1974年出品的情色电影,完美的诠释了SM的概念,当年王小波在杂文里写道:人为何会变成受虐狂?因为无法改变现状,便会试着适应现状,最终享受现状。而这部电影更进一步的阐述是:人内心里都是淫贱无比的,之所以摆出一副三贞九烈温良恭俭的样子,是其社会性,而不是本性,一旦本性被唤醒,个个都是淫娃荡妇受虐狂。


秋子的前夫失踪后,一直住在黄山里一座废弃的别墅里,日间他就出来猥亵幼童,有一天遇到秋子,将她带至别墅,接着就出现了日活公司的经典场面:打绳扣儿,每次看日本情色电影,我都被他们认认真真打的漂亮的绳扣折服,妈的,劳动课上没教过,一段绳子怎么可以结出如此漂亮的扣呢。


打好扣儿后前夫国贞对她又很温柔了,带她去洗澡,入厕,但她却受不了这种羞辱,企图逃走,逃到半途被抓回来,然后,又打了更多更漂亮的绳扣,连脖子上也绑上了,但她还是磨断绳子逃了出去,逃到山里却被两个打猎的人轮奸了,国贞把她带回来,她就变得很温顺了----注意,此处的变化绝非生硬发生的,当时的情形是,虽然国桢给她邦了一身的绳子,但对她很好,也许绑绳子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感情无关,而她逃跑后,却被两个不会欣赏绳扣儿的粗鲁的猎人轮奸,相比之下,还是被绑着更安全。


接下来的情节就不堪入目了,甚至,我都不好意思写,总之,国桢利用种种日活公司电影里常见的方法令秋子发现自己的本性,方法大概是先摧残一个人的自尊,令所有的自尊都消失,然后就唤回本心。


总之,此后秋子变成一个受虐狂,不绑上还不舒服了呢,非但如此,国桢还带着她到荒野去打野战----是真的打哦,他们在岩石间做爱,一边做,国桢一边用荆条抽得秋子浑身是伤,然后再把她带回来敷药。


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对儿殉情的小情侣,没死透,国桢把他们就活了,但他们仍要为爱寻死,国桢认为他们所秉持的神圣爱情是很荒谬的,虚伪的,然后用一种非常恶心的方式,希望能够解救他们的灵魂,这种方式就是:给女的灌肠,之后下泻药,令她当着男朋友面,丧失一切尊严;让男的和秋子当着女友的面乱搞,令他背叛女方。


国桢和秋子满心以为这样就能令这一对失足情侣看清人生与爱情,从此快乐的生活下去,结果,他们回来时发现俩人已经抱在一起,互相扭断了对方的脖子,于高潮中死去了。
在此刻,警察也找到了他们隐匿的居所,抓走了国桢,并解救了浑身结满绳扣儿的秋子,秋子对警察说:不要解开,这样我很幸福,我是自愿的。


一个真正的受虐狂,正式诞生。
我倾向于认同导演对于人性的解释,其实所谓人活着的底线呀,尊严呀,就是那么回事儿,全都丧失一次,也就没了底线。
这部片的女主角非常PP,身材也一级棒,日活公司的女演员都很PP。看着洁白光滑细腻的肌肤绑上绳子,被打的皮开肉绽,不得不服气,小日本儿所秉持的残忍美学观:死人临终前的眼睛最美。

买书

买书
毛茸茸 @ 2008-07-07 19:26

其实,我有半年没好好读书了,没时间,没心情。
读了几本都是为消遣,而且大都是枕边、侧边、路边(等人的时候)读的,零零星星的,也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可见到有新书出版,还是想买,还是没有安全感,好像不买下来,等到想读时就找不到了。

前几天买了一批书,很沉的一箱子,两百多块钱

《乾隆皇帝》(1-6)
《希特勒万岁,猪死了》
《悠游度日》
《花出青嶂》
《海子的诗》
《舒婷的诗》
李零:《放虎归山》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历史小说,98年高考结束,我和一哥们儿在学校门口盗版书摊分别买了《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相约看完后交换,我要了《雍正皇帝》,这随机分配的书,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整个暑假,因为无书可读,我将它反复读了三四遍,以至于我又去复读时,以之励志,度过了一生中的艰难时刻,上了大学,我还沉浸其中许久。

大一的寒假,我们按照约定,交换了手上的书,《康熙大帝》我却始终也喜欢不起来,它远不及最短的《雍正王朝》过瘾。
大二的寒假,我将电脑带回家,还有一套rm版的《雍正王朝》电视剧,那个寒假,大雪封门,无所事事,我又将连续剧看了四五遍,许多经典对白都会背了----当然这些对白几乎一字不改的取自小说。而我也真切的感受到二月河写那段『夺宫』,气氛渲染的惊心动魄,读起来,比看电视剧更加紧张刺激,生动逼真。

那一年《乾隆皇帝》还没写完,现在写完了,我却看不下去,就普通的创作规律而言,写《康熙大帝》的二月河,对于文字和结构的驾驭还在尝试之中,及至《雍正皇帝》变得圆熟精美,到了《乾隆皇帝》就有些因过分熟悉而重复了 ,作为一个读者,我的感觉也是如此。

从这个帝王系列,可以看到中国的官场和民族精神,我常常自勉的是:你不必成为阴险狡诈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但你要明白那些手段。

我觉得把长篇小说写得如此精彩的人,城府一定很深,长篇小说家首先是个思想家,犹如木偶戏背后的拉线者,二月河每每出镜都说他为人很简单,我才不信,他在军队做政治辅导员多年,分配后也是做人事工作,必定谙熟一切之权谋规则,而《红楼梦》亦是他一生至爱,他还是红学会的高层人物,他的小说从《红楼梦》借鉴非常多,尤其是章回的标题,有许多直接就是套用。

上个月我买了据说是海外牛B历史学家唐浩明写的一套《曾国藩》,看了几章,比起二月河,差得太远太远了。
写历史小说不需要历史学家,需要一个文笔和精神都得之于《红楼梦》的老手,就像二月河。

二月河说他不会写女人,在这个帝王系列里,女人的确有点儿纸片儿化了,但这本就不是个女人书。

至今,我犹记得高考前,复读班的血雨腥风,我前面坐的那位,数理化很厉害,且从不肯将诀窍告之于人,他语文烂的一塌糊涂,两次成为高考失败的注脚,那天早读,他小心翼翼的问我:什么是章回小说啊?

我神采飞扬的 回答说,你简单的记一下,章回小说分很多章,每一章的题目都像对联一样,比如:『撒手敝屣江山去,孽海情天路无涯』这样的。
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迅速投入紧张激烈的背诵之中。

我抽开语文辅导资料之『文学常识黄皮书』,下面压着一本《康熙大帝》,翻开在第一章,标题是:
『撒手敝屣江山去,孽海情天路无涯』

那年复读,我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抽空看了一遍《康熙大帝》
如今我买的那个盗版《雍正皇帝》一直是哥哥的枕边书,封面上有我龙飞凤舞的题字,是《雍正王朝》的主题歌词:

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

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
毛茸茸 @ 2008-07-07 19:58

近期非常忙,心情也很郁闷,这种情况下,我通常都会远离文艺片,哪怕像《千言万语》这种沾点文艺气儿的,我都躲开远远的,虽然之前念了很久要看一看了。

看商业片是非常好的休息,通常忙了一天到家,看个港片笑笑,浑身都轻松了。

《唐山大兄》:李小龙返港后拍的第一部电影,故事发生在泰国,我怀疑,这部片一开始就是国语的,因为李小龙的声音明显不对路,他没有咿咿呀呀的喊,打起来气氛不够。还有,李小龙的电影,最后都会扯到毒品上,《死亡塔》最后是贩毒,这一部,也是贩毒。本片中,李小龙非常青涩,笑容纯真羞涩。本片男多女少,但那个演小妹的女演员形象气质佳,不是如今的明星能比的。如今的明星,哪来的气质呀。

看《死亡塔》,本想学学如何耍双截棍,看到最后,李小龙也没耍双截棍,耍的最多的是《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好,花絮里有一点儿。

《火舞风云》:许多同学可能听都没听过这部电影,我也是第一次见呀,要不是看钟楚红,我才不会看这样的烂片呢。

当了许多次大花瓶的张敏,终于混上了主演,但,仍然是大花瓶,不知道为啥,有些美女天生就是花瓶的命,每次看张敏的演出,都觉得,要多假有多假,矫揉造作啊。

这个片子被称为女版的《英雄本色》,我实难理解,剧情简单无聊,就是说两个都在夜总会做的小姐,建立了像小马哥同豪哥一样的惺惺相惜之情,联手对付一个黑帮老大。最后张敏被强奸,红姑终于手刃仇人,然后被抓走了。

钟楚红就是好,为了看她,我看完了这个烂片。

《神经刀与飞天猫》:和同事一起看完的,那种感觉,令我想起70后们听罗大佑演唱会的情形,不是在听演唱会,是在自己唱,在缅怀青春。

很少和同事一起看碟,因为大家品味相差太远,除了一些公认看过几百遍的经典,大家都喜欢,其它的就真的是各花入个眼,原来有几个志趣相近的同事相继离职后,看碟都是自己看了。

这次看《神》,和一个同事一起缅怀青春,这个片我确实在录像厅里看过,笑的前仰后合,不能自己,现在看却不觉得好笑了,只是回忆起那时的笑感觉很怀旧很温暖。

阵容很强大,朱彦平的商业片导演功力不凡。

在这部片里,最喜欢梁家辉的演出,而看得是国语配音,张学友那句:『你en是要比』到现在看还觉得好笑。

从这部电影里也能看出后来的许多抄袭者,比如刘镇伟在《天下无双》里那个『人肉摄像机』完全出自本片创意,张艺谋在英雄里安排的一面晒布一面打斗的场面,在这部电影里早就出现过了。后来许多港片也经常在武打中加入许多长长的布条,人若隐若现的,满屏幕都是抖动的红色黄色蓝色,很壮观。

看完后的第二天,大家相约K歌,我和该同事又一起K了一下该片主题曲:《戏梦》

『昨天华山论剑,今天决战京城,原来世界竟然这么小』……

真是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啊。

《挡不住的疯情》:这次重看,才知道许多年前看那次,除了几个三级镜头,什么都不记得了。
这个电影很好看,属于精雕细琢的三级片,我唯一不爽的是,为啥总把爱人爱到变态的男主角任达华的职业安排成IT人员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老金,我顶不住了~~

老金,我顶不住了~~
毛茸茸 @ 2008-07-07 20:01

我想对金基德说一句:老金,我顶不住了。

一直以来,我都无条件的顶老金的电影,他偶尔出个烂片(比如《雏妓》),但大部分都还不错,我冒着被目为BT的风险给朋友推荐《空房间》《漂流欲室》《孽海慈航》,事实上还真有一次被当成品味BT,但,我坚持住了。

老金的电影一直秉承简洁即是美的品格宗旨,短,但是意蕴丰富,演员少对白少,但给人无限的发挥空间。我曾经奉之为东方的『基耶斯洛夫斯基』。

但是,老金,以一年一部的速度重复自己,真的如此好玩儿么?

我有点审美疲劳了,《呼吸》,我没看懂,也不想看懂了。

尤其是,那个女的,跑去监狱唱歌很文艺很华丽,但是,唱的太难听了。

那个躲在监视器背后的监狱长,到底是何方神圣?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毛茸茸 @ 2008-07-18 18:38

《唐朝豪放女》,这个名字取得非常有气势,可谓先声夺人。
但电影却拍的一般般,方令正罗卓瑶夫妇,风格都够诡异。

当年淘碟淘到罗卓瑶的《诱僧》,颇令我大大的激动了一番,后来一本正经的沐浴更衣焚香泡茶打点精神来看,没看懂,远没有李碧华的原著好。我看到李碧华原著是更遥远的事了,以玄武门之变为背景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书里还夹了几张造型和裸露都很大胆的剧照,令我对这部电影心向往之。

虽然《诱僧》没看懂,但我仍觉得那是部好片,有创新精神和独特而诡异的情调,主演分别是吴兴国和陈冲,吴兴国,就是《青蛇》里演许仙那个傻呼呼的家伙,在《诱僧》里他可一点也不傻,非常棒。

说到创新精神,《诱僧》的三级镜头中的姿势,都非常大胆,推陈出新,用人所未用,难度一点不比『回形针』低,阅尽千山如我,这次才看到了第一次重复使用,在《唐朝豪放女》中夏文夕和万梓良在船上那一出和《诱僧》非常之像,不愧是夫妻,连电影风格都大同小异。

即便没看过《唐人传奇》里的寻找无双,大部分人也都看过王小波的《寻找无双》,鱼玄机的故事大体是这样的:
鱼玄机是晚唐一才女,追求女性解放和独立,放着好好的二奶不做,跑到道观里做了尼姑,每日开大型文化Party,Party上吟诗作赋,喝美酒吸大麻群P.......(按照古代的说法叫:日日宣淫)

这样的大型Party令她艳名远播,她还和自己的贴身丫鬟绿翘搞『拉拉』,后来,绿翘要回去嫁人,她一怒之下失手杀死了她,埋在院子里,下大雨时尸体露出腐烂揭发命案,鱼玄机被收监,然后斩首。死前她吟的最后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这部电影虽然算不得好的三级片但制作非常考究,营造的那个动荡不安的晚唐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片中令鱼玄机一见不能忘的男主角侠客崔博侯解救鱼玄机于危难,二人缠绵一夜,崔在鱼玄机租来的大房的木地板上,跳着古怪的舞蹈(也许是唐朝的探戈吧)高歌一曲,可谓慷慨激昂,然后连宝剑衣服和铠甲也不要了,翻身越过栏杆,就此消失,真是个怕担责任的男人啊~~

可是最后他又只身前来接法场,并且成功的冲到鱼玄机身边,眼看就要成功,却被她的一番话触动,最后陪她一同死去,结束了飘泊的一生,真是个情深意重的男人。

另外一众衰男人的刻画也极为成功,比如欧阳铸剑和永道士,这一武一文以压抑本性作为终身至高追求的自以为得道者其实内心非常的封闭,不健康,永道士在偏僻的小巷里强奸了绿翘,而欧阳铸剑,我看主要是靠打铁来解压,后来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好友崔博侯和美女鱼玄机,达到了自我压抑之路上的顶峰,一开始,他站在岸上的暴雨中等着崔博侯一起去杀赃官,他站在雨中犹如铁柱一般面无表情,岸边的船上,鱼玄机和崔博侯鱼水欢乐,从船仓『大战』到甲板。这种场景深埋于他内心,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依我看信仰不同世界观冲突的人,还是不要做朋友了。

在这部电影里夏文夕非常漂亮(可能也是因为年轻吧),当我们在后来的电视剧《新龙门客栈》里看到她时,她已经是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而这里她却一点都不输林青霞,尤其是一开始着一身薄如蝉翼的亵衣在水中游泳的镜头,漂亮极了。

鱼玄机和崔博侯第一次见面时,有过下面的对话:

他问:你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要做女道士?

她答:有学问的女人可以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妻子,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妾,我不喜欢做妓女,我不 喜欢做尼姑,我舍不得我的头发!所以,我只有做女道士喽!

他不语。半晌,她问:为什么你要做游侠到处杀人呢?

他答: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夫婿,我不喜欢做朝廷大官,我不喜欢做商人,也没没有兴趣做藩政武将,我更不能容忍这帮贪官污吏,我只有杀人。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以后不会这样的买碟了

毛茸茸 @ 2008-07-18 19:42

这次买碟后很不开心。
过程还算顺畅,虽然档主老板娘在三个星期搬了三次家,还是通过电话找到了,我带的钱有点多,很害怕被打劫,所以当一个青壮后生领着我等电梯时我偷偷给老板娘打电话确认了一下楼层。

忍着重感冒挑了一个多小时,又是地毯式的搜索,可是我想买的电影越来越少了,出大厦的时候,我忽然对过往这些年近乎疯狂的买碟行为产生深深的怀疑,我想可能这种生活要告一段落了,心情也沮丧起来,很不开心,这次我足够节制,最后连挑好的新到的毛片都放弃了,花钱也不多,但却是个转折。

我独自用2M的宽带,好多次同事问我为何不用Download,但假如他们了解我忙碌的生活节奏就知道原因了。
我不愿Download电影看,因为我生活排的太满,根本连寻找和设定一下Download的时间都没有,而且我一直觉得Download电影来看,现阶段仍无法随心所欲,要看的内容不是我自己掌握,而是被流行掌握。

买碟看上去是件很不划算的事,即便保存的再精细,DVD因为介质的原因,也会在三四年内自杀身亡,再也放不出来。
我已经料到,最后留给我的只会是包装纸和一张张无用的光碟(塑料垃圾)。
但它却是最省时间的,想看某部电影了,我会花五分钟和五块钱到街上马上买来看,而不是花5分钟找到,花半个小时Download下来,就着电脑去看,对我来说时间是最珍贵的,这是我用来给自己解释的重要原因,其实,我也试过Download看电影的,对我来说,太慢了。

但是,这样的生活可能要告一段落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看电影看书呢?生活本身远比此两者美好的多。

这半年我看了最多的港片,只是顺其自然而已,忽然很喜欢港片,讲许多以前看过的拿来看一次原声都看得津津有味。
上次又买了许多港片,还有一些是受人所托买的。

最佳女婿
痴心的我
锦绣前程
点指兵兵
山狗
投名状(双碟纪念版)
三岛由纪夫传
爱情电影(基耶斯洛夫斯基)
再见基耶斯洛夫斯基
定理(帕索里尼)
马太福音(帕索里尼)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
女巫布莱尔
八个样板戏(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是江青同志一口水一口药喂出来的八个样板戏)
收信人不明(金基德)
杀手没假期
青春残酷物语(帮人买的)
孙立人传(上中下)
监狱不设防
着牛仔的钟馗
伊索寓言
大丈夫(收藏用)
我dei大家(林海峰)

有赞有弹

有赞有弹
毛茸茸 @ 2008-07-18 21:21

《爱人同志》:发生在越南的监狱风云,钟楚红演越难共产党员阮红,阮红的弟弟闹民主自由,被抓进监狱,刘德华演的刘继祖是在越南做生意稀里糊涂被抓进监狱,后来里应外合的越狱,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了,但是阮红弟弟逃跑中被打死,刘继祖被直升机接走了,阮红却无奈的跨过中越边境,回到越南,面对未知的命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不知道共产主义黑牢的厉害,语言又不通,很容易出人命的。幸亏没把罗大佑的《爱人同志》作为主题歌放在结尾,因为并不搭配。和《爱人同志》搭配的是王浩导演的《棋王》,成群红卫兵挥动语录本地广场,简直可以直接拿去做《爱人同志》的MV。

《小倩》:非常非常好看的动画片,好看到只能欣赏、感动,再欣赏、再感动,写不出什么感想来,我特地看了两遍,一遍看港版配音(原版)一遍看台湾配的国语,虽然台湾也动用了罗大佑、张艾嘉、李立群等大牌,但吴奇隆的国语还是把我雷焦了~~真受不了。

还是港版的林海峰、黄霑、袁靓靓好呀。

最好玩的是,国语和粤语的配音者中都有徐克本人,他配小狗『金坚』,对白只有两句:
嗷、嗷
汪~汪~

《宋家皇朝》:我很难相信,这么弱智的对白是张婉婷罗启锐写的,可编剧一栏赫然写着这两公婆的名字,这是真的吗?曾经合作制作《秋天的童话》《北京乐与路》《玻璃之城》的张婉婷罗启锐,居然也会弄一部如此主旋律的电影,主旋律也就算了,对白也太弱智了吧。。。。

宋美龄对 张学良说:学良,你辛苦了(汗~~应该是汉卿吧)
孔祥熙在一次劳军大会快结束时对着宋霭龄喊:太太,时候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汗死~~~,我第一次见到有人在这种场合,亲自招呼老婆下台,而且直呼『太太』)

而且,赵文宣是个好演员,但他真的不适合演孙中山,一开口就死定了,那口台湾普通话,孙中山是广东人耶,即便不让他讲广东话也不能讲台湾话吧。蒋介石则过于脸谱化,像个木头,居然也是吴兴文演的,吴兴文真是个百变小生啊。只有姜文演的宋查理还说得过去,孔祥熙要是让英达演还差不多,我记得原来历史课本上,孔祥熙的照片,活脱就是英达。

这三个女主演,只有杨紫琼演的宋霭龄比较恰切,其余两个,越看越别扭,张曼玉演宋庆龄是最失败的,对白又如此弱智和不顾史实,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而邬君梅演的老三美美,一张嘴,那嗓音那强调,活脱一个东北大娘,我也觉得奇怪,邬君梅年纪轻轻声音怎么那么老啊!

这部失败的电影中也是有一点点亮处的,孙中山病榻上完成总理遗嘱时那个场面,非常像油画,令人动容,难怪画面拍的这么好,摄影指导是黄岳泰。

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来判断,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全部都被歪曲了。
不尊重史实的电影很多,但是拍的如此一本正经的少之又少,不关心事实,搞笑一下可以接受可以欣赏,如此的严肃,我就不得不鄙视一下啦!而看到西安事变 部分,歪曲的我简直要愤怒了。

整部电影只有片头的三句话还算过得去:有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我我我~~~)
就没一个爱男人的么??

《蒂凡尼的早餐》:某年(06OR07?)买了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非常精美的收藏版,花了三十大洋买的,如今这样的精装DVD已经绝迹于市场了,周末终于看了这部经典,可我却并不喜欢,Just  so so 啊。

新浪潮

新浪潮
毛茸茸 @ 2008-07-18 22:01

偶然淘到两部新浪潮时期的港片

《山狗》和《点指兵兵》

分别拍摄于79年和84年,看完后真是感慨良多,不愧是『新浪潮』,即便是放到现在还有一股子新劲,原始粗糙的感觉。

《山狗》:有点像港版的《杀人不分左右》(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四个山里的太保小混混,强奸了一个来野营的女孩儿,女孩的哥哥追去替妹妹讨回公道时掉进了抓野兽的陷阱,血溅当场,警察来办案,不了了之,这一对兄妹的老父亲亲自上山,杀死四个泼皮,终于为儿女报了仇。

我记得看《杀人不分左右》时,感觉很刺激,因为好几次那对儿老夫妇差点被四个大汉打死,这样的表现令场景十分真实,这部《山狗》也是如此,虽然老父在暗处,并且布下陷阱,但是以一对四还是颇有难度的,好几次也差点被四个恶棍打死,不过最后终于成功的将他们一一杀死,四人死的极其惨烈,但都算是死有余辜,看得很解恨。

片子的英译名叫《The beasts》,那几个演员找的也都长相凶恶,不太像人,真够Beasts的。

《点指兵兵》:起初看上去有点像《细路祥》的风格,后来就变得粗糙原始起来,和《山狗》的风格很像,这个电影是说警察和贼,一个非常老练的警察,神枪手,屡破要案;一个斗鸡眼抢劫犯,因为早年投考警队不获录取,转而为盗,伙同四人,抢劫了警枪去打劫银行,神勇警察迅速破案一举抓获击毙了四人,斗鸡眼跑掉了,并且一一将警察的亲人们(孩子,女友等)杀死或者绑架。

后来离奇的是,一个最窝囊警察,新扎师弟慌乱中击毙了这个狡猾凶恶的斗鸡眼。这个故事就像方方写的小说《埋伏》,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新浪潮时期,器材和技术也许还很不成熟,但是那种自信和变革的热情非常感染人。

读后感

读后感
毛茸茸 @ 2008-07-19 09:45

各位要做好准备啊,我要写几篇读后感了。
昭告天下,兄弟不是只识得看三级片,还是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好孩子呀~

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照进现实
毛茸茸 @ 2008-07-19 09:54

读《晃晃悠悠》,青春幻灭这个主题又一次搬上台面,这个岁数去读,真是叫我情何以堪


我记得和菜头在一篇回帖里写到令他流泪的书,《在路上》是一本,《晃晃悠悠》是一本,不过接下来他笔锋转向一贯的搞笑:
『××××年,我以25岁高龄,离家出走』,你要是看过托尔斯泰的传记,就能体会这句话的搞笑之处,托传中有一句后来被传了很远的话:托尔斯泰以85岁高龄离家出走,贫病交加,死在×××一个小火车站附近的旅馆里。


25岁,不再是离家出走的年纪,换句话说,25岁,青春已经幻灭,没有了疯狂的理由,离家出走不会很浪漫而是很傻很悲壮,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拿来祭奠自己青春的小说,谁的青春不曾轰轰烈烈、如诗如狂?人的成熟过程就是不断告别旧梦的过程,喊一声芝麻开门,进入社会,犹如进入强盗的藏宝洞,边扔边捡,边着眼泪惋惜和回忆。要如何才对得起那些年轻的日子?仅仅把它艺术化理想化,夸张的写下来显然是不够的,把它当作一件珍贵的银器,时时拿出来擦,时时都闪闪发亮,越来越闪闪发亮。


很多人都珍视青春的记忆,王朔写的最认真的一个中篇《动物凶猛》,同样是追忆青春的题材,用他的话说这本书是写给自己的,一改往日面容,变得相当真诚。王朔写到青春期结束就戛然而止,只有青春的激情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石康则一路写到一个男人的30几岁,更完整细致的表现了青春的幻灭过程,我个人觉得,男人一生的信仰,首先是父亲,然后是爱情,最后万流归宗,全都变成权利(金钱、地位等等),停在前两个阶段的,都算是死于青春,是热烈而令人忧伤的悲剧,就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正直勇敢的父亲被国民党整的俯首帖耳一蹶不振,第一座大山倒下了,然后爱情又失败,第二座大山也倒了,于是他就绝望了,绝望化为愤怒,怒而杀人,祭奠青春。我发疯的喜欢《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由衷的敬佩杨德昌就是因为杨细致的刻画了第一座大山倒塌的全过程,而在同类的题材中,王朔、石康、《美国往事》、《朋友》(韩国)的作品中,父亲都是模糊的、缺席的,这些人可能忽略了父亲的重要,而至今我爸仍是我心中最光辉最高大的偶像。


大部分的男人,像石康笔下的周文一样在青春期燃尽了激情,走向平庸的人生,石康在很多地方写了这种变化的心路历程,看似很戏谑,但事实又何尝不是真的如此呢?石康的『三步走』是这样的,还在学校的时候,那个去流浪的陆然给他写信:
『以前,我认为我们,所有的我们,包括那些曾经的我们、现在的我们和将来的我们,是一些怀着梦想,扇动着破烂的翅膀妄想飞到云端的傻瓜,是一些特别的人。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们只是千千万万人中的几个,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这时他还不能理解这番话。
后来他就工作了,继续认识到:
『贫穷和自尊是两码事,根本就凑不到一块去,就如同富人同愚蠢一样。事实证明,再傻逼的富人也能把最聪明的穷人支得团团转。』
而爱情的幻灭是最后的一击,令这个男人彻悟,堕入尘世,再不做梦:
『以前我总有个错觉,从我个人方面,我总觉得我和阿莱之间有一个看不见也并未说出的秘密契约:即一切争执都是暂时的,终归我们总会走到一起。阿莱结婚这件事触动了我,这时我才发现,所谓人的感情是一个多么不可靠的东西,个人意志又是多么的可笑。
  于是,我心中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是非曲直发生了动摇,自信心也大受打击,由此,不免自暴自弃,在我抽大麻或看书时,更感到所谓人类的种种行为是多么不可理喻,其欲望是多么飘忽不定,其生存理由是多么没有依据,而其存在又是多么虚幻。』
成熟的状态是这样的:
『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感到,我们对别人的好奇心消失了,我们也不愿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苦闷,我们分头流落到自己的一角天地之中而羞于见人,我们对比较也失去了兴趣。
  也就是说,我们都长大了』
可见前几天我对于自己丧失好奇心的震惊,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读这本书我已经不再感同身受,我早已过了『代入式读书』的时期了,现在看书真的可以达到『主题先行』的境界了,岁月不饶人啊,阅世的经历和阅读的经验刻在脑海,对于作者的苦心经营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开始欣赏作者的文采、结构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换句话说,到如今,很少有书籍或电影能打动我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忧伤。
石康的文采很好,结尾处那大段的抒情是精湛的『俄罗斯文学』留念,我们如今不再这样抒情了,那种轰轰烈烈江河奔腾的气势已成经典:
『阿莱,并不是我爱你这件事本身叫我痛苦,而是另外一件事,即你仍旧存在着这件事,想到你我共同生活在世间我就如坐针毡--真讨厌,你有自己单独的心,单独的呼吸,单独的行动,这一切叫我痛苦,叫我为你叹气,叫我伤感。


  甜蜜的名字,痛苦的名字,我叫你离去。美丽的眼睛,忧伤的眼睛,我叫你过来--你神奇地出现,带着你全部的矛盾和叹息。你为我带来狂喜和战栗,你叫我充满无法言喻的柔情,也为我带来无可解脱的绝望。


  你是我黄缎子一样抖动的阳光,你是我的清凉泉水,你是我无法捕捉的影子,你是花的碎片,你是云的碎片,你是天空的碎片,你是旷野里消散的烟雾,你是最美丽的白色泡沫,你叫我狂喜,同时,也叫我悲恸欲绝。


  我的冰凉牛奶,我的寂寞夜晚,我的纤细琴弦,你在哪里?』
(令我立刻想起廖一梅写《恋爱的犀牛》: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和冰冷的啤酒)
。。。。。。。
『我黑色的长头发,我细细的长头发,我会哭的长头发,我的粗辫于,我的细辫子,我忧郁的短头发,我颤动的短头发,我随风披拂的无数的短头发,我的橘黄色,我的青绿色,我的天蓝色,我的黄金色,我的银白色,我的呻吟,我的小船,我的波浪,我的枯萎菊花,我的凋零菊花,我的折断的藤萝,我的冷漠的蝴蝶,我的伤心的露水,我的苦涩的海水,我的不会说话的鱼,我的明媚的秋光,我咬在嘴里的长头发,我惟一的长头发……阿莱,我将叫着你的名字游荡在北京大街小巷,我将叫你跟我一起走,我将带着你穿过漫长的时间,我将叫你闭上眼睛,叫你忘记害怕,叫你得到平静,叫你感到幸福。』
(令我立刻想起王朔写的《梦想照进现实》)


另有八卦一枚,请看原文中写检查的部分:
『刘欣倒没事,他的检查比我写的差远了,只写了300字,他是这么写的: "9月22日,我与王立琼、周文、唐大年、王阳、张弛、李卫、丁天、魏星云、崔字、李严严、廖一梅、战威、孙兵,孟现春、华杨、岳军一起在我校男生宿舍224用麻将牌赌博,赌注为一二四元,王立琼、唐大年,张弛赢了,我、华杨、周文、崔字全部输光,其他人平手,我由于童心大发,想继续玩,便到314找到姚进向他要上次他欠我的账,他想赖帐,我便把当时在场的赵晓松、王康、柳强、陈百涛找来对质,他们竟然都假装不记得!可见麻将的危害有多大!我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努力学习,并劝那些像我一样有此恶习的同学及早回头,但我怕姚进、徐澄字不会听我的,希望老师也帮助一下他们,长痛不如短痛,我想他们会感激老师的。但姚进可能不会,他打牌的事业心太强了。』

书摘:阿城《威尼斯日记》

书摘:阿城《威尼斯日记》
毛茸茸 @ 2008-07-19 12:37

如今阿城的书就像是当年看《幸福之路》
当年,我空虚郁闷的时候,常常因为心情沮丧过不下去,我就去看罗素的《幸福之路》,通常看完前三章或者更早,就度过危机了。
和《幸福之路》地位相当的便是阿城,我每年都要看一下,《闲话闲说》和《威尼斯日记》是必看的,偶尔会把小说也再看一次。
读到《棋王》时,我已经高中了,《棋王》是新语文课本里的选读,我暗暗妒忌学弟学妹们有这么好的语文课教材。
王朔在《无知者无畏》说,北京城500年出一个人精,他们这一茬的人精就是阿城。
王朔羡慕的说阿城会打家具、组装汽车,喜好古典音乐。
后来在朱伟的文坛八卦集《有关品质》和《作家笔记及其它》里也零星的记载了许多阿城的逸闻鄙事,
前年我买查建英那本又贵又厚的一本《八十年代访谈录》最大动力也是为了看一篇阿城的访谈。
阿城做过许多职业,画画,组织过八十年代的星星画展,写过小说,三王系列和《遍地风流》所延续的『世俗小说』调调至今无人能及
他还给侯孝贤的《海上花》做过舞台设计(阿城对侯孝贤的评价太高了,有吹捧之嫌疑)
他同时是CCTV-10《人物》节目的策划人。
他的文字不多,倒是每个见过他的人在描述里都对他惊为天人。
我看也未必,我喜欢他作品,主要还是他所传达的那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放达的态度,真的当得起『魏晋遗风』
这样心态开放的人永远不会老去,不会守旧,不会停滞不前。
这次又读一遍《威尼斯日记》,在手机上读完的,做了一些摘抄。
============================
我在云南的时候,每到山上野茶树发新叶,就斩一截青竹,寻到嫩芽,采进竹筒里捣一捣,满了拿下山来。等里面干了,劈开竹筒,就会得到一长节,姑以名之“茶棍”。茶棍去了野茶的火气,沏出来,水色通透嫩黄,用嘴唇啜一啜,鲜苦翻甜,岂止醒脑,简直醒身,很多问题都可以想通。
===========================
中国传说神农尝
  百草,成就了中药,我猜很多药是神农跟踪动物才发现的。现在的新药仍然是
  动物先吃,之后才给人吃。我在乡下时有过一条狗,它被咬伤后从来都是自己
  跑进深山找各种草吃,一两天伤就好了。狗甚至会自己接骨,乡下很少看到瘸
  腿的狗。我曾经跟踪过一条腿伤了的狗进山,半路上它停下来,眼神忧伤,不
  肯再走,我于是知趣地回头离开。
===========================
犹太人从十五世纪就开始进入中国了,后来有两支留在中原,一支留在河南,一支留在江苏扬州。开封的一支明朝时自称“一赐乐业教”,就是“以色列”教,也就是犹太教。他们的后裔差不多都汉化了,还有部分犹太人入了伊斯兰教,汉人称这一部分人为“蓝帽回回”。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Ai Tien的中国人求见传教士利玛窦,自称是犹太人,还记得一些希伯来文,但是因为忙于明朝的科举,没有时间看犹太教的经了。
===========================
八四年夏天,中国已经开始经济改革,我和芒克去秦皇岛与人谈生意,以为可以赚点儿钱。芒克一到海边,就脱了鞋在沙滩上跑,玩了很久。芒克人很漂亮,有俄国人的血统,我躺在沙滩上看着美诗人兴奋地跑来跑去,想,如果我们能赚到钱的话,可能是老天爷一时糊涂了。
===========================
街灯里,古老的宫殿和教堂周围行人稀少,Luigi忽然说每次回来都是在父母那里,很久没有看到朋友了,今天下雨,恐怕在街上还是遇不到朋友。人世就是这样,会静静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极熟的东西。我有一个朋友一天忽然说,好久没有吃醋了,当即到小铺里买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坐在街边喝,喝得眼泪流出来
===========================
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写出了当代中国小说中最为缺乏的“宿命”,这个宿命与性格融会在一起,开始接续《红楼梦》的传统。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是排斥宿命的,同时认为艺术完全是工具,所以多年来文学里宿命消失了,从此任何悲剧故事都不具有悲剧意义,只是悲惨、诉苦和假阳刚,这一切的总和就是荒谬。
  苏童的许多小说都有宿命,例如《妻妾成群》,感人之处是隐藏在似乎是制度问题之下的命运。假如制度是决定性的,那么不同制度下的人怎么样互相感受对方呢?希腊悲剧的力量为什么能够穿越制度的更迭,仍然控制着我们的精神?《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改编在我看来,这一点上自觉不到。
  中国古典小说中,宋明话本将宿命隐藏在因果报应的说教下面,《金瓶梅》铺开了生活流程的规模,《红楼梦》则用神话预言生活流程的宿命结果,这样成熟迷人的文学,民国有接续,例如张爱玲,可惜后来又断了。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历史主义统治了中国文学,而“历史”这个字眼本来就很可疑。用文学反映所谓的正确的历史观,结果是文学为“历史观”殉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常常重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却避开小说最后的历史说教章节的原因,我不忍看到一个伟大的小说家沦为一个三、四流的历史哲学本科生。
  中国还有一位女作家王安忆,也是异数,她从《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到《米尼》,出现了迷人的宿命主题,使我读后心里觉得很饱满,也使我觉得中国文学重要的不是进化式的创新,而是要达到水平线。
  这样的作家,还有一些,像刘震云、李锐、余华、刘恒、范小青、史铁生、莫言、贾平凹、朱晓平、马原、李晓等等等等,也许我要改变过去的看法:当代中国内地只有好作品,没有好作家。
  中国传统小说的精华,其实就是中国世俗精神。纯精神的东西,由诗承担了,小说则是随世俗一路下来。《红楼梦》是第一部引入诗的精神的世俗小说,之后呢?也许是我错了。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代学者都在解释孔子的这句话,以为大有深意。我看没有,非常朴素,一种直观的感叹。
  所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确实,想两次足够了。
===========================
我想起年初在庞贝古城,遗址中古罗马人家居甚小,而广场、庙堂、浴场一类公共场所均很大,地中海的文化,公共生活是最重要的吧?古罗马讲究修辞,重视讲演,意大利人善言谈,滔滔不绝,在门口告别可长达一个小时,我等在一边观察以消磨时间。意大利电影对话甚长,这都是古代公共生活的影响吗?
===========================
夏阳的打油诗是一流的,比如这首:
  窗外雨打无芭蕉
  小鸟欲唱缺枝梢
  饭罢闲坐全无事
  忽放一屁惊睡猫
  他家墙上有许多打油诗。夏阳住苏荷,因为租金是多年前,所以虽然苏荷现在变为时髦的贵地段,却还住得起。苏荷可以说没有树,所以“小鸟欲唱缺枝梢”。

經驗

經驗
毛茸茸 @ 2008-08-02 12:28

凡 麥當雄/麥當杰 出品的電影,都是好片,而潘文杰導演的,則是好片中的好片,有以下證據:

《歲月風云之 上海皇帝》
《上海皇帝 之雄霸天下》
《跛豪》
《省港旗兵》系列

重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重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毛茸茸 @ 2008-08-10 21:35

昨晚我又重看了一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是第三次完整的看这部近四个小时的电影,这部电影几乎是我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简单说,任何时候把这张碟片放入碟机时,我都感到异常庄重,也不是在看电影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研讨会。

如果选出一个我最喜欢的导演,没有之一,我一定会选杨德昌,他的作品一共八部半,我看过其中的七部,每一部我都喜欢,而且去年他离世了,杜绝了以后老眼昏花鬼迷心窍导出烂片的可能(这种可能已经在陈凯歌张艺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此固定,永远第一。

电影演完时,我特地留意了一下字幕,许多现在已经非常熟悉的名字,但在那时,他们和杨德昌一样,只是一群热血青年而已,甚至蔡琴也出演了一个龙套角色---汪狗的太太,整部戏里她没有对白,只有一个旗袍的侧影,跟随丈夫汪狗拜访张家时,在门口换鞋。张震、张国柱父子出演父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换,赖声川的女儿赖梵耘演小妹,剧中的名字是张芸,台湾版《这一夜,Women说相声》中的萧艾演冰店老板娘,那时她还很年轻漂亮。

这次看又整理了一次情节,理解也更加深入,同时也更加叹服。
杨德昌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剧情完成了对青春的回眸和致敬,细针密线的解析了少年对逐渐对世界幻灭的过程。

这部电影在我心中是完美的,无可挑剔,因为它足够丰富,又不觉得冗长,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闷,后来知道了更多台湾那个时期的历史感触就更深一些,我的老板的老板,每次去K歌,他都选一些很老的美国歌来K,推算他的年纪,在六十年代他和小猫王差不多大小,想必也经历了那个可怕又沉闷的时期吧。

一方面,杨德昌立足那个时期,取材真实案件,拍的足够真实可信,这一点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做到了;另一方面,杨德昌透过这个故事穿越时代,赋予这一群小孩宿命式的鲜明性格以及由性格而决定的命运,通过对不同的人命运的探讨,折射出一丝夏日亮眼的阳光---那是人性之光的理想光芒。

Honey和小四加上后来的小马,这三个人性格的共同之处就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执拗式的秉持,Honey从台南回来后十分黯然又气愤的说:到南部了半年,回来大家都忙着搞钱啦,他和小四讲起他看了无数的武侠小说,都不记得名字了,只有一部《战争与和平》,『里面有个老包,全城的人都翘头了,他一个人拿把刀去堵拿破仑。』,说这段话时,作为一个小混混头目,他眼里是对现状的无奈和一丝革命式的激情,他可以做老大,因为即便在小孩中间,真理和正义仍然是基本的底线,他回来时混混已经在忙着搞钱了,像滑头这样软欺硬怕的烂货居然也一呼百应的有人追随,虽然还很年轻,但Honey已经隐约感到他的时代过去了。他跑到纪念堂去找山东谈,两人走在黑暗的柏油路上,一辆辆的军车呼啸而过,Honey说:我只怕两种人,一种是不要命的,一种是不要脸的,你是哪一种?我看你不是不要命哪一种吧。山东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看准时机把Honey推向了疾驰而来的汽车。

时代真的变了,小四的性格没变。
第一次记过,滑头抄了他的试卷,他也要跟着受罚时,父亲在教务处大声斥责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你们怎么这样对待他?
虽然,父亲强硬的性格,以及无条件的秉持内心的正义原则导致小四记大过,但他很开心,在路上,这一对沉默的父子罕有的进行了一场心灵的谈话。
父亲甚至高兴的说起了广东话(在剧中他是从广东赴上海读大学然后从上海跑到台湾)『冇春袋的男人,好麻烦o既』。

回到家他仍然信心满满的对太太解释:就是在这种时候,要做出榜样给孩子看,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每次看这一段,我都热血沸腾,言传身教啊!做父母的。

而后来,同样的情形下,父亲却锐气尽失,低声下气的对训导主任陪笑讲好话,小四终于忍不住抄起身边的棒球棍击碎了点灯。全办公室的老师惊呆了。
同样的一段路,同样沉默的父子,父亲却再也没有往日的豪情和雄风,小四却越来越懂事了。

至死,他都终于自己的内心,秉持自己的原则,他捅向小明时说的是:你不可以这样被人瞧不起!
小马虽说占老爸的势力,但除了对待女人之外他秉持的做人原则和Honey和小四是一样的,所以最后他在警局嚎啕大哭说:我只有小四这一个好朋友。
这三个将世界理想化的少年,收获了同样悲惨的命运,一个被小人暗算,一个斗不过这世界,走向自毁,另一个则将面对永恒的愧疚。

另外那些头脸模糊的庸俗之辈则继续过正常的生活---所谓能屈能伸。

除了三个少年之外,最丰富的一个角色就是小明,这也是我愿意一看再看的原因,小明的塑造最为成功,她一个接一个的依靠不同的带头大哥,终于了解了社会的全貌,她是最早熟的少女,以至于她对小医生说出:『你不要娶她,她不适合你的』这样的话,也不突兀。她喜欢Honey,喜欢小四,她爱的是她们身上有别于其它小孩的理想主义光芒,但她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爱的权利,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同样是选择这样的方式(频繁换男友),小翠就不同,小翠很开心,因为她谁都不爱,她只是寻开心而已。小四不了解小明,就像他对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完整的了解一样,他只看到了表面,小明如此的换男友,在他看来,会被人瞧不起,下贱等等。
他无法改变,父亲形象倒塌后,他没有听姐姐的话去听牧师的解劝,跟着是爱情和友情的幻灭----父亲、朋友、女孩儿,这是一个青春期男孩生命的支柱,男人先是相信自己可以判断世界改变世界,接着就相信自己可以判断女人改变女人
如今一一的崩溃了,不能改变世界,也不能改变女人,他无法预见未来,更缺乏将日子捱下去的耐心和毅力,只能自毁,或者像狗一样的活在人间----现在你该明白大话西游的结尾,为何会有一句:他好像条狗诶。

整部影片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及传达出的精神水乳交融,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切伟大艺术作品的共性。
影片里的南腔北调,学校里那些老师,教官,卖红豆冰的本地女孩,在『少年杀人事件』发生的舞台上,大人和小孩儿一样历经着社会震荡带来的苦痛和挣扎,白色恐怖的社会背景若隐若现。

The Moment

The Moment
毛茸茸 @ 2008-08-11 14:59

The Moment                          
孫燕姿
这一刻回头看见自己
这一路的风景百感交集的我
下一刻又将飞向哪里
渐渐疲惫的羽翼为你披上了勇气
放心离开我我会记得这一刻
那些还飞翔着不可思意的梦
雨后的天空会有绚烂的彩虹
像最初相信着我们总会找到自由
这一刻时间变成行李
越过生命悲喜陪伴着我前进
因为你让我看清自己
面对未知的恐惧脚步更加坚定
放心离开我我会记得这一刻
那些还飞翔着不可思异的梦
雨后的天空会有绚烂的彩虹
像最初相信着我会找到自由
我……只是远行不是逃避
告别是为延续回忆永恒的华丽
你……要照顾自己不要忘记
那些灿烂过的痕迹
放心离开我我会记得这一刻
那些还飞翔着不可思議的梦
雨后的天空会有绚烂的彩虹
像最初相信着我会找到自由自由

買書

買書
毛茸茸 @ 2008-08-19 09:50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童年的秘密

  目迷.耽美:卷一--江湖有事
   目迷.耽美:卷二--爱恋无声

  天使爱混蛋(80后青春隐私夺命书)

  唐朝的黑夜

  要男人干嘛

  人间世(第2辑)

  一个家族记忆中的政要名流 
---------------------------------------------
覺得很久沒買書了,其實也沒多久,書到,兩個小時就看完了《江湖有事》
挺不錯的,
但,
我覺得,
這書,
我,
也能寫呀。

爱生活,爱八卦

爱生活,爱八卦
毛茸茸 @ 2008-09-01 23:14

image

偏见是理性的放假,写八卦是记者的放假,难怪天天写南都社论的刘天昭,写不下去了,就要写几篇娱乐评论放松一下,但是,写娱乐特稿的袁蕾就不敢放这个假,对着录音笔一字三斟酌连写带编辑小心翼翼推出的一篇特写《其实你不懂我伤悲--杨丽娟事件调查》,饶是认真如是,还是被杨丽娟告的翻天(虽然最后官司打赢了)。

但是,写明星八卦专栏就没有这样的麻烦,反有许多的乐趣。
这一本书令我看的神魂颠倒,魂牵梦系,本来早就想写写,但是接二连三来了地震、奥运、杨佳,终于一切尘埃落定了,My God!老天爷!现实世界是如此的令人郁闷,不如看看八卦,消下火。

四月一前后得知孟静出书的消息,我还以为是闹着玩,在卓越上见了书的真容才敢相信,赶紧下单买了一本,唯恐下手晚买不着。
这本书看得我废寝忘食,中午下班就一个小时我都忍不住跑回来看半个小时,然后我像个陷入热恋的混蛋一样,做了一件智商为零的事:立刻下单再买一本叫顺丰快递送给Vincent大师,原书定价是29,我是VIP,因此22就买了,寄费20,合计49元,真是兴奋的昏了头,概因天下能与之语八卦者,唯有Vicent大师与我二人也。

寄出后的当天傍晚,看了一大半儿之后,想到我给他的书还在路上,终于还是忍不住又做了一件智商为零的昏事:打电话给Vincent大师,就着电话给丫高声朗诵了几篇,妈的,太过瘾了,这种捡到宝贝似的兴奋感,起码有五六年没试过了。
就是这本书,叫我心里又爱又怕,矛盾重重,想要不停的看下去,又怕迅速的就给看完了。

学习孟静的八卦精神,八一八孟静,她的Blog是我最早订阅的Blog之一,2005年她荣获Blogcn的月度Blog之星时,Show了一张照片,一看就是我们河南姑娘,后来在一家播客上做了一个访谈,一听就是我们河南姑娘。至今搜索一下,仍可以搜到我在她Blog上的留言,三年多了,她Blog搬了几次家,也没原来更新的频繁了,想想还真是唏嘘不已。

孟静是河南洛阳人,原在郑州一家媒体工作,后来去了北京,先是在中国新闻周刊,然后到了三联---据王小峰说,是被他挖过去的,在那篇Blog里,王小峰说当时还联系了袁蕾(是在论坛混熟的),在等主编拍板儿的时候袁蕾去了南方周末,用王小峰的话说:和袁蕾『擦胸而过』,后来袁蕾就在男周由记者而编辑,成了文化娱乐版的老大兼红人儿,孟静进了三联,从业至今。而也因为王小峰的一篇Blog,江湖遂有了『南袁北孟』的名号,但那时候孟静非常低调,她Blogcn的雨一直下,远没有Ycul的『我呸』那么火热 。

据孟静Blog所言,在三联时,同事们中午一起吃盒饭,哪天菜不好吃了,大家就说:来几个八卦下饭吧。孟静和大家一起就着盒饭绘声绘色的讲上一段儿猛料,不知不觉饭就吃完了,这些下饭的猛料后来就成了这本书的素材。

孟静本非娱记,也很少跑片场、发布会,所得资料基本上都是『二手货』就跟大家在天涯社区八卦坛看到的差不多---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对八卦没兴趣的同志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我们对于名人隐私这么强烈的刨根问底的求知欲和孜孜不倦的传播欲。

关于更多的孟静八卦,请关注王小峰、粲然等的Blog,或者收看《小强历险记》。

看完这本书,不由得赞叹:孟静,真乃八卦界的鲁迅呀,她写的八卦,如投枪,如匕首,次次命中明星大腕的罩门,不遗余力的将少男少女们的偶像当众一一撕毁给丫们看---坦白讲,我这样喜欢『见名人仆街』的好事之徒,真是爱死这样的写法了。

孟静在序言中低调的写道:『这本书是一些专栏文章的结集,用我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去分析娱乐事件,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但还算好看』而事实上,娱乐圈名利场,是人性被无限放大的风月场所,其中永远是阴谋多于阳光,虚伪多过诚实,十五岁时,谁都有偶像,二十五岁如果还有偶像,还追星,很可能该偶像就真的当得起『艺术家』三个字了。

孟静写的这些人基本上都当不起这三个字。
当然除了写人,还有记事,写人是砸烂偶像狗头,记事则揭露娱记和娱乐新闻的虚假。
读这本书的快乐,实在无法表达,还是让事实说话吧,以下是本人亲键的孟静语录,对八卦无兴趣或者惴惴不安的害怕自己偶像倒塌者,赶紧捂上眼睛,远离是非之地:

写大小S:『这一对变态姐妹不是圈中最美的,但一定是最臭美的』
李玟:李玟终于出新专辑了,可惜完全比不上过去的影响,她给人的最新印象就是那个『性感村姑』
大波和肥臀可以吃木瓜再发育,就算填充物也没什么当紧,唯有鼻子是不能变形的,她以前又塌又大的鼻子和今日的一管葱鼻真不像自然进化的结果。

写成龙的这一段,尤其令我笑到喷饭:
成龙的节俭是有口碑的:他解大手只用一张纸,还教育手下人不要用两张;他在片场只吃盒饭,有时剩饭还要打包留着下顿热热再吃。
林熙蕾:没有像样作品的林熙蕾却总是有像样的绯闻
她不介意男人比她大十五岁以上,反而不能容忍姐弟恋,女人似乎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年老多金后才想到小男人的好,林熙蕾还对自己的青春有信心,不用在弟弟身上找补。

刘德华的影帝梦,真是一石三鸟:
刘德华可能觉得,梁朝伟得影帝是没治了,可黎明都能得,凭什么我回回落空?
她还偷偷写到了朱丽倩,发了一通感慨:
35岁的朱丽倩依旧如少女般清纯秀气,有一份稳固的感情,不需要与别的靓女勾心斗角才能真正保持青春,她和周慧敏就是最好的例子,号称年轻的刘嘉玲,关之琳无论用多少SKII也不敢大笑,那皱纹里尽是娱乐圈的辛酸。

刘晓庆:风风雨雨50余年,刘晓庆是螳臂挡车的唐.吉柯德,她在青年时抵抗传统的道德观、婚姻观,中年时抵抗金钱观和税法,她的前半生是战斗的半生,不屈的半生,在这悲剧的半生中,除了『做女人难,做名人更难,做刘晓庆更是难上加难』的嘶喊,偶尔也会有笑中有泪、喜从悲来的场面。

谭咏麟年年25,大家一笑置之,因为知道他是自嘲;刘晓庆坚持让小朋友叫她姐姐,就有点挑战自然规律的意思,太使劲儿了反而伤了自己。

写杨钰莹这句,更是一针见血:杨钰莹曾经是无数小镇青年和乡镇企业家的梦中情人,但是现在如果谁敢说喜欢她,无异于表明自己品味不佳。

张曼玉:张曼玉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娱乐圈里的亦舒,没有李碧华爱钱,没有林燕妮爱秀,除了感情失败,事事都成功。
有一次看到张曼玉接受采访时说,只有工作才能出去走,只有出去走才能认识不同的男人,原来高贵如张曼玉,所拥有的也不过是平凡大龄女青年的烦恼---怎么尽最大可能认识一切适婚男子。

章子怡和巩俐:香港人有大波崇拜症,90年代初期,内地几乎没有隆胸手术,巩俐的巨胸给了香港人当头一棒,让他们也知道,原来北姑波涛汹涌的不仅是利智

损完章子怡和巩俐后,发的感慨:

有时候,女人的美丽自己是无权发言,别人又会带有偏见;就像张曼玉,没乳沟非但不是缺憾,有人还要为她写篇《平胸赋》,痛扁一切有沟女星一样。

郑秀文:郑秀文用行动封了他们的嘴,她减到连胸部都消失了,居然还引领了一代平胸风潮。

关于李春平的八卦,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孟静写道:他的神奇之处太多,我必须喘好几口气才能一一道来,他拥有三两劳斯莱斯,他喜欢坐在车里听《小芳》
写一众三级艳星,显然是夸张搞笑的小道消息了:叶子楣说她从小就发育惊人,家里没了米袋子,就用她胸围盛米

像这样好玩又充满智慧的片段还有很多,曾经看到一个挑错的评论,指出这里有一些人物年纪和报章杂志名字的错误,居然挑出了几十条之多,我个人觉得,这么玩儿就没意思了,哈哈~~

我热爱八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没孟静幸运,吃饭时候,不论饭菜好不好吃,我都会忍不住讲起八卦(我讲的通常都是例如:马鼎盛是马师增红线女的儿子,何亮亮是何为的儿子等等),可是基本上没人爱听,有时候还被爸爸鄙视一番。说我浅薄,爱关心这些八卦消息。弄得我意兴阑珊,于是很少在饭桌上讲起了,但每当获知一个巨大的八卦---通常是谁和谁是一家之类-----我还是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时Vincent大师就挺身而出,和我交流新近发生的重大八卦,和我主管父子母女不同,Vincent大师主司婚姻工作,关注的通常都是离婚、结婚,第几次离第几次结这样的和民政局有关的事务。

偶尔和妈妈一起看电视,我也总忍不住在旁边做背景介绍,一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样子,例如,梁咏琪一出来唱歌,我就跟我妈说,她是上过大学的啊,我妈就说:唉,可惜了啊,好好的大学生怎么跑来唱歌,不去好好找工作----这还算好的,如果我说她刚离婚呐,原来的老公是××××,也就是你看的那个××××电视剧里的那个×××,我妈就跟着再惋惜一通,感慨一通,所以和我妈分享八卦,真是毫无快乐可言。

Blogcn时代的孟静

image

买书

买书
毛茸茸 @ 2008-09-04 23:01

《罗伯特议事规则》:在快餐店等餐时,看到一本被摸的黑乎乎的杂志,上面有一篇书摘,摘自这本书,读完了,我的汉堡包也到了,决定买整本来看看。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中国史纲》(张荫麟)
《非常道》(准备送人)
《窥视印度》

以上卓越。

以下当当,
终于被我找到两本比卓越便宜的,哈哈,有一年没在当当买书了。

  --当当---
《窥视日本》
《大汉开国谋士群》

天份

天份
毛茸茸 @ 2008-09-05 22:14

晚上开会,谈到将来要写的许多许多文件,借鉴了一个编码规则一阶文件01二阶文件02后面加流水码等等
看上去是一个很巧妙的规则。
大家就那样的一看而过,老大忽然喊停,停顿了几秒钟,老大说:这个规则有问题,会重复的。
就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二叉树(看不懂请Google)出来,写到第三层,已经开始重复。

大家恍然大悟,于是修改一下,一阶文件只能有一个,也就是说根节点只能有一个。
修改之后,看上去就更巧妙了,于是会议继续,老大又喊停,在原来的二叉树上排,排到第四层又开始重复
最后,废掉了这条规则。

开完会,我在本子上画,回忆起大学时期数据结构里的二叉树和Huffman树。

我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因此仅仅是把它当作工作。
我逐渐放弃了在工作上的进取之心,因为我认定了我没有这个领域的职业敏感 ,通俗的说,我没天分

无论是那个领域,付出了一辈子的人都会强调 天份
陈省身过世前,央视去采访,张泉灵花了好多功夫引诱老人家,希望他能说出一些励志的话,比如:1%的天分加99%的汗水之类
可他没说,他说在数学领域,最重要的是天份,没天份一辈子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倪匡也说写小说是需要天份的,光爱好没天份只能是瞎起哄。
对这个道理,我自认为明白的比较早。
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新工作充满了兴趣、热情,经常调试程序到深夜。
大概半年后,我还是很有激情的调试程序,有一次一个问题想了一天也调不通,不知道哪儿出问题了。
就叫孟娃过来看,他揪着头发看了五分钟就找到了眼皮底下那行我看了十几遍都没看出问题的代码
我改了,程序就能跑了(RUN)
我问他怎么看的,他说:觉得是那儿有问题。

那天晚上我就把内心一点点的疑虑全部抛除了,以前我以为我会日久生情喜欢上我的行业,那晚上我决定放弃。
然后去寻找我的天份,现在算是找到了吧,总之内心很踏实。
罗素曾说过一句非常长的句子:对人类知识的热情以及对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的认识,是幸福的基础。
有热情好,热情过度,对着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狂发力也会很痛苦。

很多时候,人都是有直觉的,对某些领域有种天生的自信心,直觉和自信就是天份的表现,上帝是公平的。
我只有小学五年级时梦到过一个方程式,醒来记下来可以解决一道困惑了几天的难题。
后来就像江淹在梦里被夺了生花妙笔一样,我被夺走了关于数学公式的一切。

年纪越大,我越来在许多人身上看到天份在闪光,那些幸福的人都是将热情用在天份上的。

我卸载了Google浏览器---个人的浏览器使用心得

我卸载了Google浏览器---个人的浏览器使用心得
毛茸茸 @ 2008-09-08 19:29

(卸载Google浏览器时弹出的对话框,还真喜欢开玩笑啊,繁体中文版的OS^_^)

Google浏览器一出,我以为会很好,马上就去Down来用了,到昨天,我卸载了它,因为并不合我意。

首先:安装方式就挺变态的,Google觉得,如今已经是天下大同的宽带世纪了,所以安装文件只有400多k,其它的统统在线获得。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浏览器这么搞过,即便是有在线安装的,也是一些外挂功能,主要功能都是封装成一个安装文件进行的。我2M的宽带,自用,还是安装了将近十分钟,可能是离Google的服务器有点远吧^_^

第二: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快、流畅,我在两台电脑上都试过,一台PC(2G内存,2.9的CPU),一台NB(1.5G内存,1.4的CUP),都出现过Freeze(也就是傻眼了)的情况。而且Google自己的浏览器上,我输入Gmail.com竟然打不开Gmail信箱,屡试不爽--没有一次打开的,我还要先进Google首页,再点Gmail信箱才可以。还有就是,自从装了Google浏览器后,我的Google Desktop工作就不正常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俩部门有矛盾,哈哈^_^

第三:在界面设置上,它具备了Opera的部分功能---只是Opera的部分功能----但是比Opera做的精,尤其是字体非常漂亮。很善于根据使用者本机的设置去自动调整字体,务必调到很美观方便。这一点的确很优秀,比Opera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第四:它就仅仅是个浏览器---只能浏览,别的什么也干不了,不支持视频、RSS。当然Google会理直气壮的说:我是支持的,不过要你用Gear自己弄一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我进去Gear的页面里看了一下,两分钟之内,我没看懂,于是放弃了。

第五:因为过分追求界面的简洁,搞得许多常规功能都不能用,例如 另存、画图等常见的操作都没有。很多设定也都没有
它默认当前页面不会被激活的页面取代(Maxthon就需要专门设定)但不能设定,如果有人BT,想要激活新开页面呢?

第六:哈哈,名字取得太难听难读了,当然啦,只要是Google出品的东西,就算是叫狗屎,也会风行的,但就不能取个好拼好读点的名字么?

试用了一圈儿之后,我仍选择了Maxthon Classic版本,作为我常用的浏览器,实在不行时拉IE7来凑合一下。

Maxthon Classic版,快速稳定的满足了我的需求,请看大屏幕:

一.安装文件小(安装后占的空间小),运行速度快,可以非常方便的设置外观,上图这个外观上显示出来的都是我常用的功能,尤其是图片工具,我不用每次都从开始菜单里去调用Painter出来,在网页上就可以截屏,粘贴,另存。这样的外观并不是很占地方,甚至,如果不常用外挂工具的,可以将那一排外挂也隐藏掉,将网址再上移一层,可用面积就更大了。
这些FF也能做得到,但是很不方便,而且,我至今没有找到FF上如何设置『不激活新页面』,像我这样开三十多个页面再看的人,如果不设置这一项会被闪花眼的。

二.方便的设置:我目前的设置是,单击空白处,新增空页面,不激活当前页(因为我通常一次会开30多个页面,然后慢慢看),在页面上双击会出现另存的对话框,我可以很方便的存储我喜欢的网页(而且还可以设定成存为文字档)

三.RSS功能,我有另外的订阅器,从不用Web版的订阅器,我只是通过RSS这个图标获得地址即可。

四.美中不足:看不了在线的 南方都市报电子报,一开就报错,全关闭。Google浏览器和FF。对这个电子报支持的也不好,动不动就Freeze了。可见这个网站代码写的有问题。再一个美中不足的是Maxthon 的浏览器,只有Classic这一版最稳定(1.6.×),我使用过全部的2.0Release版本和3.0的版本呢,经常Freeze(呆住)甚至Crash(崩溃),而且界面也没有原来的好了(也许是我看 惯了Classic吧)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软件,升级升级升级,最后Classic版往往是最好用的一版,升级升个P啊。

余者如IE,Opera就不再多言。
IE就算是个『住家菜』吧,急了还是能顶一顶,每次我重装系统完毕,都是用IE上去先把Maxthon下载下来的。
FF我实在是用不惯,那个界面,调整成我上图的样式,要费很多功夫。
Opera倒是挺好的,但是字体设置智能化做的不够好,所以有时候字体小的要命,有时候怪的要命,我要自己去调整,不能看(有些)视频。
至于腾讯的TT,因为早期的TT太恶心了,留下了心里阴影,因此一早就被排除在外了。

Google浏览器有着广阔的前景,而且比较适合DIY玩家,但我一天上班8个多小时,调程序已经够烦的了,实在无心思再研究^_^.只想一个轻松设定一下就可以好好工作的浏览器,我也不需要RSS订阅功能,因为我有一些优秀的RSS离线订阅工具,不劳浏览器大驾了。

以上的使用心得,是基于配置没那么好的电脑,以浏览网页为主要功能导向和指标的使用者。

江湖告急

江湖告急
毛茸茸 @ 2008-09-08 20:51

image

其实,还看了好多呢,有的是烂的实在下不了手写,有的是好的让人写不出观后感。

《好奇害死猫》:其实,我对张一白的印象特别好,因为他导演的《开往春天的地铁》曾经深深的打动过我,还有一篇我至今未得见的被抽掉的原应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的访谈,他还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执行导演,一句话:挺有才的。

但这部《好奇害死猫》却并不好看,首先是没啥悬疑的,从宋佳递给小孩儿那只公仔时的眼神里就泄漏了一切天机,以我的低智商都能猜得出,深藏不露的刘嘉玲才是一切的幕后主使,情节没露底或者露底儿比较晚的是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第一次看的时候,一直到老头表白了,我才大吃一惊----看电影,要的就是这种入戏的过瘾的感觉,后来我思虑再三,终于发现,原来李安在戏里安排的细节太精彩,以至可以掌控住观众、吸引住观众,让他们忘记了思考情节;话说回来,情节露底儿了就得靠细节,而好奇害死猫的细节并无吸引人之处,这个电影给我的总体的感觉就像他们那栋在顶楼的房子一样华丽、空洞、毫无生气。廖凡是我喜欢的演员,在这里演的也挺好的,那个短头发的MM,可真像王菲年轻时候啊,胡军这个角色的性格转换太快---坦白说,一个那么牛B的大款,怎么这么容易就崩溃了,严重失真,宋佳在这部戏里可真丑,以至于我怀疑和《颐和园》里的宋佳不是同一个人,但从胸部来看,似乎又是同一个,宋佳这个幼齿小MM,很有风范---风尘感之模范----希望伊继续努力,做大陆版的舒淇李丽珍,继续努力吧,你行的!

《癫佬正传》:这样的电影,看一回伤一回,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曾经看过一部令我心情极为复杂

的三级片,在这儿也借此机会一并说说吧《弱杀》,也是钟淑慧主演的,讲一个弱智的MM如何被人面兽心的社工(吴毅将)性虐待,大家如何合力揪出这个禽兽并弄死了他,这部三级片充满了暴力和色情,但是又是在讲弱智人士的悲惨故事,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片子一开始就是一场拖着两个孩子跳楼的戏,社工在下面劝,妇人还是要寻死,并且真的跳下来摔死了,目睹这一幕之后,那个社工MM跑回工作单位,一路上嘴里嚷着『太灰了,太灰了,我不做了』----这大概是每个社工都要经历的工作历程吧。

《癫佬正传》则更是真实、集中的反应了社工的工作和生活,演癫佬的几个人:梁朝伟(卖鱼的傻佬,狗仔)周润发(弱智,并且和弱智结婚,生了两个弱智孩子),秦沛(康复又被逼疯者,主角之一),这几个人演傻子演的很好,所以特别令人震动。

片中着墨最多的是本以康复又被逼疯的『劏鸡全』,他爱孩子,却被前妻申请法庭禁制不能见,精神病复发,又被街坊知道,被街坊追打,最后手拿一把牛肉刀闯入幼儿园,乱砍一通,被照顾他十几年的社工冯淬帆亲手击毙---真是地道的人间悲剧。

而冯淬帆最后终于也坚持不下去,感觉到自己虽勤勉尽心终究无法扭转社会对于非正常人的歧视和伤害,将要辞职时,被Call去看狗仔(梁朝伟饰),被狗仔失手一刀斩死,倒在工作岗位上---真是悲剧中的悲剧。

尔冬升比较善于驾驭这种催泪写实型电影,因此这部电影严肃认真、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怀,叶德娴演的女记者也很出彩,她本就长得比较悲情,放在这样的戏里非常合适。
总之,这样的电影,不会再看了~~人生已经很灰,何必再灰上加灰啊。

那就弄一部好玩的来开心一下:

《江湖告急》:这部电影又名《舞尽人生》,梁家辉那一身大红西装黑皮衬衣翩翩舞蹈的开幕就奠定了这部电影黑色幽默的本质,也定格了作为一个又厉害又Cheap的江湖大佬---任因久的形象,他后来的性格发展(乃至着装发展)就一直围绕着这个基调发展,真是好玩又好看,再配上一个吴君如做黑道大哥的女人,真是绝了~~

梁家辉演戏,几乎每演一个就能塑造一个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形象,比如《92黑玫瑰对黑玫瑰》里那个穿蓝西装,爱摆Pose的家伙,《东成西就》里贱的掉渣的段王爷,以及《黑金》里凶狠狡猾又情深意重的黑金政治人物,一个演员,能把品味Cheap的大佬演活,又能把豪情万丈的大佬演真,实在是牛B,一个风云一时的老大,如果格调Cheap,就非常搞笑,各位还记得北野武演的《大佬》里那个独闯洛杉矶并杀出一片天地的大佬吗?他相中的女人,奇丑无比,有一天,一辆加长林肯停在门口,马仔们规规矩矩的坐成两排,大佬和他又丑又滑稽的情人挽手登上车,在这个庄重的场合,马仔们还是憋不住笑起来,气得大佬哗啦一声抽枪出鞘,才止住大家的笑声,《大佬》这个电影,有点沉闷,这一出戏和后来他玩花样骗这个丑情人是两处难得的笑点。

关于这个老大的品味,从他落魄时跑到英国遇到吴君如就已经确定了,他决意带吴君如回HK,重新发展时,买了一个花里胡哨的皮箱给她,吴君如大叫一声:太老土了吧,我不要,你赶紧去退了
气得该大佬大叫一声,我说好就是好,赶紧拿去收拾东西,不然老子崩了你。
从那时起,他的性格就定了---一个又老土又不让别人说自己老土的悍匪,但因为丫有原则有底线,所以能够与时俱进,除了衣服的品味一直不高之外,还是非常IN的一个时尚老大呢。

这个大佬任因久,他有一个死心塌地跟着他的张耀扬,还有个情愿心甘为他顶包坐牢的曾志伟,搞笑的是,一次刺杀行动中,张耀扬奋力挡住子弹救了他一命,又要跑出去冲锋,冲锋之前,丫挣扎着,含情脉脉,严肃认真的对任因久说:大佬,今天看来我是没命了,冲出去之前有句话我一定要告诉你:其实,一直以来,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你!!
一片枪声中,任因久快崩溃了......

更好玩的是,张耀扬居然没死,被抢救回来了,任因久到医院去看他,四目相对,饶是戴着墨镜还是十分尴尬,最后张耀扬憋不住说:我实在不该对你表白的,其实,一开始我是喜欢女人的,但跟你时间长了,被你的风采吸引,觉得是可以为你去死的,九哥,我还能再跟着你吗?
梁家辉沉思良久,无可奈何的说了一句令我笑倒的话:
养好伤再说吧,总之,以后打死我都不会和你一起蒸桑拿了!

妈的,这就是幽默呀!

这部戏里另一出天马行空的情节是:关二哥下凡。
黄秋生演的关二哥显灵,救了任因久一命,跟着他到了家,甚至参加了江湖大哥的闭门会议,后来见任因久如此不讲义气,黯然离去,留下来一句:唉,其实,我这次显灵,真的好失望啊。

最后两个老大关门谈判那一幕也荒诞滑稽,好玩的很。
总之这部电影实在是一部集悬疑幽默Gay神话故事纯情故事于一身的优秀港片,其配乐也非常紧凑贴切。
有一点比较弱的情节安排是:为啥这样一个大佬,会有这两名小弟愿意为他死呢?(甚至一个因此都转了性),这个情节的交待少了点,开幕的烟头对碰,酒瓶对碰,杀伐决断的确很厉害,但不足以令大家一体的认为丫是一个重情重义,大哥中的大哥,男人中的男人啊。

image

假日

假日
毛茸茸 @ 2008-09-15 23:02

欢喜:

1.带小侄女在游乐场完了一个下午,她玩的很过瘾,以至于回来时在车上就睡着了,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就来敲我门,要我再带她去玩。而我是凌晨两点半才入睡的。敲开门就到我床前,使劲儿拽我起床,令我想起小时候的冬天,下着大雪,我的狗狗在外面雪地里狂奔一气之后,跑到我房间,双脚趴在我床头,凉凉的,尾巴摇的团团,嘴巴冒着热气,叫我起床。

才上幼儿园大班半个月,游乐场玩游戏,她居然碰到了三个同学,别人叫的出她的名字,她却不记得人家叫什么。
玩到最后得到的奖卷差十个不够换一个小飞机,我再买两个币,狂打鼓,30秒钟打出了十五个奖卷,哈哈~~宝刀不老啊!

 

2.十五的晚上,免费看了半夜的烟花,住的高就是好,住的偏也真好,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烟花。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看了月亮,亮的刺眼,甚至看到了环形坑,在望远镜里,月亮跑的太快了。

 

3.得钱包一个,很漂亮,令我『美女送钱包』的梦想继续破灭;得钢笔一支,很好用,令我返回钢笔时代的计划得以继续。

 

忧伤:

1.今天一早回来时,特地早起,早过小侄女,在我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家时,她还是穿戴整齐的跑出来,我摸她的头说:去上幼儿园吧,她闷闷不乐的说不想去,妈妈带她上楼,她垂头丧气的和我Byebye,我赶紧离家。令我想起我小时候的分别。

 

2.在回来的高速上,看到一只黄狗躺在路边一动不动,很显然,是被车撞死了,难受了一路。。。

 

不欢喜也不忧伤:

1.听了一路的陈绮贞,几乎全部听了一遍,还是喜欢以前听那几个,那几个朗诵的,可真小资儿。不过伊的声音可真好听。

2.陪人买书买碟,自己也顺手买了几张碟,几本书。

碟和书

碟和书
毛茸茸 @ 2008-09-15 23:03

《实用软件度量》2003年的书就找不到了,《人月神话》一版而再版,快十年了吧,看来这个世界永远是观念先行的书卖的长久。

最近书店老是倒闭,我心里很惭愧,其实,我是需要负一部分责任的。
我没钱的时候,老爱买盗版书看,像我的第一套《时代三部曲》就是盗版的,花了十五块(不过这套书,后来我买了两套以上的正版,总算没那么愧疚)
更不用说那些《雍正皇帝》《李敖精选》《王朔全集》《余秋雨全集》之类搞坏我眼睛的罪魁祸首了~~~统统是5-10块一本。
迄今为止,《雍正皇帝》我已经补买了正版,王朔的书我也买了不少正版了。至于秋雨大师的.....就这么着吧,年轻人难免行差踏错.....

我有钱买书了,又总在网上买,在Joyo和当当都买成了钻石VIP,偶尔去书店也是跑进去用手机狂拍一通,然后在网上找着买。
这几年来,除了一大堆的考研资料和IELTS资料,在书店以原价不打折买过的书有:
《第三帝国的兴亡》《罗素自传》《黄仁宇文集》(这三个都是套装,都在百元以上,令我略感安慰)和一本《海子的诗》
其它的书都是在打折铺位买的,真是惭愧。

话说回来,考研资料和IELTS资料,因为我找不到盗版(离开学校后就找不到盗版考试资料了),倒是花了几百块,都他妈捐给了教育部和英国文化协会。

抱着这种愧疚的心情,今天我在书城以九折(因为我不要发票,其实不算是打折)的价格买了:
杨天石的《蒋介石日记研究》
房龙的《宽容》(两本,英汉)

然后我一点也不愧疚的买了一些盗版碟:
《蜘蛛女之吻》
《吹牛大王历险记》
《加菲猫》
《加菲猫狂欢节》
《捕鼠记》
《阴道的独白》(要是能买到在中山大学演那一场该多好啊)
《世纪封神榜》(其实就是 希腊神话啦)
《小男人周记&过埠新娘》
《Wall.E》
《告别紫禁城》《好女十八嫁》(钟楚红姐姐滴老片)
《何日君再来》《月亮星星太阳》
《花街时代》《O记》
《银座嬉春》《私钟真面目》(很可能就是大学时期轮流买咸片时,我买到的一直引以为豪风靡男生宿舍的那一张)
《颐和园》(上次写Blog竟然把郝蕾当成了宋佳,所以再买来重新看一遍,仔细研究一下)
《遗忘列宁》
《苏珊.皮特动画集》
《Diary Of an OL》(不要乱猜,日活出品,哈哈)
《Michael Jackson MV全集》

买碟之前碰上临检,只见执法人员从××大厦拖出了两麻袋,我凑过去一看,全是盗版软件。

关于钱包

关于钱包
毛茸茸 @ 2008-09-15 23:30

美女送钱包的梦想:

有一年(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应该在04-06之间),我忽然想找个女朋友了。
和Vince大师一起逛街,碰见可爱钱包大减价,我认真的挑选了一个实用又好看的钱包。
对着Vince大师发誓说:兄弟这是最后一次自己买钱包,下一个钱包必定是美女送的。

为了降低这一誓言实现的难度,我特地选了一个帆布的----用到现在也没坏,只是变得很脏了。
脏又怎么了,再脏也是装钱的东西啊,掉地上一样有人抢着捡。

过节,收到钢笔我很开心,收到一个崭新的钱包---貌似真皮呢---令我想起许多年前的这个誓言。
看来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找女朋友的档期,顺延到这个真皮钱包海枯石烂吧~~~~

回家

回家
毛茸茸 @ 2008-09-19 23:37

准备好心情就行~~~

《北京故事》 和 《蓝宇》

《北京故事》 和 《蓝宇》
毛茸茸 @ 2008-10-05 21:38

休假四处转悠,一路上就着手机看了些一直没看的小说
比如《北京故事》
2000年我在宿舍看电影《蓝宇》时,相当感动,当时正在看一些关于同性恋理论的书,有种理论令我信服,也一下子理解了同性恋,说是同性之爱超越了性别--也就是生物性,乃是至纯至真,不过现在看来,也是胡扯,其实同性恋也并未超越生物性,只是与大部分生物性不同罢了。

小说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男人和女人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女人与你做爱时因为你有才华,或有钱,或可以终身依托,性生活好像她送给男人的赏赐。可男人却只为做爱而做爱,出于最原始的需要』
仔细想想,有几分道理。

当时大家一起看过,我印象已经模糊,其中的爱情颇为感人,把刘烨换成一女的,就是地道的纯情爱情电影了。连对白都很像,比如:
蓝宇说:『每天醒来,我都试着让自己喜欢你点,保证以后不再为别人伤心了』,这多像是青春爱情小说(电影)里女主角的对白啊。
二人离别时的场景,蓝宇意外身亡后捍东抱头痛哭的场景,也都感人至深。

看过小说,一直惦记着重看一次电影,在台风中回到家,不顾一身泥水,先down了下来,洗完澡,喝着茶赶紧重看了一遍。
电影比小说好,小说看到最后,明显觉得是『小说』了,失去了真实感,而电影自始至终真实感极强,也非常感染人,小说写了许多黄色镜头,却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电影的不足在于弱化了捍东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我觉得这是不该删掉的---比如林静平偷偷的传真到蓝宇单位揭发蓝宇,二人结婚离婚、蓝宇的家庭背景、捍东父亲的死,母亲和妹妹的感情变化,电影的处理过于生硬,删节后的版本(去掉了那几个露鸡鸡的四级镜头)才83分钟,其实完全可以拍成120分的长片,就完美了。

电影还删除了蓝宇遇劫和在学校发高烧的情节----这些情节是二人感情发展中的一些顺理成章的小冲突,我觉得不该去掉。
去掉了上述这些小的冲突,只保留了初次相见、捍东结婚、二人重逢、蓝宇死去这些大的冲突,虽然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影片的短小精悍,但没有读过小说的观众可能看起来多少有些突兀。我觉得《北京故事》除了讲述爱情故事,还成功的写出了捍东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从双性恋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者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爱情小说,电影也相当棒,以捍东刮胡子开始,蓝宇刮胡子结束,片中大量的点烟、喝威士忌镜头很自然,刘烨和胡军的演技也很好,看完小说就知道,蓝宇简直是为刘烨量身定做,苍白、忧郁、帅、身材好。

电影和小说都约略的提到了6&4事件,主题歌配的也非常贴切: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说一句话就走。

淘书

淘书
毛茸茸 @ 2008-10-05 23:22

image

先列书单,淘书的事儿,以后慢慢聊。
五十多斤呀,千里迢迢,兄弟我穿城过乡,把它们带回来。本想邮寄,用速递,太贵,淘书省的钱就会花在邮费上。
用平邮或者不靠谱的速递公司,便宜,但我怕寄丢了,于是,就这么带着五十多斤重的书,游荡了许多地方,终于运到家。
好在无论是飞机、火车、的士、轮船,没人对这包书感兴趣,放到哪儿都放心,只要我不忘,不会被人拎走。

苗炜:《五魁首》
乐山编辑,莫之许文化:《潜流》
彼得.德鲁克:《旁观者》,这一本是海南版第一版,去年我买的那本太大了,不易携带,这次见了正常开本的,再买一本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以前在图书馆看过的,现在看,心情大不同啊,大不同
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
杨葵:《在黑夜里抽筋成长》
黄集伟:《孤岛访谈录》,这次是图书版,以前听过孤岛访谈王小波的录音
《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
剧本《大腕》
张建伟:《最后的神话》,最意外的收获,淘到了两本『晚清历史报告系列』
张建伟:《流放紫禁城》,同上
《美国心灵》
哈代:《还乡》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禅真逸史》:哈哈,黄色小说一本
石康:《在一起》
果戈里:《果戈里幽默作品选》
刘原:《丧家犬也有乡愁》
莫言:《酒国》
君特.格拉斯:《我的世纪》
连岳:《来去自由》(两本),哈哈,买不到的兄弟们,羡慕我吧,我已经有三本了,送人ing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前在图书馆借的,算是回忆一下大学读闲书吧。
伯金斯:《发条橙》
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在伊没获诺贝尔之前,上海译文已经翻译了许多她的作品了。
王尔德:《自深深处》,本次买的唯一一本新书,八折
黄集伟:《冒犯之美》
聂绀弩:《脚印》
郭宝昌:《说点儿您不知道的》
南方周末出版的《经典头条及背后的故事》
《古代爱情小说选》
泰戈尔:《沉船》,给我妈买的,她说文革焚书的时候东躲西藏,藏得了几本书,现在很怀念,我一定慢慢找齐。
黄爱东西:《男女有别》
《夜雨秋灯录》
陌上花开:《花编新闻》
王尔德:《莎乐美&道林.格雷画像》
马家辉:《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
石康:《鸡一嘴,鸭一嘴》
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真没想到,砖头一样厚

image

生日.理想

生日.理想
毛茸茸 @ 2008-10-06 23:48

今天我生日,又要重申理想,混到如今,我越来越坚信理想。越来越明白了活着的意义---这是自我意识到生死的那日起就一直困惑不解且一直在尝试解答的问题。

曾经脆弱的情感,失败的恋情不是隐私,露点照不是隐私,理想才是个人最大的隐私。
所以,我在内心默默的重申我的理想,把它写在带锁的日记本,锁进抽屉。

对于理想我无需再怀疑---因为这就是『而立』的意义,我们需要寻找的不再是理想,而是将它实现的道路和方法

我抄一段连岳的话在这里,这是这一年来,我看得最多、想的最多的一段话,我甚至为此多买了一本《神了》送给朋友,仅仅因为我喜欢这本书的第一篇<小树慢慢长大>:

可是植物(尤其是树)的某种特性,恰恰是最有价值的,能成为人类的教师,那就是它的“慢慢长大”,这里面包含了成长和耐性,它们是树的天性。而人类当中,只有极优秀的那一群人,才会在后天意识并且养成“成长”与“耐性”。

马克·吐温有次被问到“什么是人最重要的信条?”他说:毫无疑问,是成长,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变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结束。马克·吐温年轻时是个沙文主义者,自大狂。我们年轻时很像他。众所周知,马克·吐温后来“成长”为一个信奉种族、人类平等的人,一个视自由为最高价值的人,一个以幽默和讥笑抵挡所有残忍与短见的人;同样进入了中年,我们倒是没有一点像他了。

成长,能让一个人挣脱丑陋的茧。可惜的是,我们并不是植物,一生下来就开始成长,永不停歇,直到死亡。我们可以在很年轻时停止成长,把生命剩下的所有时间用来美化那层丑陋的茧。

树木最好地诠释了“成长”的内涵,一是把“成长”视为生命的最本质的特征,自我否认、自我怀疑、自我更新能使“成长”过程进行到生命体的最后一刻。

新书预告

新书预告
毛茸茸 @ 2008-10-08 23:20

《路上有惊慌》:这个书,我一定会买两本,而且会墨迹墨迹再墨迹的写一篇读后感,赤裸裸的吹捧一番。
因为每一篇饭饭的Blog我都打印出来了。

<灰故事>

几部好片

几部好片
毛茸茸 @ 2008-10-10 19:26

《旺角黑夜》

才说过尔冬升退步,他就拍了《旺角黑夜》,证明了一下,导演协会主席不是乱盖的。
这部电影,谈到了『宿命』的主题,作为大众娱乐,一部电影若想得到提升,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表现宿命的主题。

影片获得了最佳剪辑奖,体现了评奖人的白痴、水准低下,这部电影的剪辑毫无新意,不过是按照逻辑顺序而非时间顺序而已。
这样剪辑仅仅是服从了主题需要,谈不上创新,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充其量是导演娴熟的手法再使用。
奖杯应该给那些寻求突破并小有所得的导演。

影片开始,二人坐在台阶上对话:该遇见的迟早会遇见,算是有缘,不过也可能是『有业』
吴彦祖遇到张柏芝,还有那个『新警察』,总是遇见需要他冲动开枪的机会,最终『冲动是魔鬼』,要了他的命。

钱嘉乐和方中信的演出的确挺有突破的(尤其是方中信,这个『东方李察基尔』我只记得他演过几出不太成功的三级片而已)
这部电影有剧情,又紧凑,主题也很高,总体上很成功,希望尔冬升能多拍几部这样的电影。

《墨斗先生》:其实,应该是《麦兜先生》
这是本年度看过的最好玩的一部小成本港片,我愿意对这样的电影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它体现了艺术的本质:用最少的钱,给人最多的触动。
这个电影的成本赶不上一部大片的零头儿,但桥段设计异常新鲜、好玩儿,用最普通的场景,最平凡的演员,就令九十分钟高潮迭起。

故事讲述一个HK的所谓『中环精英』---股票经纪一天中的生活
早上九点意气风发、官仔骨骨的去上班,到办公室觉得大家看他的眼光很异常,接着就看到了桌上的解雇信。
拿起解雇信气冲冲跑到老板办公室大骂一通-----老板罗家英和他对骂:Fuck You!,FUCK YOU!

然后,他就打电话到对岸的公司,表示愿意过档,对方老板喜不自胜,叫他赶紧过来。
该『精英』意气风发的出了办公室--等待他的是更高的工资,更体面的位置,而这时候,他不知道,他一天的衰运才刚开始而已。

出了门就在背街被打劫了,丢失了钱包手机的麦兜先生,赶到警局报案,傲慢的麦兜先生在警局浪费了2个小时
拿着报案纸,不想去领临时身份证,跑到银行去提款,因为没有临时身份证没有提到款
请注意,这时候,詹瑞文演的银行经纪出场了,哪怕只有这五分钟的詹瑞文的表演,这部电影就是值得一看的。

麦兜先生坚信,没有钱包,丫也一定能过海应聘新职位。
于是开始了丫的过海之旅----九龙到香港岛有许多方式,可以坐过海巴士,可以打的,坐天星小轮,甚至,可以游泳过去。
打的大概需要几十块,坐巴士十几块,坐轮船几块而已,游泳不花钱。

然而,到天色向晚的时候,麦兜先生终于没有过海。
他尝试了许多方法:
打电话借钱:这时,他发现以前抢着帮他埋单,拍他马屁的一群朋友们全都不理他。后来找到了前前女友,挨了一巴掌后,借到了300块。
这三百块,又被他用来帮别人埋单了----拍别人马屁以便以后可以获得内线消息。

他想到自己的妈妈,妈妈在老人院已经老年痴呆,九个月没见过他了。
想到了姐姐,姐姐住在公屋,正在想办法领综援,倒是很热情的招待他,一个劲的说,『不用担心我的生活,我过得很好』
姐姐已经六年没见过他了。(姐姐是黄真真演的)
想到了哥哥:哥哥在街口的大排档炒扬州炒饭,听到他来,举起勺子就冲出来,打的麦兜抱头鼠窜

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看到捐精的广告,跑去捐精,几经周折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射出来。(搞笑死啦~~)
和一群老伯伯下棋,赢一局十五块,结果输了,拔腿就跑,被一群老头追上暴打一顿,扒了阿玛尼西服还债。

他还自作聪明的想坐巴士,模拟刷卡的『B』声,又被公车司机识破。
最后,他决定游过海,却被警察抢救出来。。。。

这个倒霉的麦兜先生,经过了一天的四处奔走,体会了事态炎凉,发觉自己是天下第一的混蛋后,终于过了海,获得了新工作。
巧合的是,他在警局遇到了早上打劫他钱包的人,原来和他一样,一早被炒,被打劫,只是想抢钱过海觅新工作而已....

影片的结局相当烂俗,脱胎换骨的麦兜先生,开始真诚热情的对待朋友,改变了之前互相利用的冷漠关系。

这部电影可能是受到《24》的启发,加上一个小小的创意:过海究竟有多少种方式。
就这短短的九十分钟,轻松愉快的体现了『金钱对人性的侵蚀』 这个主题。
而慕容雪村就不嫌烦不嫌累的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烂俗小说,还得自己说出来,才能体现之。

汗~~

电影里有许多设计非常不错的桥段:除了詹瑞文的精彩表演之外,在捐精处,想想就知道肯定好玩,不多说了,还有他和她的前女友(蒋怡演的)的那顿饭等等
其中有个镜头,一个打车的人付钱时,掏兜,掉了一个五元的硬币,麦兜先生赶紧追了上去,
五元硬币如磨盘一样急速的滚动着,麦兜在后面拼命的追---这个超现实的镜头非常非常棒,后来钱滚入了下水道.....

今年中秋节,中山电影院居然放了这部04年拍的小电影作为过节热映片~~~

《十全九美》:垫以上这些好片的底儿,虽然也挺好的,但笑点太密集,过犹不及,看看,一笑而过吧。

文雀

文雀
毛茸茸 @ 2008-10-10 21:39

1.再一次证明了 ,林熙蕾,她真是个难得的大花瓶,这样的电影,这个花瓶是个最合适的花瓶

2.卢海鹏,不愧是老戏骨啊

3.我就不明白,点姐,他们从医院偷了钥匙,要用气球送下来,不过几十层楼而已,又没有时间限制,偷到就行,

坐电梯拿下来很快啊,用气球往下吊,是最最最坏的方案

4.这些老少『文雀』们不够专业,比如,平时戒备心不强,据说真正的高手,做梦都睁半只眼,留意身边的人呢。

5.包袱抖的真不错,但是给林熙蕾打电话的人是谁呢?

6.说实话,我现在还很年轻,但是看到结尾时,傅剑堂(卢海鹏)在车里伤心的大哭,还是很难过,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啊。

人老了,手艺也潮了--我想这才是他伤感之处,再有辉煌的过去,身家千万,买不回青春,留住了妞的人,留不住她的心。

江湖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这是这个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7.这个电影好在节奏感,虽然我不通音律,但也觉得音乐配的好,整个节奏是靠音乐推动的。

8.一直都是说:上车吧,上车吧,最后说,下车吧,无限伤感尽在其中啊.....

9.人生要淡定,你看这四大高手,每天生活多么简朴呀,连茶餐厅的伙计笑话他们,他们也不发火,多低调啊。

10.我觉得,我也该给我的自行车装个后视镜,卡卡~~~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