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一部塞尔维亚电影>的政治寓意


《一部塞尔维亚电影》的确是很黄很暴力,我倒没看出什么寓意,非要寓意呢,也很直白。想一想在百度工作的人就明白了。不管你懂不懂塞尔维亚历史,都挺容易理解的  


  你把天分和技术卖给某个企业,企业让你做的事突破底线,你不干了,企业一边说没事尊重你个人选择,一边给你打鸡血,你稀里糊涂继续协助作恶,最后你帮企业做的恶回报到老婆孩子头上,受不了全家自杀了还被头条系写成社会新闻消遣。


所以,这个故事其实不搞那么黄暴可以这么描述:


一个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米洛斯,一路很顺利大学毕业,在联想,方正,中科院做过不少大项目,结婚生娃后带着老婆孩子移民海外过着半退休的生活。国外的生活挺悠闲的,老婆打点零工也能养家,但他还是耐不住寂寞,没事儿就半夜起来撸代码过瘾,有时候也翻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项目研究,甚至有一天他孩子看到了,问他这是啥,他说,小孩子别问了,那是爸爸的工作。


这种生活没过多久他就有点儿无聊了,空有一身本领浪费,忽然有天,他以前项目组的一个女同事联系她,据说她也到了美国,他赴约后,这名女同事说,你别浪费自己才华了,回国创业吧,他:这靠谱吗?


她:这个人和别的老板不一样,他自己也懂技术的,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的,开的钱也不少。你想想吧。


第二天他收到电话到了一个豪宅,进去后有个人在会议室等他,握手之后说,我叫李燕鸿,久闻大名啊,他一看,果然一表人才,一开口也都是理想啊,情怀啊,报效祖国,回去开创我国互联网事业新时代这样让他热血沸腾的大词儿。接着递过来合同,李燕鸿说,你也不用细看,就看看钱吧。他一看,不能拒绝,就签了约。


回去后就带着老婆孩子飞回去和李燕鸿一起创业了。


一开始啥都挺好的,他都不用怎么发挥就把项目做完了,但他心里总觉得打鼓,不知道老板在搞啥,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他个项目是用搜索结果做竞价排名,把一些医院排前面,还有一些吸引未成年人打游戏赚积分看黄片儿的骗子网站,打着儿童培训班的幌子骗钱的网站,字体加粗加大。他有点儿恼火说:我这人有个原则,骗女人孩子的事儿我不干。然后摔门走了。


开车走到半道等红绿灯时就晕倒了。


等他醒过来已经是三天后,这三天内他被李燕鸿安排的人打了兴奋剂加深度催眠,疯狂撸代码,那几个项目顺利上线,他还接到老婆电话说,回国真好,她妈妈身体不太好,现在去了莆田系的医院及时发现了癌症,马上就能治好了,孩子报了几个辅导班,每天去上完回来都很高兴。她自己也打算去莆田系医院整个容,变漂亮点儿。他崩溃了,这时发现当初介绍自己进组的同事已经被打针加班过劳死了。他用最后的力量把这真相都写进了代码后门里,跌跌撞撞跑回家发现老婆假鼻子掉下来了,孩子也打游戏看毛片看的半傻,老婆抱着他哭着说,妈妈没下手术台。他说,我们被骗了,最后仨人一块儿自杀了。


第二天新闻大标题:海归博士患抑郁杀妻子后自杀身亡。新闻内容详细描述了他在海外的悲惨生活以及国内各种机构对他的救助,最终没能救回来,非常惋惜。希望大家谨慎考虑移民海外。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兰心大剧院》 剧情解析

 



既然没人写,我来写写吧。没看过原著,只是从电影里解读。
娄烨好喜欢拍下雨,他的电影里好多大雨倾盆的戏,数不胜数,本片的镜头晃动也比其它娄烨电影更剧烈,但和王家卫比还是稳定多了。看重庆森林是你坐着一叶扁舟在十级台风的大海上,那么《兰心大剧院》充其量不过是天星小轮过尖沙咀的感觉。晃动的镜头,粗粝的画面,灰黑的色调是这部电影风格的要素,但是不是必须?我不确定,你看李安拍《色戒》,稳稳当当,色彩讲究到旗袍的底色和针脚,不也一样精彩绝伦?这风格的要素是娄烨风格的要素,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表达这部电影的。《色戒》里对当时气氛的把握我认为比《兰》好,甚至娄烨自己拍的《紫蝴蝶》都比《兰》好,我觉得这部片是风格压倒一切的作品,爱的人可能会爱的要命,但讨厌的人敬而远之。

对娄烨电影,我经历了从看不懂而不喜欢,到非常喜欢的转变,所以分了三次看完全片,就电影内容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于堇是被法国老头从孤儿院收养培养成间谍的知名女星,当时的上海,香港都差不多,华洋杂处,四通八达,是远东不可或缺的间谍基地和情报基地。赫伯特大隐于上海二手书店,利用于堇在东南亚成功的做了好几单成功的case (于堇对谭呐说,过去这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有我喜欢的也有我不喜欢的,现在我只想做我喜欢的了),于堇有点儿厌倦了,加上年纪越来越大,阅尽繁华,她想和自己所爱过过平淡的生活到终老,所以她对赫伯特说:这是我最后一个角色了。老头问:啥意思?她:就是字面意思,我不再演了。老头掂量了一下也没办法,考虑到这个case非常重要而自己也年事已高,就此收手也罢。

这个case是接近小田切让演的日本密码技术专家,套出最近日本方改掉的加密方式。她成功的接近了小田切让,让他在药物的作用下深度催眠说出了电文(这里有点儿牵强,他应该只是知道加密解密,密电需要赫伯特用解密方式去破解,这样就不会出现差错了)内容:日本即将轰炸珍珠港 (就是片中说的夏威夷)因为声音很小,只有她才能听见,当时的录音设备也不行,所以出了密室后她撒了谎说下一个目标是新加坡,我不太明白她为啥撒谎。瞅了一眼原著,意思是她出于爱国爱上海的考量,这个...我不太相信。因为即便此处撒谎也不一定可以挽回上海孤岛命运,这里的逻辑太弱了。

在此任务中,华懋大酒店的老板Saul,是赫伯特从集中营救出来的犹太人,他奋不顾身的参与种种可以打击轴心国的任务,最后死于枪战。年轻演员白玫,身不由己的乱世飘萍,年轻,单纯,也在执行她的任务(协助杀死于堇的前夫--一个和汪精卫政权及国民党政权都有勾结的商人),她任务完成后未能成功脱身(主要是另一个为日本服务的制片人莫之因想泡她)死在华懋饭店。

最后日本兵找到了小田切让,他也明白自己是被深度催眠了,大批部队开向法租界的华懋大饭店,此时,一直都是抽烟喝酒说中英法日语做文戏的于堇突然上演全武行,小马哥上身,唯快不破,力不虚发打死了一堆日伪,成功冲出饭店,身中数枪但仍成功上了车,拿到自己的船票和护照。这时她做了最后的选择,明知道去船长酒吧找谭呐汇合后逃亡肯定会被日本干掉,她可以一个人跑路的,但不想自己再次不辞而别(而且不一定能活下来)毅然决定冒死赴约。(就像李慕白用最后一口气像俞秀莲表白,不愿再次错过了)

她最后死在船长酒吧,谭呐怀里,谭呐估计也被乱枪打死了。这对儿乱世儿女的故事到此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全面占领上海,功亏一篑的老间谍赫伯特黯然神伤,把他那本价值连城的歌德签名尼采收藏过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扔在了大街上的垃圾堆里,他曾和Saul说,不知道这个珍本怎么流落到上海的二手摊位的,这是个注脚,就是这么流离失所的,正如片中每个人一样,无法主宰自己飘零的命运。

至于戏里戏外的自然切换,色调,氛围,我不想做过多的解析,这都是技术,对普通观众而言看的是最终效果,本片的最终效果没有《紫蝴蝶》好。



不需要过度阐释的《浊水漂流》

 

《浊水漂流》令我想起差不多二十年前看的《癫佬正传》,《癫》这部戏让我开始认识香港的另一面,社工这个职业,《浊水漂流》里,社工组织拿政府的钱代表露宿者告政府(当然是不同部门)。《浊》这个电影的原型是真人真事,这则新闻我印象很深。电影里何姑娘说,其实你不一定非要道歉,庭外和解ok的,政府肯赔钱外面的人(新闻记者)都会当我们已经赢了。但辉哥坚持要一个公义。他自焚前说过三句话:政府做错事一定要道歉,不管我是吸毒者还是高尚人士,我不要和解,我要公义。这三句都是夹杂着特有的粗口以不同语调说出的,其它露宿者或明或暗怪他累街坊,不懂变通,钻牛角尖。说来也怪,香港人真的是世界上最懂得变通的人,但也是世界上最爱钻牛角尖的人--当政府触及人民底线时,坚持公义而不是和解和经济赔偿是一个公民社会的基本修养。

我不能说电影工作者借辉哥之口浇胸中块垒,但这部电影反应的香港的确是非常真实的,其中出场的深水埗明哥,甘(浩旺)神父都是真实的,故事也是真实的。片中几名“道友”颇有代表性:辉哥辉煌的岁月是那个生机勃勃的八十年代香港,即便回归前几年也“马照跑舞照跳”,他正是这样结识李丽珍演的陈妹这个角色的,可以想象年轻时的陈妹是舞场的常客。老爷是越南政治危机时逃难香港的“船民”,寻求政治避难未果,妻子儿子成功申请到政治避难去了挪威,他因为曾经有案底不能去,被迫留在香港,没有身份,不能工作只能流落街头,所以他看到“黑仔”(另一个非洲青年在港寻求政治庇护)跟随黑社会出去打架时极力劝阻:你要是犯事(违法)了,以后到哪儿都申请不到政治庇护。大胜是做装修的,收入颇丰,染上毒瘾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不想去拔高辉哥口中“和解”的意思,我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不和解,不是不和自己和解,就是不和政府和解。老爷自杀是因为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妻子孩子,而且看到他们过得很好,他年纪一把,半生飘零,又染着毒瘾,活着也没多大意思了。这并不是和解,只是一个自我了断式的解脱。道友的最终选择各不相同,只是这个真实故事的一部分罢了,没有特别的含义。

这部电影非常不错,但比起《癫佬正传》还是少了些香港电影更人间的一面,这里导演给了大量全景式的俯拍镜头,对准高楼大厦天桥,美学上非常成功的展现了香港的不同侧面,许多新闻一样的场景,但总觉得内容上不够充分,那些新闻式的镜头的确非常写实,但真正描摹人物,完成事件还是需要更为细节的生活,例如辉哥和陈妹的前世今生。哪怕是一闪而过的几个镜头,例如《麦路人》里对郭富城和杨千嬅身世的简单交代。以及杜琪峰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熟悉的十字路口人潮涌动,交通灯提示音嘟嘟嘟嘟的声响,这些看似闲笔的镜头,迅速把人带入真实的香港,仿佛看到了无穷无尽的人生。

本片的表演无可挑剔,吴镇宇那总是惺忪浮肿的眼睛,李丽珍返璞归真平淡自然的流露,都让我们这些看过他们年轻时神采风流的人感叹。岁月荡尽浮华,锤炼了演技。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新一代香港影人的叙事风格了,无论我欣赏与否,逝去的时代一去不回了,而这已经是如今我可以期待的最好和最接近香港的部分了。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