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在HK逛书店

在HK逛书店
毛茸茸 @ 2008-10-22 00:29

我自己的习惯,凡到一城,必逛书店。

第一次到香港,逛了一大天,连个书店的影也没见,所以,第二次去之前,事先Google一下维基一下,做了点功课,才知道原来香港的特色书店叫『二楼书店』,大都隐居闹事,鲜有门面店铺而是开在二楼以上的居屋。维基上列出了许多香港的书店,有一些特别著名的,已经倒掉了,马家辉曾在Blog悼念青文书屋的主人罗志华先生,今年二月,他在自己的书店被倒下的书砸死,14天之后才被发现,一时香江文人痛惜不已,不是因为这种死亡的方式,而是14天无人发现这一点,这个故事太令人心酸了,简直不愿相信,宁愿骗自己这是一篇小说的情节或者话剧的一幕。尽管如此,说香港是个不读书的城市,我还是颇不以为然,有这样的说法流传,其实是因为香港的几个知识分子很有这样的危机感,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不停的念叨,而内地鲜有知识分子顾得上谈读书,这个话题非常Out,其实,就我自己的观察,真正的读书的人也不多,我半夜三更在这儿码字儿,而楼下是不绝的麻将声,你就知道我所言非虚,所谓的真的读书人,指的是有阅读习惯的人而不是为了应急去读一些《股票操作秘技》《如何成为老板》《××××的几大手法》《××指南》之类的人。

出旺角地铁站时,大概是十点多,果然满目都是书店-----的招牌,可是不见一家门面,沿着招牌看下去,地上是一溜箭头,就像是地下党接头的暗号,一路指向一栋旧楼狭窄的楼梯(胖点儿的人真的进不去),沿着楼梯扶手又是箭头,一路指到电梯,上面有行大大的字『按7字到××书店』,书店就是这样开在居屋,我在广州偷偷买盗版碟时有过类似的经历,呵呵。到了七楼,门口就有点书店的气象了,贴着书籍的海报和一些标语,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书香,但闸门紧闭,门上贴着字条:营业时间上午11点至晚上11点。我只好又原路返回,后来又沿着相似的曲折路线,去了几家,大都是吃了闭门羹,原来『二楼书店』的营业时间大部分在上午11点到晚上11点之间。

只好先去逛街,买别的东西,旺角真不愧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真是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多,但不觉得嘈杂混乱,给人非常有秩序的感觉,是种真正的市井繁华之感。

我不是专程来逛书店的,买完列表上的东西,吃完中饭已经是两点多,三点多就要赶回去,于是加快脚步,想多逛几家书店。先是去了著名的田园书局,该书局甚至自己出版一些图书,这里台版的书真多,文史哲类的书多,分类也很好,一进门的新书台上放着杨继绳先生的新作《墓碑》,上下两册,我翻了一下,和网上版本不同的是,多了许多插图。还放着一直热销的《Mao,the Unknown Story》的中文版,我已经有了,新书台的其它位置也不能免俗的全是金融、管理、心灵鸡汤类的流行畅销书。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田园书屋有整整一架『禁书』,占了大概三分之一面墙,现在说到『禁书』,颇觉得搞笑,但的确是实情,要是你敢说,你不知道禁书这回事儿,那你就是在同胞面前装外宾:)有许多书是禁止在内地发行(例如开放出版社出的书),或者内地已经发行过又禁止的(比如严家其,高皋的《十年文革史》),我在那架书前逡巡了很久,看了摸了那些装帧精美、书名惊心动魄的禁书,有些是台版书籍,大部分是香港出版的,到目前为止,香港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出版自由,《凤凰周刊》有一期的封面故事是《香港:禁书天堂》,的确,尤其是用中国字写成的『禁书』,许多不得不拿到香港去,才得以完整面市。

我一直无条件的反对『禁书』这件事,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禁书,现在我们读到的许多名作,曾经也是禁书,但在当今世界,我实在想不出一条禁书的理由。最终我拼命的克制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本也没有买,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这一抉择是多么正确。

来之前,我本计划买一本梁文道的《弱水三千》,站在那儿翻了翻,内容并不是很多,而且他评介的书许多我都没看过,定价又达50块,于是作罢,还有一个计划是买井波律子的《奇士风云录》,时间紧急,没时间自己找了,就过去问老板,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了一遍,他满脸歉意的表示没听懂,我赶紧又用字歪腔扁的广东话说了一遍,他还是没听懂,我只好拿笔写给他了,他看了看,皱着眉头想了想,问我:哪家出版社的?我一时想不起来,他又想了一会儿说,没有。

离开田园,去了另一家『二楼书店』,在7楼,小小的一间,但布置的很不错,买书的人也挺多的,我大概看了一下,内容也和田园相仿,于是径直走到柜台那儿问老板,我直接拿笔要写,他说:没关系,我听的懂,我就用很慢的普通话问了一次《奇士风云录》。
他楞了一下,脸红红、很不好意思的说:你还是写一下吧,写给他,也没有。
我就问《玫瑰之名》有吗?然后用英语说了一次书名和作者,他略一沉吟,指了一下门口的书架:在那里,第二排。

我过去很快就找到了艾柯的这本书,我期待了很久。定价120,打完折还有九十多,一咬牙,买下了。
香港台湾的书大部分是竖排繁体的,可能和我们的阅读习惯稍有不符,但想到曾经看过的《古代汉语》也全都是竖排繁体(甚至还有许多异体字)不也都看完了吗,看几章也就习惯了,这本《玫瑰之名》是引进台湾翻译的,这个版本,内地作家出版社也曾经出过一次,据说删除过一些章节,饶是如此,后来还是绝版了,我平生最痛恨就是将一本书删节后再出版,所以,即便淘宝上能找到内地版,且很便宜,我还是愿意买一个完整的《玫瑰之名》,而且,假如你看过《玫瑰之名》这本小说,你就知道将这一本书删节出版是多么的黑色幽默(因为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中世纪智慧、知识、书的遭遇)

在<玫瑰之名>旁边,是一排艾柯的书,似乎很全,但没有我想买的另一本《智慧女神的魔法袋》,我问了老板,他也说没有。

艾柯旁边就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引进的台湾版,译法是马奎斯,《百年孤寂》,我翻看了老马那经典的第一句,个人觉得,没有内地翻译的好,但是据说因为内地出版社擅自翻译出版了老马的这本宝贝书,没和他商量也没给他钱,老马气坏了,一纸公文声明:永远不给中国版权,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马尔克斯,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作家的《百年孤独》,无论是正规出版社还是地摊儿货,都是盗版的,好几个出版社厚着脸皮破罐破摔的重印了许多次《百年孤独》但都没有明确的注明译者,反正无论哪个出版社出,都是那几个人翻译的,这本台版的 百年孤寂,定价不菲,考虑到我已经有两本简体版,虽然很喜爱,还是摸了摸,放下了。

书店里买书、看书的人很多,但也很安静,店里放着若有若无的英文民谣,老板和相熟的人热烈但低声的谈笑,有一些读者小声的谈论将要购买的书,气氛非常和谐,后来我问老板高行健的书,他忙着结帐,旁边一个等着埋单的哥哥仔就热心的领我过去找,只有《一个人的圣经》,没有我想买的那一本。在高行健旁边有几本王丹的书。

令我好奇的是《鬼吹灯》也在香港出版了,而且价格不俗,还有余秋雨大师的好多书----看来这文化口红,还真是哪儿都能擦哪儿都能红啊。

在本地作者书架上看到的,都是那些平时耳熟能详的香港文化人,马家辉,陶杰,刘天赐,蔡东豪,张五常,黄霑,潘国森,李怡,黄碧云,李碧华等等,大概香港也就只有这几个文化人吧。

香港的书卖的虽贵,但是装帧非常精美,纸质也好,而且,我本身对于书籍定价贵是赞同的,这样产生优胜劣汰机制,作者才有可能创作更好的作品,张戎写出第一本书:《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后卖得很好,她也因此赚了大钱,首先这是对她写作能力的肯定,是一种鼓励,证明世界上有许多人喜欢看她的作品,其次,她得到这笔钱,因此可以辞去教职,自费跋山涉水,遍访各国,搜集研究毛泽东十年,写出一本《Mao,the unknown story》再次引起轰动,再次持续畅销,这是一种正的循环。

如果一个作家无法靠写作养活自己,为生活所迫要写一些粗糙的东西应急糊口,大家就不会喜欢他的作品,而且会越来越不喜欢,他会更加困窘,更写不出好作品,这是恶性的循环。

而且,不用担心书籍太贵会看不到书,据我了解,在图书较贵的国家,公立图书馆做的很好,图书馆多,书多,借书读书非常方便,既满足了普通人的读书愿望,又令买书成为一种品位的象征,满足一些爱书人藏书人的虚荣心。

较大的书店我只去了一家,汉荣书局,有街边的门面房,但是也不大,书也不是很多,冷冷清清的,我在那里买到了我想找的黄港生编的《商务新辞典》

这次只是匆匆的扫了一遍,还有许多家『二楼书店』没进去,非常遗憾。后来看天色向晚,再不走就赶不上最后一班船了,于是恋恋不舍的离开旺角的『书店街』(好像叫西洋菜街,附近的花园街也有一些『二楼书店』),赶上了回家的路。

香港人买书还是很阔气的,我在这两家书店看到许多买书的人,一出手都是四五百块的买(当然,四五百块也买不了几本,呵呵)。我想在任何城市里都有读书爱书的人,也有从不读书的人,香港亦然,但无论如何,香港也算是购书天堂了。这几家小小的书店,摆的书不多,但几乎都是我非常想看的。不像我在内地的许多城市,雄伟高大的『购书中心』分层摆着许多花花绿绿看了就令人倒胃口的速食类书籍。想买一本自己钟意的书,需要先穿过一片恶俗的海洋。

现在要说一说,为何我庆幸自己努力克制没买禁书,去年托同事路过香港时帮我买本《Mao,the Unknown Story》,他帮我带回来了,但是据说非常惊险,过海关时被查了,差一点就被翻出来,而如果被翻出来,就会被即时没收,运气不好还要写检讨,并且在过境记录里记下耻辱的一笔,为此,我请他大吃一顿压惊:)

第一次去香港时,我试着带了当天的一份《苹果日报》,侥幸过关,美的不行,心想,也没那么严重嘛。但这次想到可怕的后果,我连《苹果日报》也不敢带了,丢在侯船大厅,尽管如此,到了中山港,我出关时,还是被拦下,说是我包里有书,要打开检查,我就乖乖的打开,拿出《玫瑰之名》给他看,看过才放我走的,我只能庆幸这名警察GG执法有据,不是乱来的,要是丫看到是台湾出版就大喝一声:你竟敢买《玫瑰之名》这样的反动书籍,没收!那我也只能忍着。

尽管买的书不多,又有这样的不愉快,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开心,而且乐观的想着,也许明年,我就可以去香港书展上淘到便宜又钟意的书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