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与其相信灵魂的不朽不如相信爱请的永恒

 



看了一本伊凡克里马的小说集《一日情人》,同为捷克作家,伊凡克里马简直是昆德拉的反面,昆德拉写了好多小说,大意是:人生如梦幻泡影,没什么会永垂不朽你只能努力紧紧抓住灵魂的自由,再无其他,爱请,政治,罗曼蒂克,忠诚背叛,我啥都看透了,我给你讲一下,但可能你看不懂,不如我用这个故事给你们讲解一下;伊凡克里的写作大概是:我非常脆弱,敏感,多情,一颗投入水面的小石子都可以让我澎湃,我像一个春天的花朵,碰巧长在了春天里,我愿意真诚的给你们讲讲我的内心世界。

即便不是先入为主,我仍会喜欢昆德拉多过伊凡克里马,二十多岁时我是看不懂昆德拉的,或者说,那种喜欢是种名言警句式的喜欢而不是真的理解,当我亲历过自由被破坏,人心撕裂,才真正理解昆德拉的智慧,我对智慧的感激远远多过刻骨铭心的抒情。但伊凡克里马的真诚的确打动人心,他这些小说写了青春萌动的男孩儿,热烈又不知所措的青年中年男士,以及神秘的成熟的女性,这种比较并非刻意,在法国电影里和这本小说里,就恋情而言,女性大胆热烈成熟,爱的轰轰烈烈,分的干净清爽。男的则总是充满了犹豫,不甘,矛盾。克里马笔下各种经历真挚而细腻,即便没有二战和战后东欧被共产主义荼毒的历史背景,仍然是动人的。融入这些背景则令同被共产流毒贻害过的人,发出苦涩但会心的微笑。

《米利亚姆》写一个在集中营生活的少年,因为派发牛奶给他的女工总是多派一些感受到了爱情(当然等待他的只是失望或许还有死亡),开篇写了男孩儿姑姑的婚礼,他写到父亲在婚礼上致辞:任何时代都不至于糟糕的一点儿好事都不会发生,比如这对新人的庆祝仪式。祝福的结尾,父亲引歌德的诗:悲惨的有爱的生活总好过孤独一人的快乐。而今天看这篇小说的我们知道,这个时期是后来那骇人苦难的开端,在这篇小说里,小男孩儿没有机会向女孩儿表白,而姑姑姑父被送进了集中营。

《我的故土》写的是一个雄心勃勃要成为伟大作家的男孩儿,用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和人物,他读了好多经典名著(托尔斯泰高尔基肖洛霍夫莫泊桑),自以为已经成竹在胸,必将写出人类灵魂深处的爱与信仰,但当他真的参与成年人的生活,震惊与失落无以复加,事缘一位同住在一个旅馆的成熟美丽的魅力少妇,在和他一起看演出时偷偷拉他的手,后来她借口借书到他房间,他们接吻了,男孩脸热心跳,于连上身。但晚上他就听到少妇和医生丈夫在隔壁房间热烈的做爱。后来他陪少妇去看一个她丈夫的病人,他细心的观察到这位病人与少妇有染,后来病人肺结核死了,她们一起出席了葬礼,少妇伤心落泪,而此刻的少年愤怒震惊屈辱:他不能明白为何一个女人可以同时为情人落泪,和丈夫同床并且和他搞暧昧。而这其实是一个男孩成长的开始。

《真话游戏》和昆德拉的主题比较像,在大家都不得不撒谎的年代,人和人的信任是非常难建立的,即便有爱,那些彼此的试探也让人心碎。这篇小说里轻描淡写的介绍神秘女子的背景,爸爸被抓,祖宅没收,妈妈再嫁,后来穿戴整齐回到祖宅跳进湖中自尽。而对女子心生爱慕的文学系教授还在拿“诗人以他的阶级方法将民族分成了两个阶级,而无产阶级必胜”的《文学史概要》试探她。真话游戏里没有赢家,最后神秘女子消失在他的世界,他不清楚究竟她是被迫监视他还是他自己的受迫害幻想。

《走钢丝的人》写从小看走钢丝杂技时复杂的感觉既觉得钦佩又恐惧,那是你面对生活时的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向下望去如望向深渊一样恐惧眩晕,如果是村上春树,写到这里小说已经写完了,毕竟这个意向已经够翻来覆去的玩出花来了,但克里马毫不在意,他也没把这当作多了不起的隐喻,而是继续写了一个男人和朋友女友的恋情,她们彼此相爱但女方不想背叛男友而男方也不想对朋友横刀夺爱,但最后还是发生了,当女方终于下定决心,男方却开始犹豫,故事在女方病榻前结束了。这段三人关系,克里马写的细腻动人。

这个集子里还有几个短篇,没有中篇丰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