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我记得很早以前,大家都传过一个故事,关于天文学家第谷的,邻居笑话他说,你天天看书观星,一点用也没有,于是他夜观天象发现了下年豆子会丰收,种豆得豆发了财,这是个相当浪漫的故事,年代久远不知道真假,和古典小说里那些意淫一样,读书人总是想意淫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意淫自己无所不能,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做文。而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百无一用是书生才是真理,大部分书生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迂腐可笑的SB,而读书本也没有实际效用,不能立刻变现。发财的永远是土豪-对就是世俗标准下又土又俗那种。
  这部长篇小说试图塑造一个超凡脱俗的有文化的商业人物,该人无所不能,掌握着宇宙先机却又看破红尘。可以富有而不庸俗。书中谈了不少佛法和音乐---需知这本小说写于93年,花和尚满街走的如今,谈禅说佛几乎成了庸俗第一。
  这种古典主义小说很久没看了,已经记不起什么缘由,我买了这本书,封面是电视剧的剧照,包装的像是盗版书(好像现在出了新版)。
  小说人物不多,事件也比较单一,是本不错的小说,但绝对称不上好,更没有封底推荐写的那么厉害。
  这个故事中的丁元英倒是让我想起陈年,想起中国人做生意的风格--也就是小说中的人物丁元英所说的文化属性,这个概念可能93年提出颇为新颖,现在大家都知道,其实就是讲文化基因,中国这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练就的小农DNA。
  丁元英是个出国留学,天赋加学识,让他可以跳出来看到中国的小农DNA(现在这样的人大把),面对强大传统,他的选择是赚一笔,然后离群索居,归隐田园,享受宁静的个人生活,然而树欲静风不止,爱情终于找上门,因为爱情他不得不再次出手,完成了一次中国式商业风格和中国人小农DNA的完美展示,最终女主角意外自杀,爱情梦碎,他一手策划的这招你死我活的生意,几乎变成零和游戏。
  而他本人,在众人的误解中,在至爱自杀的忧伤中黯然离国,去法兰克福继续他的隐居。
  我倒是挺佩服这一点,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先知和独特的人终究是不被理解,应该懂得品尝这些误解学会享受寂寞。
  现在我们来反思一下中国式的商业竞争。小时候看《北京人在纽约》,演到王启明和David的竞争,不觉为美国人击节叫好。王启明利用自己已经离异的妻子,窃取了David(后来他老婆嫁给了David)的商业机密,抢得先机,打败了David的公司,David知道真相后,非常伤心,和妻子分手。这是美国人不能接受的背叛。然后宣布破产,加入王启明的公司,做搬运工。后来王启明被钱烧的不知道东南西北,家嘈屋闭,浮躁而空虚,David默默的东山再起了。
  这个故事是个很好的中美比较,中国人什么德行,美国人信奉的商业逻辑,一目了然。
  中国人从来不会去想双赢---中国生意人眼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成功就成仁。这就是本书中林雨阳自杀的原因,丁元英看到了这个规则和结局,在中国扶贫就只有劫富济贫一条路,不可能有双赢的第二条。或者你去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重新洗牌,或者就在商业战场上整合工农兵力量,干掉已经成功的资产阶级。
  每个人都自有其命运,这事儿是造物主决定的,外力的帮助他改变命运只能引他走向疯狂然后灭亡--这是刘江的故事,在这个人物身上,丁元英更像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爱你变成害死你。
  丁元英的愿望是美好的,他说希望大家不要依靠什么救世主,要靠自己,命运在自己手上。(另一层意思就是:救世主其实会害了你们的),但是中国人的文化属性里是没有个人个性可言的,营营役役,甘做奴隶,不愿思考,不愿尝试,从不主动且逻辑混乱不清,一面唱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面又唱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样的一群人,怎会有得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