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炒~~

1216348716905

有一次打的,司机非常健谈,一路谈笑风生,不惜在楼下等我十分钟,侃了个来回,他对我说,HK人最喜欢炒,什么都要炒,比如说我妈吧,日本海啸时听说盐会贵,就跑去买,结果卖完了,不甘心,买了两瓶日本酱油回来。我听得大笑~~

我之前写那篇《HK,死了也是自掘坟墓》后,有人说,炒,是种很好的经济形式,表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笑话我在计划经济国家呆久了,看到这个自由经济觉得不习惯,我只能表示呵呵。我们这一代,没用过粮票布票,商品粮都取缔了。不明白啥叫计划经济,更不明白什么是自由经济,只隐隐约约知道下海,下岗,大概知道一个道理: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小的。

以我后来的粗浅认识,炒,绝不是什么自由经济的活力,在我看来,如果太多人参与炒,可不是什么好事儿。经济理论我不明白,就露怯了。单从个人体验上聊聊吧。

这几天我上班的楼下都大排长龙--这也是HK的一个特征,龙的传人,干啥都要排队。从中环排到了金钟,看到一地狼藉,似乎是从头天晚上就开始排了,是来抢购中银一百年纪念币的,还不是立刻可以买,只是买到一个认购券,凭号码再到中银去排一次队买。售价是300块两张,当场卖掉的话可以卖到1800(今天变成1500了),当时看到这么多人排队买纪念币,我很困惑,意味中银要倒闭了,大家都跑过来挤提。后来搞明白后,我还是觉得中银要倒闭了,难道纪念币不是倒闭后才会升值的吗?

从账面上看,这个进账的确很可观,排一晚上对可以转1500.之前HK人排队买iPhone4S炒卖,也赚不了这么多。还有各种游戏展,动漫展,通宵排队的人,只为抢购限量版的产品出来高价卖掉。一年到头,起码有五六个炒卖的机会,这不,马上iPad3就要出了......

就我个人而言,迄今为止我只试过一次排队买春运火车票,从凌晨四点排到下午2点,还差点没买到。其它的队,我是不愿排了,除非排上一天给个十万八万的。你可以说,我不愿意这么干是因为获利少,获利多了自然就心动。

可以这么理解,但我想说的不仅如此。
刚刚大学毕业时,我进了一家规模颇大的企业,第一个星期就军训,然后又把所有新招的大学生拉到一个孤岛上去集训---其实也就是洗脑啦。那些所谓team building游戏,我都不记得了,唯记得当时HR的大头头拿着大喇叭讲了几分钟话,大意是,你现在大学刚毕业,我安排你去扫大街,每月给你2W块,你会去做吗?
我记得洗脑之后,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不会!
而前几天,我就这个问题问我一个同事,他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会!为什么不做?

我一直记着这个故事,起初他给我的启示是:年轻人应该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创新,去闯荡,去冒险,去尝试,而不是做些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工作--哪怕回报再高,人生也是无意义的。
当我还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时,就已经感到了钱的意义,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这个故事本身起了怀疑,是啊,为什么不去做呢?扫街有什么不好?赚到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行啊。

现在,我又对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扫街--只是个符号,代表着对青春,精力,理想的消耗与磨损。有朝一日,老了,扫不动街了,赚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却悲哀的发现,自己除了扫街什么都不会。

就像今日的排队,如果HK可以不停的给予香港人炒的机会,HK人会日日排队去炒卖吗?我不敢说,但专职的操盘手,不正是在做着这样的工作吗?

炒,不会长久的有,就算长久的有,也未必每次都可以排到机会,最大的问题是,日复一日的排队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赚快钱的方式犹如高薪扫街,给人带来幻觉,一旦机会消失,危机即刻产生。

3 則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