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障碍产生美

真实的未必是美丽的,也许这段凄美的爱情,最好的结局,不是写成这本书,或者,它应该是另外一本书,更讲小说技巧和叙事技巧的书,或者,它应该被作者的后人,一代代传播下去,毕竟,这是属于静秋的秘密,是只有她和她的亲人才可理解的旷世绝恋。
  
  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上看,全书进行到88%的时候,男女主角终于上了床(但只是互相打了一下飞机),对于一部爱情小说而言(尤其名字就是山楂树之恋),这不是常态,但这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关于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看过不少了,像哈金写的《等待》,高行健写的《有只鸽子叫红唇》这些爱情虽然有着时代产生的压抑感,但尚属正常之列,让人看得懊恼愤怒(《等待》)或者温暖感动(《红唇》),而山楂树之恋却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有真情却不动人,有别离和死亡却无法共鸣,简言之,努力的去读,却无法进入,因为这样的爱情太诡异了。
  
  爱,是人间最复杂的东西,自有人类就有爱情,几千年也演绎不完。虽如此,但无非是发乎情止乎礼或者发乎情止乎情,或者发乎情被压抑,或者发乎情对方却不领情。单相思最感人,就像《隐秘盛开》所宣示的那种,我爱你,但和你无关。被压抑的最令人愤愤不平,就像《等待》中的被体制压抑而致悲剧的爱情。唯《山楂树之恋〉,不是上述各种,有了比较会觉得,作者(其实是真人真事的转述人)言语间的真情的确很浓烈,但这种浓烈属于她自己,无法令读者产生共鸣。最多作为一个独特的故事,聊备一格吧。
  
  小说用倒叙的方式讲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高干子弟老三爱上了成份不好的女学生静秋,在那样的环境下,二人受尽了折磨和煎熬,终于没能在一起,婚姻曙光初现,幸福向他们招手时,老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样简单的情节,极像80年代蹩脚的言情小说模式,始作俑者是西格尔(《爱情故事》)。后来王朔也写了个这样的《空中小姐》,或男或女,有一方是必须要死去的。
  
  一般的爱情障碍已经足够多,比如恋人间的误解,家人的反对,战乱分离等等,但这些障碍,都是普通读者所能够感同身受的,因此也格外动人,而山楂树里的爱情障碍,很让人崩溃,简直是匪夷所思,就算放在那样大的时代背景下,也觉得匪夷所思。静秋关于爱情的猜测和判断,已经远远超出了浪漫的范畴,而呈现出一种病态,老三的对她的爱也过于完美而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虽然从前言和后记中,我完全相信这件真人真事),填满情节的故事,两人的爱情随情节发展中的冲突误解都很难令曾经相爱或者正在相爱的人产生共鸣,这是一种私人的体验,毕竟,大部分的人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是很少的,而对于性和生理,没有办法无知到那种程度。而删除这些障碍后,这段感情几乎就没有别的普适性的问题了。因此它过于平淡。
  
  读了这样的故事,总是令我挺难过的,我始终坚持认为,爱情是人间最美的感情,但是偏执和病态,是不在其中的。这也是我看了《隐秘盛开》虽然感动至于哭泣却并不能认同的原因,尽管总是无情最动人,我还是希望人世间,人人得享健康活泼有生气的爱情而不是惨兮兮的苦情。我还觉得,任何爱情的悲剧都是相爱之人的性格悲剧,任何人,改变自己性格都是困难的,尤其是当其陷入一段感情中时,也因此,世间爱情,总是忧多乐少。这与时代背景瓜葛不多,任何艰苦高压的年代,都有人性大于党性的人,都有大胆热烈旁若无人的爱情(就像这本书中静秋的哥哥和爱民的爱情),这几乎是人生而为人的最后的底线和尊严。
  
  这本书受到追捧,也许是因为当今之世,爱情的障碍少了,人人都觉得自己活得幸福,爱情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刺激,看到如此惨烈的故事感到新奇,但读者诸君扪心自问,自己的爱情真的比她们好出许多吗?我总觉得,自以为爱情没有障碍的人,或者真的是命好,或者就是对生活和爱情有某种巨大的误解。
  
  
  同样,我觉得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也不会是个成功之作,除非对情节和冲突作更多的改写处理。
...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