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人人生而不平等

hospital

(上周带女儿去复诊,附近公立医院的儿科专科诊室,布置的像幼儿园,儿童玩具图书一应俱全)


上周播出的港台制作《铿锵集》,讲双非婴儿的。港台的节目一向制作精良,一丝不苟,冷静客观,公布了一批数字,的确挺震撼的,比如先天性疾病的”双非“(父母均非HK人)儿童,单是地中海贫血的13个,每个月要花1千三百万医疗费,这些费用全部出自公费医疗,所以HK人走到街上反对双非,一部分人觉得我们交的税,为何要这样花掉?每个月1300万不是个小数目,这还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花在双非儿童身上的钱。


还有些小孩儿先天有缺陷的,父母就直接留下一走了之,医院再打电话,推说办不了签证,就不再要自己的病童,一个患先天心脏病的小孩儿在医院长到五岁,全是护士们在照顾饮食起居,后来还是死掉了。接受采访的护士长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生前没见过自己的父母。看到这里,非常触动,护士长说,他去了天国。护士长说了不少个案,内地父母遗弃了有一点缺陷或者先天患病的婴儿在HK。她们都要照顾,而且这些小孩儿长期占据床位,造成床位紧张。


看这期节目,真的觉得HK的医生护士当得起一个”白衣天使“称号,因为叶卡同学精心照顾,我们的女儿很少生病,但去过几次医院,真心觉得医生护士是从病人出发,用心服务的,也当得起一句”医者父母心“。


节目采访了一个本港妈妈,她激烈的反对双非父母来港产子,其实她本人完全没受任何影响,但每每有机会就出去游行反对双非,谈到这个问题就情绪激动,一度哽咽,记者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是在为我的儿女争取,为我们的下一代争取,她们现在这么小,不懂得争取,我不帮她们争取谁帮?


节目中还举了一个例子,离深圳比较近的地区母婴健康院,一个HK妈妈预约了打疫苗,但当天她儿子发烧了,于是改期,改到了2个月以后,她感到不满,自己带儿子去私家医院花700块打了疫苗。看了这个例子,叶卡同学表示不理解,医院既然安排2个月后打,说明这个疫苗两个月后打是可以的,如果有风险或者已经过了日期,肯定不会这么安排。


其实双非问题到底有没有传媒说的那么严重?本港父母个个忧心忡忡,或者激愤异常,就我的观察,这是典型的媒介影响力超越事实,大部分人,可能仅从媒体上看到一些个例,或者从亲戚朋友口中听到一些个例,加上媒体议程设置的推波助澜,产生了一个刻板印象:如今内地双非父母来港产子导致HK产房严重不足,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本港妈妈没有床位生娃。床位已经预约到明年底云云。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别人我不知道,就我的真实经历,我和叶卡同学去年5月末来到HK定居时,女儿已经三个多月,之前从没在HK做过检查,更没有预约过床位,安顿好后,我们就直接去附近的医院预约床位了,当天就约到。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们都已经拿到HK ID,公立医院是按照本港居民对待的)生的时候也发现产房并不紧张,都没住满,更没有人睡走廊(虽然就算睡走廊,条件也蛮好的),客观一点,我只能认为:1.我们的月份,没那么多小孩儿出世;2.我们在的医院距离内地比较远,没那么多人冲急症室分娩。


以HK政府的施政特点,不可能让HK人没地方生孩子看病,无论如何都会安排也都可以安排到的,硬件如此,软件方面,照顾的护士可能会比较繁忙,应答不及时,不比美国澳洲这样人少资源多的地方,一群医生护士伺候一个产妇。


HK的医疗同其它行业一样,非常严谨认真敬业,目标肯定是0事故,但也出过不少事故(不过造成严重到死亡或者终生残疾的非常少),每次事故都要通报,各个环节上都可以看到严谨认真,比如去拿药,反复核对几次,还要你亲口说一下病人名字,再次核对。我想日复一日,将同样的事,成千上万次的做到一丝不苟,就叫专业,也是很困难的。在HK,无论是开药的药剂师,还是超市里的收银员,都可以重复百万次的按照一个流程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是因为:1.每个人都是敬业的;2.流程已经经过无数次改良演化,高效简洁,绝无冗余。


国内的情形,可能大城市好一些,在一些小地方,简直会有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就在一年前,在我们县的第二大医院,我亲眼所见一个医生,短裤拖鞋,敞开着白大挂,坐在一个简易桌子后面应诊,他和旁边的医生聊着天写着处方单,嘴上叼着烟,烟灰掉了一桌子,对面是长长的看诊队伍.......
当然,如果有钱,或者有人,有关系,就可以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医疗服务,像我这样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患病只好碰运气,碰到霉运,只好等死。自己死无所谓,烂命一条,生在这么一个世道,活着也没多大意义,但连累家人,就太不应该。


上月看BBC的一个讲生命从一只小蝌蚪开始的历程,讲到最后,就是分娩了,卢旺达一个妇女,要自己步行2公里到一个简陋的医院,躺在一个硬板床上分娩,澳洲一個三胞胎媽媽,可以看到4D的B超,分娩時,一群醫生在手術室,隨時候命;卢旺达妇女分娩死亡率高达20%,現在你跟我說人人生而平等,叫我情何以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