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请帮帮我们的朋友blog图党李小乖
我有个朋友叫李小乖,他是很多人的朋友。他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里最奇怪的一个,我们至今没见过面,电话少打,甚至网上联系也不是很多。但每当看到他的新作品,有人提起他,我都觉得,这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哦。
我已经老到记不清很多事情,但还记得那些年一起在网上的欢乐时光,那时我在一个非常小众的bbs上窜下跳,非常活跃,那是和菜头同学的私人BBS,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菜头还没结婚,也没进入互联网这个圈儿,还是个苦逼航空气象专家。每天十几个小时挂在网上,和我们对骂,对捧。有时丫喝高了,和大家一起在网上热泪盈眶,刷个不停。
也是在那时,我认识了blog图党李小乖。
当时我在东莞这座原始森林里工作和生活,有一天寂寞无聊,就发帖统计珠三角的id,李小乖蹦出来喊了一声『我是蒸粽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对话。他是广东肇庆人士,住在佛山,比起我这个外来人,真的非常『蒸粽』
然后我们搞了一次线下聚会,后来又举办了N次聚会,关站后还办过几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聚会,直到大家风流云散,各自奔忙,再也聚不齐。期间,我们无数次用尽无数方法吸引李小乖『蒲头』,他一直都不出现,有一次我们在聚会上打给他说,已经开车快到你门口了,出来接人,他吓得屁滚尿流,说话都结结巴巴。他是如此神秘飘忽,以至于某天他在bbs发了张参加杭州动漫节的照片并于1小时候删除时,整个bbs都沸腾了,大家争相右键。
李小乖是画漫画的,用他的话说:很分裂,当我说我是画漫画的,容易被定义为动漫人士,当我说我是画政治漫画的,容易被标签为民运人士,其实,我就是个画漫画的。
虽然他一直都不出现,但我们和他仍有默契,我们深厚的友情,是因为他的作品。他是画政治漫画的--据我所知,在中国这是个稀缺品种。所以当他以blogtd的ID在bbs上出现时,和菜头还跑去确认了一下,你是不是那个画漫画的blog图党?
是的,他就是那个blog图党,当年bbs十大杰出青年,卖萌高手,『草泥马』系列新闻漫画的作者。
最近我们谈起他,原来大家和他在真实世界的交集都很有限,你有没有过这样一个朋友?你对他的详细了解是通过新闻报道得来的。李小乖就是这么一个朋友,他的生活,我是通过《中国猛博》这本书了解的。
于是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天,他忽然发短信给我:我在和钱钢老师一起吃饭哦。彼时我刚破灭了传媒美梦,正在报国无门的彷徨中,透过手机黑白屏幕都能感到丫对我精准的炫耀。
后来我看到了钱钢翟明磊主编的《中国猛博》这本书,从书中李小乖的章节,加上bbs上的交往,拼接出他的人生。
李小乖是自学成才的漫画家,他的漫画简单、幽默、尖锐,完全符合我对政治漫画的期待。有段时间他每天画一张四格漫画,他的漫画,大部分是令人发笑的,有时也令人感伤(我记得画一个螃蟹妈妈拼命举着孩子从便宜的篓子爬到标价比较贵的那个篓子时,不知为何我看得想哭),甚至有一些我要看了延伸的新闻才能懂,延时几秒令人大笑不已。但没有一张令我失望。
他创作的高峰期之一也是在我们那个bbs时期,当时经在广州的 『豌逗』介绍,和网易的新闻下水道板块合作画了『局长,老衲,小李』系列,后来他和碗逗合作设计了『草泥马』公仔,联系了代工厂制造发售,引发了不大不小的一场风波。读者越来越多,他原本平静自闭的生活也渐渐打开了缺口,后来终于应南京一家动漫公司的邀请,离开广东正式去公司上班---这估计是他时间最久,最像上班的一次了,看到他twitter上说招聘面试的消息,有时我会不厚道的想这个线下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家伙是怎么主持部门会议、面试新人、发号施令的?
赴港前,大家在上海一起聚了一下,打给他,他说,祝你一切顺利,我没时间过去送你了。这是我第一次听他正正经经说话。我说你丫真扯淡啊,本来我想去了HK离你近了可以去找你,结果你跑南京来了---我的确想和他见见面,我深信能和他做一个更好的专访。
现在不知道这个专访何时能够进行了,不过我会等到那一天。
最近一次和他在Gtalk上聊天是上个星期,谈孩子上幼儿园的事,许多年过去,我们不再是一群吃吃喝喝打打闹闹的网友,我们中大部分结了婚,有了孩子,我们这一代人到了三十岁,四十岁,不可推卸的,无法避免的,成了社会的中坚,一头扎进忙碌的生活,喝着世事煮沸的肉汤。
他说本来不想这么早送『蛋糕仔』去幼儿园的,因为出了点变故。
『蛋糕仔』是他三岁的儿子,他是在我们热烈刷屏期待中诞生的bbs二代之一。
我们接着开始聊了几分钟幼儿园,到第二天,我收到黄阿狗同学的短信问我,乖有没有告诉你体检的事儿?
他没告诉我,也许我该就着那个『变故』多问一句的。但我了解他的性格,所以没有多问。
阿狗转给我截屏的对话说,看的老子要哭了。
坏的预感总是很灵,小乖检查出了鼻咽癌--在他生活刚刚稳定一点,创作也到又一个高峰的时候。
我不知如何形容当时的心情,那不仅仅是来自朋友的忧虑和伤心。后来我们这批bbs上的人,又在微信上聚起来,商量怎么可以帮帮他。讲到最后,大家都很伤感,阿狗说,大家不要太伤感,生老病死,我们都会经历。最后我们也一样。
话虽如此,我们也都过了恐惧死亡的年纪,但想到小乖这么一个好玩的人,如果见不到以后日子里许许多多荒诞,但在他看来不过是好玩的事儿,就禁不住悲从中来。
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每个朋友都这么问,谈起来,大家都和我一样,觉得和李小乖是朋友,但真实世界里没说过几句话。如黄阿狗所说,李小乖是我们『二次元』世界的朋友。
我们的确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他内心很强大,现在还在说着冷笑话,但至少我们可以帮他筹点钱,让他可以有尊严的治疗和养病。我们还等着看他新的作品。
如果您愿意帮忙一点点,我替李小乖谢谢您,我们大家替他谢谢您,当然,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为建设理想国,保重身体。
乖的blog主站估计已经被墙了:http://blogtd.org/
在这里可以看到一部分
==========
6225881257925577 李建勇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仙林支行
支付宝: i@blogtd.org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美国是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洗脑教育的
看好莱坞大片多了,就会发现,美国的主旋律电影真不少。但是为啥贵国的样板戏、爱国电影没人看,而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不但本国人看,还能卖到世界各地赚大钱呢?
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是符合人性的普世价值,任何人类,只要脑子没进过水都会依本性认同;第二,美国的文艺工作者懂得包装,你看《珍珠港》《雷霆救兵》这种吃果果的爱国主义宣传片,看的全世界的人都热血沸腾。
最近陶杰在光明顶分析美国的洗脑爱国教育时,以《雷霆救兵》为例,著名的爱国导演史匹堡,选这个故事,九个人去救一个人,强调了个人的重要,后来小分队的人相继阵亡,最后队长汤汉斯也快不行了,临终前他对瑞恩说,答应我,你要好好活下去,做个好人。(我想大家都不会忘记影片结尾,年老的瑞恩到墓前敬礼的情形)
看,这就是美国大兵对战友的临终遗言,他没有从胳肢窝底下费力的掏出一个层层包装的塑料袋儿,颤抖着说:同志,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帮我交了。
人世间最打动人的最能引发共鸣的,是人性,不是党性。
最近一期《六十分》做了一个吃果果的爱国主义报道,这篇报道客观中立,不着痕迹的告诉大家:天地之大,美国是最好的,美国人,他辛劳为民族,美国人,他一心拯救全世界,他指给了人民,幸福的道路,领导人类,走向光明。
这也是一个追踪了十年的报道,90年代苏丹发生宗教清洗时,伊斯兰教想把基督教的人赶尽杀绝,一批父母在这场大屠杀中惨死的孤儿,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从苏丹逃到了肯雅一个难民营,逃跑路上又死了一批,最后剩下4000多个。屠杀平息了,但他们不愿意回到苏丹,肯雅又不接受他们。
这事儿提交到联合国,联合国也没办法,这时,伟大光荣正确的美国人出现了,他们说,来我美利坚温暖的怀抱吧。
然后就派飞机,一飞机一飞机的接走,不是让他们去屯垦戍边,也不是送他们进血汗工厂,而是把他们安置到美国各地(由当地的义工组织接收),从纽约到堪萨斯,内华达都有。
(飞机带走了肯雅难民营里的苏丹孤儿,飞向美国大地)
这批人就一天天去简陋的看板上找自己的名字,等着飞机来接。
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跳到21世纪,对他们而言,困难重重。
登机前,NGO组织的义工飞赴当地给他们介绍美国,甚至带了块儿冰,让大家轮流摸一摸,告诉他们,冬天是很冷的(这些非洲兄弟估计还没见过冰)。
飞到美国后,当地义工组织立刻安排他们住宿,介绍家居用品的使用方法(这些黑人兄弟离开肯雅难民营之前,连电灯都没见过),看他们下了飞机,经过自动电梯时踉跄又兴奋,在家里看着自来水管儿调皮的玩,真令人热泪盈眶,逃亡路上,他们饮用自己的小便以求生,如今在纽约广场上看着喷泉发呆。
义工说,他们甚至分不出真实和科幻,今天你告诉他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晚上他在电视上看到马儿会说话,他们会以为都是真的。
然后,他们各自找了工作。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十年后,《六十分》回访了这批『Lost boys』,看他们过得怎么样。
自然而然的,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不好。
之前那个难民营的牧师,在美国读了神学,取得学位,宣誓成了美国人--这哥们儿走路都在唱自己创作的歌曲《I love America》。他毫不讳言,美国是他的家,给了他一切。有生之年,他拿到的第一个官方文件就是美国护照。
有一个并不是很如意的人,他工作,失业,出车祸,一直都不顺利,至今仍没拿到美国身份,但他毫无抱怨。惊喜的是,在义工帮助下,他居然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她在屠杀中幸存。生活在乌干达。面对摄像头,他激动的说不出话,不住的扯衣角拭泪。最后他说了一句儿子最常对母亲说的话:妈妈,我有空回去看你。当然,和世界上大部分儿子一样,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
看得出来,虽然没有抱怨,他还是有些灰心的。他以前在难民营是赤脚医生,理想是在美国继续读医科,拿到文凭。医科没有神学那么好考。他的理想没有像那个神父一样顺利实现。
他们中还有一个参军上了伊拉克战场并且平安归来,他说,我觉得自豪,这是我的责任。
不管过得怎么样,这批3000多个非洲兄弟,终生都感恩美国。
这就是老猫所谓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事儿,没有在中国发生,老猫嚷嚷了几年要解救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到头来,水深火热的比我们活的还好。
整个节目里,没有一句新闻联播喜欢用的『长势喜人』『同比增长了』『圆满』『和谐』,也没有像朝鲜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说『我们最幸福』,但相信每个美国人看了,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纳的税没有浪费。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里,没钱的人,求财,有钱的人追求生命的意义。说是为了避税也好,说是追求人生意义也好,美国有很多NGO,NGO里活动着一大批热情、耐心的义工,弥补社会机器的不足,像上期节目里专门寻找冤假错案的NGO,这一集里帮助这些非洲兄弟适应美国的NGO。
HK也有不少这样的组织,大学里有社工专业,就我目前所见,那些社工好到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详见张虹的纪录片《搬屋.平安米》)。在这种社会,助人为快乐之本,不再是句空话。和谐社会也不再是句空洞的口号。
美国也有很多社会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问题,人这种动物和其它动物不同,是地球上最复杂最危险的物种,但是人有爱,有思想,就总能从复杂中,活得简单快乐,正如为了美国革命奔走的英国革命家托马斯.佩恩所言,社会制度本来是人类的作茧自缚,国家是人类不得不建立的暴力机器,但一个良好的制度却可以把这个暴力机器的害处,降到最低。
(十年跟进报道的六十分记者Bob Simon)
美国的冤假错案还真多
(被捕时)
最近的《60minutes》『焦点访谈』上身,又揭一个美国的冤假错案,这个案子是41年前了。也是关于种族歧视的,嫌疑犯是个黑人,那时黑人刚刚平权没几年,白人们还在慢慢试着接受平权法案,尤其是一些比较保守的社区。
这个案件发生在亚利桑那州,一座地标性的宾馆火灾,在圣诞夜Party时从楼上开始烧,消防车够不着,高层的住客,眼看着火烧上来,有的用被单顺着下来逃生,有的把床垫扔在平台上跳下来逃生,不幸摔死了。总之,死伤惨重。
我记得后来我看过一个巨恐怖的鬼片《Mirror》(魔镜)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现在酒店是另一个建筑了。
当时警察和消防员救火时,在某层遇到一个黑人青年,就喊他一起救火,小伙救火也很卖力,还救了警察一命,然而,最后戏剧性的,小伙被当作纵火疑犯逮捕了。并迅速定罪,终身监禁。
定罪的过程有板有眼,但是证供可疑,其中一个警方证人居然提供了以下证词:
黑人通常用火来清理作案现场,他们惯于用火,像原始人把野草烧掉开始种庄稼一样自然。他们通常用这样的方式清理现场。
这是吃果果的种族言论,居然堂而皇之的作为证供录入了档案。
再加上,当时这个小伙被问话时说,不是我点的火,我不想害死这么多人。(这句话,的确有点儿.....)
他还说,我听说有人在酒店制造火警,然后趁机跑到酒店房间偷东西。(小伙子,少说两句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啊。。。。)
他无法合理解释自己到酒店的原因,其实他是想去弄点儿免费饮料喝的。
最后,八个白人陪审团员一致认定罪名成立。
记者说,当时警方想结案,而消防处又无法根据现场证据判定起火原因,于是就当纵火了。
后来,一名火警调查专家说:这是我们这行的耻辱。我们要努力找到起火原因。
小伙子十六岁入狱,如今已垂垂老矣。随着消防调查科技进步,起火原因结论为:不确定。
很搞笑是不是?但在法律上,起火原因不确定和纵火完全是两回事儿,中间隔着一个可能无辜的少年42年的青春。
事已至此,本案仍 没有办法发回重审,地方法院给出一个妥协方案,释放小伙(现在已经是老头儿)出狱,但不推翻之前的结果,不再重审。最终,小伙子接受了这个方案,希望后半生以自由人身份度过。
然而追踪本案近十年的六十分记者,到底意难平。当地检察官不接受采访,记者就在大街上追上她,还好,她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停下来回答问题,她的回答避重就轻,她说:现在的结果是不确定,不代表当时判错了。记者说,你怎么看待当时证供里那段种族歧视的证词?她没有回答,记者说,这个案件,给个说法呗?她说,42年前已经给了,8个陪审团员已经给出了结果。
这就是结果,记者也很无奈。
有时候真相是找不到的,也许真的是这个小伙子纵火,但没想到居然闹这么大,也许他根本就是一个路过想找点儿吃的贫穷小孩儿,有过不良记录,没有钱请律师,是个黑人,承担了『共业』。人类种族平等的思想,政治正确的思想,也是逐渐进步的。彼一时,此一时。
但我留心的是,42年了,居然有人重新问津这件案子,这是一个NGO组织,他们有固定的资助,专门去翻查过去有疑问的案件,并做研究,提出重审。
维护公平正义,时间和金钱上都是最昂贵的,但社会上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记者愿意跟这样的案子跟十年。
(出狱时)是不是很像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 摩根.弗里曼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美国的冤假错案
美国的冤假错案还挺多的,起码我在六十分看过三四宗,有的居然可以长达二十年才洗冤。
冤案的产生,在中国属于投诉无门,在美国则纯属花不起律师费。
一个17岁的美国黑人少年,冉冉升起的美式足球明星,一天和女同学外出约会,年轻人,你懂得,难免会忍不住做点儿touching and feeling 摸摸捏捏的事。然后,他就被告强奸绑架女同学。
他的妈妈,倾家荡产(卖了房子卖了车)请律师打官司,最后律师的建议是放弃抗辩。因为你的年纪,种族,块儿头,胜算的把握很低(其实警方并没有足够证据,因为他根本就没做,没有DNA证据),如果败诉,会被判刑41年。放弃抗辩,判刑5年,他听从了,做了五年的冤狱,出狱时22岁,还要带着电子脚环,继续狱外服刑。
看上去他一生尽毁,终生背着”性犯罪“的案底,工作也不好找。
这时,戏剧性的事发生,在Facebook上,告他强奸的女同学加他好友。他拒绝了,但是用短信问她:你为什么要诬告我。
然后他们约了见面,女同学承认当年没被强奸,第二次见面时,他带了私家侦探,录了影,女同学亲口说出:我可以帮你脱罪,但我还不了学校陪给我的150W美金了。
他把录像带交给法庭,要求重审,并终获洗冤,恢复自由。
记者问她,你会不会追究女同学的责任,他摇摇头说,不会了,那不是我的事。我不再关心。
虽然获得自由,但他的运动员生涯毁了,再一次,戏剧性滴,当年发掘他的教练,打电话给他,邀请他参加遴选。这名教练现在在大学任教。事情至此,并未像『感动中国』中的事一样,顺理成章的,小伙子重新振作,并终于成功入了球队。而是,因为太久没有练习,他在遴选中失败。
很遗憾,我希望他能考进来的,教练说。
后来小伙还是进了一个地区球队,并花更多时间积极训练,走向他崭新的人生。
这个故事也令人感慨万千,感慨于他的宽恕,已及教练处理这件事的得体,终于没有像贵国一样为了整一个感人故事,把大家都弄的很尴尬。
60minutes:Pussy Riot
放假一星期,回来补看《60 minutes》和RTHK。
上一期《60》讲了俄罗斯的异议人士和美国的一单冤假错案,我天朝人看,非常心有戚戚。
Pussy Riot(小猫暴动^_^),这个名字令人浮想联翩的punk乐队,去年因为在大教堂唱反动歌曲(反对普京)51秒被抓,判决是戏剧性的,找了半天找不到罪名,最后以一个宗教式的罪名判刑2年,两个美女成员,被流放至遥远的西伯利亚做劳改。当时这件事震惊全世界,并得到多方声援,54岁的麦当娜阿姨甚至在演唱会上脱去上衣露出free Pussy riot的标语。但这种事儿,和我天朝的事一样,声援归声援,照样劳改。
六十分记者采访到了一个没有被判刑的乐队成员,一个藏身莫斯科,逃过一劫的成员,还有一个服刑中成员的老公。当然,秉持公平原则,也采访了普京的PR(公关主任)。
PR的说法和我天朝十分相似(大家都是一个妈生的,果然遗传),他说,这事儿,其实普京不知道,但这事儿不好,不该判那么重,这太有损我天朝大国俄罗斯的对外形象了。外国人会撤资的,我们的免签国也会变少。但是,不这么判也不行,人民不答应啊,她们这么侮辱宗教,我们这绝对是为了安抚人民才判这么重的刑的。
记者问:如果不这么处理,人民会暴动吗?你怎么知道?
PR: absolutely。
然后blur blur一大堆,我们也不想啊,但是木办法啊云云。
这些回答我觉得虚伪,恶心,但非常非常熟悉。
更恶心的是,这个乐队被污名化了。俄罗斯官方强调渲染她们的庞克身份(反叛,性滥交,粗口,非主流等等),但其实这些女子都是有教养的人,其中一个未被判刑接受采访的叶卡特琳娜,是我同行,一个IT工程师,她家庭中产,父亲甚至是为军方工作的工程师。
“庞克只是我们采用的一种方式”,接受采访时她这么说。粗口也是庞克的语言。
问题是我们反对的是普京,我们做的没错,他的当选是违法的(事实上普京是民主选出的,但过程中不少种票,点算也有问题,这个世人皆知)。
她们猜的没错,普京就是要借这个案件,杀鸡儆猴,告诉大家,顺我者昌,逆我者得流亡。
判决结果宣布时,她们在玻璃房子里(这是种公审的形式,是对被审判者的双重侮辱)微笑。
记者问,为什么要笑?
”还能怎么反应呢?求情吗?如果你知道他们已经决定这么对付你,求情只能再辱。“
另一个被流放做苦工的美女,不得不离开5岁的女儿去服刑。
记者问她老公,你们考虑过这个后果吗?他冷静的回答,考虑过,我们一早就知道,我们做的事,是要付出的,不是一份兼职。他是无政府组织的成员。
俄罗斯的异议人士,或者说全世界还有异议人士的地方,异议人士的遭遇都差不多,被抓,被关,被流放,被污名化。Pussy Riot成员判决当日,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在法院门前举标语喊口号,被当场抓走。
(异议人士国际象棋大师)
全世界还有异议人士的地方,这些力量微弱的异议人士,和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抗争,说出的话语也大致相似:
社会成这样子,总要有人做点什么吧。
我们当然知道力量微弱,但也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并未放弃。
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RTHK头条新闻的《这些事那些人》环节,做的是盲侠律师,他现在美国,活得很好。这期节目,追忆了他过去一年的故事,如何戏剧般的出逃,避难美大使馆,到纽约大学求学。他现在写一本书,预计十月初版。
受访时,他说了同样的话:总要有人做点什么吧。
他对未来很乐观,他说,中国一定会有变革,变革一定会发生,无论谁做主席,习做了主席,希望他能顺应潮流,而不是徒劳无功的阻挡。未来我一定可以回到中国。
可能很多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中国人,不知道有这些中国人存在,不知道地球上有人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自由,去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每当我看到这些人,这些事,会心生钦佩,觉得自己此生也做不到。希望他们的理想终于可以在更多人努力下实现。
同时,我也会对那些为虎作伥打压善举的人,充满仇恨,对制造”异议人士“的政权,充满仇恨,希望他们有生之年,必遭惩罚,若万幸逃过惩罚,也希望他们遭到报应。
(5岁孩子的妈妈,Pussy Riot被劳改的成员之一)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通俗的看,这部电影用非常写实的手法,诠释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这句俗语。
影视剧整日都是高富帅包二奶三奶,这部电影却告诉大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人不分高低贵贱,都有劈腿故事,深谷里的野百合也有春天,赵乾坤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上海男,没钱没姿色,照样有漂亮的小妹子儿死心塌地甘做第三者。
电影以赵先生老婆捉奸开始,以赵先生出车祸变植物人结束。冲突一一出场,是小学生作文式的电影剧本,但简单的做到好就是大师。这部电影带着80年代那批先锋导演(施润九副导演,安宾做美术)的热情,做的非常不错。最出彩的是它写实的对白,深一点去想,是人生的困境。这些自不必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高度写实的对白,以及整个电影中弥漫的时代情绪,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最成功的,不是讲了什么了不起的故事,而是反映了时代的气氛,哪怕是捉住一点,一滴水一世界,将一个时代恰如其分的传达给观众、读者。《赵先生》是这样的电影,娄烨的电影(《苏州河》、《颐和园》)贾樟柯的部分电影,是这样的电影,这些电影大都画面粗糙,光线昏暗。刻意营造真实的纪录片感(公车过黄浦江时两岸的拆迁,80年代的舞蹈,筒子楼,上海的馄饨....)。这种写实非常难得,让过来人一看就回忆起往昔,让后来人一看就能沉浸在过去的时代里。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以上海话为主要对白的电影,赵妻和田静同事那些对白真是妙极了,任何时候,翻出来看看,就能一下子闻到上海的味道,神游上海。而赵先生和情人与妻子的对白,几乎任何一个出轨男人都可拿过去作为范本。
这部片子的故事应该发生在80年代末,国企兼并改革,个体非常成熟的上海。那时整个中国都经历着商品经济的疯狂洗礼,但人的廉耻和美德一息尚存,所以赵先生老婆,田静的同事,对赵先生的批评都以道德败坏为主要武器,而赵先生在品尝偷欢的快乐时也在思虑老婆的后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说,『我们俩结婚十几年了,这需要一个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很重要,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从后面的情节看,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是真心还是假意),如今已经没了这个『心理过程』,人已与禽兽无异。
影片结尾峰回路转,原来车祸重创几乎变成植物人的赵先生最记挂的,不是老婆,也不是情人,而是一个萍水相逢,相处了不到一天的陌生女人。这个陌生女人给他的快乐,比老婆和情人还要多,他们逛遍了大上海,一起跳舞,一起吃饭,无话不谈,像两个肆无忌惮逃课出来玩的中学生。导演浓墨重彩的拍这出插叙的情节,这也是全片众多冲突中,最美好的一个,如诗歌一般美好,虽然对话和情节都很平实。
老婆给他社会地位--家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情人给他精神慰藉,年轻富有活力的肉体,女孩儿特有的火热爱情。然而坐在轮椅上,回顾短暂人生,最令他难忘的,是这段介于友谊与爱情间的雾水情缘---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我觉得火车徐徐开动时,蒋雯丽坐在车窗,问前来送行的赵先生:如果我们昨天晚上那样了,你会不会愿意?他尴尬的笑了两声,转身走了。这种探询,是对过去一日那美好纯真的相处的亵渎还是增色?也许他也想不清楚。
赵先生办公室电话留言机里存放着陌生女人(蒋雯丽)的问候,声音甜美亲切,分寸恰当。一遍遍的回响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
-
ISBN: 9570805218 毛茸茸 @ 2009-03-13 22:38 π 我找到它的ISBN,欲在豆瓣上建立它的条目,输入之后返回『deleted』---原来,以前有人建立过的,这个国际通行的ISBN在豆瓣上对应到一本叫做『 Deleted』的书,哈哈~~神奇吧,就...
-
我最喜欢的三张专辑,也是最近期的三张 你快要四十岁,三十多年来表面上和大部分人一样,上学,上班,谈几场不太成功的恋爱,结婚生子,逐渐老去,泯然众人。但你内心一直有一块保留地,在那里,你体会着狂野,体会孤独,敏感,羞怯却又睥睨众生。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人生就这样了,完了,总是和主...
-
My Little Airport :香港最后的文艺青年 林愈静 2016-10-12 18:57:45 今年,我日渐贫乏的精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MLA(My Little Airport)又出了新碟,虽然,我没时间去看发布演唱会,没抢到票去一连三日的演唱会,但我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