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天与地 被禁播的原因

29ma405

 

今天看到第28集,终于很明确的知道为啥被禁了,今天这一集,三兄弟喝的酩酊大醉,拿着刷子用红漆在天台的墙壁刷下片尾曲的歌词,这时三个人已经衣冠楚楚,名利皇皇早已经忘记昔日年轻时的梦想,刷完这首歌词,林保怡率先绝情离开,接着陈豪也离开,留下黄德斌傻站在那里,沉入回忆中,这一幕,歌曲清唱,歌词字字入耳,颇为震撼人心。什么法轮功上街游行啊,选举啊,最低工资啊,都不是理由,这首歌,唱的就是六四,就是89之后的中国,当年大家年少无知,但是有激情,有理想,有追求,有坚持,现在呢?发财了,但整个人烂掉了,the city is dying了.

年少无知

曲:黄贯中
词:林若宁
唱:林保怡/陈豪/黄德斌

年少多好 顽劣多好
不甘安於封建制度里
迷信上街真理会达到
旗帜高举 群众声讨
不惜牺牲一切去上诉
权贵的想法太俗套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
只可惜生命是必须妥协
年少多好 穷困多好
一蚊积蓄足以快乐到
廉价结他抒发我暴躁
财富得到 年岁不保
捐输不必讲究有扣报
人世间总会有异数
只可惜生活是一声发泄
只可惜生命是一声抱歉 怕追到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
如何 命运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不必接受时代的糟蹋
年少多好 朋友多好
一番争执不会有被告
游戏竞争不会记入脑
年岁增长 无法修补
青春的诗总会老 时间多恐怖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无用困惑
如何 命运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今天发现还未老
如果 命运能演习
现实中不致接纳一生每步残酷抉择
留守 过去的想法
我会否好像这样生於世上无目的鞭挞

Blog RSS

poemsays

Advertisement

 

Poemsays8S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联系我

有的人死了大家放鞭炮

这几天电视里播放的朝鲜新闻,让我们见识一下我们不能躬逢其盛的情景,减少和父辈的代沟。有人说,那都是真诚的阶级感情,有人说,他们被洗脑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我觉得,就算生活在那个铁桶中,也还是有一丝丝光的,这个世界在变,谁也别想把人控制成机器。

不信看看中国人的回忆,邓小平的回忆,是在他去世那年,电视上播出的,他当时在四川一家机械厂,劳动改造,有人偷偷告知他毛死了的消息,他兴奋极了,犹如古代被流放的大臣,终于知道政敌倒台,自己又有出头之日,他说和家人一起躲在厨房分享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家喜极而泣。

陈丹青在《七十年代》里,是这么回忆的:

『活在一九七六年的人明白那是怎樣一種感覺,那是怎樣的一年。元月周恩來歿,仲夏是朱德的死,“人心惶惶”,不準確,那年,人心是在默然等待,暗暗地猜……拉薩陽光猛烈,我記得屋裏的靜,三個人刻意扯些別的話題,閃避目光,不敢對視,抑制嘴角的痙攣,只怕猝不及防,笑出來--“那一瞬間,他沒有能够使他的臉色適應於他的過失……他的面孔完全不由自主地突然浮現了他那素常的,因而是痴愚的微笑。”《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這樣描寫阿卡諦維奇偷情後被妻子發現的一瞬。不合時宜的表情!文革翌年家裏接到一封報喪的信,是父親有位老同學幹校猝死,我先拆看了,遞給父親時,也曾忽然發笑,其時十四歲--一九七六年我滿二十三歲,已知事關重大,然而九月九日下午我們竭力抑制的正是托爾斯泰捕捉的那種笑,雖則理由大異,但何其危險:笑是可怕的證據,門雖關着,三個彼此信賴的人,可是一笑之後怎樣收場?說甚麼?說甚麼都不宜。

確鑿的經驗無法確鑿描寫,我確鑿記得那天下午怎樣吞咽有罪的笑意,同時心生恐懼。四點鐘到了,一遍又一遍的哀樂、回放,那些年城鄉遍佈高音喇叭。幾天後,拉薩廣場龐大的葬禮,萬人默哀,所有警報汽笛齊聲鳴響。今年,汶川地震再度全國舉喪,我佇立街頭,從風中肅然辨聽遠近四外的機械哀鳴,想起三十二年前。三十二年後,此刻我斗膽寫出當年的真實,就是:我們等待最高領袖逝世的這一天,等很久了。

此後我不再目擊千百人顛撲號叫的壯觀。葬禮中陸續有人昏倒,被抬出行列。那年十月我畫成的大油畫便是一組痛哭的臉。這萬民痛哭的理由,是大悲痛、大憂患、大解脫,或者,僅只因為恐懼,因恐懼而趁勢放聲一哭。我確知人民哀傷,我同樣確信,那時,許多人,包括中南海諸公,都在暗暗等待終結的一刻,只是沒人知道此後中國將會上演甚麼劇情……當我混在擠擠挨挨的葬禮行列中用力低垂頭顱,周圍數百人的號哭一陣陣如爆炸般轟鳴,怎麼辦?那些年我為種種理由感傷泣涕,可現在只剩幾個人便輪到我上前鞠躬,眼中還是沒有淚,怎麼辦,我絕非無動於衷,但此刻必須痛哭!瘋狂搜索悲酸的記憶,忽然想起“美影辦”資料中一幅老照片,是當納粹佔領巴黎,有位街頭觀看的法國紳士被屈辱扭歪胖臉,老淚溢出……一陣眼熱,下腭趁勢抽搐,幾秒鐘後,我成功地哭起來。』

余华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中这么回忆毛的死:

『当几个人哭的时候,我感受到的肯定是悲痛,可是当一千多人同时在一间大屋子里哭,我感受到的却是滑稽。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 声音,我心想就是全世界所有品种的动物派出它们的代表,集合到我们中学的礼堂里一起嘶叫,也可能没有比这一千多人的哭声更加稀奇古怪。

这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差点要了我的命,我忍不住偷偷笑了 一下,又赶紧将后面涌上来的笑给憋回去。在当时,一旦我的笑容被人发现,我立刻就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我的一生就会因此完蛋。我使劲憋住自己的笑,可是笑在我体内迅速发展,马上就要汹涌而出了。我知道快要憋不住自己的笑声了,我极其害怕,

我将双臂交叉地放到前面同学的椅背上,将脑袋深深地埋进自己的双臂里。我在一千多人的哭声里,胆战心惊地笑着,我愈是想制止自己的笑,愈是笑个不停。

坐在我身后的几个痛哭流涕的同学,泪眼朦胧地看到我趴在前面同学的椅背上,看到我因为止不住的笑而剧烈抖动的肩膀。

这几个同学错误地认为我对毛泽东的感情很深,他们后来这么说:

「余华哭得最伤心,他的肩膀抖动得最厉害。」』

余华这本新书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但他真的才尽了。到这里去弄来看吧。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011阅读记录

 

 

2011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是《白夜行》,读的很愉快,真开心有一个精彩的收梢。

月初时,我从HK回祖国,又看到我那几架盖着的书,一一遍历,又抽出几本带到HK,回来的大巴上,她打电话说,难怪人们说HK是文化沙漠,HK没人读书,房子这么小,哪有放书的地方啊?我也才觉到,HK人在书展上几千几千的拖着拉杆箱买书,不过是像去抢购其它便宜货一样的行为罢了。

到深圳时,我还是买了本安妮宝贝新出的《春宴》带给她,翻了几页她说以后别给我买安妮宝贝的书了,我也不喜欢看了,哎呀,怎么说呢,我心里暗爽,和而不同的日子终于要结束,安妮宝贝,几乎属于我讨厌的作家。

2011年,我做了父亲,用HK俗语说,要养妻活儿,很多时间都在照顾妻女,在上班赚钱,来来回回的地铁上,看了不少HK的黄色小报,所以,真是读书比较少的一年,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这本书,每人都在读,每人都在写,我像热爱读书一样热爱生活。

前几天金正日挂了,像朝鲜其它挂掉的高层一样----他是工作劳累致死,为了人民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操碎了心,这个展示地球多样性的标本进入新时代,不过也许是进入另一个旧时代的循环。在此之前,我买了本奇书来看,《我们最幸福》,英文名叫做《Nothing to Envy》,是一名美国记者,随着无国界医生进入朝鲜后的观察,以及对“北逃”者的访问集合而成,朝鲜,除了做地球上的活化石活标本,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中国人民垫底儿。然而窥视中国的人,像窥视朝鲜的人一样只见一斑,要想一览全豹,就做它的国民吧,何伟就是这么干的。

《寻路中国》,我还没看完,但已经看完的部分已经足够令人觉得外国人不全是傻X了,何伟对中国的观察细致入微,不偏不倚,写的既翔实又有趣,功力深厚,他和他的同事欧逸文,延续了纽约客的优良传统,是非虚构写作的典范,还有何伟的太太写的《工厂女孩》,也该列入想读名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篇黄色小说《为人民服务》,阎连科老师写的书,起伏很大,有些很好,有些很差。

今年读了一本期待已久的小说《晚来寂静》,是最大的收获,最美的收获,前后完整读了两遍,变成一本随时都可以拿起来读,随处都可以开始的书,以前我的这个作者俱乐部里有:刘瑜,连岳,王小波,钱钟书。

上半年辞去工作在中山住了一个月,找HK的工作,得有闲暇看了两本张宏杰的书,一早买了,一直没时间读,刚好一并读了,一本是写曾国藩的,一本是写乾隆的,都很不错,但写朱元璋那本就麻麻地,所以,没读完。这两本书对我都有些启发,于是写了读后感。

不喜欢叶三写的小说,喜欢她胡乱写的十四行诗。

读了两本名不副实的书,完全没想象中好,大失所望:《浮生取义》《房间里的大象》,尤其是后者,举的例子完全是电影和文学作品,在一部号称学术著作中,举电影情节做例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王刚的《福布斯的诅咒》,影射潘石屹张欣,写的真够离奇,我很佩服作者,一本毫无激情毫无意义的长篇小说,是什么给作者毅力终于还写了那么长?我快要看完的时候,把Ipod越狱了,于是以前的阅读记录全丢了。。。。

 

今年看的书真少,明年要是还这么少,我真不好意思写总结。其实读的书并不少,像怀孕圣经,如何伺候月子之类读了不少,最好玩的是小S做月子。

白夜行

晚来寂静

九万字

浮生取义

房间里的大象

曾国藩的正面侧面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福布斯的咒语

七十年代

2009年的2010年的。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欢太多

白夜行1

全书看到一半时,亮司说出他圣诞节的期望:我只想在白天走路。也就是小说的题眼:白夜行。


我也是看到这儿,猜到了小说的结局,猜到结局,仍觉得小说好看,就不是普通的侦探小说或者推理小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小说不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的很细腻,除了扑朔迷离的情节,还有许多日本社会生活的铺陈,很细致,很真实。警察喝什么酒,吃什么菜,东京风物,大阪风情,看似闲笔的地方,正是一本小说的血肉。


人物生于这样的环境中,性格是一点点发展的,可谓栩栩如生,走出书本,有了自己的生命。这部小说出场人物很多,鲜有雷同,各自有着自己的命运和故事,这是理科生写小说的优点,逻辑思维缜密,细心对待事件和人物,不像文科生古龙,写着写着有些人就不见了。当你迷惑于他语言的魅力时,你觉得这小说是好的。但不能细看。东野圭吾则不同,你越细看,越能发现更多的作者的草蛇灰线,运筹帷幄,伏笔千里。


仅就故事而言,这真是个悲伤又温暖的故事。是两个父母疏于照顾的孤独的小孩的故事,我想这小说另一个吸引人之处是东野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为何变得如此复杂。雪穗和亮司这两个永远生活在白夜黑夜中孤单的小孩儿,如何被迫接受了命运,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和改变人生,直至走不下去,都是两个孤独的人的抗争。


通常,当人很小时候就遭逢不幸,会影响一生,这是弗洛伊德以来被人用滥了的理论,过早认识人生的灰暗甚至肮脏,过早告别童年,是人间最不幸的事,无论多少的努力,都再也唤不回幸福了。


看着唐泽雪惠的性格越来越丰满,真让人深深叹息,为她的无情和残忍愤慨,又为她凄惨身世悲哀,似乎她一直努力的忘掉过去,勇敢追求幸福,却屡屡被自己精神上的障碍摧毁,那些过去变成一层坚硬的茧,让她无法如常人一样爱和恨,也本能的保护者自己,他人永远无法进入她的内心,进入她的生活,除了亮司,而悲剧是,亮司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我曾见过这样的女孩儿,和我们是不同的,她们成熟冷静,拥有成熟女人的干练和豁达,完全不像爱做梦的小女生,是步步惊心,处处防备,行走在森林里的母狮,绝不是快乐无忧的小白兔,对善良单纯的人,她们有几分不解,几分不齿,她们往往会把自己锻炼培养的无懈可击,无可挑剔,却一点也不可爱--有一些无伤大雅缺点的人,才最可爱。面对一个“完人”,大家都只会感到恐惧。看看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也许她也有苦衷,只能在白夜行走,不要去招惹她。


看完小说,我找来电影看,是有一点点失望的,电影大幅度改编了原著几乎算是自成一体,是另一个故事了,但日本电影就是有种强大的狗血功能,结尾看的我眼睛潮湿,想哭一场。


除此之外,最深的感触是,看书使人聪明,视像使人弱智。整部书里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场景,我看书时,都一一构造起来了,动用了我看到过的日本,我曾经的日本同事等等。我想象着男女主角的样子,他们的家,世垣吃过的每一家居酒屋,千变万化,是非常快乐的过程。而电影,我还没看,看到主演的名字,雪穗就被定型了。看完电影,我觉得,电影所传达出的信息,表达的思想,不及书的十分之一。说到底,电影始终娱乐而看书不仅仅是娱乐,还有对人想象力,逻辑能力,综合能力的锻炼,哪怕看的是一本侦探小说。


东野圭吾去年发了声明,再也不在中国出版他的作品,这事儿马尔克斯也做过,时隔多年,老马的《百年孤独》隆重重出了。性格还是打不过人民币啊。

-------------------------

圣诞节到了,来这里选个礼物送给你心爱的人吧

教养

香港某机构对消费业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人深省,被评为最恶顾客的,是HK女人,包括老中青,被骂最多的话分别是,“你做这么差,我看你一辈子都是做收银”,“叫你们经理出来”,“你有饭开,还不是我给的”….

这又让我想起《三言二拍》里,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中国小市民,看来我这个定位是没错了,对商业和金钱的崇拜,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正如温总理所说,大家不但要看亚当斯密的《原富》,还要看他的道德情操论哦。

人们靠自私的基因拼命努力赚钱让自己快活,靠宗教或者其它的道德教养,避免自己变成一只禽兽。

所谓暴发户,就是没教养又有点钱的人。不光是没教养,连钱都没多少的,比暴发户也不如。这样的人消费心理有点变态,好像妓女包养小白脸,好像鸭子去欺凌鸡,有种补偿的怪癖,恰恰是反衬出自己的自卑。也许骂人家做一世收银的,刚被老板这样骂过。

前几天重温了邱礼涛的《人在江湖》,里面大波妹尹馨演一个槟榔西施,在7-11 偷了个套套,被店员看到,店员淫笑道:女人做这个已经够贱了,你还自己来偷套套,那么缺钱不如让我打一炮,我送你一打套套。

结果,张智霖演的杀手进来就给了他一酒瓶,立刻满脸花,然后冷冷的说:任何人都有尊严~~~

所谓尊严,是建立在教养的基础上,大家都有一点点教养,才会都有一点点尊严,否则就是个互相伤害的社会,今天我在你这儿受了气,明天找他做出气筒。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社会充满戾气,大家都气不顺,你自己傻乎乎的高兴就显得特别弱智。

其实很多时候,开门做生意不必那么没有尊严,提供恰当的服务一样可以发达,不信你看看星巴克,看看乔布斯,这俩公司,都是几乎用羞辱人的方式做人生意,从来不考虑消费者感受,不愿意你就投诉,没人理你,爱来不来。所以把罗老师气的自扇耳光。所以,大家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又像抢鸡蛋一样瞬间抢够光放出来的iPhone4S。

你可以不做那些没教养的人的生意,这样也许反而会吸引到高质量的顾客,HK开放自由行之后,钱是赚了不少,但外国游客尤其是欧洲游客越来越少了,以前威廉荷顿在Hk买别墅常住,罗伯特德尼罗得空就来HK玩玩儿,现在一个也没有了,来这儿做完宣传匆匆离去。

这些没教养的话不必多举,恐怕人人耳熟能详,我自己都听见过好多次,然而,HK又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或者说,早已经“沦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旅游城市),大家可能都看过刘德华做的公益广告“今时今日,这样的态度,未够~”,简直把服务也提升到一种城市精神,做人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高度。

还有一句在Hk常常听到的俗语:“使唔使咁样啊,大家不都是搵两餐,打份工啫”,这句话是激发大家的同理心同情心,希望大家互相体谅,不要为难对方,在这逼仄拥挤的城市里,连曾荫权都说“我要打好呢份工”,还有谁不是打工仔?

这些话语和行为,就这样矛盾并存于这座城市。

HK优势之一是法制健全,遭逢欺诈或者不公,可以投诉,可以报警,有人会处理,会有处理结果,而不是像国内,你走去报案,警察会先骂你一顿为啥自己不小心,然后才骂骂咧咧帮你记录,记录完毕后你就可以走了,这辈子别指望这件事会再被人提起。

所以,我觉得HK旅发局应该开拓“投诉得偿体验团”,作为自由行的一个项目,一定很多人参加,事实上,就我在新闻所见,外地游客非常喜欢投诉,而且开口必是:你们HK大城市,不是讲法律的吗?怎么也这样?我投诉你。然后就报警,或者就打了苹果日报的爆料热线。

这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好玩儿事,有种终于有人替我做主的快感。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有快乐的父母 才有快乐的儿女

快下班的时候,她在Gtalk上对我说,闺女玩了一下午了,精神好的很,还不睡,她累坏了。其实那时我也累的不轻,整个下午都在和MS的人开会,我回复她,一下班就回去,晚上给你捶捶背。小家伙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多,非得抱着才肯睡,她又不愿由她哭,累的腰酸背痛。我知道也许只能是说说而已,这几天我感冒了,连拥抱也怕传染。
也不敢帮她按摩、捶背。

终于她们睡安稳了,我也洗漱完毕,可以安静的写写我们的女儿。

我记得之前连岳翻译过一篇纽约时报的结婚指南,列举了一些婚前俩人必须谈好的事,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孩子。我们之前并没有深入去谈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如果两个人能够单纯的相爱,并决定结婚,那么在许多问题上,尤其是一些大的问题上,看法必然是一致的。正如一个五毛和异议人士无法共谐连理。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有时候极其牛B的想着要有个自己的孩子,把我们俩的优秀基因传承下去,再努力把它养的身心健康,为人类做点贡献。有时又觉得两个人已经很快乐美满了,插不进去一个“第三者”。

我有一些朋友是坚定的丁克,也有一些朋友是狂热喜欢小孩儿的,至于我自己....我也不知道。

我还没有女友时,哥哥的大女儿,我的小侄女出世了,是我们家看到的第一个小孩儿,她活泼聪明,十分爱笑,那时我下了班就逗她玩儿,她会站立,是我教会的,大点儿之后,我就驮着她到处玩,陪她的时间比她爸妈都多,至今我都是她心目中爷爷奶奶之外最亲的人。这也让我十分期待可以有个女儿。

我记得有一次她病了,我带她去看医生,闻到医院的味她就大哭起来,极力挣扎,但是生病总要治,要打点滴,几个护士过来,按着她,扎了好多次才算搞定,她已经哭的挣扎的没有力气了。那时我心里很难受。后来她身体一直都很健壮,很少再去看医生了,然而仅有的几次看病经历,却对我影响甚深,并不是我阴谋论,现在有很多医院,明明可以一次治好的病,偏要分多几次,等到钱赚的差不多了,最后一次给足药,病就好了。那时我非常cynical,想到很多新闻:户口,大头奶粉,被闷死在校车里的幼儿园小孩儿,被关在家里饿死的小姑娘……忽然一下子了解了那些丁克的选择:这样一个操蛋的世界,带她来干嘛呢?有什么值得走一遭的?那时我暗下决心,将来不要孩子,除非我能让她开心快乐,让她能够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当我们的孩子来临时,我却凭感觉就做了决定。
我会一直记得那个晴朗的下午,我们在医院的花园走廊里忐忑不安的等着化验结果。
其实我们没有想多久就决定了:如果化验结果,它来了,我们就把它生下来。这是种有点神奇的感觉--起码在我来说,从来没有纯粹依靠直觉去决定一件事。可当时,真的什么也没多想,就这么决定了。

决定了,我们俩都松了口气,结果要一个小时后才能拿,然而,那已不再重要,我们去吃了最爱的新疆菜。走过熟悉的街道,我却无心看旁逸斜出盛放的鲜花,脑子飞速运转着,当时的情况是,她已经辞了工作,我正在考虑辞职带她一起到HK谋生。这一切,也许都要因为有它的到来而打乱。我故作镇定,还是被她看出来了。

“我觉得你很紧张,你害怕吗?”
“没有,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可以有个小孩儿,长得像你,又像我,挺好的~”

大约一个小时后,医生双重确认了怀孕的消息,我决定到HK,立刻提出了辞职。把大致的时间计划定了下来。手忙脚乱,买了怀孕指南类的书看,从那时开始,我们俩的生活不同了。

五月,我们一路辗转到了HK,找好房子,我开始一份新工作,强度比在上海大了几倍,每天早上吻别熟睡的她就匆匆去赶地铁了,回到家已经是8、9点,有时她会睡眼朦胧的起来,送我到门口,拥抱,吻别,再回去睡觉。下了班,吃过饭,无论多晚,我们都会在小区附近的山坡上散步,至少一个小时,除了睡觉,这一个多小时几乎就是我们全天相处最长的时光。也是快乐的时光,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样平静幸福的生活中,她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的长大了。我们想象着它的样子,感受着它的活力,常常是我们俩的手都放在她肚子上就睡着了。

然后的种种,她已经写过了,我不再赘述。
到现在为止,我们俩,我们俩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孕育孩子,做母亲,也让我看到她另外一面--温柔、耐心、对女儿无私的怜爱,以前人们都说女人要生孩子后才会变得成熟,我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现在我的答案,大概是因为怀孕,准妈妈开始就要注意很多方面,不能熬夜喝酒和咖啡,穿高跟鞋,连走路、行动都要变慢变稳重,不能再风风火火,如此十月怀胎,把人的脾气改变不少,所以展现出另一面。

我想我大概也变化了,只是这变化是逐渐逐渐进行的,以至于我自己没有察觉。
我们担心过孩子是否健康,担心过我们的生活,但我从来不怀疑,我们会把她教育成一个好孩子,让她不后悔来人间走一遭。

和小侄女一起生活时,我看了许多小孩儿教育的书,比如薛涌写的《一岁就上常春藤》,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育儿书,我赞同薛涌的育儿方法,并且部分的在小侄女身上得到了验证,其实都是些很简单的道理,但能够做到的父母,就我所见,并不算多。
比如多陪孩子,陪她成长。

大家可能还记得央视拍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姑娘,得了荣誉证书,回到家等着展示给爸妈看,一直想着爸妈打开门,冲上去给他们看,爸妈回来时,她已经睡着了,只好在梦里实现。小孩儿要的不是丰裕的物质,优厚的人生,她只想有人和她分享,有人陪她玩,哪怕是最简单的游戏。

HK人生活压力大过国内,于是就找菲佣看孩子,两夫妇都上班,这样从经济上是很划算的。但在我看来却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也不会把小孩儿扔给父母带。我们商议好总会有个人以小孩儿为重,会是她,也许会是我,这个我们并不觉得是很难选择的事。从知道她到来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考验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交流方式,我们的经济能力,但我对此很乐观。

我知道有些人是计划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才要孩子的,也有些人一直在计划,觉得大概是不太可能养得起一个孩子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在这个问题上,谁都有道理,我是个喜欢计划的人,但唯独这件事,并没有按照我计划的发生,让我相信缘分。

决定要孩子的人,就有责任把孩子养育成一个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人。而在此之前,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首先确保自己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人。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社会,是父母。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比写论文什么的,困难的多,需要耐心,需要勇气,需要坚持的毅力。我想起南桥说过的话,如果父母自己都是脑残,把孩子移民到美国也是百搭。美国社会也正在进行着这样的筛选,父母受教育水平高(或者某种意义上,比较成功,人格健全),就会更注重子女教育,也会以身作则,教育出更好的子女。南桥,薛涌,都在书中举了不少例子。

我觉得其实这并不难,我们都是从小孩子长成现在模样的,父母对我们做了什么,正确的,继续去做,错误的,不要再在自己孩子身上执行,就是进步了,一代代人,就是这样进化,如果个个抱定“百年媳妇熬成婆“,”现在老子终于有个人可以教训“了的心,怎么能指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不分贫穷富有,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品质,公平对待每个人,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予孩子的礼物。

孩子降生前,我们有着种种憧憬,对她的未来做了种种假设,但出生前的那个星期,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她是健康的就好了。

现在她健康快乐的来到人间一个多月了,我们又开始了憧憬之旅,像一首歌唱的,will you be pretty,will you be rich? 然后呢? Que Sera S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我坚信耐心和坚持的力量,一点点的给她爱和关怀,陪她成长,做她最信赖的朋友,让她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长大,让她感受威严感受慈爱,经历成长的磨练,她一定能长成一个健康的人,而到时候种种的憧憬和期望可能已经实现,可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有人说孩子是上帝送的礼物,也有人说小孩儿是移动的大便。

我觉得事业有成和是否有孩子之间,并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大家在这儿列举,正例反例都举不完,就我所知而言,所谓为了事业而不要孩子或者忽视孩子的人,没见ta们做出多大的事业。事业有成,同时家庭照顾的很好的人,也有不少。

这本来就是个循环,人从家庭中的到爱与回报,并承担责任,会在事业上更加努力付出。而家庭处理不好的人,作别的事也会受影响,很难有什么建树。这时候,有人走出来说,有了孩子夫妻俩就再也不能肆无忌惮滚大床了,也许比影响事业更有说服力。

起码现在,我们并没感到孩子对我的事业有什么负面影响,和养育小孩儿一样,我相信坚持和耐心的力量,与结婚成家之前间歇性的绝望感相比,我觉得现在的每一步都是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而且走的踏实,坚定。

看着女儿嘴角挂着浅浅笑意,在怀里安静的睡着,肉麻点儿说,整个世界都融化,所谓的霸业宏图,名成利就,都像浮云一样飘走了。这刻的安宁难道不是应该倍加珍惜的吗?就算人生就是如此,又能有多大的遗憾?更何况,还有以后更多的岁月,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经历属于自己的忧伤和欢乐,叛逆与成熟,拥有自己的人生,再也不必受我们这一代曾经受过的不必要的折磨,不必为那些无谓的事烦恼。

我也非常理解和尊重那些丁克朋友,甚至有时会羡慕他们一下,但这种羡慕正如他们有时也会羡慕我们有可爱的女儿。大家的生活都有着各自的精彩,只是选择不同罢了,都有各自的满足和遗憾,选择也意味着放弃。这是正常的人生。

孕育培养生命,是件大事,也是个人的选择,曾看到五月散人是这么解释自己不要孩子的:我不要任何不能退换的东西。话不糙,理也不糙,孩子的确是不能退换的。所以,无论做何种选择,最好都是出自自己本心,千万别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如果这孩子不是夫妻双方想生的,生的勉勉强强,不知所谓,那么我只能恭喜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你们后继有人,会越来越壮大。

PS:我也觉得生孩子会变影响智商,证据就是,以前她从不在网上晒照片,现在开始贴女儿的照片,以前她消费很理性,现在开始眼花缭乱的给闺女买一堆小衣服。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梁启超 节选

此外,中国人性质不及西人者多端,余偶有所触辄记之,或过而忘之。今将所记者
数条,丛录于下,不复伦次也:
西人每日只操作八点钟,每来复日则休息。中国商店每日晨七点开门,十一二点始
歇,终日危坐店中,且来复日亦无休,而不能富于西人也,且其所操作之工,亦不能如
西人之多。何也?凡人做事,最不可有倦气,终日终岁而操作焉,则必厌,厌则必倦,
倦则万事堕落矣。休息者,实人生之一要件也。中国人所以不能有高尚之目的者,亦无
休息实尸其咎。
美国学校,每岁平均只读百四十日书,每日平均只读五六点钟书,而西人学业优尚
于华人,亦同此理。
华人一小小商店,动辄用数人乃至十数人,西人寻常商店,惟一二人耳。大约彼一
人总做我三人之工,华人非不勤,实不敏也。
来复日休息,洵美矣。每经六日之后,则有一种方新之气,人之神气清明实以此。
中国人昏浊甚矣,即不用彼之礼拜,而十日休沐之制,殆不可不行。
试集百数十以上之华人于一会场,虽极肃穆毋哗,而必有四种声音:最多者为咳嗽
声,为欠伸声,次为嚏声,次为拭鼻涕声。吾尝于演说时默听之,此四声者如连珠然,
未尝断绝。又于西人演说场、剧场静听之,虽数千人不闻一声。东洋汽车、电车必设唾
壶,唾者狼藉不绝;美国车中设唾壶者甚希,即有亦几不用。东洋汽车途间在两三点钟
以上者,车中人假寐过半;美国车中虽行终日,从无一人作隐几卧。东西人种之强弱优
劣可见。
旧金山西人常有迁华埠之议,盖以华埠在全市中心最得地利,故彼涎之,抑亦借口
于吾人之不洁也。使馆参赞某君尝语余曰,宜发论使华人自迁之。今夫华埠之商业,非
能与西人争利也,所招徕者皆华人耳,自迁他处,其招徕如故也。
迁后而大加整顿之,使耳目一新,风气或可稍变。且毋使附近彼族,日日为其眼中
钉,不亦可乎?不然,我不自迁,彼必有迁我之一日,及其迁而华埠散矣,云云。此亦
一说也。虽然,试问能办得到否?不过一空言耳。
旧金山凡街之两旁人行处(中央行车),不许吐唾,不许抛弃腐纸杂物等,犯者罚
银五元;纽约电车不许吐唾,犯者罚银五百元,其贵洁如是,其厉行干涉不许自由也如
是。而华人以如彼凌乱秽浊之国民,毋怪为彼等所厌。
西人行路,身无不直者,头无不昂者。吾中国则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
相对之下,真自惭形秽。
西人行路,脚步无不急者,一望而知为满市皆有业之民也,若不胜其繁忙者然。中
国人则雅步雍容,鸣琚佩玉,真乃可厌。在街上远望数十丈外有中国人迎面来者,即能
辨认之,不徒以其躯之短而颜之黄也。
西人数人同行者如雁群,中国人数人同行者如散鸭。
西人讲话,与一人讲,则使一人能闻之;与二人讲,则使二人能闻之;与十人讲,
则使十人能闻之;与百人、千人、数千人讲,则使百人、千人、数千人能闻之。其发声
之高下,皆应其度。中国则群数人坐谈于室,声或如雷;聚数千演说于堂,声或如蚊。
西人坐谈,甲语未毕,乙无儳言;中国人则一堂之中,声浪稀乱,京师名士,或以抢讲
为方家,真可谓无秩序之极。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吾友徐君勉亦云:中国人未曾会行路,未曾会讲话。真非过言。斯事虽小,可以喻
大也。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公關戰

两大特首候选人的公关战,一开始,唐英年的公关公司虽然不怎么管用,自己主动引爆婚外恋的炸弹这个选择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在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你走出来参选,这样的负面消息一定会报道出来的,早点引爆,伤害最小,以后的事还有很多,距投票时间也还远,人民很愚蠢,很健忘的,只会记得投票前几天发生的事。因此提前将大的丑闻暴出来,是拆弹(不过,我个人觉得政治人物有绯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方承认就是,有魅力的人才比较易有绯闻)

但后来的事处理的很不好,几场造势,被人问到的问题,毫无准备,结结巴巴。出来支持他的人也够无厘头,简直让人怀疑是卧底,有个神职人员出来对记者说,神指示他支持唐英年的。真不知道这算是正面消息还是明赞暗踩。

败走地铁站更是灰头土脸,原定在深水埗宣布参选,想拉拢一下草根阶层,被民阵的人狙击,仓皇逃窜到地铁站,记者追到记者站问你打算去哪里?他也不回答,记者于是问,唐先生,你都刷卡进了地铁站不知道自己去哪儿啊?真是狼狈至极。

后来他果断换了公关公司,迅速扭转了局面,把自己的傻当作常态,甚至当作长处来卖,卖有人缘,结识朋友多,卖宽宏大量,网上PS他挺尸的照片,他也笑笑说HK人很有创意的,我觉得我死一次就可以了。绝不再生气。而且接连几天,每天都会有个城中闻人高调开记者会宣布支持他,李国宝,任志刚,甚至演艺界的周星弛。这些都是城中各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大家的发言的主题思想几乎如出一辙:他虽然自己无能,但人缘好,有器量,会用人、团结人。(周星弛说的最直接,他不蠢,他蠢我都不会和他做朋友)

当然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代表着HK的富人阶层。

这边梁振英,民望一直遥遥领先唐英年,所谓民望,指的是少数富人阶层之下的大部分中产、草根阶层。开始,公关做的非常好,说话得体滴水不漏。旗帜鲜明的宣布:我不是共产党,也从没申请过加入共产党。在开记者会宣布自己参选那天,人气到了高峰:那天是周日,在湾仔,风风光光找了200几个人站台,放了一段短片,强调自己贫苦出身,如何靠自己努力到了今日,说到自己“扎脚”(也就是裹小脚)的妈妈,如何辛苦的往返工厂扎胶花养育他,眼圈儿都红了。

然而,正所谓物极必反,高峰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先是造势大会那天,来了一拨人,几乎清一色是董建华班底,大家一看。97年的噩梦再现,吓了一大跳,心凉了半截儿。接着媒体就开始考证“扎脚”。觉得梁说谎,他年纪50几,他的妈妈无论如何也不会扎脚了,开始我觉得媒体有点过份了,后来一想,更过分的还是梁。这些煽情的事,最好是选举得中后做。

接着他就糊涂有蒙心做了件足以令他后悔终身的事,也许是生意失败一时间心烦意乱,乱了阵脚,他持大股份的英国公司戴德梁行被伦敦交易所停牌,星岛日报记者质疑他的管理能力,自己的公司都管到“一铺清袋”,是否有能力管好HK?这个问题本来不难回答,可当时梁振英仿佛中邪一般,犯了个大错,他不去回答问题,反而直接点名星岛日报连续报道他的负面消息大声追问令他尴尬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破坏了HK公平竞争的选举风气。

在一个新闻自由的地方,这样的回答真是天大的笑话,而且大错特错,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共产党思维,就算他不是共产党,我都觉得是了,只有我党才会这么做事,也才会用这样的阴谋论去揣测别人(想想看吧,HK土共是什么口吻:不迟不早,别有用心.....),新闻自由的地方,媒体的公信力由市场决定,星岛日报在HK的地位,大家都知道,不咋地。旗下的东周刊更是臭名昭著,但他这样去揣测去回答,只会令自己失分,失格。虽然,媒体是不是针对他,大家心知肚明,但他自己说出来,这么去表达,简直糟糕透顶,更何况,他本人就是星岛日报的董事之一。

果然,这件事越闹越大。

12.8,星岛日报的主席隆重召开记者会,逻辑分明,气度恢宏,义正词严且不乏冷嘲热讽,明枪暗箭,把梁sir打的遍体鳞伤兼内出血,多少个月的努力凝聚的民望几乎真的“一铺清袋”了。

这段记者会开的很精彩,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全部内容,不管他立场如何,此人非常有政治触觉和政治思维(虽然他一直强调他不会做政治人物),看似很随意,但问题回答的非常高明,演戏也好,真的也好,政治本来就是一场表演,谎言能说一生谁还在乎它是谎话?

与之相反,唐英年的民望开始节节上升了,甚至连玄学专家都出来说,唐英年官运好,梁振英官运差。接着梁又搞出“摆人上台”的好笑事,他参加的论坛,写了一些要人的牌子在桌上,人却没到,记者打过去证实,这些人全都说,没答应过他,也没说要去参加。

在一个民主地方玩政治靠的是表演,假作真时真亦假,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旁观者隔岸观火,可以学点危机公关的技巧。看看炸弹如何产生如何拆除,如何炸到自己,如何化危为机。

TVB新的剧集《天与地》里,参选议员的林保怡,被不怀好意的媒体爆出太太红杏出墙的丑闻,一个男人,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面对太太,他不能释怀,但当上电台节目时,他就深情的说:我忙于工会的工作,以至于疏忽了夫妻关系,是我不对,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不要再因此去骚扰我太太了。如果大家觉得一个连家庭都经营不好的人,怎可为民请命,而不选我,我也没办法。

此举一出,反败为胜。

你说他是出于真情流露也好,说他是政治表演也罢,总之,赢了选民,也赢得了老婆的心。如果真的是撒谎,可以撒谎一辈子到入土,真实和谎言又有什么分别?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You are what you read

免费报纸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不知为何内地还没有大力推行,我在上海时,地铁上有份时代报,去的晚了就发完了,就算没发完,其实也没啥可看的,可以说办的很差,这一点,上海离香港还很远。香港的报业,是对中国人而言,媒体开放自由的范例,他日我等也可享此自油之时,也必然会经过这样的历程。

不算发抡功的大鸡元,香港有6份免费报纸,5份中文一份英文,(分别是爽报,头条日报,am730,都市日报 ,晴报 和 英文虎报),这些报纸都是不同的母报生出来的简缩版,爽报出来之前,几家免费报纸打的不亦乐乎,爽报一出,大家全歇菜了,在爽报发完之前,拿其它报纸的人很少。

爽报的阿妈是著名的生果日报,销量也是实打实第一,我以前写过,这是一份儿黄色小报式的报纸,维基百科上介绍说:立场反G。爽报今年8月才加入战团,但发行量最大,反馈最好,因为它阿妈厉害,也因为它的广告最少,我比较过,拿一分爽报,地产股票体育跑马我不看,光其它版面就可以看到公司了(40分钟左右的车程),有时还看不完。而另外几份,几乎是广告传单,你只能辛苦的扒开广告找内容,爽报的广告最少,几乎算是没有,主编也说了,打算赔钱三年再赚钱(这也是肥佬黎的一贯剽悍作风,赚大钱不怕迟),而实际上,虽然还没赚到钱,但发行的第二个月已经达到收支平衡了。

爽报充分发挥了生果的巨大优势:黄色,绯色,黑色。它的新闻全是街巷小事,谁有跳楼了,谁又有艳照流出了,法庭上又判哪个人性骚扰了...哪两个帮派又互砍了....
爽报传达出来的HK,和大部分港片(比如 旺角黑夜,古惑仔,黑社会)传达出的HK是大同小异的。根本不是HK政府宣传的国际都会,金融中心,那是南华早报的HK。

比如昨天的报纸,两拨儿社团(写明是新义安)火拼的,其中一宗发生在元朗,一名社团中层被伏击,遭砍之后又被车来回轧,直到轧死,然后这辆车被发现在山坡,已经人为焚毁,两边的大佬在茶楼相约谈赔偿问题(这TMD就是 《黑社会》里的镜头啊)。新闻写的绘影绘形,好像记者亲身参与一般。而早前的几则黄色新闻则几乎就是黄色小说了,一宗港大女生被新加坡交换生男友禁锢的案件,记者报道时最著重的是,禁锢的三天中,发生了6次性行为,男生用金属物滚过女生身体威胁.....还有一则新闻一女嗑药后在楼梯间被一男性友人带到家中,发生性行为,醒来后报警称被强奸,法庭上男说,当时该女很享受,不算强奸。

一宗性骚扰案件(也许在其它地方根本不算案件),一女在街上被人摸胸,这则新闻,记者找到的新闻点是:胸部很小。当时法庭上,该男说,是路过时不小心从下面碰到的。女辩驳说:是故意的,因为我的胸很小,根本分不出上下,如果不是故意,根本碰不到。

有一次,报纸上直接刊登手机短信截图,一个珠宝店上司发给女职员的,“卑我搞吓啦~~你生的咁靓,唔好嘥...”

更有甚者,某天的大标题,头版字体有半人高:口交一次三十元。是的,你没看错。该报道讲述了一名被人追债女的辛苦卖淫生涯。

看看我的豆瓣签名档,这八个字就是来自6年前的一则生果新闻,一连七日,详尽报道了一则法律新闻,3P案。

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新闻,记者写的非常尽力,恨不能立刻脱了裤子表演给读者看。事实上,他们已经表演了,苹果日报和爽报都有一个叫“动新闻”的东西,将新闻做成动画视频。配上应景的画外音读新闻,字都不用看了。

这就是专业精神,贱就贱的专业到家,黎智英说,人民想看什么,我的报纸就写什么。人民想看什么呢?黎智英总结的也很到位:看人仆街!来嘛,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生果日报(和它的崽爽报)的赚钱手法颇令人争议,简单讲,和赌博差不多,是利用人性弱点赚钱的。黄色新闻吸引人,它就搜罗全球黄色新闻给人看,人有猎奇之心,就满足你!

来HK之前,我只看苹果日报的副刊和社论版,觉得是份很不错的报纸,第一次来HK,买了一份(盛惠8块)居然看到一个完完整整的情色版(包括澳门赌博漂技指南,北上寻春指南,黄色连载小说,黄色漫画),我当场叠好装进背包,带到国内到处和人吹嘘,HK的报纸可以直接刊登黄色小说,濠江夜总会现场图片,当丫们不相信时,我就噌的拿出我收藏的 “豪情版”展示之,每每看的大伙目瞪口呆,我就得意洋洋。

但是,发财立品,最贱的生果日报拥有最好的专栏作家队伍,还可以时常请到一些政要闻人,就某些大事插播一两篇,韩寒的博文,每次也都登在生果日报的副刊上。爽报继承了阿妈的基因,专栏队伍逐步强大起来,发行伊始,陶杰写了几篇情色小说,引起轩然大波。现在越写越正经,几乎一点也不黄了。HK人的骨头里,都有精明的基因,陶杰尤甚,以色情噱头起兴的他,原来是想恢复报纸连载小说的光荣传统,他得尝所望。扎扎实实的写着连载小说,包罗万有,情色办公室,情色政治,志怪志人...之前他的杂文老是写的像小说,现在可以放开过过瘾。无论故事是否情色,陶杰的文笔都是一流。

这几天我到地铁站晚几分钟,爽报就被拿完了。而没有爽报,其它报纸我也不想拿了。不单早上,爽报最近连中午和晚上也再加印一次,换个头条就成了中午版和夜晚版,这就是专业。

资讯时代,如果不想看的两手黑,可以下载它的APP。直接在手机上看,就我眼睛所见,大部分搭地铁的人,不是在看爽报、生果,就是在看它们的手机APP,全部内容可见,免费,方便。

但是,无一例外滴,都是中国人。
外国人几乎从不在地铁上看报纸,今天碰到一个高大健硕的老外,一起挤地铁,拿了一本砖头一般厚的深蓝封面精装书,下车时我瞟了一眼:英文版1Q84.这两天,我还见一个外国女艰难的捧着麦卡勒斯《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摇摇晃晃的看的津津有味。

有时不经意的,会令我停下来想一想,看了几个月免费报纸之后,我连爽报也不拿了,只在下班的车程里,看看南华早报。

南华早报是公司订的(8块一份),放在大堂的报纸架上,一天到晚,绳子还系在上面,从没打开过,我下了班就整份带走看,当作公司福利之一。当年为考雅思,看了半年多的英文报纸(那时纽约时报免费,经济学人有破解码,可以全部看)用这个底子,加上都是身边发生的事,连蒙带猜,也看个差不多。

英文报纸几乎是生果日报的反面,出现在生果的新闻,在南华早报顶多就是个夹缝,它的头条永远是真正的大事,如果HK没有,那就找国际的(这一期的头条是伊朗清真寺爆炸案),二版有个漫画,是政治漫画,非常好玩(爽报也有尊子的漫画,非常棒)。通常,它的back to business和财富版,我是不读的,读读China版World版City版就差不多了。

新闻选取上,与中文报纸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它是完全不关心街巷之事的,除非像旺角火灾这样的大事--这才叫报纸,也才是新闻。备考雅思对我最大的影响,不是最后考到某个分数,而是去体会和理解了英文写作的精髓--逻辑,读点英文报纸,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具逻辑性,但起码不会感到混乱,极少看到废话。

我下了很多次决心,在地铁上完全可以看书的,但看到爽报在发就忍不住走上前去,看一眼就再也放不下,一直看到最后一页,抬头已走到公司门口。

我越来越觉得看免费的黄色小报,就好象抽烟一样,是种精神依赖行为,那些东西有什么呢?无非是击中了人性的弱点(我也不是圣人),像海妖发出柔美魅惑的甜音,舞动曼妙身躯,使出浑身解数来引诱你。

我相信媒体是了解一个地区最好的方式,你想了解一个地方,看它的电视节目,看它的报纸,听它的广播,走进菜市场,就差不多可以把握一个城市的血脉流动,感知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可以渐渐明白为何你身边的人,都有着大致相同的习惯、想法,可以渐渐发现自己也在这个巨大的场中,受到影响,一点点的变化。然而,对我来说,每日的电视新闻及光明顶节目已经够了,,黄色小报,是该拜拜了,哪怕是免费的。

You are what you read, 这个城市,大部分人都在阅读这样的报纸,过着各自的生活,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讲一声:市井,文化沙漠,浅薄。虽然高楼林立,享有法制、自悠、半吊子的民猪,但始终传承着中国小农社会的光荣基因。这和三年前我第一次到HK的感觉一样: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城市,有着中国繁盛时期的真正的市井繁荣,大约等于《三言二拍》中,冯梦龙笔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而对大部分人而言,这不正是最理想的社会吗?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观台湾大选辩论记

把电脑接到大屏幕,在Youtube上看了台湾大选辩论第一场。以后还会有很多场,这一场,大家都有点青涩,马英九频繁看稿,有点结巴,蔡英文一直都黑着脸,从不看对手,也不怎么看观众,严肃的像个教导主任,宋楚瑜还是一贯的左右摇摆,整个看下来,他就是个陪衬人,偶尔还充当点儿润滑剂,气氛一度被他搞得很和谐。


这次辩论中,马英九因为是竞选连任,做出来的事儿,大家都看着,所以,比较紧张。蔡英文是新人,可以放放大话,随意说,大不了4年后再选下来。所以,放的很开。马英九引用了不少数字,这是错误的做法,虽然数字有说服力,但在这种剑拔弩张的短时间里,要求同感,不要讲理性。理性可以在发放的政纲里讲,可以在自己blog上讲。讲的太具体容易被人揪住小辫子。


民进党的弱点在于阿扁,在于黑金政治,在于在台湾地位上的暧昧不清,马英九一会儿提一次中华民国,我们是在参加中华民国的总统选举。蔡英文就不敢这么说,也不想这么说,民进党始终梦想着独立,原住民,台湾人民共和国,所以只好一再打民主自由的台湾人民,尊重民意这张牌。


马英九提出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虽然大家都不明说,但内心都是支持的,这个提纲也很合理,现在这个形式,台湾又想占大陆的便宜,又想坚持自己的民主自由和国号,这是个很不错的妥协道路,提出这个纲领时,马英九正面回答媒体提问说,现在两岸谈统一或者独立,时机不成熟,等候人去解决吧。


的确是这样,再过个几年,中国也有了民主自由,两边的民众就不再介意统一还是独立。

蔡英文拼命的和陈水扁划清界限,但划的再清,也是民进党党魁,这个党有些什么渣滓,一样要背负的,马英九抓住这一点频频发功。


这两点蔡英文无论如何也辩不倒,只好转去攻击马英九和内地联系太紧密,声情并茂的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都是台湾人,不管先来后到,起码比和大陆要亲密一些吧。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但似乎还挺见效。蔡英文一直强调,台湾民主自由来之不易,是台湾人抗争不懈的结果。千万不要被内地污染了。千万不要和内地统一了。


这一点,宋楚瑜也强调了好几遍,最后陈词时,他简直已经放弃了鼓吹自己,而是深情的说,华人社会,我们是唯一的一个,可以普选总统,可以有民主自由。说的很好,看得我们百感交集。


这次辩论的效率和水准都比较高,表现在议题都很切合实际,都是一些扎扎实实的政策辩论,很具体,但又不琐屑,谈的是方向和愿景,我想生活在其中的台湾人民,一定心有戚戚。


我很喜欢看选举,过去几次台湾大选,我都看了直播,HK的立法会选举我也追着看完,以前觉得台湾的选举太搞笑,太混乱,槟榔西施,脱衣舞娘一起上,像唱歌仔戏,选出来的陈水扁又是个贪污犯,好象中国人的基因,长不出民主政治的良苗,现在看来,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混乱,失败,也许有种种稗污,但最后是一片光明的天国王朝。现在我们看着别人的选举也许还只有羡慕的份儿,希望就在每个人身上,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一样要经历,但世界的潮流浩浩荡荡,逆之者,只会自取灭亡。


陶杰评论HK的特首选举,好象一场玻璃房间里的群交,外面的人流着口水看着,还真以为自己也参与了,也跟着一起高潮了。

台湾人民真的参与了,我们就当看政治毛片,跟着YY一下吧。
另,有人说要是李敖参与提问就好看了。这种地方还是把李敖拒绝掉的好,他还是在单口相声界呆着继续自摸玩他的独角戏吧,人民已经选了他一次立委,他又做了点什么呢?选举是严肃的事,是在选每个人的未来。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