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赛德克.巴莱》,去看了真实历史事件记录,八九不离十,真是悲壮动人,让生活在今天的我,心有戚戚,现在我该好好反思一下我曾有过的绝望,和莫纳.鲁道何其相似,生长在这样一个无赖统治下的国度,我何尝没有过殉道之心?
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个殖民失败的故事,是文化之间的战争--别以为原住民没有文字就没文化。他们不但有文化,而且还有着很强大的文化,除了“出草”略嫌野蛮残暴,其它的渔猎生活简朴又充满生机。什么样的文化,出什么样的性格,生活在赛德克人的文化中,会产生热血汉子和有尊严的女人。而生活在中国的小农社会中,会产生自私、狭隘、贪婪、憎人富贵笑人无、枪打出头鸟、人家怎样我怎样、各人自扫门前雪这样毫无尊严感的中国人。
而日本文化孕育出来的是简单粗暴的文化精神。初期还好,赛德克人可以和日本人相安无事的各自生活,日本文明的确“驯化”了一批人,同时,没有冒犯到另一批人。后来,日本派来一些低素质人驻守,同时加剧了对当地资源的掠夺,才导致了后来的“雾社事件”。因为这时候日本那些低素质的住在所人员已经不再奉行日本的先进文化。
这部电影还令我想起大卫.里恩那部著名的《桂河大桥》,从这部电影,可以明确看到日本文化对英国文化的臣服,英国可以“日不落帝国”,其来有自。英国凡殖民一处,会做很多基建,帮助当地人有效利用资源,改善当地人的生活,使其“文明化,现代化”并扶持一些当地精英作为代理,数年之后,当地大改观,印度,埃及,HK,莫不如是。当然,英国人也不是活雷锋,他们取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不叫侵略、殖民。这叫双赢,叫助人为乐。而且,英国文化中,总能诞生一些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样的人物,身世悲凉,希望远走他乡去做出一番事业。
时至今日,全世界为英美马首是瞻,还在向往英美的文明教化,中国泱泱大酱缸,只不过输出了几个全世界拿来取笑的奇技淫巧。莫言的诺贝尔奖也是如此---人们并不是敬畏仰慕这种文明,而是觉得新鲜好奇,拿来耍乐。
被英美殖民过的地区,犹如有处女情结的小女子,都在念念不忘这个带给自己疼痛和欢乐的Ex。现任有一点不如意,就更加怀念Ex.最近HK人打出米字龙旗,就是一例。
就连号称脱亚入欧的日本,在《桂河大桥》中也被英国的战俘“殖民”了,这说明,正常人类,都向往更高级的文明--这中高级不一定是蒸汽机、摩天大厦、大轮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软实力”,人性中的光辉,善良、忠诚、严谨认真--被放大的民族,值得全体人类学习和尊重。
青山绿水间,一个个原住民死去了,或者战死,或者自尽,让人唏嘘不已,那两个归化了日本的“蝙蝠人”,令人叹息,他们归化日本并无错误,错在无力阻挡几个日本兵痞的愚蠢。
这部电影还有个值得称道之处就是并没有去美化原住民,他们互相的斗争,残杀自己部族兄弟的血腥场面触目惊心--这也是统治手段的一种,让自己人打自己人,而且这是中国统治者最喜欢用也最擅长用的方式,用了几千年,屡试不爽。
但这样的手段,令人不齿,就算胜利也让人胆寒。因为这是挑起人性最邪恶的一面。
看过后很久了,至今耳边还回响着赛德克人抑扬顿挫的语言,眼前还会浮现出莫纳.鲁道那张坚毅的面孔。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死了,而且,估计他们也不大会写字,所以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这又何妨,司马迁的列传也不都是信史,写下来就是历史,就有意义。
最后,大势已去头发花白的莫纳鲁道,再一次跳起出征舞,唱起雄壮的捕猎曲,歌声苍凉遥远,无尽的绝望与悲凉中,传递出不可侵犯的自尊。他杀死妻女后就此消失。直到三年后尸体被发现。
这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他们的自尽一度令我心有戚戚,想起自己生活在国内的有些年,见到那些令人愤怒或者心酸的世事,怒气难平,却又无能为力,很多事,就像发生在雾社的故事,一次次的,你报以热情,它还以侮辱你一忍再忍,它得寸进尺。它很强大,你和它斗争无异以卵击石,但真的想去击石,然后死了算了。
许多年后,我有家有妻女,过着安稳的生活,似乎很少去关心那些事,这部电影,又唤起我不惧一死的回忆,提醒自己不要被身上的中国小农文化基因控制,变成一个胆小自私无尊严的人。中国能够走到这一天走到这个地步,大家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想想自己的处境。活在这样一个政权下,如果不思反抗,活着还有多大点儿意义呢?
states psas inflexible originated among hostility lithuania yrlan citalopram multiple wisel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