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激情燃烧的时刻

激情燃烧的时刻
毛茸茸 @ 2008-04-17 08:25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无悔的日子。那时的我们初初认识这个世界,许多情感、体验、行动都是出生后的第一次。我们就这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阅历变得丰富,情感也纠结如老树的盘根错节,不再单一。
许多年后,回忆那些成长的时刻,仍然会面庞发热,心跳加速,眼神都格外透着一丝骄傲和满足,那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时刻,那是我们像世界展示的时刻。
我读初一时,学习很好,考试100分钟的时间,我用40分钟就可以做完,有一次大型考试,初一四个班要竞赛,事关集体荣誉和班主任的奖金,所以监考也特别严,老师和同学都严阵以待,鼓励的话说了一箩筐,考前动员搞的就像誓师大会。
考试开始了,我照例还是40分钟就做完题,然后认真检查,检查完毕就等着够60分交卷,这时,我看见在我左前方我的一名女同学一会儿低头看地上一会儿抬头写试卷,接着我就看到地上摆着笔记本,她竟然技术高超的用脚翻开笔记本抄袭,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我内心陷入人生第一次的挣扎之中,我将面临一次重大的选择:揭发她还是装作没看见。
时隔十三年,我依然清晰的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我手心冒汗,额头冒汗,心跳加剧,我看看她看看监考老师----显然监考老师并没发现,我多么希望他发现并且强收了她的试卷啊,因为那样我就不用挣扎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考试,盯着地上,隔一会儿她就要用脚翻开本子,抄一些到试卷上,她每翻一次,我都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这次不算,她再翻我就站起来检举揭发,这样斗争了很久,我终于抵受不了,在考试结束前十分钟,我鼓起勇气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她在抄袭。
我站在位置上,剧烈的发抖,声音发抖,腿也发抖。我以为我会说的很大声,其实声音并不大,我以为我会很坚定,其实我声音颤抖的厉害。
老师很尴尬的走过来,捡起地上的本子,我也交了卷子走出教室,在教室门口,我看到我的女同学,对着老师赌咒发誓说她不知道这是谁的本子,又是谁放在她脚边的,她并没有抄袭,说的信誓旦旦,说着说着还将笔记本撕碎并且大哭起来。
吃过中午饭,就是下一场的考试,我们都提前入考场,我于是被全班同学围在中间,几乎要被口水淹没,每个人都在说我,多管闲事无视班集体荣誉没有集体荣誉感等等(可悲的是我当时还担任学习委员兼副班长),我年少气盛,坐在桌子上左右开弓、舌战群人,大家都喷了不少口水,我能说的就只有一句:抄袭不对,赢了也不光彩。大家则七嘴八舌,其中最猛烈的攻击是这样的:你是害怕别人考的好,名次上超过你吧,这枚剧烈的水弹最终令我面红耳赤的闭上嘴巴。
后来的事我记不得了,总之我的班主任没有因此找我麻烦,监考老师也没有对此发表看法,我告诉高我一个年级的哥哥,他教训我不要瞎管闲事,我回家告诉爸妈,他们都说我做的对。我便继续对我的正确深信不疑。
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起我便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也许更早吧,我记得小学时我常常激于义愤抱打不平,为一些因为家里比较穷(我家里也比较穷)被人欺负的小孩儿抱打不平,先是讲理,然后就讲拳头,常常被人打,偶尔也能以德服人几次。小学时的这种经验多半是《水浒传》蛊惑的恶果---“路见不平一声吼,铲尽人间不平事”就是我对《水浒传》的最初印象啦。
现在我回忆起这些事情,为何我会对那样的事情怒不可遏义愤填膺以至于置所有人的看法和班级荣誉与不顾?是因为我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就告诉我『考试抄袭是不对的』,并且在后来在考试中得到了证实---抄袭的人会受到惩罚会被大家嘲笑,这个信条是我认识的第一条公理,刻在我脑海,凌驾于其余一切价值之上。因为公理最大,所以,它不但成为我的信条也成为我看待其它人的法则---注意,这无关道德,只是是法则,看到有人有违公平我便发自本能的动用这条公理,第一次不由自主的对一件事做了独立的正误判断并且不顾一切的公布了结果。从我当时的年纪和阅历来看,我相信这种力量是源自本能,没有任何利益或者荣誉感的驱动,不会有人因此给我奖励或者夸赞,我已经预知了后果。这是我能想到的在我身上,除了热爱美女之外,发自本心的其它一些事,此外,我做事情都经过大脑,经过反复的思索,慎重的预测后果权衡利弊,如此理性的做事处世便没有激情燃烧的感觉。
现在我长大了,对抄袭这样的事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我觉得为了短暂的目的---比如赶紧顺利毕业找工作挣钱---抄袭一下无伤大雅,也认识到这种正义感爆棚的法则最好只用来律己,不要拿去律人,如今的我,仍然有许多『公理』横在脑子里,我仍调用这些信条对眼前的世界做着对与错的判断,我判断的越来越谨慎而对我的判断不爽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所以我很少有勇气那样直截了当的表达我的意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青春真的是值得回忆和激赏的。
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件事我干得漂亮,值得回忆,当得起一句青春无悔,而到如今,我唯唯诺诺的不敢乱说话,令我略感欣慰的是横在我脑海里那些『公理』全是爸妈言传身教给我或者我自己通过读书阅事而得来的,我视之如贞操般宝贵,是我有别于世界上另外的人的唯一证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