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天与地 被禁播的原因

29ma405

 

今天看到第28集,终于很明确的知道为啥被禁了,今天这一集,三兄弟喝的酩酊大醉,拿着刷子用红漆在天台的墙壁刷下片尾曲的歌词,这时三个人已经衣冠楚楚,名利皇皇早已经忘记昔日年轻时的梦想,刷完这首歌词,林保怡率先绝情离开,接着陈豪也离开,留下黄德斌傻站在那里,沉入回忆中,这一幕,歌曲清唱,歌词字字入耳,颇为震撼人心。什么法轮功上街游行啊,选举啊,最低工资啊,都不是理由,这首歌,唱的就是六四,就是89之后的中国,当年大家年少无知,但是有激情,有理想,有追求,有坚持,现在呢?发财了,但整个人烂掉了,the city is dying了.

年少无知

曲:黄贯中
词:林若宁
唱:林保怡/陈豪/黄德斌

年少多好 顽劣多好
不甘安於封建制度里
迷信上街真理会达到
旗帜高举 群众声讨
不惜牺牲一切去上诉
权贵的想法太俗套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
只可惜生命是必须妥协
年少多好 穷困多好
一蚊积蓄足以快乐到
廉价结他抒发我暴躁
财富得到 年岁不保
捐输不必讲究有扣报
人世间总会有异数
只可惜生活是一声发泄
只可惜生命是一声抱歉 怕追到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
如何 命运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不必接受时代的糟蹋
年少多好 朋友多好
一番争执不会有被告
游戏竞争不会记入脑
年岁增长 无法修补
青春的诗总会老 时间多恐怖
如果 命运能选择
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无用困惑
如何 命运能坦白
旧日所相信价值今天发现还未老
如果 命运能演习
现实中不致接纳一生每步残酷抉择
留守 过去的想法
我会否好像这样生於世上无目的鞭挞

Blog RSS

poemsays

Advertisement

 

Poemsays8S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联系我

有的人死了大家放鞭炮

这几天电视里播放的朝鲜新闻,让我们见识一下我们不能躬逢其盛的情景,减少和父辈的代沟。有人说,那都是真诚的阶级感情,有人说,他们被洗脑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我觉得,就算生活在那个铁桶中,也还是有一丝丝光的,这个世界在变,谁也别想把人控制成机器。

不信看看中国人的回忆,邓小平的回忆,是在他去世那年,电视上播出的,他当时在四川一家机械厂,劳动改造,有人偷偷告知他毛死了的消息,他兴奋极了,犹如古代被流放的大臣,终于知道政敌倒台,自己又有出头之日,他说和家人一起躲在厨房分享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家喜极而泣。

陈丹青在《七十年代》里,是这么回忆的:

『活在一九七六年的人明白那是怎樣一種感覺,那是怎樣的一年。元月周恩來歿,仲夏是朱德的死,“人心惶惶”,不準確,那年,人心是在默然等待,暗暗地猜……拉薩陽光猛烈,我記得屋裏的靜,三個人刻意扯些別的話題,閃避目光,不敢對視,抑制嘴角的痙攣,只怕猝不及防,笑出來--“那一瞬間,他沒有能够使他的臉色適應於他的過失……他的面孔完全不由自主地突然浮現了他那素常的,因而是痴愚的微笑。”《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這樣描寫阿卡諦維奇偷情後被妻子發現的一瞬。不合時宜的表情!文革翌年家裏接到一封報喪的信,是父親有位老同學幹校猝死,我先拆看了,遞給父親時,也曾忽然發笑,其時十四歲--一九七六年我滿二十三歲,已知事關重大,然而九月九日下午我們竭力抑制的正是托爾斯泰捕捉的那種笑,雖則理由大異,但何其危險:笑是可怕的證據,門雖關着,三個彼此信賴的人,可是一笑之後怎樣收場?說甚麼?說甚麼都不宜。

確鑿的經驗無法確鑿描寫,我確鑿記得那天下午怎樣吞咽有罪的笑意,同時心生恐懼。四點鐘到了,一遍又一遍的哀樂、回放,那些年城鄉遍佈高音喇叭。幾天後,拉薩廣場龐大的葬禮,萬人默哀,所有警報汽笛齊聲鳴響。今年,汶川地震再度全國舉喪,我佇立街頭,從風中肅然辨聽遠近四外的機械哀鳴,想起三十二年前。三十二年後,此刻我斗膽寫出當年的真實,就是:我們等待最高領袖逝世的這一天,等很久了。

此後我不再目擊千百人顛撲號叫的壯觀。葬禮中陸續有人昏倒,被抬出行列。那年十月我畫成的大油畫便是一組痛哭的臉。這萬民痛哭的理由,是大悲痛、大憂患、大解脫,或者,僅只因為恐懼,因恐懼而趁勢放聲一哭。我確知人民哀傷,我同樣確信,那時,許多人,包括中南海諸公,都在暗暗等待終結的一刻,只是沒人知道此後中國將會上演甚麼劇情……當我混在擠擠挨挨的葬禮行列中用力低垂頭顱,周圍數百人的號哭一陣陣如爆炸般轟鳴,怎麼辦?那些年我為種種理由感傷泣涕,可現在只剩幾個人便輪到我上前鞠躬,眼中還是沒有淚,怎麼辦,我絕非無動於衷,但此刻必須痛哭!瘋狂搜索悲酸的記憶,忽然想起“美影辦”資料中一幅老照片,是當納粹佔領巴黎,有位街頭觀看的法國紳士被屈辱扭歪胖臉,老淚溢出……一陣眼熱,下腭趁勢抽搐,幾秒鐘後,我成功地哭起來。』

余华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中这么回忆毛的死:

『当几个人哭的时候,我感受到的肯定是悲痛,可是当一千多人同时在一间大屋子里哭,我感受到的却是滑稽。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 声音,我心想就是全世界所有品种的动物派出它们的代表,集合到我们中学的礼堂里一起嘶叫,也可能没有比这一千多人的哭声更加稀奇古怪。

这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差点要了我的命,我忍不住偷偷笑了 一下,又赶紧将后面涌上来的笑给憋回去。在当时,一旦我的笑容被人发现,我立刻就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我的一生就会因此完蛋。我使劲憋住自己的笑,可是笑在我体内迅速发展,马上就要汹涌而出了。我知道快要憋不住自己的笑声了,我极其害怕,

我将双臂交叉地放到前面同学的椅背上,将脑袋深深地埋进自己的双臂里。我在一千多人的哭声里,胆战心惊地笑着,我愈是想制止自己的笑,愈是笑个不停。

坐在我身后的几个痛哭流涕的同学,泪眼朦胧地看到我趴在前面同学的椅背上,看到我因为止不住的笑而剧烈抖动的肩膀。

这几个同学错误地认为我对毛泽东的感情很深,他们后来这么说:

「余华哭得最伤心,他的肩膀抖动得最厉害。」』

余华这本新书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但他真的才尽了。到这里去弄来看吧。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011阅读记录

 

 

2011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是《白夜行》,读的很愉快,真开心有一个精彩的收梢。

月初时,我从HK回祖国,又看到我那几架盖着的书,一一遍历,又抽出几本带到HK,回来的大巴上,她打电话说,难怪人们说HK是文化沙漠,HK没人读书,房子这么小,哪有放书的地方啊?我也才觉到,HK人在书展上几千几千的拖着拉杆箱买书,不过是像去抢购其它便宜货一样的行为罢了。

到深圳时,我还是买了本安妮宝贝新出的《春宴》带给她,翻了几页她说以后别给我买安妮宝贝的书了,我也不喜欢看了,哎呀,怎么说呢,我心里暗爽,和而不同的日子终于要结束,安妮宝贝,几乎属于我讨厌的作家。

2011年,我做了父亲,用HK俗语说,要养妻活儿,很多时间都在照顾妻女,在上班赚钱,来来回回的地铁上,看了不少HK的黄色小报,所以,真是读书比较少的一年,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这本书,每人都在读,每人都在写,我像热爱读书一样热爱生活。

前几天金正日挂了,像朝鲜其它挂掉的高层一样----他是工作劳累致死,为了人民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操碎了心,这个展示地球多样性的标本进入新时代,不过也许是进入另一个旧时代的循环。在此之前,我买了本奇书来看,《我们最幸福》,英文名叫做《Nothing to Envy》,是一名美国记者,随着无国界医生进入朝鲜后的观察,以及对“北逃”者的访问集合而成,朝鲜,除了做地球上的活化石活标本,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中国人民垫底儿。然而窥视中国的人,像窥视朝鲜的人一样只见一斑,要想一览全豹,就做它的国民吧,何伟就是这么干的。

《寻路中国》,我还没看完,但已经看完的部分已经足够令人觉得外国人不全是傻X了,何伟对中国的观察细致入微,不偏不倚,写的既翔实又有趣,功力深厚,他和他的同事欧逸文,延续了纽约客的优良传统,是非虚构写作的典范,还有何伟的太太写的《工厂女孩》,也该列入想读名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篇黄色小说《为人民服务》,阎连科老师写的书,起伏很大,有些很好,有些很差。

今年读了一本期待已久的小说《晚来寂静》,是最大的收获,最美的收获,前后完整读了两遍,变成一本随时都可以拿起来读,随处都可以开始的书,以前我的这个作者俱乐部里有:刘瑜,连岳,王小波,钱钟书。

上半年辞去工作在中山住了一个月,找HK的工作,得有闲暇看了两本张宏杰的书,一早买了,一直没时间读,刚好一并读了,一本是写曾国藩的,一本是写乾隆的,都很不错,但写朱元璋那本就麻麻地,所以,没读完。这两本书对我都有些启发,于是写了读后感。

不喜欢叶三写的小说,喜欢她胡乱写的十四行诗。

读了两本名不副实的书,完全没想象中好,大失所望:《浮生取义》《房间里的大象》,尤其是后者,举的例子完全是电影和文学作品,在一部号称学术著作中,举电影情节做例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王刚的《福布斯的诅咒》,影射潘石屹张欣,写的真够离奇,我很佩服作者,一本毫无激情毫无意义的长篇小说,是什么给作者毅力终于还写了那么长?我快要看完的时候,把Ipod越狱了,于是以前的阅读记录全丢了。。。。

 

今年看的书真少,明年要是还这么少,我真不好意思写总结。其实读的书并不少,像怀孕圣经,如何伺候月子之类读了不少,最好玩的是小S做月子。

白夜行

晚来寂静

九万字

浮生取义

房间里的大象

曾国藩的正面侧面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福布斯的咒语

七十年代

2009年的2010年的。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欢太多

白夜行1

全书看到一半时,亮司说出他圣诞节的期望:我只想在白天走路。也就是小说的题眼:白夜行。


我也是看到这儿,猜到了小说的结局,猜到结局,仍觉得小说好看,就不是普通的侦探小说或者推理小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小说不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的很细腻,除了扑朔迷离的情节,还有许多日本社会生活的铺陈,很细致,很真实。警察喝什么酒,吃什么菜,东京风物,大阪风情,看似闲笔的地方,正是一本小说的血肉。


人物生于这样的环境中,性格是一点点发展的,可谓栩栩如生,走出书本,有了自己的生命。这部小说出场人物很多,鲜有雷同,各自有着自己的命运和故事,这是理科生写小说的优点,逻辑思维缜密,细心对待事件和人物,不像文科生古龙,写着写着有些人就不见了。当你迷惑于他语言的魅力时,你觉得这小说是好的。但不能细看。东野圭吾则不同,你越细看,越能发现更多的作者的草蛇灰线,运筹帷幄,伏笔千里。


仅就故事而言,这真是个悲伤又温暖的故事。是两个父母疏于照顾的孤独的小孩的故事,我想这小说另一个吸引人之处是东野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为何变得如此复杂。雪穗和亮司这两个永远生活在白夜黑夜中孤单的小孩儿,如何被迫接受了命运,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和改变人生,直至走不下去,都是两个孤独的人的抗争。


通常,当人很小时候就遭逢不幸,会影响一生,这是弗洛伊德以来被人用滥了的理论,过早认识人生的灰暗甚至肮脏,过早告别童年,是人间最不幸的事,无论多少的努力,都再也唤不回幸福了。


看着唐泽雪惠的性格越来越丰满,真让人深深叹息,为她的无情和残忍愤慨,又为她凄惨身世悲哀,似乎她一直努力的忘掉过去,勇敢追求幸福,却屡屡被自己精神上的障碍摧毁,那些过去变成一层坚硬的茧,让她无法如常人一样爱和恨,也本能的保护者自己,他人永远无法进入她的内心,进入她的生活,除了亮司,而悲剧是,亮司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我曾见过这样的女孩儿,和我们是不同的,她们成熟冷静,拥有成熟女人的干练和豁达,完全不像爱做梦的小女生,是步步惊心,处处防备,行走在森林里的母狮,绝不是快乐无忧的小白兔,对善良单纯的人,她们有几分不解,几分不齿,她们往往会把自己锻炼培养的无懈可击,无可挑剔,却一点也不可爱--有一些无伤大雅缺点的人,才最可爱。面对一个“完人”,大家都只会感到恐惧。看看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也许她也有苦衷,只能在白夜行走,不要去招惹她。


看完小说,我找来电影看,是有一点点失望的,电影大幅度改编了原著几乎算是自成一体,是另一个故事了,但日本电影就是有种强大的狗血功能,结尾看的我眼睛潮湿,想哭一场。


除此之外,最深的感触是,看书使人聪明,视像使人弱智。整部书里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场景,我看书时,都一一构造起来了,动用了我看到过的日本,我曾经的日本同事等等。我想象着男女主角的样子,他们的家,世垣吃过的每一家居酒屋,千变万化,是非常快乐的过程。而电影,我还没看,看到主演的名字,雪穗就被定型了。看完电影,我觉得,电影所传达出的信息,表达的思想,不及书的十分之一。说到底,电影始终娱乐而看书不仅仅是娱乐,还有对人想象力,逻辑能力,综合能力的锻炼,哪怕看的是一本侦探小说。


东野圭吾去年发了声明,再也不在中国出版他的作品,这事儿马尔克斯也做过,时隔多年,老马的《百年孤独》隆重重出了。性格还是打不过人民币啊。

-------------------------

圣诞节到了,来这里选个礼物送给你心爱的人吧

教养

香港某机构对消费业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人深省,被评为最恶顾客的,是HK女人,包括老中青,被骂最多的话分别是,“你做这么差,我看你一辈子都是做收银”,“叫你们经理出来”,“你有饭开,还不是我给的”….

这又让我想起《三言二拍》里,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中国小市民,看来我这个定位是没错了,对商业和金钱的崇拜,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正如温总理所说,大家不但要看亚当斯密的《原富》,还要看他的道德情操论哦。

人们靠自私的基因拼命努力赚钱让自己快活,靠宗教或者其它的道德教养,避免自己变成一只禽兽。

所谓暴发户,就是没教养又有点钱的人。不光是没教养,连钱都没多少的,比暴发户也不如。这样的人消费心理有点变态,好像妓女包养小白脸,好像鸭子去欺凌鸡,有种补偿的怪癖,恰恰是反衬出自己的自卑。也许骂人家做一世收银的,刚被老板这样骂过。

前几天重温了邱礼涛的《人在江湖》,里面大波妹尹馨演一个槟榔西施,在7-11 偷了个套套,被店员看到,店员淫笑道:女人做这个已经够贱了,你还自己来偷套套,那么缺钱不如让我打一炮,我送你一打套套。

结果,张智霖演的杀手进来就给了他一酒瓶,立刻满脸花,然后冷冷的说:任何人都有尊严~~~

所谓尊严,是建立在教养的基础上,大家都有一点点教养,才会都有一点点尊严,否则就是个互相伤害的社会,今天我在你这儿受了气,明天找他做出气筒。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社会充满戾气,大家都气不顺,你自己傻乎乎的高兴就显得特别弱智。

其实很多时候,开门做生意不必那么没有尊严,提供恰当的服务一样可以发达,不信你看看星巴克,看看乔布斯,这俩公司,都是几乎用羞辱人的方式做人生意,从来不考虑消费者感受,不愿意你就投诉,没人理你,爱来不来。所以把罗老师气的自扇耳光。所以,大家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又像抢鸡蛋一样瞬间抢够光放出来的iPhone4S。

你可以不做那些没教养的人的生意,这样也许反而会吸引到高质量的顾客,HK开放自由行之后,钱是赚了不少,但外国游客尤其是欧洲游客越来越少了,以前威廉荷顿在Hk买别墅常住,罗伯特德尼罗得空就来HK玩玩儿,现在一个也没有了,来这儿做完宣传匆匆离去。

这些没教养的话不必多举,恐怕人人耳熟能详,我自己都听见过好多次,然而,HK又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或者说,早已经“沦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旅游城市),大家可能都看过刘德华做的公益广告“今时今日,这样的态度,未够~”,简直把服务也提升到一种城市精神,做人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高度。

还有一句在Hk常常听到的俗语:“使唔使咁样啊,大家不都是搵两餐,打份工啫”,这句话是激发大家的同理心同情心,希望大家互相体谅,不要为难对方,在这逼仄拥挤的城市里,连曾荫权都说“我要打好呢份工”,还有谁不是打工仔?

这些话语和行为,就这样矛盾并存于这座城市。

HK优势之一是法制健全,遭逢欺诈或者不公,可以投诉,可以报警,有人会处理,会有处理结果,而不是像国内,你走去报案,警察会先骂你一顿为啥自己不小心,然后才骂骂咧咧帮你记录,记录完毕后你就可以走了,这辈子别指望这件事会再被人提起。

所以,我觉得HK旅发局应该开拓“投诉得偿体验团”,作为自由行的一个项目,一定很多人参加,事实上,就我在新闻所见,外地游客非常喜欢投诉,而且开口必是:你们HK大城市,不是讲法律的吗?怎么也这样?我投诉你。然后就报警,或者就打了苹果日报的爆料热线。

这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好玩儿事,有种终于有人替我做主的快感。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有快乐的父母 才有快乐的儿女

快下班的时候,她在Gtalk上对我说,闺女玩了一下午了,精神好的很,还不睡,她累坏了。其实那时我也累的不轻,整个下午都在和MS的人开会,我回复她,一下班就回去,晚上给你捶捶背。小家伙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多,非得抱着才肯睡,她又不愿由她哭,累的腰酸背痛。我知道也许只能是说说而已,这几天我感冒了,连拥抱也怕传染。
也不敢帮她按摩、捶背。

终于她们睡安稳了,我也洗漱完毕,可以安静的写写我们的女儿。

我记得之前连岳翻译过一篇纽约时报的结婚指南,列举了一些婚前俩人必须谈好的事,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孩子。我们之前并没有深入去谈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如果两个人能够单纯的相爱,并决定结婚,那么在许多问题上,尤其是一些大的问题上,看法必然是一致的。正如一个五毛和异议人士无法共谐连理。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有时候极其牛B的想着要有个自己的孩子,把我们俩的优秀基因传承下去,再努力把它养的身心健康,为人类做点贡献。有时又觉得两个人已经很快乐美满了,插不进去一个“第三者”。

我有一些朋友是坚定的丁克,也有一些朋友是狂热喜欢小孩儿的,至于我自己....我也不知道。

我还没有女友时,哥哥的大女儿,我的小侄女出世了,是我们家看到的第一个小孩儿,她活泼聪明,十分爱笑,那时我下了班就逗她玩儿,她会站立,是我教会的,大点儿之后,我就驮着她到处玩,陪她的时间比她爸妈都多,至今我都是她心目中爷爷奶奶之外最亲的人。这也让我十分期待可以有个女儿。

我记得有一次她病了,我带她去看医生,闻到医院的味她就大哭起来,极力挣扎,但是生病总要治,要打点滴,几个护士过来,按着她,扎了好多次才算搞定,她已经哭的挣扎的没有力气了。那时我心里很难受。后来她身体一直都很健壮,很少再去看医生了,然而仅有的几次看病经历,却对我影响甚深,并不是我阴谋论,现在有很多医院,明明可以一次治好的病,偏要分多几次,等到钱赚的差不多了,最后一次给足药,病就好了。那时我非常cynical,想到很多新闻:户口,大头奶粉,被闷死在校车里的幼儿园小孩儿,被关在家里饿死的小姑娘……忽然一下子了解了那些丁克的选择:这样一个操蛋的世界,带她来干嘛呢?有什么值得走一遭的?那时我暗下决心,将来不要孩子,除非我能让她开心快乐,让她能够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当我们的孩子来临时,我却凭感觉就做了决定。
我会一直记得那个晴朗的下午,我们在医院的花园走廊里忐忑不安的等着化验结果。
其实我们没有想多久就决定了:如果化验结果,它来了,我们就把它生下来。这是种有点神奇的感觉--起码在我来说,从来没有纯粹依靠直觉去决定一件事。可当时,真的什么也没多想,就这么决定了。

决定了,我们俩都松了口气,结果要一个小时后才能拿,然而,那已不再重要,我们去吃了最爱的新疆菜。走过熟悉的街道,我却无心看旁逸斜出盛放的鲜花,脑子飞速运转着,当时的情况是,她已经辞了工作,我正在考虑辞职带她一起到HK谋生。这一切,也许都要因为有它的到来而打乱。我故作镇定,还是被她看出来了。

“我觉得你很紧张,你害怕吗?”
“没有,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可以有个小孩儿,长得像你,又像我,挺好的~”

大约一个小时后,医生双重确认了怀孕的消息,我决定到HK,立刻提出了辞职。把大致的时间计划定了下来。手忙脚乱,买了怀孕指南类的书看,从那时开始,我们俩的生活不同了。

五月,我们一路辗转到了HK,找好房子,我开始一份新工作,强度比在上海大了几倍,每天早上吻别熟睡的她就匆匆去赶地铁了,回到家已经是8、9点,有时她会睡眼朦胧的起来,送我到门口,拥抱,吻别,再回去睡觉。下了班,吃过饭,无论多晚,我们都会在小区附近的山坡上散步,至少一个小时,除了睡觉,这一个多小时几乎就是我们全天相处最长的时光。也是快乐的时光,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样平静幸福的生活中,她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的长大了。我们想象着它的样子,感受着它的活力,常常是我们俩的手都放在她肚子上就睡着了。

然后的种种,她已经写过了,我不再赘述。
到现在为止,我们俩,我们俩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孕育孩子,做母亲,也让我看到她另外一面--温柔、耐心、对女儿无私的怜爱,以前人们都说女人要生孩子后才会变得成熟,我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现在我的答案,大概是因为怀孕,准妈妈开始就要注意很多方面,不能熬夜喝酒和咖啡,穿高跟鞋,连走路、行动都要变慢变稳重,不能再风风火火,如此十月怀胎,把人的脾气改变不少,所以展现出另一面。

我想我大概也变化了,只是这变化是逐渐逐渐进行的,以至于我自己没有察觉。
我们担心过孩子是否健康,担心过我们的生活,但我从来不怀疑,我们会把她教育成一个好孩子,让她不后悔来人间走一遭。

和小侄女一起生活时,我看了许多小孩儿教育的书,比如薛涌写的《一岁就上常春藤》,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育儿书,我赞同薛涌的育儿方法,并且部分的在小侄女身上得到了验证,其实都是些很简单的道理,但能够做到的父母,就我所见,并不算多。
比如多陪孩子,陪她成长。

大家可能还记得央视拍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姑娘,得了荣誉证书,回到家等着展示给爸妈看,一直想着爸妈打开门,冲上去给他们看,爸妈回来时,她已经睡着了,只好在梦里实现。小孩儿要的不是丰裕的物质,优厚的人生,她只想有人和她分享,有人陪她玩,哪怕是最简单的游戏。

HK人生活压力大过国内,于是就找菲佣看孩子,两夫妇都上班,这样从经济上是很划算的。但在我看来却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也不会把小孩儿扔给父母带。我们商议好总会有个人以小孩儿为重,会是她,也许会是我,这个我们并不觉得是很难选择的事。从知道她到来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考验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交流方式,我们的经济能力,但我对此很乐观。

我知道有些人是计划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才要孩子的,也有些人一直在计划,觉得大概是不太可能养得起一个孩子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在这个问题上,谁都有道理,我是个喜欢计划的人,但唯独这件事,并没有按照我计划的发生,让我相信缘分。

决定要孩子的人,就有责任把孩子养育成一个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人。而在此之前,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首先确保自己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人。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社会,是父母。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比写论文什么的,困难的多,需要耐心,需要勇气,需要坚持的毅力。我想起南桥说过的话,如果父母自己都是脑残,把孩子移民到美国也是百搭。美国社会也正在进行着这样的筛选,父母受教育水平高(或者某种意义上,比较成功,人格健全),就会更注重子女教育,也会以身作则,教育出更好的子女。南桥,薛涌,都在书中举了不少例子。

我觉得其实这并不难,我们都是从小孩子长成现在模样的,父母对我们做了什么,正确的,继续去做,错误的,不要再在自己孩子身上执行,就是进步了,一代代人,就是这样进化,如果个个抱定“百年媳妇熬成婆“,”现在老子终于有个人可以教训“了的心,怎么能指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不分贫穷富有,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品质,公平对待每个人,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予孩子的礼物。

孩子降生前,我们有着种种憧憬,对她的未来做了种种假设,但出生前的那个星期,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她是健康的就好了。

现在她健康快乐的来到人间一个多月了,我们又开始了憧憬之旅,像一首歌唱的,will you be pretty,will you be rich? 然后呢? Que Sera S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我坚信耐心和坚持的力量,一点点的给她爱和关怀,陪她成长,做她最信赖的朋友,让她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长大,让她感受威严感受慈爱,经历成长的磨练,她一定能长成一个健康的人,而到时候种种的憧憬和期望可能已经实现,可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有人说孩子是上帝送的礼物,也有人说小孩儿是移动的大便。

我觉得事业有成和是否有孩子之间,并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大家在这儿列举,正例反例都举不完,就我所知而言,所谓为了事业而不要孩子或者忽视孩子的人,没见ta们做出多大的事业。事业有成,同时家庭照顾的很好的人,也有不少。

这本来就是个循环,人从家庭中的到爱与回报,并承担责任,会在事业上更加努力付出。而家庭处理不好的人,作别的事也会受影响,很难有什么建树。这时候,有人走出来说,有了孩子夫妻俩就再也不能肆无忌惮滚大床了,也许比影响事业更有说服力。

起码现在,我们并没感到孩子对我的事业有什么负面影响,和养育小孩儿一样,我相信坚持和耐心的力量,与结婚成家之前间歇性的绝望感相比,我觉得现在的每一步都是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而且走的踏实,坚定。

看着女儿嘴角挂着浅浅笑意,在怀里安静的睡着,肉麻点儿说,整个世界都融化,所谓的霸业宏图,名成利就,都像浮云一样飘走了。这刻的安宁难道不是应该倍加珍惜的吗?就算人生就是如此,又能有多大的遗憾?更何况,还有以后更多的岁月,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经历属于自己的忧伤和欢乐,叛逆与成熟,拥有自己的人生,再也不必受我们这一代曾经受过的不必要的折磨,不必为那些无谓的事烦恼。

我也非常理解和尊重那些丁克朋友,甚至有时会羡慕他们一下,但这种羡慕正如他们有时也会羡慕我们有可爱的女儿。大家的生活都有着各自的精彩,只是选择不同罢了,都有各自的满足和遗憾,选择也意味着放弃。这是正常的人生。

孕育培养生命,是件大事,也是个人的选择,曾看到五月散人是这么解释自己不要孩子的:我不要任何不能退换的东西。话不糙,理也不糙,孩子的确是不能退换的。所以,无论做何种选择,最好都是出自自己本心,千万别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如果这孩子不是夫妻双方想生的,生的勉勉强强,不知所谓,那么我只能恭喜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你们后继有人,会越来越壮大。

PS:我也觉得生孩子会变影响智商,证据就是,以前她从不在网上晒照片,现在开始贴女儿的照片,以前她消费很理性,现在开始眼花缭乱的给闺女买一堆小衣服。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梁启超 节选

此外,中国人性质不及西人者多端,余偶有所触辄记之,或过而忘之。今将所记者
数条,丛录于下,不复伦次也:
西人每日只操作八点钟,每来复日则休息。中国商店每日晨七点开门,十一二点始
歇,终日危坐店中,且来复日亦无休,而不能富于西人也,且其所操作之工,亦不能如
西人之多。何也?凡人做事,最不可有倦气,终日终岁而操作焉,则必厌,厌则必倦,
倦则万事堕落矣。休息者,实人生之一要件也。中国人所以不能有高尚之目的者,亦无
休息实尸其咎。
美国学校,每岁平均只读百四十日书,每日平均只读五六点钟书,而西人学业优尚
于华人,亦同此理。
华人一小小商店,动辄用数人乃至十数人,西人寻常商店,惟一二人耳。大约彼一
人总做我三人之工,华人非不勤,实不敏也。
来复日休息,洵美矣。每经六日之后,则有一种方新之气,人之神气清明实以此。
中国人昏浊甚矣,即不用彼之礼拜,而十日休沐之制,殆不可不行。
试集百数十以上之华人于一会场,虽极肃穆毋哗,而必有四种声音:最多者为咳嗽
声,为欠伸声,次为嚏声,次为拭鼻涕声。吾尝于演说时默听之,此四声者如连珠然,
未尝断绝。又于西人演说场、剧场静听之,虽数千人不闻一声。东洋汽车、电车必设唾
壶,唾者狼藉不绝;美国车中设唾壶者甚希,即有亦几不用。东洋汽车途间在两三点钟
以上者,车中人假寐过半;美国车中虽行终日,从无一人作隐几卧。东西人种之强弱优
劣可见。
旧金山西人常有迁华埠之议,盖以华埠在全市中心最得地利,故彼涎之,抑亦借口
于吾人之不洁也。使馆参赞某君尝语余曰,宜发论使华人自迁之。今夫华埠之商业,非
能与西人争利也,所招徕者皆华人耳,自迁他处,其招徕如故也。
迁后而大加整顿之,使耳目一新,风气或可稍变。且毋使附近彼族,日日为其眼中
钉,不亦可乎?不然,我不自迁,彼必有迁我之一日,及其迁而华埠散矣,云云。此亦
一说也。虽然,试问能办得到否?不过一空言耳。
旧金山凡街之两旁人行处(中央行车),不许吐唾,不许抛弃腐纸杂物等,犯者罚
银五元;纽约电车不许吐唾,犯者罚银五百元,其贵洁如是,其厉行干涉不许自由也如
是。而华人以如彼凌乱秽浊之国民,毋怪为彼等所厌。
西人行路,身无不直者,头无不昂者。吾中国则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
相对之下,真自惭形秽。
西人行路,脚步无不急者,一望而知为满市皆有业之民也,若不胜其繁忙者然。中
国人则雅步雍容,鸣琚佩玉,真乃可厌。在街上远望数十丈外有中国人迎面来者,即能
辨认之,不徒以其躯之短而颜之黄也。
西人数人同行者如雁群,中国人数人同行者如散鸭。
西人讲话,与一人讲,则使一人能闻之;与二人讲,则使二人能闻之;与十人讲,
则使十人能闻之;与百人、千人、数千人讲,则使百人、千人、数千人能闻之。其发声
之高下,皆应其度。中国则群数人坐谈于室,声或如雷;聚数千演说于堂,声或如蚊。
西人坐谈,甲语未毕,乙无儳言;中国人则一堂之中,声浪稀乱,京师名士,或以抢讲
为方家,真可谓无秩序之极。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吾友徐君勉亦云:中国人未曾会行路,未曾会讲话。真非过言。斯事虽小,可以喻
大也。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公關戰

两大特首候选人的公关战,一开始,唐英年的公关公司虽然不怎么管用,自己主动引爆婚外恋的炸弹这个选择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在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你走出来参选,这样的负面消息一定会报道出来的,早点引爆,伤害最小,以后的事还有很多,距投票时间也还远,人民很愚蠢,很健忘的,只会记得投票前几天发生的事。因此提前将大的丑闻暴出来,是拆弹(不过,我个人觉得政治人物有绯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方承认就是,有魅力的人才比较易有绯闻)

但后来的事处理的很不好,几场造势,被人问到的问题,毫无准备,结结巴巴。出来支持他的人也够无厘头,简直让人怀疑是卧底,有个神职人员出来对记者说,神指示他支持唐英年的。真不知道这算是正面消息还是明赞暗踩。

败走地铁站更是灰头土脸,原定在深水埗宣布参选,想拉拢一下草根阶层,被民阵的人狙击,仓皇逃窜到地铁站,记者追到记者站问你打算去哪里?他也不回答,记者于是问,唐先生,你都刷卡进了地铁站不知道自己去哪儿啊?真是狼狈至极。

后来他果断换了公关公司,迅速扭转了局面,把自己的傻当作常态,甚至当作长处来卖,卖有人缘,结识朋友多,卖宽宏大量,网上PS他挺尸的照片,他也笑笑说HK人很有创意的,我觉得我死一次就可以了。绝不再生气。而且接连几天,每天都会有个城中闻人高调开记者会宣布支持他,李国宝,任志刚,甚至演艺界的周星弛。这些都是城中各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大家的发言的主题思想几乎如出一辙:他虽然自己无能,但人缘好,有器量,会用人、团结人。(周星弛说的最直接,他不蠢,他蠢我都不会和他做朋友)

当然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代表着HK的富人阶层。

这边梁振英,民望一直遥遥领先唐英年,所谓民望,指的是少数富人阶层之下的大部分中产、草根阶层。开始,公关做的非常好,说话得体滴水不漏。旗帜鲜明的宣布:我不是共产党,也从没申请过加入共产党。在开记者会宣布自己参选那天,人气到了高峰:那天是周日,在湾仔,风风光光找了200几个人站台,放了一段短片,强调自己贫苦出身,如何靠自己努力到了今日,说到自己“扎脚”(也就是裹小脚)的妈妈,如何辛苦的往返工厂扎胶花养育他,眼圈儿都红了。

然而,正所谓物极必反,高峰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先是造势大会那天,来了一拨人,几乎清一色是董建华班底,大家一看。97年的噩梦再现,吓了一大跳,心凉了半截儿。接着媒体就开始考证“扎脚”。觉得梁说谎,他年纪50几,他的妈妈无论如何也不会扎脚了,开始我觉得媒体有点过份了,后来一想,更过分的还是梁。这些煽情的事,最好是选举得中后做。

接着他就糊涂有蒙心做了件足以令他后悔终身的事,也许是生意失败一时间心烦意乱,乱了阵脚,他持大股份的英国公司戴德梁行被伦敦交易所停牌,星岛日报记者质疑他的管理能力,自己的公司都管到“一铺清袋”,是否有能力管好HK?这个问题本来不难回答,可当时梁振英仿佛中邪一般,犯了个大错,他不去回答问题,反而直接点名星岛日报连续报道他的负面消息大声追问令他尴尬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破坏了HK公平竞争的选举风气。

在一个新闻自由的地方,这样的回答真是天大的笑话,而且大错特错,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共产党思维,就算他不是共产党,我都觉得是了,只有我党才会这么做事,也才会用这样的阴谋论去揣测别人(想想看吧,HK土共是什么口吻:不迟不早,别有用心.....),新闻自由的地方,媒体的公信力由市场决定,星岛日报在HK的地位,大家都知道,不咋地。旗下的东周刊更是臭名昭著,但他这样去揣测去回答,只会令自己失分,失格。虽然,媒体是不是针对他,大家心知肚明,但他自己说出来,这么去表达,简直糟糕透顶,更何况,他本人就是星岛日报的董事之一。

果然,这件事越闹越大。

12.8,星岛日报的主席隆重召开记者会,逻辑分明,气度恢宏,义正词严且不乏冷嘲热讽,明枪暗箭,把梁sir打的遍体鳞伤兼内出血,多少个月的努力凝聚的民望几乎真的“一铺清袋”了。

这段记者会开的很精彩,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全部内容,不管他立场如何,此人非常有政治触觉和政治思维(虽然他一直强调他不会做政治人物),看似很随意,但问题回答的非常高明,演戏也好,真的也好,政治本来就是一场表演,谎言能说一生谁还在乎它是谎话?

与之相反,唐英年的民望开始节节上升了,甚至连玄学专家都出来说,唐英年官运好,梁振英官运差。接着梁又搞出“摆人上台”的好笑事,他参加的论坛,写了一些要人的牌子在桌上,人却没到,记者打过去证实,这些人全都说,没答应过他,也没说要去参加。

在一个民主地方玩政治靠的是表演,假作真时真亦假,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旁观者隔岸观火,可以学点危机公关的技巧。看看炸弹如何产生如何拆除,如何炸到自己,如何化危为机。

TVB新的剧集《天与地》里,参选议员的林保怡,被不怀好意的媒体爆出太太红杏出墙的丑闻,一个男人,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面对太太,他不能释怀,但当上电台节目时,他就深情的说:我忙于工会的工作,以至于疏忽了夫妻关系,是我不对,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不要再因此去骚扰我太太了。如果大家觉得一个连家庭都经营不好的人,怎可为民请命,而不选我,我也没办法。

此举一出,反败为胜。

你说他是出于真情流露也好,说他是政治表演也罢,总之,赢了选民,也赢得了老婆的心。如果真的是撒谎,可以撒谎一辈子到入土,真实和谎言又有什么分别?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You are what you read

免费报纸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不知为何内地还没有大力推行,我在上海时,地铁上有份时代报,去的晚了就发完了,就算没发完,其实也没啥可看的,可以说办的很差,这一点,上海离香港还很远。香港的报业,是对中国人而言,媒体开放自由的范例,他日我等也可享此自油之时,也必然会经过这样的历程。

不算发抡功的大鸡元,香港有6份免费报纸,5份中文一份英文,(分别是爽报,头条日报,am730,都市日报 ,晴报 和 英文虎报),这些报纸都是不同的母报生出来的简缩版,爽报出来之前,几家免费报纸打的不亦乐乎,爽报一出,大家全歇菜了,在爽报发完之前,拿其它报纸的人很少。

爽报的阿妈是著名的生果日报,销量也是实打实第一,我以前写过,这是一份儿黄色小报式的报纸,维基百科上介绍说:立场反G。爽报今年8月才加入战团,但发行量最大,反馈最好,因为它阿妈厉害,也因为它的广告最少,我比较过,拿一分爽报,地产股票体育跑马我不看,光其它版面就可以看到公司了(40分钟左右的车程),有时还看不完。而另外几份,几乎是广告传单,你只能辛苦的扒开广告找内容,爽报的广告最少,几乎算是没有,主编也说了,打算赔钱三年再赚钱(这也是肥佬黎的一贯剽悍作风,赚大钱不怕迟),而实际上,虽然还没赚到钱,但发行的第二个月已经达到收支平衡了。

爽报充分发挥了生果的巨大优势:黄色,绯色,黑色。它的新闻全是街巷小事,谁有跳楼了,谁又有艳照流出了,法庭上又判哪个人性骚扰了...哪两个帮派又互砍了....
爽报传达出来的HK,和大部分港片(比如 旺角黑夜,古惑仔,黑社会)传达出的HK是大同小异的。根本不是HK政府宣传的国际都会,金融中心,那是南华早报的HK。

比如昨天的报纸,两拨儿社团(写明是新义安)火拼的,其中一宗发生在元朗,一名社团中层被伏击,遭砍之后又被车来回轧,直到轧死,然后这辆车被发现在山坡,已经人为焚毁,两边的大佬在茶楼相约谈赔偿问题(这TMD就是 《黑社会》里的镜头啊)。新闻写的绘影绘形,好像记者亲身参与一般。而早前的几则黄色新闻则几乎就是黄色小说了,一宗港大女生被新加坡交换生男友禁锢的案件,记者报道时最著重的是,禁锢的三天中,发生了6次性行为,男生用金属物滚过女生身体威胁.....还有一则新闻一女嗑药后在楼梯间被一男性友人带到家中,发生性行为,醒来后报警称被强奸,法庭上男说,当时该女很享受,不算强奸。

一宗性骚扰案件(也许在其它地方根本不算案件),一女在街上被人摸胸,这则新闻,记者找到的新闻点是:胸部很小。当时法庭上,该男说,是路过时不小心从下面碰到的。女辩驳说:是故意的,因为我的胸很小,根本分不出上下,如果不是故意,根本碰不到。

有一次,报纸上直接刊登手机短信截图,一个珠宝店上司发给女职员的,“卑我搞吓啦~~你生的咁靓,唔好嘥...”

更有甚者,某天的大标题,头版字体有半人高:口交一次三十元。是的,你没看错。该报道讲述了一名被人追债女的辛苦卖淫生涯。

看看我的豆瓣签名档,这八个字就是来自6年前的一则生果新闻,一连七日,详尽报道了一则法律新闻,3P案。

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新闻,记者写的非常尽力,恨不能立刻脱了裤子表演给读者看。事实上,他们已经表演了,苹果日报和爽报都有一个叫“动新闻”的东西,将新闻做成动画视频。配上应景的画外音读新闻,字都不用看了。

这就是专业精神,贱就贱的专业到家,黎智英说,人民想看什么,我的报纸就写什么。人民想看什么呢?黎智英总结的也很到位:看人仆街!来嘛,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生果日报(和它的崽爽报)的赚钱手法颇令人争议,简单讲,和赌博差不多,是利用人性弱点赚钱的。黄色新闻吸引人,它就搜罗全球黄色新闻给人看,人有猎奇之心,就满足你!

来HK之前,我只看苹果日报的副刊和社论版,觉得是份很不错的报纸,第一次来HK,买了一份(盛惠8块)居然看到一个完完整整的情色版(包括澳门赌博漂技指南,北上寻春指南,黄色连载小说,黄色漫画),我当场叠好装进背包,带到国内到处和人吹嘘,HK的报纸可以直接刊登黄色小说,濠江夜总会现场图片,当丫们不相信时,我就噌的拿出我收藏的 “豪情版”展示之,每每看的大伙目瞪口呆,我就得意洋洋。

但是,发财立品,最贱的生果日报拥有最好的专栏作家队伍,还可以时常请到一些政要闻人,就某些大事插播一两篇,韩寒的博文,每次也都登在生果日报的副刊上。爽报继承了阿妈的基因,专栏队伍逐步强大起来,发行伊始,陶杰写了几篇情色小说,引起轩然大波。现在越写越正经,几乎一点也不黄了。HK人的骨头里,都有精明的基因,陶杰尤甚,以色情噱头起兴的他,原来是想恢复报纸连载小说的光荣传统,他得尝所望。扎扎实实的写着连载小说,包罗万有,情色办公室,情色政治,志怪志人...之前他的杂文老是写的像小说,现在可以放开过过瘾。无论故事是否情色,陶杰的文笔都是一流。

这几天我到地铁站晚几分钟,爽报就被拿完了。而没有爽报,其它报纸我也不想拿了。不单早上,爽报最近连中午和晚上也再加印一次,换个头条就成了中午版和夜晚版,这就是专业。

资讯时代,如果不想看的两手黑,可以下载它的APP。直接在手机上看,就我眼睛所见,大部分搭地铁的人,不是在看爽报、生果,就是在看它们的手机APP,全部内容可见,免费,方便。

但是,无一例外滴,都是中国人。
外国人几乎从不在地铁上看报纸,今天碰到一个高大健硕的老外,一起挤地铁,拿了一本砖头一般厚的深蓝封面精装书,下车时我瞟了一眼:英文版1Q84.这两天,我还见一个外国女艰难的捧着麦卡勒斯《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摇摇晃晃的看的津津有味。

有时不经意的,会令我停下来想一想,看了几个月免费报纸之后,我连爽报也不拿了,只在下班的车程里,看看南华早报。

南华早报是公司订的(8块一份),放在大堂的报纸架上,一天到晚,绳子还系在上面,从没打开过,我下了班就整份带走看,当作公司福利之一。当年为考雅思,看了半年多的英文报纸(那时纽约时报免费,经济学人有破解码,可以全部看)用这个底子,加上都是身边发生的事,连蒙带猜,也看个差不多。

英文报纸几乎是生果日报的反面,出现在生果的新闻,在南华早报顶多就是个夹缝,它的头条永远是真正的大事,如果HK没有,那就找国际的(这一期的头条是伊朗清真寺爆炸案),二版有个漫画,是政治漫画,非常好玩(爽报也有尊子的漫画,非常棒)。通常,它的back to business和财富版,我是不读的,读读China版World版City版就差不多了。

新闻选取上,与中文报纸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它是完全不关心街巷之事的,除非像旺角火灾这样的大事--这才叫报纸,也才是新闻。备考雅思对我最大的影响,不是最后考到某个分数,而是去体会和理解了英文写作的精髓--逻辑,读点英文报纸,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具逻辑性,但起码不会感到混乱,极少看到废话。

我下了很多次决心,在地铁上完全可以看书的,但看到爽报在发就忍不住走上前去,看一眼就再也放不下,一直看到最后一页,抬头已走到公司门口。

我越来越觉得看免费的黄色小报,就好象抽烟一样,是种精神依赖行为,那些东西有什么呢?无非是击中了人性的弱点(我也不是圣人),像海妖发出柔美魅惑的甜音,舞动曼妙身躯,使出浑身解数来引诱你。

我相信媒体是了解一个地区最好的方式,你想了解一个地方,看它的电视节目,看它的报纸,听它的广播,走进菜市场,就差不多可以把握一个城市的血脉流动,感知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可以渐渐明白为何你身边的人,都有着大致相同的习惯、想法,可以渐渐发现自己也在这个巨大的场中,受到影响,一点点的变化。然而,对我来说,每日的电视新闻及光明顶节目已经够了,,黄色小报,是该拜拜了,哪怕是免费的。

You are what you read, 这个城市,大部分人都在阅读这样的报纸,过着各自的生活,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讲一声:市井,文化沙漠,浅薄。虽然高楼林立,享有法制、自悠、半吊子的民猪,但始终传承着中国小农社会的光荣基因。这和三年前我第一次到HK的感觉一样: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城市,有着中国繁盛时期的真正的市井繁荣,大约等于《三言二拍》中,冯梦龙笔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而对大部分人而言,这不正是最理想的社会吗?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观台湾大选辩论记

把电脑接到大屏幕,在Youtube上看了台湾大选辩论第一场。以后还会有很多场,这一场,大家都有点青涩,马英九频繁看稿,有点结巴,蔡英文一直都黑着脸,从不看对手,也不怎么看观众,严肃的像个教导主任,宋楚瑜还是一贯的左右摇摆,整个看下来,他就是个陪衬人,偶尔还充当点儿润滑剂,气氛一度被他搞得很和谐。


这次辩论中,马英九因为是竞选连任,做出来的事儿,大家都看着,所以,比较紧张。蔡英文是新人,可以放放大话,随意说,大不了4年后再选下来。所以,放的很开。马英九引用了不少数字,这是错误的做法,虽然数字有说服力,但在这种剑拔弩张的短时间里,要求同感,不要讲理性。理性可以在发放的政纲里讲,可以在自己blog上讲。讲的太具体容易被人揪住小辫子。


民进党的弱点在于阿扁,在于黑金政治,在于在台湾地位上的暧昧不清,马英九一会儿提一次中华民国,我们是在参加中华民国的总统选举。蔡英文就不敢这么说,也不想这么说,民进党始终梦想着独立,原住民,台湾人民共和国,所以只好一再打民主自由的台湾人民,尊重民意这张牌。


马英九提出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虽然大家都不明说,但内心都是支持的,这个提纲也很合理,现在这个形式,台湾又想占大陆的便宜,又想坚持自己的民主自由和国号,这是个很不错的妥协道路,提出这个纲领时,马英九正面回答媒体提问说,现在两岸谈统一或者独立,时机不成熟,等候人去解决吧。


的确是这样,再过个几年,中国也有了民主自由,两边的民众就不再介意统一还是独立。

蔡英文拼命的和陈水扁划清界限,但划的再清,也是民进党党魁,这个党有些什么渣滓,一样要背负的,马英九抓住这一点频频发功。


这两点蔡英文无论如何也辩不倒,只好转去攻击马英九和内地联系太紧密,声情并茂的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都是台湾人,不管先来后到,起码比和大陆要亲密一些吧。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但似乎还挺见效。蔡英文一直强调,台湾民主自由来之不易,是台湾人抗争不懈的结果。千万不要被内地污染了。千万不要和内地统一了。


这一点,宋楚瑜也强调了好几遍,最后陈词时,他简直已经放弃了鼓吹自己,而是深情的说,华人社会,我们是唯一的一个,可以普选总统,可以有民主自由。说的很好,看得我们百感交集。


这次辩论的效率和水准都比较高,表现在议题都很切合实际,都是一些扎扎实实的政策辩论,很具体,但又不琐屑,谈的是方向和愿景,我想生活在其中的台湾人民,一定心有戚戚。


我很喜欢看选举,过去几次台湾大选,我都看了直播,HK的立法会选举我也追着看完,以前觉得台湾的选举太搞笑,太混乱,槟榔西施,脱衣舞娘一起上,像唱歌仔戏,选出来的陈水扁又是个贪污犯,好象中国人的基因,长不出民主政治的良苗,现在看来,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混乱,失败,也许有种种稗污,但最后是一片光明的天国王朝。现在我们看着别人的选举也许还只有羡慕的份儿,希望就在每个人身上,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一样要经历,但世界的潮流浩浩荡荡,逆之者,只会自取灭亡。


陶杰评论HK的特首选举,好象一场玻璃房间里的群交,外面的人流着口水看着,还真以为自己也参与了,也跟着一起高潮了。

台湾人民真的参与了,我们就当看政治毛片,跟着YY一下吧。
另,有人说要是李敖参与提问就好看了。这种地方还是把李敖拒绝掉的好,他还是在单口相声界呆着继续自摸玩他的独角戏吧,人民已经选了他一次立委,他又做了点什么呢?选举是严肃的事,是在选每个人的未来。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种票及其它

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束后,就爆出种票丑闻,先是爆“蛇斋饼粽”的笑话,后是种票风波,现在重案组还在调查,估计调查也就是走走过场,没什么作用了,胡都说了,这是成功的选举,如果推翻了选举结果,不是打了丫的脸?但是这次没用不代表以后没用,民主社会的好处就是,只要有问题,一定会解决,虽然,有时解决的很慢,很慢。

解释几个名词,“蛇斋饼粽”,指DAB(民建联,一个政党,简单说就是HK隐形共产党)请一些老人家(多是贫困人口)吃蛇宴(或者吃斋)吃饼,吃粽子,拉拢选民。

种票,这个比较麻烦一点,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你公司搞活动,有三个选择:1.每人发1000块,2.去外面撮一顿,3.在公司内搞party;如果你想选择1,每人只能选一次(通常是根据电脑ip判断的),但看上去选1的人不太够,你就可以用不同的电脑(手机,iPad等)多投几次,结果多半你可以得逞,但是,当计票的人如果细心点就会发现,公司一共40个人,总票数居然会超过40.这就叫种票。

HK这里的选民登记是比较方便的,在网上登记一下你的住址就可以了,只要你有投票权,可以随便写这个地址,而且,也可以登记在A区,而到B区投票。这样,种票就很容易。政党可以因此而制定策略,在某些区确保自己的人胜出。

民主,其实很麻烦的。为确保公平,确保民主得以自然(而不是被操纵)的实行,需要每个参加的人都做些事。

如果人连这个麻烦都不愿承受,那么活该被统治,HK区选投票率只有40%几,非常低,我看台湾的就比较高,总统选举曾经达到70%。如果投票率才40%,也就是说一大半的人不愿行使自己的投票权,这样的人,不愿为自己身处的社会负责,到时候逐步沦为奴隶又有什么好抱怨呢?

须知很多人想投票而不得。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不愿付出只愿享受的人,所以政府不断简化投票的过程,这给一些居心叵测的政党以可乘之机,选举本就是政治游戏,就算是用再卑鄙下流的手段,只要赢了,就是成王败寇,你只能在他届满时用选票把ta赶下台。像陈水扁的枪击案,小布什的利用时差,这些都是不光彩的竞选行为,只能不断吸取教训去填补漏洞,逐步完善。

我所在的区,民主党离奇的取胜了,因为他是空降到这个区的,所谓空降,就是以前他是没在这个区住的,也没在这里开办事处,只是在政党安排下,要夺取这个区的区议员。他居然赢了,只能说,上一届DAB那个议员,做的太差了。

做区议员,类似内地居委会,什么都要管,要帮居民处理很多生活琐事,津贴只有每月2w元,租一个办事处,请一个杂工,就全用光了,议员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只能把这作为一种政治投资,慢慢向上爬吧。奥巴马也是区议员出身呢。

我对HK市民很失望,他们大部分都短视,急躁,甚至愚蠢,一点都不珍惜自己的投票权。被我党逐步绥靖,也是活该,如果将来没有光复的可能,唯有自己醒目一点,继续跑远点吧。

搭建wordpress 独立blog

破费周折,半推半就,终于从0开始搭建了一个wordpress blog。

购买域名和空间时,Godaddy免费安装了一个顶级域名的blog给我,当时我是一头雾水,糊里糊涂就收到通知说blog已经可以用了,然后我就进去基本上已经经过了初步装修,然后我花几天时间精装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开始独立blog之旅,把旧的blog逐步导入(到现在还没导完)。

周末我想,既然买了空间,就一手一脚从头搭建一个试试吧,就增加了二级域名给她用,结果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总结一下放在这里。

正确的步骤是:

1.从Godaddy管理端进去,建立二级域名olivia.poemsays.com,建立时会自动建立一个文件夹(olivia)在顶级目录下,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建立文件夹,我就是用FTP自己建立了文件夹,结果总是404 Error。也不要更加自作聪明的将wordpress.zip文件上传,然后解压自动产生文件夹,同样是404Error。

2.从Godday管理端进去,建立一个新的DB比如叫Olivia(全套,DB,用户名,密码)

3.DB 建立好后,会自动产生hostname,很长,记录下来备用。

4.将wordpress.zip文件解压,修改好wp-config.php文件,填上DB的信息,保存,再压缩成wordpress.zip.上传已经建立好的olivia目录,解压,然后用move操作将文件从wordpress文件夹中move到olivia目录下。

5.执行poemsays.com/olivia/wp-admin/install.php

如果出现一个Warning….header。。。blurblur…把wp-config文件download出来,另存为ANSI文件格式即可,什么都不用改。再次upload就可以了。

这样的好处是,我们俩每人用一套DB+wordpress,不用担心备份和资料丢失问题,也不用混淆。

现在真是老了,很疲惫,工作就是做这个,就没那么强烈的成就感了,所以我回想起菜头那时搭建wordpress blog后那种开心兴奋的心情,像SQL,mySQL DB,PHP这样的程序,如果不是做这个工作,又没学过,全靠帮助文档和网上找到的信息来调试,真是值得兴奋的。

总算把两个blog都搭建起来了,然后就是把我以前的导入,把她以前的blog导入。然后写,宣传。

等某天再有兴趣,在此之下搭建一个bbs或者图片站点。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我仍然热爱blog

我不太喜欢微博,虽然它部分的改变了世界,也将时间撕成了碎片,新产品不断涌出,克制自己的网上行为几乎要变成一种美德,21世纪,谁能战胜网瘾,谁就是成功者---我说的网瘾是时间的滥用和因此导致的精神涣散,于我而言,它就是各种微博和娱乐新闻。很多人停止写blog,或者将数个微博拼凑在一起敷衍一篇blog。

虽然已经不用翻墙,我也没去玩Facebook,大概看了一下FB用的很成熟的地区,大家都说FB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它不过是个新的拍马屁工具增加了每个人拍马屁的机会罢了,在网络上,我想自由自在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我是在批评,很多事看不过眼,匿名让我更自由,这种心理上的自由对我很重要。我爱憎分明,但同时又特别喜欢体谅人,我不是个诤友,善长鼓励和赞美,不太会中肯的批评朋友。

大约是03年开始看blog,04年开始自己写,以前我都是用笔写在纸上,不比现在写在网络上的少,用过的BSP几乎全倒掉了,blog-city,live space, blogcn,前段时间,我有了独立的打算跑去wordpress注册,结果发现,我已经注册过了,估计所有的BSP,除了那些门户网站,我都申请了吧…却没有做过同步。我很自恋自己写下的文字,哪怕看了汗颜不已,所谓不悔少作这个词,应该是为我这样的人发明的吧。

这五六年,写的最多的是1510部落,豆瓣日记,歪酷博客

1510这个网站很正经,导致我在上面写的东西也过于沉重,算是另一种风格吧。后来,大概是自己受不了这种沉重,越写越少,终于停了。

我的博客有几次引爆点,一次是连岳登了我的去信(当时并不是有心宣传的,却造成了我blog的第一次流量高峰),在豆瓣上,大概是因为《立春》的评论和松鼠会第一本书的评论引爆的。

其实我是有些困惑的,一些我很用心感觉写的很不错的文章,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关注,而我觉得“麻麻地”的文章却一再被挖坟,我写的每一篇东西都出自内心,并不想哗众取宠,制造话题和争议(这种技术以前在论坛没少用,挺热闹。)但愿在工作之外,照顾好妻女之后,可以有时间写点东西给人看也给自己看。

我非常同意并感同身受,写作是整理思考最好的工具。

我主业是做IT的,过些时日,在这个站点下,会再新增一个技术blog。我热爱分裂的生活,将技术文档和其它文章分开。

开始搬家

Blog 总算搭好了。近期开始搬家,把我散落在各处的东东全部搬到这里。

想一想,真是老了,要是大学时,给我wordpress这个玩具,我会玩的很起劲儿

就算是工作后的前几年给我这个玩具,我也会玩的很开心。

现在,却只想尽快把它的基本功能设置好,甚至希望它像BSP提供的一样方便,但没办法,还是要一手一脚自己做了。

我决定用最笨的办法搬家,一篇一篇的复制,同时,也会给这个blog做个导航。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结婚快乐(文字版)

至今我还是不习惯先生太太这样的称谓,我仍觉得她是我的女友---可能是人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女友,所以很贪恋这样的关系,舍不得放弃这样的称谓,我们也会一直的恋爱下去,直到没有时间没有记忆的世界。

去年的今日,我请假一天,上午在有一点点清冽的寒风中去考了【倒桩】---很神奇的过了--否则我一天的心情都会被破坏。然后,我们沿上海地铁9号线,1号线,2号线,去照了张漂漂亮亮的相,盖了对踏踏实实的戳,领了结婚证。晚上香港广场shopping一番,在俏江南大吃一顿之后,就“夫妻双双把家还”了。其后的日子,已经转好的运气,更加好的离谱,生活一天天改变了我们,我们也一天天改变了生活。

如今,我们的女儿就快满月了,很萌,非常爱笑---是呀,她有这样的父母,当然值得开心。

国内的城市里,我会一直对上海有一个好印象,虽然我只呆了短短一年多,期间也有不少不开心,但我收获了我们的爱情,甚至大胆的结了婚---我并不是个计划周密的人,我们结婚也没什么经济上的考量,是因为确信我们愿意并能够永远在一起。

我想我们应该是在腻在一起时间最多的恋人和夫妻,过去的日子里,除了她去日本出差的十天(本来是两周,硬是压缩到10天),我们从未分开过,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看书,一起洗澡,并互相擦背---我想这是个需要保持到老的好习惯^_^

我们也吵架,但从未同时失去理智,这真是很神奇的经验:在我发昏时她是清醒的,她要放弃时,我是清醒的。终于,我们学会了忍耐和付出,拿到优异的爱情证书。

我不太记得那些争吵的日子了,我的记忆里,是比我想象中还要美好的甜蜜,让我回味悠长的许多时刻,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薄纱洒落满床,我看着安详熟睡的枕边人,再没有突然来袭的绝望之感,觉得尘世美好愿意永远沉浸其中。或者,我们换上心爱的床单,呼吸着太阳的味道把床铺的整整齐齐,并排躺着说话,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天寒地冻,走在灯火阑珊的街上,我的手温暖而有力,握着她微凉的小手,看雪花静静的飘落,或者干脆躲在被窝里看电影,我就像袋鼠妈妈,而她在我怀里。

据说关于婚姻,经典的悖论是,没结婚之前,觉得谁都不适合自己,结婚后则发现很多人都比现在的太太合适,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遇到她之前,孤独是我的常态,我觉得一个人很快乐,结婚之后,我也没见过还有比她更适合我的姑娘。我是外貌协会成员,但我钟意的外貌只有一种。我不知道如何定义幸福的婚姻,于我而言,大概是:我胖了,变得更宽容。做了不少以为此生都不会去做的事,比如读一点安妮宝贝,哈哈!


前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情困自杀的新闻,以及光棍节的征婚大比拼,不由得感慨,献出和获得一份爱情,并且相互准确的接收,是多么难能可贵。也许爱情是人间少有的公平之一,也许你瘦高白秀幼,人人都喜欢。但你选不出你最爱的那个,辩不出真情假意。也许你高帅白智富,个个都倾情,但你选不出你的最爱,辩不出讲心讲金。没人有优势,没有什么条件可以保证人一生可以赢得真爱或者可以找到人去真的爱一场。这很公平。

我极少参加抽奖,也不想浪费自己的好运气去 买彩票,我相信最需要运气的是找到我的百分百女孩儿,为此我要积攒一切好运去等待,寻找,分辨你的到来。

明年的今日,不知道我们会在哪里,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但我们确信的是,无论到哪里,我们都会像形影不离的快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快乐的呢喃。

结婚快乐!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结婚快乐(图片版)

起初,我们没有在一起,她呆在小资儿的上海,而我在中国的原始森林---南方,我们都认为MSN是靠谱的IM工具,我们都不用QQ。MSN上,她总是很开心,当然看着她开心我已经来不及开心就融化了。

Lovely

后来,我辞掉工作辗转去了上海,离开呆了6年的地方和工作,但我并不担心,对爱情虽然偶有忐忑,但对工作和生存仍然自信满满。

SH-magic

我很快就将她的书架填满了,不过却不像以前那样天天搂着书睡觉。在上海,入乡随俗滴近30年来,第一次开始学做饭,厨房那个身影就是我,从0开始。

bookbook2

我们在最相爱的时候,彼此最想在一起时,开始了在一起的生活(法律术语是未婚同居),我们都要接受考验,改变单身,融入彼此的生活。我们常常一起看电影,我还保持着写观后感的习惯,不信看这里,这里,这里。

moviemovie1

我们还一起看话剧。

因为我是新手,做饭技术太差,我们又都很忙,所以最常发生的是,我们约好在外面吃,主攻她很熟悉的徐家汇,和我们住所附近的柳州路宜山路一带,有时逛街也会在南京路淮海路正大广场神马的,算是吃遍了半个上海吧,最喜欢的还是住处附近的新疆菜耶里夏利。

她点菜时总是很认真。

dinner  dinner1

至于喝东西,她最爱的是星巴克

starbucks2 starbuck1118

有时也喝果汁和喜来公社的红豆奶茶

milktea starbucks

告别单身后,生活习惯也变得健康,好像只要愿意挤,总会有时间,我们有时下了班一起去打乒乓球,上一次打乒乓球,已经是高中的事了。

PingPang

有时逛书店

bookShop

我在住处附近发现了一个非常牛B的盗版书摊,和HK的反动书籍几乎同步:

book1 book22

当然,和大部分恋爱的年轻人一样,我们一起做的最多的事,还是shopping,我很喜欢和她一起逛街,陪她试衣服时,我就用手机拍照,并发表我的意见。

shoppingAll

不光是逛街我们形影不离,我还会陪她去做头发,当然她也会陪我剪头。我喜欢她留长发,她喜欢短发,后来我发现短发也很好看。

hair-all

生病时陪她打点滴

illness

生病时会得到特殊照顾在床上吃饭,就好的快一些,这时经过大胆的练习,我已经厨艺精进

illnessatHome

我们偶尔也出去旅游,都是随兴而动,没什么特别的计划,去过乌镇。

wuzhen

南京

NJ-all

不能免俗,也去了世博会,在人最少的时候。

shibo4 shiBo3

因为父母都在杭州,所以杭州去的也很多,但我不喜欢。

决定离开上海时,我们觉得如果有心欣赏,其实上海挺美的,我们去了许多我没去过,她在上海近10年也没去过的地方。和心爱的人一起,到处都可以是美丽风景。

shanghaiWandering-all

我们住的附近很漂亮,她辞去工作的那段时间,我们经常一起去买菜回来做饭,去菜市场时,经过一个很漂亮的小区。

homeFood-all

在上海的生活,平静而美好。

home-all

我们总是形影不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永远。

Couple-all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观李敖大师表演记

星期六去书展看了李敖大师的演讲表演,说去看表演是因为去之前就已料到,内容与观点,肯定毫无新意,手段也一定会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老把戏,果不其然。说到收获,也还是有的,其一,我开始渐渐理解了李敖的乐此不疲,因为他年纪越来越大,也因为我年纪越来越大。其二,现场感还是可以加深认知,我算是真真切切的理解了那句著名的论断:你和他讲道理,他给你耍流氓,你耍流氓,他给你讲道理。李敖76了,大半生学问煌煌,著作等身,知识非常丰富,可越到后期,越发思想犬儒,逻辑混乱。

我们从毕飞宇演讲现场退出提前40分钟去李敖的演讲厅,毕飞宇在讲他的《玉米》主持是梁文道,我对太太说,你可以比较一下,训练有素的演讲者和一个作家的差别,作家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笔下世界,但大部分都不会适应公开演讲,我看过高行健的诺贝尔获奖演辞,单看文章,这是很好的文学创作谈,可是视频看来,比胡总的××大报告还要生硬,几乎是照稿读书,毫无抑扬起伏。

果然,还没走到大会议厅,就已经有很多人,我们是提前预约,可以直接进入会场,彼时离开场还有半个小时,座位已所剩无几,前面是记者席和预留位置(是李敖预留给朋友们的),我观察了一下,第一排斜对着讲台没有人坐,也没有预留,和太太一起过去,因此得以近距离观察李敖大师和师奶杀手、李敖铁粉马家辉先生。

讲台一角摆了花篮,上书:祝李敖大师新书大卖,青霞赠。嗯,周六,青霞6点也有个新书发布会。不一会儿,马家辉过来,把花篮上的题签拿走了,我们大感疑惑,太太说,会不会是觉得不好意思啊,后来,答案是:李敖大师知道除了第一排的人,大家都看不到,需要将这个题签投影到大屏幕上--和他投影他那些珍贵的史料一样。

开场前人马纷纷,记者学者来了不少,小正太加藤嘉一在讲台前来来去去,不知道在忙乎啥,演讲快结束时,太太说,加藤嘉一如果和李敖聊,肯定能聊一块儿,我们为此大笑不已。

马家辉的开场也很精彩,大意说,从十八岁读李敖开始,等了三十年才等到这场演讲,受命以来,日思夜想,形诸于梦。在梦里,有时大师穿着衣服,有时没穿衣服:)

李敖的演讲开始了,第一句永远是:我纠正一下,刚才××讲错了---这就意味着,无论别人怎么吹捧都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己再上一层楼,越到老年,李敖越热衷于此。他的流氓逻辑是:你们不说我的好话,我只好自己说。虽是自嘲,但也离事实不远,在内地,还有不少年轻人或年老人,隔海粉了几十年李敖,他的所谓神州文化之旅,颇具轰动效应---这一点他也反复在演讲现场提及。然而在HK,遍阅各大报纸版面,青霞出书的新闻就有,而对李敖真是只字不提,可能HK只有马家辉邱立本抬举他李敖

接下来,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翻来覆去那些讲了几十年的老笑话,我虽后生这么多年,但这些笑话光从他口中笔下看了不知道几十遍矣,但还是有很多人大笑且鼓掌。这些老笑话包括:1.电风扇论,演讲厅扇形,大,要注视到每个人搞的讲者像个电风扇;该笑话出现在北大演讲中;2.我的读者有部分是读黄色书刊时不小心买到我的书的,该笑话出现在许多李大师文章中,及北大清华复旦大学演讲中。不过这次拿了本裸女封面的千秋评论文丛投影,他说以前他的书屡屡被禁,流入黑市和色情书一起出版,因此封面多裸女,李大师,难道现在就不是了吗?就在门外,等待签售的书,一本情色小说《虚拟十七岁》,封面也是裸女。现在可没人封禁,封面一样是裸女。

李敖爱自夸,爱引经据典,爱展示剪报小纸条,演讲每一场都是,电视节目每一次都是,看来看去也总结出他的规律,很花哨,很好看,好听,每次都有黄段子,每次也都貌似满腹经纶,其实许多问题,他结论荒谬,论证过程全是断章取义,从不直面问题,因此总是屡屡自以为得计。总是自以为雄辩滔滔问不倒,活脱就是文化界的阿Q一枚啊。

这次他当然不会忘了歌颂我党,举凡历次演讲(神州文化之旅、海南某论坛),对我党的歌颂,找到的论据都只有以下:1.建立了国家,赶走侵略者;2.中国人平均寿命比之前延长了很多;这两条论据,这些论据和论点,不值一晒,其一,若真敢说自己是历史学家,能不脸红吗?其二,平均寿命这种事和我党扯得上什么关系呢?活下来的没弄死的多。但他言之凿凿,都是我党天大的功劳。

他还有一个特点,谁红灭谁,因为这样出名最快。所以,此番瞄准美国,出书也叫《阳痿美国》,又引经据典说,非常数目字儿的说,你们知道吗?911之后,美国金融危机,相当于每天让全世界均摊2个双子星大厦的钱。这就是他的逻辑,你只要继续往下思考一步就可以击溃这个流氓逻辑:是美国拿枪指着中国买他们的国债吗?还不是你自己要买?

李敖很善于“抽水”,这是HK词汇,就是沾光占便宜的意思,这次他屡屡提到刘XB波。之前却不见他提。刘曾说中国被英国殖民300年,就进步了。他说刘是盗用他的观点,因为他说的早。他此番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指出的道路很光明:像他一样和我党做朋友,不要屈原,不要王国维,不要王实味,不要殷海光。

当他提到殷海光,再次重复了“斯人也不可有斯疾也”观点,笑谈殷海光想不开,虽然每次他都会说:我的老师殷海光,虽然殷海光病重时,他勇敢的解囊相助,但我觉得做李敖的师友还是相当恐怖的。当年王小山开玩笑似的说:生子当如李敖。因为没有李敖这个儿子,李鼎彝只是个普通的北大毕业生,远没有他那些同学知名。做李敖的朋友简直是人生之噩梦一场,和李敖诉讼半生的萧孟能且不必说。连殷海光都难逃他毒手,李敖曾在文章中说殷海光死后,他穿寿衣,发现殷海光JJ很小。你很难想象,除了李敖还有什么人会在这种场合扯这样的事。既无尊者讳,逝者讳更无须说。在他看来,自己的JJ也是最大的,虽然早已是个摆设。

李敖的流氓逻辑,其实都非常容易戳穿,有些一听就很荒谬,如贪污不算什么,是很正常的(此处引用清朝养廉制度来证明,真让人忍俊不禁)有一些只要稍微再多想一层就可以了。总之 ,知识在他看来就是为我所用,这样的人就算读书再多,再自称是一台人肉电脑,又有何用呢?难道仅用来说单口相声?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一定都是思想家,李敖常说,你么别说我是政治家,政治对我而言太小了,我是思想家,可是他引以为豪那些战斗的日子里他引以为豪的《纽约时报》报道他,使用的词是:columnist。连历史学家都不是。

答问环节总共只有10分钟,我只听白韵琴问了一个问题,后面实在太冷(空调冷),又怕结束人多混乱,便和太太一起离开了会场。他并没回答这个问题,和以往一样,他并不直接回答问题,白问的是,你口口声声说和G党合作,你怎么合作?他说,我还没想好,派我儿子先去试试。台下大笑不已,我也觉得,这真正是个好的笑话,聪明圆滑的回答。

这一次因为是在HK,应大家所冀望,他捉弄了一下我党,说以前毛时代,是背着包袱过河,过去了,但包袱是湿的,还很重,到了邓是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则是捏着卵子过河(李敖注: 这是苏州俗语,你们这些没文化的HK人听不懂),他笑着说,我到北京,胡总不会欢迎我,不会拥抱我,因为他双手捏着睾丸嘛。

岁月无情,年华逝去,演讲中有几次,他有点口舌不清,有点思维短路---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坐回沙发时,他有点龙钟老态,步履也没以前那么坚定自信,刹那间,我有点理解了他的晚年,有人说他战斗一生,失去了对手倍感寂寞,有人说他一生为情所伤,为友所伤,所以人变得警觉紧张,不想吃一点亏,坚信金钱在手,才能挺直腰板,不愿再信任任何人。我读过他不少著作,战斗也好,敢言也罢,他的语言是精彩的,汉语写的好,但方法论是流氓式的,始终如一的流氓式,他的那些名师们,殷海光,胡适,没有教会他理性的论辩。他在孤身战斗中练就了一身流氓本事。到了晚年,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不甘于寂寞,害怕被人遗忘,害怕生前的虚荣不能变成死后的繁华,是老人的共同特征,某个瞬间,这些思绪涌上心头,我有点理解他,并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刻薄的看他,写他。试想一个老人,年轻时受了许多苦,靠自己努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到老了,得承盛请厚爱,到处谈谈话,吹吹水(吹牛B之意),乐得逍遥一番,并没什么不好。只是台下坐的诸君,竖耳朵听听黄段子即可,切勿堕入李大师的流氓逻辑陷阱,也跟着发起昏来。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完整版《废都》

上个月看完了所谓完整版《废都》,十几年前正值青春时读马赛克版,我欣喜于自己的进步
  
  去掉马赛克,恢复真身后,才发现,有些人写的色情就真的是色情,读来让人×× 为之一颤(这句话传来传去,都不知道出处到底是谁了,冯唐?李海鹏?慕容雪村?),比如以前地摊儿刊物,比如写的好的古典色情小说(春染绣塌等等)。有人写的性生命力充沛,干净,热情,有趣又无害,比如王小波。有人写的性诡异奇特,让人钻进迷宫忘了自己是在打量色情,比如《The story of O》。可是,有人写的性,猥琐做作,既无美感又不淫荡。比如《废都》。
  
  《废都》去掉马赛克后才发现老贾的贫乏,一再重复的用没什么穿透力感染力的句子,毫无必要的写其中的男女相悦之事,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记忆,后来才发觉,原来真的是重复,不是印刷排版错误。
  
  《废都》的故事很庸俗(注:不是通俗,是庸俗),居然撑起了一个长篇,简单的叙述如下,庄之蝶是西京名人,周敏是西京下面的一个小城的名人,周敏携私奔的情人唐婉儿来到西京,投靠庄之蝶,庄之蝶看上了唐婉儿,俩人搞来搞去,周敏写了篇文章被庄之蝶前相好告上法院,打官司。没了。期间穿插了不少别的人物,也都是这些杂七杂八没什么故事性的情节。
  
  据说此书是延续金瓶梅及红楼梦之精神,叙写中国人的世俗生活,语言风格上大概是模仿像了,白话小说。对白捕捉的很好,好多黄色笑话--这也是贾的长项之一。也许他写的这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吧,那么想想就可怕,但他又把庄之蝶写的跟个种马似的,是个女的见了就喜欢上了他,这种YY,大概只有如今的 穿越小说之男主角堪与之比拟。
  
  更为荒唐的是,贾平凹写了一个具有思想的牛还有不少神神鬼鬼的玩意儿,这些本可以是很有意思的材料,让小说变得丰富,但他写的相当做作,惨不忍睹。
  
  总之,今时今日,对我而言,这是一本阅读体验极差的书,之所以十几年后,我又重看一遍,除了怀旧,实在找不到别的意义了,甚至这个旧都怀的都有点做作,看完这本书后好多天,我看任何的中文文字都觉得写得好。正如俗话说: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坏的文字及内容对人的影响,一至于此。
  
  可我为何犯贱一路看到底呢?还不是为了告诉后来者,珍爱生命,珍惜时间。
...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知不道~~

最后两分钟,镜头颠倒摇晃,是以马大三被砍掉的头颅的视角拍的,在他的眼中,整个世界颠倒了,晃动着又恢复正向,电影画面也由单调但有力的黑白变成了彩色,红色,血淋淋的头颅,黄绿色,国军整齐挺括的军服,这颗头颅澎湃着热血,稳稳的坐落在大地,他眨眨眼睛,努力的想要做出嘴角上翘的笑容,然而,终于没有完成,闭上眼睛,满怀疑惑的去投胎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又看了一次《鬼子来了》,仍然心中怅恨,久久不能释怀。
  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末期发生在中国河北一个偏远山区小村庄挂甲屯里的简单故事。一个日本兵花舞小三郎,一个翻译董汉臣被不知名的力量(也许是抗日土匪,也许是共产党,也许是国军)俘获,在大年二十九的夜晚,用枪逼着,强行交给挂甲屯村民马大三,让他暂为保管,让他抽空审审。然后一去无踪影,马大三遂和村民一起商议如何处理,他们先是好好的招待等着『』来取,其后决定杀了他们,但下不了手,最终决定和日军交换粮食,最后日军交换了粮食还和村民联欢,联欢时,花舞小三郎为了保命,表现『英勇』的杀了一个村民,然后大屠杀开始,已经是战败国的日军,将手无寸铁的村民全部屠杀并烧了村子,马大三因为去接相好的幸免于难,出于内心的愧疚和仇恨,他决定为全村人复仇,杀了几个已经是战俘的日本兵,被国民党军公审处死。
  
  我相信故事多半是真实的,他的荒谬在于没有被日本人屠杀的中国人,最后被中国人自己名正言顺大义凛然的消灭了。杀起日本人软弱无力的国军,斩首自己人时显得那么理所应当。日本的翻译官,汉奸董汉臣被国军处死前面带笑容,他也对自己短暂的一生感到迷惑不解,感到滑稽可笑。马大三死前,什么也不想说,仰天长啸(其实是学驴叫~~)这个世界,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经历的世界,是如此荒谬,以至于无可名之,无话可说。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深刻的揭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国民性,小农意识云云,那么让我们循着情节来看看,到底哪里劣根了?他们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大多数普通的人一样,把私利放在首位,凡事先考虑自己,但内心又有着作为底线的善良和道德心,耻辱感---这种人在美国在全世界都不少,可以说是所有普通人的共性。
  
  日本人一方,也不过是普通的日本人,本是农民,25岁,被天皇洗脑一番,拉上战场,一刀没杀死,一下子醒悟过来,再也不敢言死,再也不想死了。这是普通的日本农民--尽管这个民族性格那么极端,然普通人也不过如此。翻译官董汉臣不也是为了生活?
  
  就是这样普通的两拨人相遇了,他们交往的很好,日本驻扎在挂甲台近8年,没有屠杀骚扰当地百姓(估计他们的生存也是靠当地农民),唯一的暴行就是抓了马大三的鸡煮了吃。甚至还和百姓联欢。若不是软弱的日本农民花舞小三郎为了自己活命违背道德和武士精神,也许会是个不错的大团圆结局:日本战败,这里的炮楼驻军回到日本,继续做农民。
  
  从这个方面来看,日本农民不如中国农民,更有劣根性。更愚蠢可笑。
  
  然而,更可笑的来了:国军军官(吴大维饰演),瞧瞧那公审大会的气势,那语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何其相似,他是国军,何尝不是g军,何尝不是任何一个在中国取得政权的统治者?
  
  我个人以为,最后5分钟才是全戏的高潮,才是国民性登台表演的时刻,甲午战争战败时,中国人没想过世界和平,日军侵略时没想过国际和平,战争结束了,一个中国农民,杀了几个日本战俘,影响了国际和平局势,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从小处说,这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国际和平了,我们也要和平,要优待战俘。往大处说,这种不必要的虚荣,多么愚蠢,别人不讲信用刀枪相加时,我们受着,所谓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你拍死我了,但我死的有面子。
  
  中国一贯就是这么拧巴,该讲道理时,耍流氓,该狠的时候,又学人家,假模假式的讲道理,对,是假模假式的讲道理。这背后就是中国的基因。
  
  这部电影是拍给中国人和日本人看的,我说的是正常人,不是爱国抗日愤青,也不是日本那些狂热铁血的右翼人士,如果这两类人成了主流,那世界将多可怕。
  
  我有个前同事,超级喜欢潘长江拍的《举起手来》,而那部电影,我就算呕吐着,也无法卒看。
  
  战争是残酷的,中日之间似乎也一直都有不同戴天之仇,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然而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这群普通的日本农民和中国农民,和平友好的相处着。日军日日高奏军歌,气昂昂的出村儿,过河,进城,住进炮楼,沿途给小孩儿发糖吃,变魔术玩。挂甲台的村民们收到日军送的粮食也开心的奔走相告,与日军协同联欢。当所谓『国际形势』逼近这群普通人的生活,一切温情都湮灭了。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的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普遍特征,演的活灵活现,像『出了村儿,就过了河,过了河就上了山。。。。』这样的对白,说对白时那样的神态,全村人个个喊杀,个个又都不敢杀,有人出来杀了,大家都避之三舍这样的复杂心情,中国村落文明及道德感的单纯和复杂,尽在这一出精彩的黑白电影中。
  
  姜文可以演霸气外露的大英雄,也可以演一个憨直胆小的村民,可以导演一部气焰超越好莱坞大片的《让子弹飞》,也可以制作一部几乎全部用黑白画面,直指中日(或者人类)弱点,演绎世事荒谬的《鬼子来了》,这不是才能是什么?有霸气又如何?外露又如何?闭嘴别再说什么纳粹附体之类的P话。见识的少永远都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俗话说,天黑请闭眼,SB请闭嘴。
  
  PS:
  
  一点八卦,我记得以前在哪儿看到 姜红波(女主角)和 尤凤伟(原著小说及编剧)都和姜文闹了点儿不愉快,谁给八八?
  
  演花舞小三郎的 香川照之,在去年NHK的大戏《坂上之云》中饰演一个日本俳句名家。

...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谈判专家李鸿章

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我看了史料,也就是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马关协定之伊李问答》,没有电视剧上演的牛B,但史实是大致没有错误的。


李鸿章是北洋大臣,他知道日本狼子野心,迟早要入侵清国,但也清楚自己的兵力和实力,军事演习做的很好,想用这样的方式吓吓日本,不主张打仗,闭关锁国的清朝,皇帝和大臣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梦幻,将日本目为蕞尔小邦,结果战败,派李鸿章去议和。


这样的谈判很难谈,李鸿章说:城下之盟,有什么好谈的。
你已经战败,别人大军压境,逼你议和,割地赔款。


但李鸿章还是举行了一次极富人格魅力又不失国格的谈判。
第一天谈判开始,双方坐定。伊藤博文极有礼貌但又气势汹汹的把条约仍到对面说这是我们拟定的合约,你看看吧。


李鸿章瞟了他一眼(用古文话:睥睨)沉着脸说了一个字:念!
伊藤博文的气焰一下就被压下去一大半,马上客气的说:这都是走个流程,不必念了,总之你们要割让台湾,赔款4亿。


李鸿章冷笑一声说,好大的口气,简直是强盗豺狼。
当然,光这么骂是没用的。李鸿章接着说:地,不能割,赔款最多2亿。
然后站起来就走了。


这个谈判持续了好多次,这样的正面交锋和群殴式的吵架都有,后来李鸿章在日本遇刺,他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召集中外媒体于病榻前,缓和的说:
我来日本前,有朋友说,你不要去,日本人都是没有进化的物种,是一群野蛮人。我说,他们维新了,进步了。现在看来,我朋友的担心是正确的。
日本天皇看了第二天的报纸,差点激动的自杀。伊藤博文也说了句:狂热的爱国主义害死人那。这一枪打在李鸿章脸颊,盲了一只眼睛。少陪了2亿两白银。


最后的谈判上,李鸿章找到了这场博弈中于自己有利的论据。其实谈判就是最好的博弈例证,因为大家都想谈才有可能谈判,否则,单方面求人谈判求和是不会有谈判举行的。李鸿章找到了日本的弱点,在最后的谈判上慷慨陈词:
我们是弱,但我们面积大,我们人多,你们打吧,我看你们的战线能拉多长,战车能开多远。我们就是拖也能拖死你。为了中日长远利益,请你们再考虑我们的条件。


的确如此,日本当时为了日清战争(这是甲午战争日本的叫法)已经倾家荡产,老百姓也把裤腰带都捐了。才打到东北,而且进展缓慢自己也快撑不住了才答应谈判的。


在这样的博弈中,李鸿章赢得了双方的尊重,也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后来,伊藤博文去拜见李鸿章,说自己是因为年少时读了他的诗,才决心从政,这么多年来,李鸿章一直是自己的偶像,国人都说他是日本的李鸿章,他很开心,但他很想让李鸿章评价一下他,结果李鸿章眼神复杂的看了他一会儿,缓缓的说:历史自有公论。
【TMD,历史的公论在哪儿呢?伊藤博文印在日币上,是日本的伟人,李鸿章如今还是个卖国贼】


第二次谈判就更恐怖了,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和皇帝都跑到了陕西,继续派李鸿章去议和。当时李鸿章在两广任上对小丫鬟说,你家老爷我又要去当汉奸,去卖国啦。
到了北京李鸿章对当时主管洋务的庆亲王奕匡说,上次中日谈判是 城下之盟,这次 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怎么谈那?


但就算在这样不对等的情形下,他还是找到了博弈点,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谈判。
第一天,他等八国代表都坐好了才从屏风后缓缓的走出来,坐定后说,前面这一排,都是老朋友了(各国公使)后面那一排我一个也没见过,给我介绍一下吧。
然后瓦德西就傻B兮兮的一个个的给李鸿章介绍,这是美国军队的×××,然后该军官就立正敬礼,李鸿章微微点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检阅八国联军,介绍了一半,李鸿章说,别介绍了,都坐吧,我年纪大了,记不住。简直就像是耍猴,当然作用仍是杀杀他们的气焰。这一点上,外国人永远没有中国人玩的好。


同样,瓦德西说,这是八国谈好的条约,你们看了吧?说说意见吧。
李鸿章冷笑一声,说说意见?我说的你们能听吗?你们会听吗?一群强盗,瓜分完了来让我谈意见。


瓦德西倒也脸皮厚的说,的确没啥谈的,你们必须同意,不过这是个流程,表示外交上的礼貌。
李鸿章说,一群强盗,别跟我谈什么礼貌了。我只说三点:
1.我皇太后的名字必须从战犯名单上划去,杀了她,我国打乱,你们拿不到你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2.我们陪给日本的前还没还完,已经连年赤字,我们的赔款以赔得起为标准,否则逼急了你们一个子儿也拿不到
3.你别以为你们可以占领中国,你们占领的不是殖民地上的人民和资源,将会是4万万的仇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们中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说完站起来说,你们好好想想吧,然后起身离开。
八国一下子就慌了神,后来定出的标准每个中国人陪一两,共4亿两。
这就是辛丑条约。
签字时,庆王爷迟迟不肯落笔,李鸿章走上前去对他说:庆王爷,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你还年轻,仕途无量,这个卖国贼的骂名,还是让我来当吧。


签字,照相,定格---这张就是我学的历史书上辛丑条约签订时的照片。


这两次谈判,如此艰难,李鸿章都能找到突破口,就算放在今日,他也是当之无愧的谈判专家。


而且,谈起爱国,我想没那个人比卖国贼李鸿章更爱国了。
电视剧难免戏剧化一些,李鸿章出来时,擎着雪茄,睥睨八国代表,声如洪钟,气势如虹。
即便是真实的史料中,我看了两遍《伊李问答》那种不卑不亢的感觉和贯穿其中的谈判技术造成的气场,还是颇为震动的,而国外文字资料中对李鸿章的评价也颇为可观。



...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