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旧时风物不再,今之瘪三犹存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陈存仁是个文青,但在那时,他不过是个以专业立世过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罢了,我敬慕这样以专业立世,却又能超越专业人士,以兴趣爱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足迹的人,如今世道越来越怪,如果你做的是理工科的职业,平时喜欢读点书看点电影写点东西(陈存仁最大的爱好和花费是读书、看电影,尤其搜书,可以一掷千金),会被略带嘲讽的称为『文青』,直欲与小资儿并列,我并不抵制这种称谓,只是觉得别扭,难道读书生活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一个正常社会里,应有的日常生活么?何以变得如此特别以至于要以一个标签名之?
  
  依依不舍中,《银元时代生活史》看完了,这是本专栏结集,也是我看过最好的专栏集,连续,而且每一期都写的一丝不苟,没有灌水。
  
  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在上海地铁9号线和2号线上,以来回各一个小时的车程,读完了这本书,除了仍然沿用着的古老的地名,作者笔下的上海好像和我现在生活其中的上海,好像是两个地方。我时常觉得,那个上海漂浮在空中,而我现在乘地铁经过的,是沉沦地下的上海。
  
  关于清末和民国,杂七杂八看过的书不少了,破碎之中,大概也可以还原一点那个时代的吉光片羽,流年碎影。这一本是普通人的观察,视角果然不同,比如我特地又翻《中国男》里写到的吴稚晖,如果不看名字,光看内容,你会觉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陈存仁笔下,吴是个可爱的老头,有真本领,但不张扬,藏而不露,天性乐观豁达,善良天真。而余世存笔下的吴稚晖却只是个『闯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余世存好像是把装傻当成了真傻。
  
  陈存仁还详细的写了许多民国人物,商界政界银行界实业界的都有:章太炎 于右任 蔡元培 汪精卫 杜月笙 黄金荣 黄楚久 荣氏兄弟。。。我羡慕的想,做医生真是好,可以结识很多人。
  
  陈是民国时代的谦谦君子,十里洋场的彬彬绅士,在他笔下,没有坏人,他广交天下朋友,黑道白道、三教九流,因此人脉广布,做事总是很顺利。然而,身为中医,他对因果报应之说,深信不疑,专辟一小节写了因果报应,列举十数上海滩风云一时的『白相人』无一得善终。他小心的掌握着与这些人交往的分寸:既不同流,亦不疏远。如果得罪了这些人,他在上海滩无法执业,如果和这些人沆瀣一气,又过不了自己做人这一关。他的做法是,敬而远之,严守职业操守,遇到大佬请客,礼到人不到。
  
  从整本书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从一个家道中落的贫寒人家在当时的十里洋场上海滩立足的,他有书生气,但不迂腐,精明强干却又正直,且深明圆滑变通之道。他初出茅庐时,锋芒尽显,惹来同僚妒忌,他便诚心邀请他们吃饭游玩,以息众怨--就这一点,我是做不来的。记得当初我在这个年纪,只识得自己一味向前,完全不顾他人感受;而后来上海沦陷后,日本的一家医疗研究机构厚礼厚遇找他做事,他又坚持不做。深爱自己的名节,不愿担当汉奸之名,当日本老板再三诚邀,并直言相告说,我们搞科研的也不想打仗。他也心动,想要利用日本的资源,为自己将来编撰药典背书,最后他的做法是:只做兼职,可以用标本和仪器,但不收薪金。到八.一三之战后,中日关系恶化,虽然可惜那么多标本未曾拍照存留,他还是忍痛连这样的工作也不做了。
  
  他的一生都很顺利,一生多得朋友襄助,就算偶有小厄,总能化险为夷,这和他的为人和自己用功分不开,而且,他自己是医生,非常注重心理健康,所以许多看上去很糟糕的事,他也就举重若轻的度过了,轻描淡写出来,也就变得轻飘飘的不算什么了,比如他写自己的爱情,他喜欢一个女孩,双方都有意,但因为家人反对,他当时刚刚执业,只算中产,而女方却是大家族,豪门闺秀,后来女方屈于家庭压力,和他分手,赴美留学,失恋之后他也茶饭不思好长时间,而他关于爱情的总结是这样的:
  
  『这一次我受了爱丽丝的刺激后,再去磅了一下,竟然体重减轻了十八磅之多,这时我体会到心理卫生的重要,婚姻不能全仗爱情,财富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我的财富不如人,只有知难而退。』
  
  虽然,我总是认为爱情太过理智没什么意义。但现在想来,这种结论自有其道理,况且他那时还只20出头,就能如此解脱,未尝不是个好结局。顺便说,后来这位女生命运可没那么好啦。
  
  他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经历了许多大事,无意之中结识了许多光华熠熠的人物,他是个专业人士,精于专业,爱好读书,编辑出版药物辞典,皇汉医典,成为中医界珍贵的资料,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几乎做到了顶峰,他精于理财,却又严守自己做人准则,不冒险,不发不义之财。因此即便身处乱世却也能左右逢源。
  
  虽然他没有特别去写,但我觉得就连1949年,他对形势的判断也是精准的,他选择了离开,从上海到HK,继续自己的事业,因此可以在旧金山安度晚年,如果那时,他像抗战时代一样爱国,几乎可以肯定,他过不了那个全民皆疯的火红年代!
  
  他的专栏是根据日记修订而成,其实他的日记,大部分内容和『银元』有关,几乎每一篇都有明细的账单,某年月日,在哪里吃饭,点了什么菜式,几个人,耗费几多?不厌其烦。这份儿耐心和细致,我真是望尘莫及,他从老师处学到的理财明训,和如今大家奉行的那一套,区别不大,无非是以钱生钱,最容易。自立业后,他便很少再为钱所苦。更加有趣的是,他对北京印象奇好,人热情,服务周到专业,消费比上海低了近十倍。
  
  他记录中的『银元时代』的中国,虽然不发达,但真是讲究仁义礼智信的礼仪之邦,尤其是诚信一项,真是令我无限追怀,那时候,商业往来,只一句话就可以,不用签任何文件,没有人会反口,即便破产也总要想办法还清所有亏欠,钱庄的庄票类似现在的信用卡,是可以透支的。但是,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办到庄票,而且,要预先存一大笔钱在钱庄。
  
  整部书读完,我的感觉是,他笔下的时代,尽管也有蝇营狗苟、坑蒙拐骗,也有恃强凌弱,明欺暗诈,但这些是为人所不齿的,不是主流,基本上银元时代,是个明亮的商业世界,是个公平自由的时代,只要有志气,有智慧,肯埋头苦干,咸鱼可以翻生,机会属于每个阶级。这样的时代曾经存在于中国这块土地上,我在许多文字记载中读到过。我在许多认真制作的影像资料中看到过。
  
  而今之世界,瘪三依旧、白相人依旧,而且诸多恶行都包装的理直气壮,成为主流,诚信之人,守节之人是越来越少了,彼时之人不是今天之中国人,彼时之中国,也不是今天之中国。看这样的记录,只有追怀,曾有那样的中国在,曾有那样的中国人。
  
  另外,这本书中关于那些知名民国人物的八卦,浓度也很高,强烈推荐各位八卦爱好者一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