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Steve Jobs 感想与摘录:苹果初创(二)


施乐(Xerox)研发中心和苹果之间的故事,最能说明科技创新和商品化的关系。施乐公司的风投部想投苹果(B轮),乔帮主开了个条件:我可以让你们投一百万如果你们可以让我看研发中心的成果。这一轮儿融资以10刀一股的价格投了十万股。苹果上市后,这一百万变成了一千七百多万,是非常值得的。乔帮主也从研发中心得到了下一代电脑的启示。可谓双赢。


但施乐研发部的人都很气愤总部把自己就这么卖了,其实他们大部分人不明白在创新和实用之间有条非常非常广的鸿沟,很少有人能有乔帮主的能力把他们连接起来,乔帮主看了GUI,面向对象编程和鼠标后,激动的睡不着,回去和主程序员Atkinson没日没夜的在此基础上重塑苹果的GUI(Lisa),在苹果发布Lisa前大约一年施乐迫不及待发布了自己的电脑Xerox Star(for公司,商业用途),卖16,595美金,乔帮主大为紧张,带队去店里看了,一看之下就放心了,他们本来还打算买个回去研究一下,看完之后说,不用买了,这就是一坨儿狗屎啊。看完产品回去后他打给Xerox研发部Xerox Star的硬件工程师Bob Belleville说,你在那儿只能做这种狗屎玩意儿,为啥不来跟着我干呢?就这样挖了俩人(另一个是Larry Tesler)。


乔帮主对Xerox的成果改进包括鼠标--要一个在我牛仔裤上都能用的鼠标(必须把横竖轮儿改成球儿),滚动显示,视窗层叠,拖拽文件,双击打开文件和图标,总之,目标是像搅拌器一样,一个普通家庭主妇都能操作的机器。当Atkinson和一个工程师谈这个鼠标的构想时,这个工程师说这种东西商业实现不了。Atkinson吃饭时和乔帮主提了一下,乔帮主回去就把这个工程师炒了,招了另一个,新人一到就说,这个鼠标可以造出来的。Atkinson和乔布斯紧锣密鼓的实现鼠标在屏幕上任意游移(需要大量的编码和性能调试)以至于Atkinson每天恍恍惚惚,有天开车撞了辆卡车差点儿挂了,乔帮主闻讯飞奔到医院,Atkinson刚醒过来,一睁眼看见乔帮主,说,没事,没事,我还记得Regions。


最后Atkinson成功做到了,他们演示时连Xerox研发部的人都震惊不已,Atkinson也很震惊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背后的动力之一是他记得他在Xerox研发部看到过这个功能,所以觉得肯定能做到。这也是他自己的现实扭曲立场之一吧。


这时,办公室政治自然而然的发生了,HP派的人看不惯乔帮主,Makkula和Scott想减少乔帮主对公司运作的非正常干扰,秘密开了个会把他变成主管研发的副总,不能再参与产品。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对Lisa的定位上,乔帮主想造个大众电脑,公司想做的是商用电脑。所以,最后Lisa是个失败的产品,四不像,每个人都参与了一点儿,都没实现自己的愿景。


Isaacson写这本传记时很微妙的加入自己的观点,比如谈到苹果和Xerox这个Deal时,他说Xerox研发部的人觉得自己的成果被乔布斯“窃取”了,实则不然,Xerox公司其实投了一大笔钱把他们GUI这个理念商业化,Xerox Star就是他们重金推出的产品。这件事说明Good Execution is as important as good ideas. 这是我第一次看乔布斯传时印象最深的一点,我是个技术人员,自然的认为技术比管理重要,可能以前我并没发现管理的价值,到香港公司后才体会到管理也是生产力(其实到香港后也才体会到金融行业也创造价值)。乔帮主不是个技术派,虽然他第一份工作是技术工作,也亲自参与过电路板设计,他对技术的理解有时是超越工程级别的,这就是沃兹愿意和他合伙的原因之一,Atkinson也体会到了这点,在第一代GUI操作系统上,他和乔帮主合作无间,感到了一个程序员巨大的成就感。后面Jonny Ive也说过类似的话,machitosh是我设计的,但乔帮主把它实现了,这是很难的过程,他说是他的产品也不为过,我不介意。


乔帮主公司上市后立刻billionaire了,他自述过对财富的态度,大意是:小时候家里中产,没经历过匮乏,对钱没什么执着,青春期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这种贫穷是自愿的),到庙里蹭饭吃,赤脚去印度修行,对物质的追求极低。那时我不需要操心钱的事儿,然后一下就变得很有钱,也不用操心钱的事儿了。


乔布斯对金钱和财富的态度扑朔迷离,终其一生他都没过过任何其它富豪那样的生活(例如雇司机,豪车,换老婆,各地都买个大房子,出门带保镖)可能唯一共通的是私人飞机(主要为了赶时间),他喜欢保时捷,奔驰,但坚持自己开车,喜欢设计精良的家用电器,但他一生都在过简单的生活。吃穿住用都非常简朴(以富豪来讲)。


苹果上市后制造了三百多个百万富翁,乔帮主说有的同事到处买房子,雇人打理,他得花时间管理这些管家。有同事买了豪车开着出车祸了,有的老婆拿钱去整容整到认不出,他说,我很早就下定决心,决不让金钱搞乱我的生活。他倒是没买多少房,除了湾区豪宅,只在中央公园旁边买了两层贝聿铭设计的公寓。


乔帮主给他父母了价值七十多万的股票,他爸第一件事是把房贷还清了。沃兹则把自己的股票分给没有原始股的中层程序员(上市前就分的,够这些人买套房的),买房结婚了,婚后很快老婆就和他离婚把房子占了,他也无所谓,即便拿了沃兹好处的人也觉得他孩子气,天真,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被乔帮主称为空想家的肯定是空想家无疑了,Jef Raskin,Atkinson的老师,计算机专业毕业,教Visiual Art,辅修哲学和音乐,最初乔帮主雇佣他写说明书,此人和乔帮主很象,充满了各种跨界的想象力和创意,他和乔帮主之间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彼时乔帮主已经被开除出Lisa Project,魔抓伸向了Raskin的Macintosh Project--一个即将改变人类历史的产品。Raskin当然不愿意,矛盾愈演愈烈,闹到董事会(那时还不算是董事会就是Makkula,Scott等几个founder和高管)结果董事会站在乔帮主这边,让他去搞Macintosh了,其实决策的主因是mac的team在另一个office,离总部比较远,这样乔帮主就不会成天出现在总部烦人了。


Raskin不忿辞职,他后来去了佳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结果的确是个失败的产品。乔帮主评价他想得太多,能实现的太少。2005年Raskin因为胰腺癌去世,同年乔帮主诊断出胰腺癌。


Raskin和乔帮主关于Mac的矛盾主要还是硬件,他想造一个便宜实用的低端机,乔帮主意思是便宜不一定低端,精益求精。他已经看到mac的未来--电脑不再是普通的家用电器。


印象中创业初期乔帮主挺爱哭的,管理层叫他和Raskin对质,调解时,他直接开哭。会议记录不可考,但Raskin写了封措辞严厉的memo给管理层,大意是乔帮主喜怒无常经常爽约,对人打击远多于鼓励等等。


即便当时欣赏乔布斯的工程师也表示他的确很牛逼,但太喜怒无常了,和他一块儿工作没有安全感,没有成就感。(动不动就开人)如果别人做的东西不好就是一通骂,做的好马上拿去吹是他的。这就是初期工程师们对乔帮主的印象。


他去Lisa team挖Andy时,直接说别搞了,Lisa不会成功的,你来我team吧(从Raskin那儿枪的第一代mac),Andy说行,等我把这个写完交接好,乔帮主大怒:何必浪费时间?直接拔线,把他电脑抱车上,连人带机拉去Mac team了。


原来沃兹曾经开直升机降落时出事差点儿挂了,虽然恢复了但有点儿失意,乔帮主想邀他加入mac team,他拒绝了,出院后去伯克利完成他十年前没完成的学业了。乔帮主说的拿了原始股的兄弟们,出事儿的出事儿离婚的离婚,都没过上消停的幸福生活。


isaacson花了一章写乔布斯的现实扭曲立场,和他合作的同事。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挺感激的,觉得值得。Mac team的头Atkinson对员工说,你们只要把他那句你做的狗屎不如自动翻译成“告诉我为啥这么做是最好的”就行了。这一招的确奏效,乔帮主尊重有真正本事的工程师,他天然有辨别能力,哪些是瞎吹,那些是有真本事但说不出来。他尊重后者。


他的team甚至私下搞了个奖:年度顶撞乔布斯奖。他本人也知道,还挺开心。工程师们对乔帮主的感激其中之一是他让我明白我们不光可以做一个东西,还可以把它做得很美。他是艺术家,他让我们觉得自己也要更加追求完美,乔帮主邀请他的工程师去参观蒂凡尼玻璃展,让他们明白普通之物也可以很美,很有艺术性。其次,他鼓舞了工程师们,突破自己瓶颈做到了连自己都震惊的成绩。


                                         乔布斯和蒂凡尼台灯,他一直非常喜欢这个玻璃

Isaacson研究了mac机的出品过程后评论道,macintosh是个伟大的产品,但乔帮主不必如此(虐自己的team),他的鼓舞和对team的领导力固然重要,但他的坏脾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拖慢了进度。


搬出车库后,苹果第一个办公室和Sony同一层,乔帮主经常去人家办公室扒垃圾,参考索尼的工业设计和广告单设计,获益匪浅,扒拉了一年把其中一个工业设计师挖走了。后来参加完意大利的一个设计展会后,他就对sony这种黑灰工业风失去了兴趣,开始拥抱包豪斯。


首先电子产品的设计在当时是不当回事的,能用看上去不丑就行了,乔帮主是第一个把工业设计看的这么重的老板,包豪斯风格和他的佛教思想不谋而合,追求大道至简,less is more,简单到极致就是复杂的美。但是他不是光嘴上吹吹牛,是真的理解大道至简的,比如他认为电脑系统应该做的简单,让人拿起来就会,但人不是小牛犊,始终需要学习,所以电脑系统的桌面模拟人类真实的桌面,人人都有办公桌,桌面就不用再学习了。


在一个小型设计交流会上,乔帮主遇到林瓔(Maya Lin,林徽因外甥女)二人的设计理念非常合拍,乔帮主带她参观了苹果,她当时就说电脑为啥非要造的像电视一样难看?不能扁平一点儿,颜色好看点儿吗?乔帮主一听非常激动说,我就是这么想的,等工业上能实现了,我肯定造这样的电脑。


乔帮主以一己之坚持,在苹果创业初期就提出工业设计理念,打造了苹果的设计语言。他对字体的强调,视窗边框粗细明暗的坚持非常严格,Atkinson用一个简易算法画出了圆形和长方形,非常开心,跑去演示,大家也都开心,唯独乔帮主说我们需要圆角长方形,Atkinson不服气,他就开着车带他溜达,到处看路标,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十多种圆角长方形。


连Makkula都对字体什么的不感兴趣,觉得乔帮主难免小题大做,但他对字体的坚持让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也有了平时印刷工人才有的选字特权,他从Makkula身上学到了包装,人根据书籍的封面决定买不买书,所以包装非常重要,苹果电脑的包装箱子他采用了彩色印刷,当时没人为一个买回来拆了就扔掉的箱子下这功夫,花这成本。


一个程序员开发了计算器,演示后大家都挺满意,乔帮主一如既往的对字体粗细,按钮大小,背景颜色不满意,设计了十来次后这个程序员崩溃了,但他想到了个绝妙的办法,把这几个功能全部做成可以自己选择,把乔布斯叫过来说,你自己选吧。乔帮主一看,气笑了,但非常开心坐下滚动鼠标选了他喜欢的字体,按钮大小,背景颜色。这个选项固定下来,这个计算器设计用了十五年。我想如果普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功能挺好的,让用户自己选吧,但乔帮主的理念是一贯是用户懂个鸡巴,让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是最高贵典雅的计算器。其实好的设计师,艺术家,作家真得有用户懂个鸡巴的劲头。


为了找到苹果的设计语言,乔帮主举办了一届设计大赛,最终获胜的是个德国设计师Hartmut Esslinger,他帮索尼设计过一款电视。乔帮主去德国会他,一见之下,非常谈得来,请他来加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苹果长期签约做工业设计,这个公司就是frogdesign。也就是我们在苹果产品上看到的:Designed in California,frog 不光是取青蛙从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之意,还是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首字母。真是个爱国设计师,人在加州心系祖国。


第一代麦金塔的包装盒,设计了五十次,全彩印刷。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这是个拆了就会扔垃圾桶的玩意儿费那么大劲干啥,尤其是程序员们特别不了解:我们那么努力优化程序,只为省点儿内存,有这钱加个内存条不是更好吗?


乔帮主觉得艺术家都是要在作品上签名的,所以最后设计定稿时,他搞了个party,让每个人签名(共46个人),逐个叫名字签在一张纸上,他最后一个签。每个参与的人的名字都刻在麦金塔机器里了,虽然用户们看不到。Atkinson说这种时刻,他让我们觉得我们的成品是艺术品。非常难忘。


Lisa team的人非常愤怒,因为Mac的直接竞品其实是Lisa,Raskin的构想其实是第一代笔记本电脑,他打算设计个折叠式个人电脑,便携,便宜,好用。乔帮主企图抢回来自己搞但被管理层流放,他去弄了Mac第一代,台式机,有一次Mac的人去给Lisa的人交流功能设计,Present到一半,Lisa的硬件主管Rich Page,也是个火爆脾气,冲进来骂,Mac会毁了Lisa的,Jobs想毁了Lisa,因为我们不让他插手,没人会买Lisa的,因为大家知道Mac快出来了。骂完摔门而去,大家目瞪口呆,一分钟后,他又回来对Present的人(Hertzfeld和Smith)说,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错,回去给你们老板(steve)说,他会毁了Apple的。


Mac和Lisa完全不兼容,乔帮主当然不是故意为了和Lisa竞争才做的不兼容的,因为Mac是他设计哲学的践行,他必须保证软件硬件的统一性,和别的硬件/软件兼容会破坏这种统一性,他认为好的产品是自成一体的,不要考虑和自己公司别的产品兼容。


Despite his arrogance, he could be self-aware(尽管目空一切,但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这就是乔帮主和大部分学习乔帮主的人最大的分别,Makkula无心做总裁,他早就财务自由了,而且对事业没啥野心,热衷造自己的房子到处去玩儿,而且媳妇下了命令,赶紧辞职回来玩儿,乔帮主虽然非常非常想当总裁,但他很清楚自己没有管理经验,做不好。所以他俩开始一起物色苹果总裁。


他俩先去找了IBM的PC部创始人Don Estridge,对他非常敬仰,开了一百万年薪和一百万等值股票,Don很礼貌的拒绝了,他不是那种为高新厚职或者所谓开创时代的机会,背叛本公司跳去对手企业的人,他非常传统,痛恨乔帮主所谓的海盗精神。乔布斯那时不会想到最后找到了斯卡利这个白眼儿狼。


乔帮主一心想做自己的软驱(不用Sony已经非常成熟的软驱),带着工程师飞到日本拜访了好几个企业(之前的代工厂),都不满意,脾气暴躁,日本的老板和工程师列队欢迎,点头鞠躬,他爱答不理,人家送他伴手礼,他也从不回礼,甚至都不拿走。一部分日本老板觉得这傻逼太过分的,但也有些早闻乔帮主大名的人,被虐了一回之后有种亲自试了一下感觉真爽的SM快感。


其实索尼那时的软驱已经非常成熟,他参观了索尼工厂后非常不满意,回去取消了别的和索尼的订单找了个小厂做自己的软驱,手下觉得不妥,偷偷请索尼派了个驻场工程师到苹果一起研发适合mac的软驱,后来果然这个小厂交不了货,乔帮主在大会上被几个管理层煮,这时这个属下说我们有个替代方案,乔帮主愣了一下马上恍然大悟,骂了声you son of bitch,但是很开心那种骂,他收起自己的骄傲,感谢Hertzfeld做了对的选择。


这个可怜的Sony驻场工程师必须躲开乔布斯偷偷工作,有时候正上着班,忽然乔帮主来办公室了他必须马上消失,有一次躲在传达室十几分钟,乔帮主走了才出来,Herzfeld向他道歉,他说:no problem, but american business practices, they are very strange, very strange.(没事,没事,但是你们美国人好奇怪啊) 哈哈哈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Steve Jobs 感想与摘录:苹果初创(一)

 乔帮主第一份儿工作可以说是耍赖找到的,Atari离家近,他就光脚去应聘,进门就要见CEO,说,不给工作不走了,保安问需不需要扔出去,CEO碰巧也是个怪才,瞅了一眼说给他个工作吧,因为长期不洗澡(他以为吃水果和胡罗卜就不用洗澡)体味儿熏死人,没人愿意和他一块儿工作。

老板还没开他,给他弄了个夜班,晚上就他一个人上班,主要是修机器(游戏机),从这家公司他学到了不少,首先他发现游戏设计的挺好的,不用说明书,拿起来就能会(iOS的设计理念),其次他遇见一个说得来的同事,这位同事自己创业事败又回Atari工作了,这位同事劝他别轻易创业,他俩很谈得来。

有天这位同事忽然严肃的对他说,我跟你说个事儿啊,乔帮主接话说:我知道,你是基佬,你喜欢男人。该同事非常震惊,因为他只跟非常少的几个人出柜,一只手都能数清,乔帮主竟然一眼就看出来了。(哎,其实这不奇怪啊,我差不多也能看个大差不差)。

追随时代风潮,乔帮主打算去印度寻找佛法真谛(personal enlightment),Atari公司再次慷慨提供了便利派他去欧洲出差(修理游戏机)离印度近一些,他在欧洲兜了一圈儿(柏林,洛加诺等)飞到了印度,一下飞机就震惊了(热死了),在宾馆喝了tap water(虽然提前问了能不能喝,印度人当然能喝啊)差点儿挂了,得了严重得痢疾瘦了十几磅(本来就清瘦得小身板儿啊),在欧洲时当地发行商打给Atari总部说你们派来这工程师怎么这么味儿?老板说:修好没?修好就别逼逼了。下回有问题还派他去,发行商说,别,下回你发芯片过来,我自己搞。乔帮主也看不起对方,并且他找不到素食,不得不吃荤。

在印度起码他可以吃到不错的素食(主要是咖喱,更味儿了)痢疾后,他换了家民居住下,里面有以前的住客留下的一本“九阴真经”(Autobiography Of a Yogi)闲着养病没啥可看,就看了好多遍。后来去到喜马拉雅山下一个村落,据说有个高僧在此授徒,他去混饭吃被高僧选中,剃度了。

乔布斯觉得大部分高僧都是装神弄鬼,兴尽而返,在机场打了电话给他爸妈让去接他,Paul夫妇真是模范父母,想想看,你养大一儿子,十几岁,抽大麻用毒品,非要辍学和女友同居,交最贵的学费去了里德学院又退学自己跑去印度,忽然又回来了打电话让去机场接人。Paul夫妇去到机场时,乔帮主和丐帮帮主还真有点而像了,剃光了长发,晒的黑红,瘦了一圈儿,穿着僧袍(红色那种)坐在抵达大厅,他父母在他前面反复观摩了五次,才确人这就是自己儿子,犹犹豫豫叫了声Steve是你吗?接回家后他继续去Atari上班了,这时沃兹尼亚克也去了HP,就在附近。

乔帮主青年时代,时代的大潮令许多年轻人寻找精神自我,但和大部分古往今来的潮流一样,大部分参与者只是赶时髦出风头咸与维新罢了,乔帮主却从其中获益匪浅,他少年时代就摒弃了基督教,天然倾向佛教,印度之行其实让他学到很多。他观察到印度偏远乡村,人们没有什么知识,也不懂什么思维方式,以西方知识就是力量来看他们是毫无知识的,但他们靠直觉生活,当你完全没有文明文化的洗礼时,直觉就变得非常强大,他学习到这一点,进入冥想状态,抽离自我之后,直觉就开始发生作用。乔帮主是一个可以出入自如的人。

他后来的设计理念,iOS那种划时代的用户体验,其来有自,iOS是不需要说明书,每个人凭直觉就能上手的电子设备上的系统。这就是佛法和印度之行给他的启示。回到Atari后,他开始参与到产品开发中,他和沃兹尼亚克的第一次钱银纠葛也开始了。这件事的真相已不可考,但两边的说法大家自有分辨。

乔帮主继续在Atari上夜班,沃兹在HP,下班后就跑来找他玩,他接到一个新游戏设计,老板说如果可以节省5个芯片就给他一大笔bounce,老板知道他肯定搞不定,因为他动手能力比较弱,电子设计也差,但老板也知道沃兹很强,他肯定会去找他的。果然他找到沃兹,沃兹很开心能有东西做还有外快收。

乔帮主说这个产品五天就要开发出来(通常这种产品需要几个月),他这么说是因为五天后他就要去苹果园干活了。沃兹觉得不可能,他说没问题的(现实扭曲力场),沃兹白天在HP摸鱼画图,晚上带到Atari乔帮主组装插线,结果他俩五天真搞定了,收了一笔钱,乔帮主分了一半儿给他,隐瞒了5000 bonus。将近十年后沃兹才知道这事儿,因为Atari自己发了产品设计的文章,他俩这个设计非常详细的记录了。他非常生气。倒不是为钱,他说他知道我当时不缺钱,如果他告诉我他需要钱我肯定不会要这个bonus的,但他这么不诚实我很生气。当然这事儿过去就过去了,我不纠结了。乔帮主的说辞是:我不记得了。

我倾向于认为乔布斯拿了这笔钱,不一定因为他缺钱,而是因为他觉得他接的单,他应该拿这个。但他不承认,他说不记得了,应该是没有bonus,有我不会不记得啊。接着就说,你看沃兹十年没工作了,但他从苹果分的股票和我一样多。这么说就扯淡了,一码归一码,他这么说让我更相信他黑了这笔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乔帮主成立苹果时因为担心和沃兹发生决策冲突时不能定夺,拉了他在atari的同事Ron(就是对乔帮主出柜那个人)加入,这样三人更容易决策,Ron自己开过公司失败了,乔帮主对这经历充满好奇和热情,Ron却说尽量别开自己的公司,那是赔钱最快的方法。

乔帮主对开自己公司非常热情,说动了沃兹,卖了他的一个产品,他自己卖了那辆大众,凑了一千多,拉来Ron又凑了一部分,股权结构:45%,45%,10%(Ron),后来Ron还是怕井绳,一年后把自己资金撤回退出,根据比例分到了800美金,如果他不撤回,十年后他会有2.3 billion。

沃兹和乔帮主各擅胜场。沃兹工程能力强,乔帮主marketing能力强,他愿意和人打交道,总能做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例如让intel免费寄芯片给他的初创公司),沃兹是典型的geek,他们做出苹果电脑主板后沃兹首先拿去HP给主管看,他觉得这个产品是他在HP做出来的,必须先让他们生产,乔帮主非常不爽 。

结果主管看了后“十动然拒”:你这个产品挺好的,很有想法但不适合HP。这生意太小了。乔帮主后来和Ron说服他彻底退出HP。真是目光长远。沃兹从未想过把自己研发出的主板商业化,他觉得应该共享给俱乐部的爱好者们,乔帮主当然非常反对,当时还有个俱乐部成员也非常反对,他就是不到二十的比尔盖茨。

苹果电脑的公司名(Apple Computer)和当时乔帮主一直热情参与的苹果园有关,他提出来的,对Ron和沃兹说如果想不出更好的就用它吧,简单易记而且排名在Atari前面。后来他们没想出更好的,就注册了苹果电脑。所以后来咬一口苹果的图标是不是和图灵有关系不知道,这个名字和图灵是一毛钱关系也木有 

Apple I 最初打算是卖给club里的爱好者,因此只有几块电路板(cpu,内存等)插好后接电视当monitor用。在club展示后,有个老板走过来说如果你组装一下完成度高点儿我可以放我店里(电器铺)里卖,留了名片,乔帮主立马打给他,去店里看了。谈了价钱,这是他公司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单 。

这个老板也是个颇具眼光的人,普通老板也不会没事儿去一群Geek的club里晃荡,乔帮主面临资金问题,老板预支了货款,但买零件都不够,一开始他想找Atari代工,跑去谈,光脚和CEO谈,把脚放在会议桌上,老板非常生气说我不会和你做这个生意以及把你臭脚拿下来。

去银行贷款也是这样,银行毫无意外的拒了,最后他去赊芯片时不得不让芯片公司打给电器铺老板确认他的确接到单了才拿到芯片。这是第一代硅谷人的故事,乔帮主为了拿投资四处碰壁不改风格,而到了扎克伯格到处忽悠投资时,他的顾问甚至故意让他穿着睡衣拖鞋去和投资人谈,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第一单其实就赚到了第一桶金,他的父母和以前的朋友全都参与了,做账的,做流水线的,一个小型的工厂在他家车库诞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那时起乔帮主就对产线和产品要求严格,像个真正的IE。分钱后乔帮主经过沃兹家,他父亲Jerry对他说你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东西都是沃兹做的,乔帮主气哭了。

哭完回去对沃兹说你要是觉得我不值我就退出,全部股份给你了,我另起炉灶。沃兹非常清楚乔帮主的价值,他只是个电子发烧友而已,根本不可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也是在这前后,Ron见好就收退回了自己10%的股份,分到了一千五。如今他在内华达乡下一个小房子里养老靠政府福利维生。

他说我做了当时看来最佳的决定,两个年轻人太猛了,我消受不了。所以我并不后悔(你后悔也晚了啊,如果不抽回10%的股份,十年后就几个亿了)。很快沃兹研发出了Apple II, 他俩已经有钱买机票去参加电子产品展销会。

飞机上坐满了同类的年轻人,他们和如今硅谷的年轻人一样满口都是商业大词儿令沃兹自惭形秽,乔帮主则非常自信,觉得这些小混混的产品都是垃圾。展销会上乔帮主拿着Apple I到处推销,又搞定了几单,沃兹则一直躲在宾馆测试Apple II,乔帮主见识了别的个人电脑样机,回来后就说,我们必须弄个机箱 。

苹果从注册到壮大的过程真是太精彩了,如今回看有人真的懂得投资,vision这种东西也的确是存在的。乔帮主接到Apple II的单后去拉投资,硅谷一个风投人开奔驰去他车库看他的”公司“,乔帮主当时今天不洗澡,光脚,胡子头发都很长,黑瘦,他回忆说:像胡志明。沃兹也差不多,他屏住呼吸去看了产品 .

Apple II在车库的工作台上,此风投家西装笔挺,扣子扣到了领口,看完后出来离俩人三尺远说了几点意见:我可以投钱但你需要一个做marketing和供应链的人;你要写个商业计划书;你这个产品很值钱,你们站在时代的开端。乔帮主平时听年纪比自己大的人逼逼自己时基本是立马轰走的,但那天他非常冷静。

他对此人说,你给我几个人选吧。(他肯定连去哪儿找人都不知道),此人给了他三个候选人,他一一打过去谈了,面了,最后定了Mike Makula。马库拉是什么人呢?一个三十二岁就退休了的人,他在intel工作时拿了原始股,一上市就退休了。在湖边造了大房子,这样一个人,开着跑车去看了乔帮主的公司。这就是为何一个时代无法复制,今天回看那个时代很多事情的发生都非常神奇。

马库拉后来成了乔帮主精神上的父亲,他的市场营销原则和乔帮主一拍即合,两人合力(主要是马库拉)写了商业计划书,制定了苹果的营销原则(沿用到现在),重新设计了logo(找了一个非常贵的设计师),乔帮主对产品的要求不是逐渐习得的,他这种”吹毛求疵“,从一穷二白时就开始了。到快死时要上手术台还在嫌弃医疗器械设计的不够美,不太intuition。这些原则开始的很早,

比如他专门找人研发了电源(此人也是个神人),可以在供电时减少发热从而不用风扇--不用风扇这个原则从第一代苹果就定了,因为这不够”禅(Zen)“,让人分心。比如他只愿意留两个插槽:一个插打印机一个modem。但沃兹要留八个给用户自己插扩展功能,不过这次他妥协了。

苹果的股权变更,一开始他和沃兹和Ron,45%,45%,10%,期间Ron抽走了自己的投资(前后拿走了两三千块),他拿着Apple II去找Atari的老板借钱说你借我五十万,我给你三分一股权,他当然拒绝了(现在直言非常后悔,因为他有这底气,Ron就表示不后悔,因为他老了,且靠救济维生)但他推荐了投资人。

投资人并没有参股,但表示愿意投(后来此人成了硅谷知名投资人)让他找marketing人选,并推荐了markkula,马库拉和乔帮主一起写了商业计划书并参股三分之一,现在股权是他,乔帮主,沃兹三三制。虽然沃兹一直还保持着HP的工作。乔帮主劝他辞职全职创业。

沃兹不愿辞职,其一是安全感,这只占很小比重,尤其是苹果已经赚了第一桶金后。他主要是不想做老板。但大家一开始都没明白,马库拉没有再尝试说服他,但乔帮主发动了身边所有力量说服他辞职,甚至去找了他爸,他爸这时已经明白苹果的潜力,力劝儿子辞职并告诉他即便在自己公司也不一定需要做老板 

沃兹和乔帮主的因为性格导致的裂痕一直都在,在他看来沃兹永远长不大,爱好太广泛缺乏重点,比如让他改进BASIC的浮点算法他一直没做,凭兴趣东搞西搞,最后乔帮主不得不买了微软的浮点算法。沃兹不愿做老板,只想做个永远热情分享的一线工程师。他敬佩乔帮主的营销和设计,但同时也讨厌这个。

乔帮主接下来要证明,你沃兹做到的我也做得到,因为Apple I,II都是沃兹一个人设计完成的,他要做一台自己的电脑产品。但沃兹早早承认自己做不到乔帮主做的(marketing,design)。

感想与摘录:《嬉皮青春》

 

乔帮主是资优生,学校测试后安排他跳两级,他爸慎重考虑后跳了一级直接高一,结果中学部太强了,他去上学第一天警察抓走八个(轮奸),每天都看到砍人打架,他年纪小被bully,回去对他爸说转学,不转不上了,Paul一咬牙买了个学区房(其实离原来的只有3 miles),新学校非常棒(就是cupertino high)

乔帮主从小就有怀疑精神,父母带他每周去教堂,有一次他看到生活杂志登了一群饥饿儿童的封面,问牧师上帝是不是无所不知?牧师:是的。乔帮主拿出那个杂志说这些孩子他知道吗?牧师说,你年纪小可能不理解,但上帝知道的。他没说啥走了,当即决定绝不和这样的上帝发生任何联系。后来他信了佛教。

乔布斯爸爸搬到山景城是妈妈的主意,她还是喜欢加州。那是一片正在发展的新市镇,Paul也很快找到工作,业余买破老爷车改装后卖掉赚钱,乔布斯说五十块买,改装修理好后卖250,还可以避税。后来paul看到邻居做地产经纪挺赚钱,觉得自己不比他差应该也能赚钱,考了牌去做地产经纪,结果入不敷支

乔布斯妈妈以前是不用上班的,Paul做地产经纪失败后不得不二按房产应付每日花费,她只好出来上班,做bookkeeper。乔布斯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为他爸开脱说,做地产经纪你得会忽悠,我爸爸不是那种销售员,他太诚实了。(但他本人可是非常会忽悠)

乔帮主父母很早就告诉他是领养的,他也一直觉得没啥,直到六岁时隔壁小女孩儿说,那就是说你的亲生父母不想要你了?他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哭着跑回去了,但养父母非常平静的安抚他说,不是他们不要你了,是我们特意选了你。养父母在乔布斯心中地位崇高直到他表现出资优天分,发现自己比爸爸还聪明。

乔帮主爸爸那一代,汽车是geek的,他爸爸经常便宜收购破车拆零件卖或者组装后高价出售,乔布斯则精于芯片,他这一代是电子业的黄金时代,他也经常低价买集成电路拆芯片高价卖,和他爸精通汽车一样他精通电路。有次他缺一个电路板,直接打给HP老板(那时候电话都在黄页上)要了一个。

老板赏识他让他去工作--其实就是流水线上组装电路板,但他兴奋异常,别的工人对这个野心勃勃并且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工作的小屁孩儿都不太爽,天真的乔布斯有次兴奋的对他主管说我好喜欢这个(电子版)好喜欢这个,你最喜欢啥?他主管模仿他的语调说:我好喜欢操逼,我好喜欢操逼。( I love this stuff, I love this stuff, and then I asked him what he liked to do best. And he said, "To fuck, to fuck.")这是因为流水线上都是产业工人大老粗,所以很快乔布斯就在休息时间跑二楼和工程师混了,工程师喜欢他。

十五岁时,他爸发挥所长给他组装了人生的第一部车:Nash Metropolitan 加MG的引擎,现在回看这车酷毙了,但当时他不喜欢,先开着,自己攒钱换了辆红色Fiat850,他爸帮他inspect的。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用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的喜悦。

乔帮主十五岁开始抽大麻,LSD,Acid变成生活日常,他爸发现了非常愤怒,让他承诺不再抽,他拒绝。那时风起云涌的嬉皮士运动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乔布斯也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除了他热爱的电子,他开始大量听音乐,看文学作品(最喜欢莎翁的李尔王和那部令人头痛的梅尔维尔的白鲸记,迪兰托马斯)

原來blue box并没有赚多少钱,造价40,打算卖150,乔布斯在一家pizza店吃饭时,热情的向邻座推销,邻座大哥看他演示完之后说,不错,跟我去车上拿钱吧,乔帮主跟出去这哥们直接拿了把枪指着他打劫了。非常好玩的是这哥们儿还留了电话,说管用就给钱,后来乔帮主还真打回去了,哥们儿说不会用。乔帮主热情的约人家在公园见再给演示一遍,后来想了想放弃了。赔了40块。这次合作奠定了woziniak和乔帮主未来的合作方式和方向。其实blue box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沃兹尼亚克设计了电路,乔帮主设计了计数器,但marketing和sales,主要是乔帮主做了。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历史的选择也很重要,乔布斯成长的时代真是黄金时代。无论科学还是艺术都是黄金时代,我生活这个时代,真垃圾,科学和艺术都垃圾。后面写苹果的初创到成功有非常详细的资料,可见那时的工程师,投资人都满腔热情,满脑子改变世界的真诚想法,而不是像现在投资人和扎投资的人都TMD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大忽悠。(像 bad blood这样的少女乔布斯)

沃兹尼亚克的爸爸给他的身教是诚实而低调,因此他从小就讨厌比较强势,高调的人,这是他后来和乔帮主分道扬镳的性格因素之一(被骗,加上看着对方太串不爽),乔帮主是那种非常喜欢拉风感觉的人。

乔帮主和所有青春期男孩一样叛逆,先因为吸大麻和父亲争吵,之后中学毕业向家人宣布和布伦南同居搬出去住,老父亲快被气死了(over my dead body)但他啥也没说收拾衣服扭头走了。Paul想起曾经对他生母的承诺要把他送进大学。乔布斯选择了里德学院--当时最贵的艺术学校。虽然斯坦福就在他家门口,乔布斯除了里德学院哪儿也不去,Paul只好咬牙给他报了。送他去学校时他不让父母进校园。后来他罕有的感到内疚,这件事是其中之一:他们付出了那么多,我却连校园都不让他们进。 当时关于越战的运动已近尾声,校园里也没有前几年那么风起云涌,大学生的兴趣重新转向对个人(而不是大时代)的关注。

校园里弥漫着冥想的风气,这个时期乔布斯逐渐向佛教靠拢,同时还疯狂实验了节食素食和各种奇特的饮食(曾经连吃了一周胡萝卜整个人都橙色了)乔帮主后来回忆这段时间对他影响非常大,冥想修行彻底改变了他,影响和发展了他关于intuiation 的设想。他的确是有慧根的人。那时他们抽麻烟用药,冥想。

乔帮主也不是完全任性的叛逆青年,他发现里德学院非常神奇:它是一所深具波西米亚气质和嬉皮气质(自由奔放追求自然)的学院,但同时对学业的要求非常严格。沃兹尼亚克来看他时,他指着课表说,你看,我得上这么多课,太操蛋了。沃兹尼亚克说,正常啊,这课安排都是有道理的(他那时在斯坦福)。

然而当时正在找寻生活目标人生意义的乔帮主一点儿也不想上这些课,但又心疼爸妈交这么高的学费,于是决定退学,教导主任同意了,不用交钱,但也没把他赶出校园,于是他开始到处混课上--比如去上舞蹈课,有美女看,课程也很有意思,旁听书法课--这个大家都知道了,改变了个人电脑字体设计的时刻。

乔帮主过着清教徒的生活(不一定是因为没钱,主要是为了修炼),周末照样去庙里混斋饭吃,平时缺钱了就随便打打工,就这样在里德学院又混了一年半才回家。

乔帮主自认他的性格塑造主要靠LSD和大麻等药物,这些药物令他发现人生的另一面。中间也有不少领路人。其中之一是Robert Friedland,此人也是个传奇。乔帮主认识他的机缘非常奇特:他卖IBM打印机给Robert,送去时他正在宿舍和女友做爱,乔帮主一看不方便,扭头出去了,他起身叫他回来坐等他完事儿。

乔帮主当时一起修炼的室友认为他的现实扭曲力场就是和Friedland学的,Friedland带他去附近一个庙宇混斋饭吃,晚上在那儿尝试各种药物又唱又跳,释放自我,寻找成佛的机缘,乔帮主那时还是个nurd,害羞腼腆,他大部分后来的金牌销售以及说服人的特质,学习自Friedland。

Friedland当时还帮一个富翁打理苹果园,把苹果园改造成一个公社,欢迎各路禅修爱好者嬉皮波西米亚人士来无偿劳动,乔帮主主要负责剪枝,后来他睡在厨房时发现这个社会主义公社里的人竟然半夜起来互相偷对方冰箱里的食物,觉得讽刺又搞笑,于是离开了农场

Friedland后来成了矿主(世界各地都有矿)千万富翁,艾萨克森采访他时给乔帮主打了个电话,乔帮主说“你要提防他哦,他的矿被人告污染环境,去年打给我让我去克林顿那儿帮他斡旋一下,我没答应。” 总之,此人是个特别有魅力的精神领袖型人物,我觉得不是精神领袖是断不可能做到一边谈事儿一边做爱的。

“最后你发现你精神导师变成了个名副其实的掘金者,这事儿挺讽刺的”乔帮主后来回忆说。在苹果园时,乔帮主实验了吃吃吐吐大法,友人还以为他厌食症,其实只是fasting的试验,他说饿一星期光喝水和吃绿叶菜人非常精神,能光脚走回加州。

重读

 


去年花了半年时间重读了一次《Steve Jobs》,这真是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才刚开始读英文书,记得很清楚读了一年两个月才读完,还有一些部分是囫囵吞枣。这次我力图把每个句子都读懂,花了更多的时间理解长句子,但仍然只用了半年时间。可能因为这些年读多了英文书,能力提升了。

四十岁后读书和看电影都是奢侈的,所以选择非常谨慎,宁可重读好书也不敢贸然开始读一些时下热门的书了。去年仅有的几个月自由窗口期,我去过不同的书店,发现没有任何一家书店可以找到《Steve Jobs》了,这本书是他过世那年(2011年)出的,十年过去了。我手上有三本,两本精装一本平装,都是在二手书店买的。但读的这两遍都是电子书。

迄今为止我读过和乔布斯有关的书有:《becoming Steve Jobs》一个商业记者写的,略微有点儿粉丝视角。这本Issaccson写的,稍显商业经管视角,还有他女儿写的《Small Fry》,个人生活写的最多。综合这三本书,我可以得到一个更立体的乔布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教主级的人物,乔布斯的人生非常值得了解,但大家都对那些哗众取宠的事件,报道一拥而上,一知半解的贴了标签,流传成为江湖传奇一样的小故事,人们对乔布斯的印象充满了传奇,误解,刻板印象。当他高高在上,活在这些误解和传奇中时,他的人生对普通人的启迪也就无从谈起了。我建议有时间大家都可以读读这本厚实的传记,把乔帮主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对每个人认识自己的人生也不无裨益。

Issaccson的这本书偏重于商业角度,写个人生活着墨不多(也可能是他的访谈没有得到足够多的个人生活信息),大致写了他的童年,高中,历次创业和企业管理的详细经过。正如全书最后总结的,乔布斯以一人之力革新了数个行业:手机,音乐,动画,零售商铺。写了他的成长,他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源头--美国的嬉皮运动,禅宗等东方宗教,极简主义。努力理清了几次重大变故里的人物关系和商业背景(被逐出苹果,收购皮克斯以及皮克斯的发展,重回苹果,配股权问题,和Google的诉讼与和解,和微软的诉讼与和解,与各大唱片公司的谈判等等)这些故事都非常精彩,既有乔布斯的魄力也有各个行业发展的大潮涌动。

乔布斯不是每次都成功,事实上他看错形势,执行失败也很多(NeXT即是其中一个),乔布斯不是不做市场调研,他可能比任何人做的都仔细,只是他不一定采用调研结果。

他身上既有liberal的精神内核又有中产保守家庭教育的烙印(例如苹果关于色情内容的审查)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黑白二分。乔布斯是嬉皮运动背景下长大的,意识形态内核是liberal,但他又和大部分liberal不太一样,言行到身体都比较一致的不太尊重人(更遑论肤色了),喜欢金色长发白人美女,超级不爱做慈善公益。他对待民主共和党的总统没有太大分别,奥巴马当选后他有次问过手下:为啥奥巴马还没打电话给我?奥巴马有次请了几个科技大佬去白宫提意见,他也是非常不客气和骂自己员工一样发言。批评奥巴马团队,尖锐的批评教师工会以及整个工会系统。

这次重读我特别留意乔布斯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电视听过的音乐,试图从他的知识结构去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但可惜关于这些的内容太少了,提到过的书也只有《禅者的初心》《Autobiography of Yogi》(他在印度感染痢疾差点儿挂了时第一次读这本书的影印版,死前在飞机上又读它的电子版)寥寥几本,但他和那个风起云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都读过不少英语经典。音乐基本是beatles和bob Dylan为主,乔布斯最喜欢的音乐是Bob Dylan的,他是幸福的,到他去世,他的偶像歌手还在创作和发新专辑。这些是他的精神食粮,他也引用Bob Dylan从不插电到插电的变化来解释自己对产品的直觉。不忘初心,初心即是创新,必须一直改变。

乔帮主最后的岁月和他生病到过世的过程,非常令人感慨,他对东方宗教的迷恋成就了他人生的事业,但他的反智主义(相信直觉),对“自然疗法”和现实扭曲力场的迷信,都拖延了治疗,因此导致病情恶化,终于无力回天。我记得看过《六十分》访谈他的朋友和前同事,其实晚期他是有些后悔的,所以劝朋友不要尝试那些乱七八糟的疗法了。体检时发现胰腺肿瘤,是良性的,医疗团队建议手术切除以绝后患,他拒绝打开自己身体,开始尝试食料和各种草药疗法,劳伦说服他动手术时肿瘤已经变恶性并且开始扩散,最后经历了换肝,放疗化疗以及最新标靶药物治疗还是回天乏力,他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最后的访谈里他清楚的谈到他不相信上帝也不太相信佛教的轮回,人死了就是死了,就像开关关上了,这就是我为何不在iPhone上设置关机按钮。

乔布斯去世超过十年了而苹果也早已不是他的苹果,尽管他生前宏愿之一是打造一个永续的优秀公司(另一个是做出伟大产品)千百年而屹立不倒。我不会假设乔布斯还在生苹果会如何发展,经他手的产品让人触摸到人类可以达到的科技上的,美学上的,工艺上的顶峰。上个月朋友送我一个日本的铸铁水壶,精巧简约易用,从这些生活中的产品上,我们看到人类对完美和谐的追求。乔布斯在复杂如操作系统这样的产品上,集多人智慧,做到了简约和谐,接近完美,仅此一点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读传记理解这些商业的科技的决策过程不难,难的是理解他的家事,他对子女的态度,以及江湖流传的怪脾气,对这个问题,他生前最后的访谈里做了自我解释,大意是想达到一个目标总得有人做丑人,没人愿意做我就做。沟通简单粗暴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人生时间有限,直来直去最省时间(your idea sucks!)而且我出身于一个中产之家,不懂那么多的委婉修辞。这样的解释不足够理解他怎么都不愿分原始股给其中一个创始人,不足够理解他对待Lisa的态度(Lisa在《Small Fry》里有更详细的描写),不足够理解他开着跑车带当时的女友Joan Baze去YSL试衣服,试完之后自己买了几件走人。他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到现在为止无人能理解的行为。世人常说能力越大脾气越大,其实乔布斯的性格是比较一贯的,有几个和他相处不错的核心人物(例如劳伦, Jonny Ive,他另一个硬件部的头儿,皮克斯的负责人拉塞特等等),也有和他水火不容的人物,但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欢但觉得可以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他。而对大部分以乔布斯为榜样的人而言,那点儿芝麻绿豆大的本领,实在不配颐指气使,乱发脾气。本领和脾气没有必然关系,和推动项目也未必直接相关,只不过碰巧乔布斯性格如此罢了。

另外,Issacson是一流的作者,所以整本书里英语句式千变万化,表达巧妙而准确,好多词我都是第一次见,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就惊叹于词汇量与大部分我读过的浅显英文著作或者新闻报道大相径庭,有时是非同寻常的词,有时是寻常词汇的不常见用法,翻了字典四五页后发现这个意思,恰如其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如果你从《Animal Farm》《Shallote's web>这种小书开始阅读英文原版,那这本是英语阅读升堂入室之作。

接下来几天我会把阅读过程中的摘录和感想陆续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希望喜欢读书的朋友可以潜心读读这本书,最好可以读原文。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