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真相往往迷失在涕泗橫流中---世上本無真相,只有羅生門。

對湖南產婦死在手術臺上一事的新聞報道手法及爭議,讓我想起柴靜的《看見》中的 一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泗交加中。這個章節大致意思是,記者報道時自己要冷靜,要跳出來,不要情緒化,才能如實反映真相。自己感動的一塌糊涂,憤怒的火冒三丈,難過的泣不成聲。都無法完成一篇客觀公正的報道。

我同意柴靜的觀點,以前李海鵬在南周做記者,和大家交流經驗時也曾經表述過類似的理念,但這是一種理想,只能無限接近,永遠無法達到。記者也是人,就算見慣生死大場面,已經坦然淡然,但仍然會有自己的判斷。這個判斷來自知識背景,記者的文化素養。

我希望做記者的人,讀報紙雜志新聞的讀者,接受一個事實:每篇報道都是個綜合的產物,不可能給你還原真相,真相這種東西是還原不了的,就算你到了現場,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真相---這一點《羅生門》已經闡述的很清楚了。

這么多年的中外媒體閱讀,令我明白一件事,一篇報道完成的包含以下元素:
現場情況(事實)
記者的主觀判斷(對事實的判斷和描述方法)
讀者對文字、圖片、畫面的感受。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真實』這回事兒,那么這三種力量共同作用,變成了『真實』本身。

舉個例子吧。
好像是2009年,因為政治原因,艾未未上海工作室面臨拆遷,他在網上號召大家一起去觀摩,遇事大批網民熱熱鬧鬧的去了上海遠郊(出了嘉定還要走很遠,穿過幾片莊稼地)這個很不起眼的小地方,聚集在他的工作室。旺喜剛好路過上海,邀我同去,我們在上海站會合后一起去了,到下午5、6點,天擦黑時離開,可以說參與了大部分的過程。(雖然那天其實沒有拆)。

第二天我在HK的著名『反動』報紙《蘋果日報》上看到了關于此事的報道。可以說看得我啼笑皆非。以至于每次我夸蘋果日報時,都會拿這件事做反例,以求平衡。現在我想了一下,這篇報道并不適合做蘋果『造假新聞』『報道手法夸張』的例證。

事實上蘋果日報與其它『愛國報紙』相比,已經算是夠客觀公正了。我認為在不歪曲基本事實情況下,媒體應該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傾向,蘋果是反共媒體,就是立場鮮明的反共,同樣反共的我,當然喜歡看,愛國的人可以去看旗幟鮮明的愛國報紙。


在這篇報道中,記者有兩句讓我啼笑皆非的話,大致意思是,人民群眾情緒高漲,高唱反抗政府的草泥馬之歌。云云。

而那天的確是有人唱歌了,因為大家呆了大半天,一直也沒人來拆,覺得無聊,聚在一起,有個北京來的小伙兒,抱著吉他說,我給大家唱首歌吧,并且簡單的介紹了他們的樂隊,然后就唱了首《羅馬表》,歌詞大意是:

我的女朋友 ,她的条件高,她要一块罗马表
我是个穷光蛋,我怎能买的起,买的起。
我去偷钱包,被人抓住了,她在一旁哈哈笑。
我笑你妈丨个逼,還不是為了你,为了你。


我的男朋友 ,他的条件高,他要胸大屁股翘。
我的小平胸,我怎能满足他,满足他。
我去做隆胸,手术失败了,他在一旁哈哈笑。
我笑你妈丨个逼,還不是為了你,为了你。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覺得真好聽,但要說這是 草泥馬 之歌,還是比較牽強的。后來有人唱了崔健的 《一無所有》。

而且當天我的感受和這個記者大相徑庭,我覺得大家純粹是在湊熱鬧,一點兒緊張氣氛也沒有,聚在一起曬太陽隨意的聊天,看美女,吃螃蟹,在我看來這種感覺更接近嘉年華而不是一場抗議活動(因為被抗議的一方完全沒出現,而這種抗議也毫無風險)。

但我是否可以就此認為這篇報道失實呢?
假如蘋果日報的記者也在場(其實這不太可能發生,因為蘋果記者是被中國嚴令禁止入境的)他會怎么理解整件事?

在HK生活三年后,我終于想明白當時記者為何這么寫。
他的對中國是陌生的(起碼沒有我熟悉),在HK發生這種聚集事件,肯定是一種抗議,就算抗議對象沒出現也無所謂--這是一切的基礎,一個HK人對聚集事件是熟悉的。但一個中國人(比如我)對聚集事件的第一理解不是游行示威(因為我們沒有這種權利)。

一個以粵語和英語為母語的記者,他可能聽不懂《羅馬表》這種典型的北方粗口歌詞,體會不到意思,看到大家這么哄堂大笑,氣氛高漲,聯系這件事的背景,就這么寫了。

這一切都無可厚非。這是一個HK記者的觀感。他第一時間表達出來了。這篇報道有一些事實:

聚集的人群
氣氛高漲
一起唱歌

其它的是合理的補充和表述,我說的合理,是合于他的知識背景,生活背景。
HK的讀者看到圖片,看到報道,就會這么去理解事實---這種理解其實也不算全錯,在HK人看來,這件事就是這樣的。這個記者傳達到了。但對于一個在現場的中國人我,這篇報道有失偏頗--這其實就是羅生門。

回到湖南這個產婦死在手術臺事件。
記者第一時間得到的信息,全都表達出來了。但是這種表達,加入了他合理的判斷。
他是個中國人,對于中國醫患矛盾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這種事過去發生的太多了。醫生切開肚子要紅包的事,醫療事故后推卸責任的事,見的太多,這就形成了他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形成了第一認知。而一個普通記者(如果這個記者再未婚未育),對羊水栓塞是毫無概念的,也沒有醫生或者醫院的發言人對他解釋這些。

于是他就這么寫出來了。這一切有問題嗎?
我認為沒有問題,他要求快,傳播速度就是媒體的生命。他的報道不準確,但不能說是刻意為之。

醫生醫院們要怪,就怪同行吧,這是你們的『共業』,是你們同行讓生在中國的記者,有了這樣的一個背景認知和判斷。

然后更詳細的報道出來了,各方的發言出來了。『真相』漸漸完整。
那已經出來的這些算不算就是真相的全部呢?恐怕家屬和醫院有不同的理解。這事兒,又是一個羅生門。

新聞就是羅生門,記者只能表述某種意義上的『事實全貌』。好的記者,專業精神強的記者,知識背景強,見過大場面,比較克制冷靜,能夠更微妙的把自己的判斷溶解在對事實的描述中。普通的記者,會涕泗橫流,會怒火萬丈,也許有的還會拍馬屁。

既然記者無法還原真相,我們還看報紙看新聞做什么?
看的同時,我們也是記者本人,唯一讓我們接近真相的方式就是新聞自由,報道自由,這樣你會看到更多不同背景的記者,對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描述。看得多了,加上你自己那一份兒,你離真相也就越來越近,不會判斷失誤。

作為讀者,不要以為自己讀了幾篇深度報道就掌握了整件事,了解了某個人,其實你第一個了解到的都是一個叫做『刻板印象』的東西。要想真了解一個人,了解一件事,真需要時間。需要經歷,需要親臨其境。

我原以為HK是這樣的,結果住了幾年后發現,原來是那樣的。我原以為蘋果的記者是這樣的,現在重新思考,其實是那樣的。我在開篇就說『因為政治原因,艾未未上海工作室面臨拆遷』,這是我的判斷,也許是事實,也許不是事實。

1 則留言:

  1. www.sabong.pw Agen Sabung Ayam Dan Bola LIVE Judi Online Terpercaya Dan Terbaik Di Indonesia | Dp & Wd Yang Super Cepat dan Aman | WA : +6281377055002 | BBM : D1A1E6DF | BOLAVITA

    回覆刪除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