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庸俗生活的开始

前天下班,我路过百佳超市,看到积分换商品台上,摆了几个不错的家居用品--虽然不缺了,但看着挺喜欢的,于是顺便查了一下我的积分,天哪,才剩2000多分?我明明记得至少8000多分,我一直都没用来兑东西的!!然后,我就得知,积分可能是按季度清除的--过期作废。


大家都不陌生,这种过期作废的东西,还有很多,饭馆儿的优惠卡,买东西时的礼券,赠送小东西的小票等等。
骂一声shit后,我陷入思考,以至于差点儿走错楼层去敲了别家的门。


我想生活中的琐碎不外如此吧,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还有更多,更庞杂的琐碎,这些事情,就是把个人生活庸俗和破碎化的开始,也把一个年轻人塑造成一个没什么希望的社会人。


大学时期,我读了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这个小说,后来我又反复读了很多次,坦白说,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恐怖小说,不止一次的吓的我屁滚尿流。当然,我也用它自警,告诫自己不要被密密实实的生活鸡毛包围,再也不记得自己曾经的热血,曾经的好高骛远,曾经向往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小说是从一块儿馊了的豆腐开始的,因为忘了放进冰箱一块儿豆腐馊了,然后生活的大幕缓缓拉开各色人等一一登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北大毕业两夫妇,沉浸在生活的鸡毛中。为升迁送礼、送礼为子女选择幼儿园低三下四、因为没钱没关系,窘迫的面对来投奔治病的初中老师、农村的家人和城里的老婆的斗争。


整篇小说就是一个解剖课,剖开庸庸碌碌的小人物的生活,非常真实,不可避免的发生,阻挡不住的每日柴米油盐。生命不是在燃烧,而是在一天天腐朽中走向死亡。
当时我得出的结论是:计划经济真是害死人那!


今天我要修正自己的结论,这事儿和计划经济无关,计划经济只是减少了人们的选择而已。
我见过不少经济条件很不错的夫妇(和他们比,我们应该算是穷光蛋),不吝惜买名牌鞋袜衣帽名车名表,生活层面却过的精打细算,用优惠卷吃便宜的餐馆(走时候还要打包)


而我和叶卡同学,草莓来了吃草莓,樱桃来了吃樱桃,西瓜来的时候,每天抱两个回家切开直接勺子挖着吃完。水果不当季节时,买几罐冰激淋储着每晚吃。虽然叶卡同学偶尔抱怨一句“快一年没买新衣服了呀”,可真要买时又不买了,就在家附近转悠,等上班了再买吧。我更无所谓,公司要求穿正装,两套西装几件衬衫就搞定。(再说,像兄弟这么拉风的人,就是披个麻包片儿也是波希米亚风格啊~~)


好吧,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说:这就是他们经济条件不错而我们仍是穷光蛋的原因。因为善用每一张优惠卷,省了不少钱,甚至同时培养了理财情商,而名牌让他们看上去更像有钱人,有钱人结识有钱人,于是投资也总能获利,我觉得这个关联跨度有点大。这种发财故事,总令我想起《白鹿原》中舔碗的故事:


黑娃秋收时出去给一家地主“扛活儿”(打短工),该地主每天带着他们下地,吃在一起,干活在一起,吃饭时,喝完汤,地主一家老小都会舔碗,仔仔细细把碗添的干干净净,并且要求长工们也这么做,黑娃觉得恶心,不愿意甜,地主怒道:不要看不起舔碗,你娃知不知道,就是因为我们祖孙三代都舔碗,积累下来就是一囤一囤的粮食,我才有今天的基业,因为你们祖孙三代不舔碗,你才来给我打工。黑娃听了二话不说结算走人了。


当然,你可以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励志理财故事来看,收获别的启示,让自己发达。我却是赞同黑娃的,如果赚钱、理财就是这样折堕,我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如果想不出(我不信想不出!),那我就不发达了,打一辈子工吧。只是打工我也不会打需要舔碗的工。
在我看来,这些举动都会令生活变得破碎而庸俗(PS:特别说明一下,理财并不俗)。


老六曾经在北京录下这样在我看来惊心动魄的一幕:
【有一次,我在北京一家人很多的饭馆等座。旁边一家三口也在等,爸爸妈妈和儿子,儿子都是上高中的样子了,个头比爸爸还高。这个爸爸来得晚了一会儿,一到场,妈妈就勃然大怒,说瞧你爸穿的衣服这么邋遢这么丢人。把这个父亲训得五迷三道的。从这一刻开始,接下来十几分钟,一直都是这个母亲在说话,声音很大,你想不听都不行。大概的意思是,你看你那个熊样,你爸是大学教授,人家穿这个是有风度,你穿这个给我丢死人了。你真是窝囊了一辈子,当时也就是我能看上你,我嫁给你之后,为了这个家辛苦操劳,大概还有什么忠贞不贰,对别的男人都不正眼瞧什么的。你太没本事了,前些年本来能分到一套房子,也让你给弄得没分上。整整十几分钟,就充满了这些话。他们的号牌快排到了,她又问,拿优惠券了吗?这个父亲说,忘带了。她就更怒,把老公一顿暴骂,说优惠券在家里哪个鞋盒里,你快去拿。她老公就赶快走了。”】


多少人结婚前是不知道有一天婚姻是会变成这个样子的?这种类似的极品夫妇其实我亲眼见过,否则,我也不敢相信。
这种变化是一天天发生的,就从惦记超市的积分卡开始,就从抱怨这张卡居然过期了开始。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我过了几十年才真正理解。古人的意思是,真朋友不会相交于利--简单说,真正的朋友,从不谈生意,有也不谈,谈也不会谈到清清楚楚,写个合同,按个手印儿。


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了,我就是个最怕麻烦朋友的人。不光是不想谈生意,连别的人情也不想欠朋友的。朋友在一起,大家最好风花雪月,谈谈文艺,聊聊设计神马的。云淡风轻,不要彼此过问收入多少?升迁了没?孩子上的哪所幼儿园?买了哪支股票啊?


我有一堆网友,全是这样没心没肺的朋友。大家从来都是只谈风月,谈国际关系,谈八卦,谈谈书籍电影,在一起也是买书买碟吃喝玩乐。很happy。
然而生活不会总遂人意,慢慢的大家风流云散,各自奔忙。

豆瓣上曾经流传一个装B浓度极高的帖子,好像女的写的,大意是,就算有一天结婚生子,堕入滚滚红尘嘈杂人间,每天面对缪子愚夫,也不能忘了自己曾经的小清新之梦:穿纯棉衣裤,早上起来喝牛奶,坐窗边看书,草地上野餐等等。


很多人狂喷这篇帖子装B,不切实际,我不以为然,装B固然有点儿,但并非不切实际。
过这样的生活并不难,在中国不敢说,在别的地方,有钱就行了。
对的,钱。这就是摆脱庸俗生活的最强大武器。
当你日复一日,走到超市的积分卡机前刷一刷,看看自己的积分儿能换点儿什么,以免它过期作废,当你把优惠卷小心的收好,惦记着哪天用掉,当你为了一点小小的优惠排队抢货和人争的面红耳赤,当你在夜晚的灯下忙碌的计算着本月的收入支出。。。。


皱纹爬上面颊,天平慢慢开了顶,两鬓慢慢染了霜....一个理想文艺青年变成一个中年颓唐大叔,一个文艺小清新姑娘变成一个愁云惨雾充满抱怨的“师奶”。
如果有钱,你就不必考虑这些。可以继续风花雪月,思考天下大势,发挥自己所长为人类做贡献,像罗素,维特根斯坦这种高智商又生在富贵之家的人,只要不把毕生精力都花在泡妞上,对人类整体而言,都是好事儿。


(罗素爱记账,好数钱这个纯属爱好,不要和我争论了,起码他不用炒股票炒房地产。)
既然我写到要有钱,总会有人跳出来说:所以,必须忍受种种令生活破碎庸俗的现实,挣到钱,财务自由了,一切才有可能。
这个可以争论一下,我个人认为,忍受总要有个底线的,过了那条底线,就算有钱,生活习惯也扭转不了了。


《一地鸡毛》中写到,小林之前睡觉前总是看看书,写写笔记,后来也不看了,也不写了,因为忙完一天,已经累死。他感到老婆也没大学时可爱了--然后内心马上愧疚的不行,觉得对不起老婆,把一朵鲜花摧残成这样儿。其实,这不是他的错,他这颗嫩草,不也体无完肤了吗?
小说结尾小林喝着啤酒,吃着烧鸡,沉浸在一个美丽的梦中,一堆鸡毛厚厚的将他覆盖。在梦中他感到了幸福。


到现在,我每天晚上睡觉前还看书,还记笔记,还会像现在一样,回顾一下这本“恐怖”小说。我深信,我的生活自己摆脱了那些纠缠的鸡毛,我忘记了那张积分卡,或许我该记得它提醒我。我的生活正义无反顾的走向自己理想的方向。
好啦,我要去挣钱了。
PS:写这篇东西另一个目的,是参考余光中先生这篇文章,测试一下我的中文被污染度有多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