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千寻小姐》的导演大概是想拍一部像《四月物语》这样的电影:完全靠音乐,画面来传达情绪。《四月物语》做的非常好,我至今仍能记得这部只有四十分钟的短片,那回荡始终的音乐。直到去年我才偶然得知曲子是Hungarian Dance No.5,在如雪般飘落的樱花雨里,松隆子青春,纯真的笑容带人回到那多愁善感又单纯的青春。


《千寻小姐》时长是《四月物语》的三倍,电影描摹了一群人,虽然主题仍然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情感的压抑,彼此之间不能真正互相理解,以及每个时代,总有一批人和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是孤独的,疏离的,她们积极寻找内心的自我,同时用她们的坦荡和真诚,略嫌笨拙的活在一个复杂的现代社会。


千寻带着童年的创痛,在现代都市磕磕碰碰,她想要得到内心的宁静,来到一个海边小城开始新的生活,她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并用自己的方式对待外面的世界和遇到的人,她为流浪汉洗澡并在他死去后就地把他掩埋。她宽容的对待偷拍她的中学生,她们成了朋友,她照顾单亲妈妈照顾的小学生并让他妈妈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这些和千寻有过一面之缘的人,都改变了一点点:中学生变得自信和敢于向家人说出心中不满,单亲妈妈更加理解自己的孩子。她发现自己陷于前老板(风俗店)和前同事的感情之间时,离开了这小镇去了另外的小镇开始又一段孤独的旅程。


我们看到千寻的生活,想象着生活的种种可能。她每日去便当店上班下班后沿着海边回到自己住处,一路上逗逗流浪猫,照顾所有她遇到的需要照顾的人。她的生活极其简单,社会关系降到了零(她甚至切断了和家人的联系,以至于母亲去世多日,弟弟才终于联系上她),大部分时刻她内心平静,安宁,有时也感到孤独,难过,躺在床上看微风吹起窗纱。


千寻的生活,最难的不是外在表象,就像流行过许多次的辞职做个自由人,难的不是经济因素,不是生活的形式,你可以去鼓浪屿,去大理,去西藏,或者任何离群索居的地方寻找宁静,但真正的成长来自内心。单亲妈妈冲到店里骂她教坏自己孩子,她静静的听完她的大喊大叫(其实和她没多大关系),做出的一个反应是后退一步,真诚的鞠躬道歉。然后才说其实你孩子本来就是这么体贴的孩子,只是你没察觉。这些举动只有真正心怀慈悲,能够从她人角度思考的人才能做到。有村架纯的外形和眼神赋予了角色真正的成熟之感。这种纯真是度尽劫波,千帆过尽后的返璞归真,不是不谙世事的年少无知的天真热情。


最后我从电影里千寻身上看到的是,一个人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过着享受孤独的生活,但无法得到和外部世界的和谐,这就是中国古训里,小隐隐于野的故事。而大隐隐于市者,我至今没见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