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沙龙和往事

有天晚上偶然和GF说起从前事,说起大学时我很想去北京,我搞不懂有些人对巴黎的情意结来自何处。我努力的回忆,我对北京的这种情意结,大概是因为初中时看了《茶馆》(电视上看的,是电影版)高中时看了《王朔全集》。
后来,我就去了北京。。。。几天。名义是去上考研辅导班(不是新东方,就是专业辅导班,简单说就是漏题班),去过之后再回来,情意结就此解开,一毕业,我就奔了南方,呆了六年。
后来我问过许多喜欢北京的朋友,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那里是中心呀,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权力中心,甚至金融中心。这些中心都很虚无,我常常纳闷,怎么没人给出一个实际一点的答案呢?比如:它也是北方沙尘暴的中心。
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它的确是中心,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它至少可以让你见见世面。
我大学时期,电脑没普及,网络更没普及,我们偶尔也跑出去玩个通宵,但大部分的剩余精力还是打发在篮球场,图书馆,以及宿舍的床铺上(不要YY,只是卧谈会而已)
我记得那时自己精力充沛,每天晚上风雨无阻的跑去锻炼身体,先跑5000米,然后再俯卧撑,再跳高,跳远.....两年内练出整齐坚硬的腹肌,粗壮的胳膊、腿。然后,我就去听了一个又一个的讲座,无论文理科,只要看到有人在讲,有人在听,我就挤进去听。
那时多傻啊,不知道看什么书,不知道学什么知识,心虚又茫然,那时我读到王小波写自己的知青岁月,每天看着太阳落山,而光阴飞度,感到内心凄凉。虽然我有自由,但我深感年华虚度。我跑着去听讲座,因为没人告诉我我该用这大好年华去做点什么,去读什么书学什么东西,或者去培养自己健康完整的人格。
我希望某次讲座能够给我启发,能够推荐书给我看,能够让我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希望。
大部分情况下,我失望而归,所以整个大学里大概就是自己盲目的读了不少书,锻炼了几块儿腹肌。
我想在北京,会好很多吧。
但如今不知道大学里是什么景象了,估计人手一台笔记本,网络便宜的要命,信息(视频、图片)多的要命。大概他们有新的迷惘:这么多,让我怎么选?什么时候睡觉?
昨天和今天的地铁上,我听了刘瑜在单向街图书馆的沙龙讲座,感受到气氛的热烈,虽然我一如既往的渴望得到,但对如今的我而言,无论是讲者还是问者,能带给我启发和提示的,越来越少了。而我自己也在过去这些年月,一步步的从杂乱走向秩序,一点点的完成自我的人格训练和教育,是岁月使然,也是宿命使然吧。
人生就像一场一直在进行着的世界上最复杂的化学反应,时间地点,加入的反应物,外在的温度湿度,影响着反应的结果,人生不能假设,不能重来,就如这个化学反应不可以重新做过一次。
刘瑜在讲演中说了一句话,活着活着就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她举例子是爱情,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人。我想,无法改变的事情还有很多,但也不必对如此宿命的注定过于悲观,就算是宿命,在佛家看来,也是有因果的。有前因才有后果,就连宿命都逃不出因果。
不管怎么说,我想人在年轻时,多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多接触一些杰出的人,多去接触一些可能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是好事。正如俗话所说:少年去游荡,中年掘宝藏。这也是佛家所谓的因果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