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20130122103486768676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每一部山田洋次,都可以打5分。
  东京家族》时长136分钟,和以前那几部山田洋次的剧情长片一样,节奏平缓,全戏是没有高潮的,正是这种平缓,创造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武士的一分》《黄昏清兵卫》都是如此,生活本身也正是如此,哪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全都是些琐事鸡毛而已,而应付好每日的鸡毛足以令人生惊心动魄。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津安二郎六十年前的旧片,放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最合适不过。小津和山田洋次都只不过讲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一对儿老夫妇,从乡下到东京看望在东京工作和生活的儿女们,结果发现儿女们无论是成家立室在东京站稳脚跟的还是仍然“京漂”的,都很忙,没时间陪父母,居住环境狭小,甚至不得不安排父母住宾馆。逗留两三日后,老太太突然中风入院,最终不治,病逝东京,老头捧着老太太的骨灰坛回到乡间,并发誓再也不来东京。


  这种剧情长片,年轻人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沉闷乏味,但如果看得下去,也会有共鸣。这是东京家族,同样可以是北京家族,上海家族,广州家族。这些东方的人情世故,同样日日在中国上演,人们总是在失去时才后悔,才抒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却在生活中把老迈父母的需求放在最后一位。


  人为什么而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到了今天的田地去面临种种无奈?片中的大哥是开医院的,临出门前突然被电召急诊。自然是无法退却,二女儿开理发店,关门歇业几天又能如何?可能是生活逼人,在大城市生活,手停口停,也可能是为了在东京生存下去,许多年来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一个市侩庸俗的小市民,无法停下来,陪陪父母,叙叙旧。
  女儿这个角色刻画的如此成功,如此惟妙惟肖,那种贪婪、市侩、动口不动手,令人生厌,也令人心生可怜。简直不像是宅心仁厚的老夫妇生出的子女,每当看到这种角色,或者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女人,我都禁不住的悲哀的想,她也有童年,她也曾经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究竟是什么,把她变成这样。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残忍。越是过的好的儿女,越是冷漠薄情,反而是漂泊不定的小儿子和她的女友,给了母亲最大的安慰,另老太太突然去世前,度过了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一晚。


  往深处想想,这部电影间接的反应了日本社会的其它问题: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居酒屋的风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父亲以前就对小儿子过于严厉,导致他无法和父亲亲近,什么事情都瞒着家里。而这种教育的悲剧,正在第三代身上上演,他貌似成功的大儿子,医学博士,对自己的子女也是言而无信,只懂得一味的教训。
  回到乡村的老人,放狗种菜之余,闭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一趟东京之旅,让他看到很多,感触很多。


  乡村民风古朴,人情浓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然而乡村毕竟没什么工作机会,生活也颇为单调重复,东京繁华繁忙,车水马龙,占有更多的资源,是儿女们奋斗目标,未来的方向。如今五十年过去,日本已然完成城市化进程,城乡各有好处,但这种亲情因为生存而淡漠的故事,仍在上演,老人的到来,打破儿女每日正常的生活节奏,令大家感到不安、不便,但人活一世,最重要最令人开心的,难道不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苦与乐,喜与悲吗?为何活着活着便不记得了。


  日本的城市化完成了,中国才刚刚开始,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各大城市上演着,连我这么不爱打听的人,都听到很多,见到很多。东方人的家庭伦理是如此相似,以至于看着《东京家族》自然而然想到我们自己。


  在我看来,陪父母,陪子女,是生存的基本尊严,如果因为生存的压力之大,连生命的尊严也顾不上,那倒不必苦苦的飘在大城市过这种毫无尊严的小市民生活。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活在东京(北京)。
  另:本片里的苍井优真是气质美女。

y03

1 則留言:

  1. Koç burcu ile ilgili günlük burç yorumlari web sitesidir.

    回覆刪除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