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给你一个读书的理由

a0001658876

看完了风行水上老师的书,读的非常快乐的一星期,封面太可爱了,令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许多期《故事会》(对那时候的我而言,那时候的故事会真的很好看)中的插图,如果每一篇都能配个这样的插图就更好了。

读完,沉浸其中,想起许多往事,我也曾在野外看过庄稼,吃过那入口即化的沙瓤西瓜,在大别山深处睡过一觉,见过听过各种个样平凡人间的传奇人物,一面回味一面心想这样的风情,这样的世界,以后不会有了。

这就是这本书存在的最大意义。他写下了某种生活,这种生活凝固在纸上,但正在消失,已经消失的再也没有了,90后的小朋友们,风老师的生活里有盐。品砸这个滋味儿,说给你们听,你们的生活里再也吃不到这种纯粹天然的盐,你们将不得不去熟悉味精鸡精的味道。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仍在使用未经网络污染的语言,当然这大部分是因为他仍然过着未经污染的生活,这种生活如今是稀缺品,这种语言也是。

一种文化能够延续,主要还靠语言文字,画画能有多少人看懂,能传递的信息也有限。所以,若要毁掉一种文化,一个民族,毁掉它的语言就大功告成,我党和希特勒一样,都很了解这一点,让你一开口就是“五讲四美,斗私批修”,说不成句人话,自然也过不了人的生活。

后来,快要被整死的人话又活过来,奥威尔笔下的《1984》终究没实现,但人们自发的发明了“新话”--就是网络语言,这也不稀奇,因为现在大家过着肤浅的快餐式的生活,因此用肤浅的快餐式的语言承载。(当然,如果将网络流行语去到尽,仍不失为另一种不错的可能--这个我下次再说)

比如风老师写吃西瓜,就算那个西瓜穿越到现在,人们吃了,一口下去会怎么说:
哇~~这个西瓜碉堡了~~
哇~~吃了这个西瓜才知道神马都是浮云~~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用来表达生活的语言,失去了优雅,诗意,剩下直白浅陋快速。

这本书的语言和意境都颇近阿城、汪曾祺,但这种表达,这种故事,多了同样令人倦怠,人间就算有奇人轶事,多了也就不稀奇,你看阿城见好就收《遍地风流》后,没有再写,转而去写了一批科普《常识与通识》(这是我最喜欢的科普),《世间的盐》读到最后我也略微有一丝倦怠。

这个时代,看上去资讯繁荣,出版繁荣,其实结果是我们不得不在垃圾的海洋中,苦苦寻觅一两本值得一看的书,有些人的书,我见到就买,不用再试读和考虑,外国作家中的伍迪.艾伦,艾柯;中国作家中的刀尔登,李海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仍在用未经污染的语言写作,写的都很有特点,又不会让人感到重复。

1 則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