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历史人物的解读方法

中国男》几乎是本加长版的《非常道》,这些关于男人的断章中,最精彩的还是他们的言行,而本书所撷取的也正是原来在《非常道》中就已经记录过的非常言行,并无多少新的内容,一本书40多个人,只能是要言不烦,蜻蜓点水,而且,写法上,议多于叙,臧否多而事实少,与我的阅读期望并不符合,我原以为可以看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例如关于龚自珍章节的『丁香花案』,只一笔带过语焉不详。例如标题为『译人严复』却只字不提翻译事,而对严复的思想及为人大加批判......虽然作者自有其用心和抱负,而且多年来已形成了某种成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一切的作文皆出于此,写人纪言,始终有种忧国忧民的书生之气贯穿其中。但如今的我不是7、8年前的我了,不喜欢这种略显沉重的情怀。
  
  和此书相类的另一本书,邱小刚的《中国好人》是去年已买,今年大爱的一本,其一,钩沉史料多,发掘了很多并不为人熟知却于历史有大作用的人物,多事实而少议论;其二,邱小刚那份举重若轻无为而为的情怀,我真是喜欢的非常。同样是写武训,邱小刚的文章中信息更多,结尾也一以贯之的像调侃其它『中国好人』一样调侃武训。这种略带讥讽的笔调也许有人觉得不敬,不满,既然历史本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他扮作圣人,为何不许我把他扮作戏子?人生太沉重,历史更沉重,不妨戴着有色眼镜看,或许更有意思。《中国好人》告诉我:争胜负易,辩是非难。历史上没有好人,亦无坏人。而《中国男》的人物臧否是很鲜明的,虽然总是会给他们一个『不幸生在此时之中国』的大理由。它告诉我的是:历史上有好人也有坏人,甚至会有『完人』。
  
  我非常喜欢《非常道》,送人加自用,前后买过三四本,就像我早年喜欢《世说新语》一样。《非常道》中所记正是历史的吉光片羽,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事实。多年来学校教育高考中考的文治武功,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对每个中国人的社会主义唯物史观改造,我记得崔健和周国平对谈时说:我小时候以为伟大领袖都是不用大便的。而《非常道》撕下了这一层崇高的严肃的同时也是虚伪的面纱,还原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给我们,历史人物活了,历史也就跟着活了。猛然发现原来一群熠熠闪光、需仰视才见的历史人物们也会生气骂娘、聚众嫖娼,革命者一样喜欢醇酒美妇一样利欲熏心,也有像我们一样软弱、自私不能示人一面。这种散碎的像娱乐八卦一样具体而微的小故事产生的巨大力量,轻而易举的摧毁了看似固若金汤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此,历史不再是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而真正变成普通人的生活史。严肃沉闷虚假的历史,烟消云散了。我们感到古人的复活,感到历史的鲜活,正是因为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从历史生活看到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永远只可仰望,不可企及。
  
  是的,那是百年一遇的大变局,那是国耻家仇的沉重时刻,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即便如此,我仍会想起,重任在肩的曾国藩,工作之余的小爱好,替活人写挽联。想象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关着书房门,摊纸研墨沉吟片刻,写一联,捻须一笑,洋洋自得。而我至今仍觉得撞破此事,骂他的人,太没有幽默感了—曾国藩的墨宝,很贵的。替你丫挽联,很有面子的。
  
  因此,我才希望多看些实事,少看些议论。
  我并不犬儒,对余世存始终怀有忧国之心还是异常钦敬的。此书中所有的议论大概可以概括成傅国涌曾写过的一篇《告别衰世中国》和王康为《非常道》做的序言《历史的破晓时分》(出版时未附在书上,发表于某期《读库》)于我而言,徒增无奈,唯有等待。
  
  最后,封面题字是王康,写的真有气势。另送远古八卦一枚,在封底,策划:【李剑敏,粲然】呵呵,此中有八卦,欲辩已忘言。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