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观龙应台港大演讲记

62ea6299jw1dzeiixhn8rj

(观众之一,青霞,我离她最近时,只有零点零一公分)

昨天晚上,龙应台以中华民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身份来港大陆佑堂做演讲,演讲题目是《我的台湾,我的香港》。一星期前旺喜@我这个消息,推荐我去听,我读过龙应台的书,看过她《大江大海1949》的首发(也是在港大,陆佑堂)演讲,觉得女性政治家感性多于理性。加上我住的离港大很远,很可能不够时间去,有一天和爸爸提了一下,他说很欣赏龙应台,希望能去看看,刚好我也想带他游览一下港大。就向叶卡同学请了半日假和爸爸一起去了。

港大是我生平第一次到香港,游历的第一个地方,那天从入境处面谈结束,就从湾仔直接去了港大,港大校园不大,但是我见过的最立体的校园,当然我看的第一个“景点”是国殇之柱。今晚也带爸爸去看了,他没做什么评论,这个雕塑当年对我的震撼,至今仍记忆犹新,但这种前卫艺术,我爸不太理解我也不觉得奇怪。

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去校园,每次去校园,只剩下羡慕、渴望和伤感,羡慕大学生,渴望那个自己能够重新回到旧时光再读一次大学,羡慕和渴望之后,就计划着等老了,也要到大学里度过余生。从而伤感的想到,再进大学自己已经老了。

爸爸一路对港大赞不绝口,我想一所大学的气质,你去行走一圈儿,基本上就能感受个七七八八。后来演讲开始前,龙应台特别到我们这两个看录像的教室走了一圈儿,表示演讲人的礼貌,真是细心,妥帖,而前面领着她进来的,正是港大现任校长徐立之。爸爸忙着拿相机拍龙应台时,我忙着介绍:前面这个是徐立之,做了10年港大校长,今年做完就不做了。

后来在大屏幕上看到徐立之做致辞,爸爸说,这人一看就是个好人,所以今年那摊事儿,他绝对没有说谎。一个学校有这样的校长是难得的。不知道没有了徐立之的港大,会是什么样。

我无福气读这样的大学,羡慕嫉妒着大学生,但我知道大学生也有他们的烦恼。人生本就如此,排队入场时,我给爸爸简单的八了八龙应台的前半生(惭愧,资料大部分来自维基百科和我乱七八糟听来的小道消息),有一些他自己已经在网上看到了,最后我说,介绍她的维基百科里,用了“前夫”是德国汉堡大学.....爸爸说,嗯,她也有她家那本难念的经呀,我直接无语了。

台湾媒体查她的账时,因为她和前夫分居,没有取得二人共同财产的资料。她在大陆有约折合200万港币的中国国家债卷,后来她做出了解释,那是她在国内的版税收入,一直委托大陆朋友帮忙打理。

既然做了台湾公务员,国籍的问题就一定要说清楚,她在HK讲学写作凡九年,早已取得HK永居权,也拿了HK的身份证,但被台湾媒体轰炸时,她答道:我一生只拿一本中华民国护照。

演讲时她暗示道:来一次不容易(需要办理一些手续)。并多次强调中华民国,1912年成立,49年迁到台湾至今。这是从政人的担当,我很佩服她能这么明里暗里去强调这个身份。HK已经回归祖国,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拿了HK身份证的龙应台当然要秉持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而在身份表述上的另一个极端是吴小莉,她已经彻底被台湾(中华民国)开除国籍。说来好笑,她居然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定居香港,我对她素无好感,看了许多年节目也实在看不出此君有什么能耐。好在她嫁了个HK富商,和我党打的火热,和总理照相,和总书记握手,开会坐第一排。估计也不在乎是不是中华民国公民什么的啦。

第一次听说龙应台的名字,是在王小波的杂文里,王小波在杂文里说龙应台在新加坡住了几年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回来就写了篇《中国人,你怎么不生气》,龙在这篇杂文里被用作反例,王小波说,不一定非要表达,尤其是在傻子叫的最大声时,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沉默的大多数》,2008年,我在HK买了两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这时我对龙的文章已经有点审美疲劳,简言之就是觉得有点煽情---这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变化。其实年轻时我应该挺喜欢看煽情的东西并为之触动,而如今,当我看到龙应台说她接下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职务后,和儿子在中环一家牛排馆吃饭,泪水滴在牛排上,泪水是咸的牛排是硬的“这充满感性的文字,已经不为所动反而觉得她要去从政,这么煽情可不行。(我真是越来心越硬,唉....)

今天的演讲,让我又重新思考,她做的是文化部长---也许煽情一点,感性一点,恰如其分。她的演讲很不错,令我觉得不枉此行并打算再把大江大海读一读。

演讲和问答结束后已经差不多9点,回去的车上,我问爸爸观感如何,他说,比李敖郎咸平这样的,她技巧还是不行呀。我忍不住再次耻笑爸爸,李敖的演讲,我也去过现场,写了观感(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1723)。郎咸平,这个喷子,不用我多说了。这种职业演讲家,在演讲前做了很多技巧甚至排练,自然讲的引人入胜,高潮迭起,但是讲完你回味一下,他讲了什么呢?其实你可能就记住了几个黄色笑话,几个几乎路人皆知的段子。龙应台的演讲不是这样,如果你跟得住,听着想着,真是能有不少启示和收获。

她不是个演讲家,但是实干家。
她的演讲一开始和李敖在北大的演讲颇为相似,简短的介绍港大的历史,介绍几个关键人物,讲陆佑堂的来历,甚至和李敖一样,用了投影投出一个古老的剪报。但和李敖不同的是,龙应台讲这些故事时是怀着对这些人的钦佩以及对观众的尊重(讲的事无巨细)讲的,而李敖呢?他用的最多的是:你们知道吗?北大是×××××。今天李敖告诉你们×××××。。。好像北大没人知道北大是怎么回事儿,就他李敖一个人知道,而且仿佛天下人都应该知道,他爹是北大毕业生。

下面的近一个小时,龙应台讲了她的HK,她的台湾,以她一贯的抒情(好吧,我不用煽情了),然后,热情的推销了台湾的民主,并不无自豪的说,这是华人社会的唯一民主实践,她说的没有错。
她举了个很不错的例子,说在德国时,喝扎啤,一杯一升那种,倒啤酒时,你会看到上面的浮沫,而浮沫之下,是静静的啤酒深深的流淌。以此为例她说,你们从电视上看到台湾的政客吵架,骂娘,互相攻击,甚至在立法会上互相饱以老拳,以为这就是乱糟糟的民主吗?其实,这只是啤酒杯上的浮沫而已,你们看不到的结果是我作为文化部长拿到了用于发展文化的拨款。可以去实现我的想法,对社会有一些改变。

这个例子在HK举非常不错。前段时间HK国民教育教材说了,什么狗P民主?两党恶斗,人民当灾。哈哈,现在想起来,我还想笑。

她还引用台湾近几十年的历史,总结道:当你生活在一个威权之下,与之斗争,目标是明确的,你有一个看得很清楚的敌人,那就是威权,专zhi的政府。当你推翻了它,消灭这个敌人后,建立新世界,再发生问题,这个敌人是隐蔽的,模糊不清的,反而会有更大的困难,这就是破旧易而立新难的道理。我想这句话说出了台湾经验中最宝贵的部分,李敖失去敌人后的状态,我们都看到了,推翻一个独裁,自己变成独裁也是很多初行民主的教训。敌人没那么具体可见了,可能隐藏在社会的角角落落,合法程序带来的冗长、死板与守旧不前,地产霸权,经济间接温水煮青蛙的干预政治.....一个怪兽变成很多怪兽,五花八门。长期的,制度化的斗争在所难免。

她大致说了一下她做这九个月文化部长以来,做了哪些事,怎么做的。前面说到的拨款,她说会启动一个第一桶金计划,据统计台湾有很多个乡,甚至没有一家书店,她愿意成立这个基金,提供第一桶金给愿意回自己家乡开书店的年轻人,让他们去开第一家独立书店。已经有书店的乡会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举办文化沙龙请文化人来做讲座,把每个独立书店变成一个小型的文化中心。遍地开花。

听起来很不错吧?反正我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的。而龙应台在台北文化局长位置上的作为足以证明她不止是这么浪漫的想想而已。

也是在这时候,我忽然觉得,一个文化部长,可能真的需要有点感性,有点文艺过头了的想法,如果只会和立法会议员吵架,抢预算,抢回来的钱不会用,还是白搭。可以想见一个台湾文化的未来。
她特别说了今年金马奖的事,这事儿我不评论了。

和所有演讲一样,精彩来自提问。
有个中年人提了个问题:你做文化部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或者说,主义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你的民族情建立在哪儿?
龙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完全赞同:建立在中国的方块儿字上,那些用方块字写成的唐诗晋字汉文章,这和高行健的理念一样:母语就是我的祖国。
对于第一个问题,她的回答和普通政治人物一样:没什么主义和指导思想,就是要对得起每一个受政策影响的人,比如原住民小朋友云云。

有个更直接的问题是,观众问,台湾有没有自杀抚慰机构,想自杀了可以打电话找谁。
这个问题问出来后,我爸在旁边幽幽的说:想自杀了找谁?这个问题很奇怪,想自杀了谁也不会找。就直接自杀了。找人就说明还不想死。

好吧,不扯淡了,这样的机构HK台湾都有很多。

回答HK是不是文化沙漠问题倒是对她的演讲做了个很好的延伸,她说问题在于你怎么定义文化,如果文化的范畴很大,HK的流行文化,俗文化,传统文化保留,都非常好,前者世人皆知,后者文化学者也颇为认同。如果你这么定义文化,HK绝不是文化沙漠,HK的文化有100个抽屉的话,现在只打开了10个。打开的力度不够,所以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

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她没有回答:如果你做HK文化部长,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写在她的《HK笔记》里,她做了不少批评,我还记得在RTHK的节目《想一想HK》里,她说,国民教育不是在你新闻节目前面加上升国旗唱国歌。

答问环节最后以一封可爱的读者来信结束,我想无论有没有人提这个问题,她也都会读出这封读者来信的。

演讲结束散场,她先行一步在学生会工作人员夹道开路下匆匆乘车离去。我出了教室正好看到青霞出来,旁边傍着马家辉--上次书展没见成,今晚算是补上吧,听讲座时,投影在大屏幕扫过一众名人时,我对爸爸说,这个是林青霞,他左看右看也没认出来向我打听了青霞的年纪,我说和龙应台差不多。今晚她穿一身黑色,风采依然,后面是一堆热情而节制的大学生粉丝追着要签名,她停下来一一回应。我跟在后面看了一会儿,距离最近的时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下一秒,我陪着爸爸去了港大正门拍了张照,就搭车回来了。

无论是不是部长,龙应台可算是个名副其实的公共知识分子,有时候陶杰说话尖酸刻薄,但仔细想想,话不糙,理更不糙,他曾经说过(此处略过话糙理不糙之话糙)女人50岁从政刚刚好,半生的历练,加上女性思维的柔和细腻,正是男性政客所缺乏的。离开台湾公司后,我对台湾的信息知道的很少了,但从龙应台身上可以看到台湾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看来至少比HK美好。

7 則留言:

  1. 豆瓣上那个录音的地址呢?求~,先谢过了

    回覆刪除
  2. 请问为什么不评论金马奖??

    回覆刪除
  3. https://skydrive.live.com/?cid=39b2bcac0b9ba317&id=39B2BCAC0B9BA317%21107

    回覆刪除
  4. Wanting to buy, them enjoy the?Walking Contradiction After, order to determine.Metal of, is consistent with.Up to plus bbw date, around that long and retain their.Meet Once in, can get is.,

    回覆刪除
  5. We always hear about ways to make our penis bigger. But lets look at ways that will not make your penis bigger.

    回覆刪除
  6. I disagree with the overall premise of this post but I still think its pretty useful. I really like your writing style. Keep up the great work.

    回覆刪除
  7. lyncweilymn???? ? ????????? ??????????? ???????????? ?? ????????.??????? ????

    回覆刪除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