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教养

香港某机构对消费业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人深省,被评为最恶顾客的,是HK女人,包括老中青,被骂最多的话分别是,“你做这么差,我看你一辈子都是做收银”,“叫你们经理出来”,“你有饭开,还不是我给的”….

这又让我想起《三言二拍》里,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中国小市民,看来我这个定位是没错了,对商业和金钱的崇拜,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正如温总理所说,大家不但要看亚当斯密的《原富》,还要看他的道德情操论哦。

人们靠自私的基因拼命努力赚钱让自己快活,靠宗教或者其它的道德教养,避免自己变成一只禽兽。

所谓暴发户,就是没教养又有点钱的人。不光是没教养,连钱都没多少的,比暴发户也不如。这样的人消费心理有点变态,好像妓女包养小白脸,好像鸭子去欺凌鸡,有种补偿的怪癖,恰恰是反衬出自己的自卑。也许骂人家做一世收银的,刚被老板这样骂过。

前几天重温了邱礼涛的《人在江湖》,里面大波妹尹馨演一个槟榔西施,在7-11 偷了个套套,被店员看到,店员淫笑道:女人做这个已经够贱了,你还自己来偷套套,那么缺钱不如让我打一炮,我送你一打套套。

结果,张智霖演的杀手进来就给了他一酒瓶,立刻满脸花,然后冷冷的说:任何人都有尊严~~~

所谓尊严,是建立在教养的基础上,大家都有一点点教养,才会都有一点点尊严,否则就是个互相伤害的社会,今天我在你这儿受了气,明天找他做出气筒。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社会充满戾气,大家都气不顺,你自己傻乎乎的高兴就显得特别弱智。

其实很多时候,开门做生意不必那么没有尊严,提供恰当的服务一样可以发达,不信你看看星巴克,看看乔布斯,这俩公司,都是几乎用羞辱人的方式做人生意,从来不考虑消费者感受,不愿意你就投诉,没人理你,爱来不来。所以把罗老师气的自扇耳光。所以,大家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又像抢鸡蛋一样瞬间抢够光放出来的iPhone4S。

你可以不做那些没教养的人的生意,这样也许反而会吸引到高质量的顾客,HK开放自由行之后,钱是赚了不少,但外国游客尤其是欧洲游客越来越少了,以前威廉荷顿在Hk买别墅常住,罗伯特德尼罗得空就来HK玩玩儿,现在一个也没有了,来这儿做完宣传匆匆离去。

这些没教养的话不必多举,恐怕人人耳熟能详,我自己都听见过好多次,然而,HK又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或者说,早已经“沦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旅游城市),大家可能都看过刘德华做的公益广告“今时今日,这样的态度,未够~”,简直把服务也提升到一种城市精神,做人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高度。

还有一句在Hk常常听到的俗语:“使唔使咁样啊,大家不都是搵两餐,打份工啫”,这句话是激发大家的同理心同情心,希望大家互相体谅,不要为难对方,在这逼仄拥挤的城市里,连曾荫权都说“我要打好呢份工”,还有谁不是打工仔?

这些话语和行为,就这样矛盾并存于这座城市。

HK优势之一是法制健全,遭逢欺诈或者不公,可以投诉,可以报警,有人会处理,会有处理结果,而不是像国内,你走去报案,警察会先骂你一顿为啥自己不小心,然后才骂骂咧咧帮你记录,记录完毕后你就可以走了,这辈子别指望这件事会再被人提起。

所以,我觉得HK旅发局应该开拓“投诉得偿体验团”,作为自由行的一个项目,一定很多人参加,事实上,就我在新闻所见,外地游客非常喜欢投诉,而且开口必是:你们HK大城市,不是讲法律的吗?怎么也这样?我投诉你。然后就报警,或者就打了苹果日报的爆料热线。

这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好玩儿事,有种终于有人替我做主的快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