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中国网民从猿到人的进化
除了羡慕嫉妒恨,我想不出那些批判韩寒的人,还会出于什么居心。
这几天,除非不上网,否则,看到全是批判韩寒或者支持韩寒,批判的言论,除了方舟子的,其它看了不少,方舟子的,看也不用看,文学是不需要打假的。
有说韩寒写的东西烂的,有说他油腔滑调耍小聪明的,有说他年轻沉不住气的。凡此种种,莫名其妙,让我又看清好多所谓名人的浅陋和狭隘---这恐怕是最大的收获了。
韩寒的文字,几乎全部都看过了,覆盖90%以上没问题,小说里,我有印象的《长安乱》《他的国》和《我想和世界谈谈》一直是在进步的,但是很不幸,好多读者的审美能力一直在下降(我看多半是被微博搞坏了胃口),《一座城池》是非常虚无的一部作品,到长安乱和他的国就非常魔幻现实主义了,从玩无聊的文字游戏,原创一些无谓的笑话段子逐渐开始王小波化。
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发展之路么?从无病呻吟到呐喊,就算一直停在一座城池的程度,也不失为一个好作家--起码写得出令人发笑的文字,我自己也写过东西,有一些,至今自己看了还是觉得很开心,写作时候的快意,淋漓之感,会有深刻记忆,那些说韩寒耍小聪明卖弄的,估计迄今为止,尚未体验过写作的快乐。自己写不出,当然不能体会别人写作的快意。反而蹦出来指责别人只会耍小聪明,发议论。天可怜见,如今中国之大,连个耍小聪明耍的好看的人都找不出。
我是倒着看的,《三重门》看的比较晚,的确是模仿痕迹很重--这种经历,我也曾有过,惭愧的说,模仿过余秋雨写了高考作文(得分还不错),理直气壮的说,模仿过王小波写了不少情书(哎,往事不要再提,天涯何处觅知音那),直到现在,写东西前如果不想带有某种印记,还要几天不看东西才可以,否则,看过的语言风格(尤其是那种风格强烈的作家,像李海鹏,王小波,钱钟书,其实安妮宝贝也算风格强烈的作家)还是会深深影响到自己写的文字,不信去看看李海鹏小说的评论里,多少人的评论都蒙着小说语言的影子,安妮宝贝博客留言,那更是不堪卒读的碎花棉布裙子,海藻长发....
韩寒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故事风格,这时候,他还很年轻,已经摆脱了阅读经验的影响,很多作家,也走了同样的路,也许为时代所误,也许是自己没天分,用了更长的时间,他的小说或者杂文,抛却意义不谈,起码是让人发笑的,感到开心的。多读韩寒,绝对比读郭敬明令人收益多。
麦田这件事,只有两种可能,一就是炒作,证明麦田是个精明的无耻之徒,二是认真的,证明麦田是个幼稚的傻瓜,统计学很差,逻辑推理能力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很差。
至于方舟子,唉。。。想到他我总是想到李敖,有人可以长达几十年的认真的自吹自擂,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无论他曾经做过什么,都被这一人类所不能理解的怪癖冲淡到没有了。
然而,生在中国,就好比生活在洪荒时期的另一个地球,别的国家的人民已经在享用文明,我们还在从三叶虫开始,艰难的进化。
一个人先是强国论坛的忠实访客,每天叫嚣美帝太阴险,台海风云急,犯强汉者虽远必须猪,接着醒悟,变成方舟子的粉丝,到处去打学术假,然后年纪渐长,变得温和,粉上连岳,粉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变得像个人,可以欣赏韩寒,欣赏刘瑜,变成韩寒粉丝,再经历种种风吹雨打,坚定不移的做韩粉,然后学会直立行走,独立思考,长大成人,不再做猩猩,这就是一个中国网民从猿到人的进化之路,同学们,睁开眼看看,还有谁是草履虫,谁生活在侏罗纪,谁还是个黑猩猩,猩猩能言不离于兽,尽管已经进化出了四肢。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捉泥鳅
龙年免不了要唱 龙的传人,这首歌真是不错,当时的流行歌曲是这样,现在的流行歌曲是“浅灰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可见流行歌曲界,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首歌写作背景是傻×尼克松与中共建交(的确此后尼克松基辛格因此在美国沦为傻B至今),和台湾断绝关系(从此台湾沦为美国的干儿子),歌词如下: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 它的名字就叫長江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 它的名字就叫黃河
雖不曾看見長江美 夢裡常神遊長江水
雖不曾聽見黃河壯 澎湃洶湧在夢裡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 她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 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 巨變前夕的深夜裡
槍砲聲敲碎了寧靜夜 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
多少年砲聲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龍巨龍你擦亮眼 永永遠遠的擦亮眼
从歌词上看,它并无气势汹汹傻B兮兮的民族主义气息,完全是在写祖国河山和文化,而且用词典雅大气,可见当时的爱国青年素质多高。
据说侯德健现在在研究《易经》,出了不少成果,而且据说是得了某个高人真传--几乎每个研究易经的人,都是得了真传。国共都不要他,于是移民去了新西兰。
89年前后,他听说大陆气氛热烈,自由开放,遂离开所在唱片公司,偷渡来大陆,他的离开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是他自己,后来参与中国民主运动,被我党判刑,驱逐出境,被台湾国民党驱逐出境,罚款代坐监,成为四处漂泊的无国无家之人,另一个人就是李宗盛,当时李宗盛也在同一间唱片公司,只是个不起眼儿的小员工(和奶茶刘若英差不多吧),侯德健的出走,另他正在筹备的歌曲和演出差点儿流产,李宗盛临危受命,显露了自己的创作才华,从此走上制作人歌手道路,直到如今。
一个人,放着成功的制作人不做,放着优渥的生活不去享用只身来到动荡的环境闹革命,这是什么样的神经病?就是毛泽东口中所谓的,国际主义精神。
看过那段视频的人,应该都还记得,他抱着吉他,头上勒着绝食的白布在广场民主女神下演唱的情形。
而这首歌,此后再没有完整的演绎过。虽然他是那么激情洋溢的把中国人凝聚在一起。
在台湾侯德健的歌也面临不少的政治审查,甚至下面这一首像儿歌,民歌一样的歌谣,也被禁止,禁止的原因居然是里面出现了小毛。。
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已经变成了小牛。
可见所有的政治审查都混蛋的差不多,捕风捉影,内心恐惧的要命。
侯德健还做了 《搭错车》的主题歌,情到深处人孤独,孤独深处人无情。一个人的人生如此可谓丰富曲折,有创造有承担,这样的人生才不枉一过。
附:
捉泥鳅是非常好听的一首民谣(或者儿歌),你从小给孩子听这样的歌,它就知道什么是美,从小学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后一准是脑残。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
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天天我等着你 等着你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 咱们去捉泥鳅
小牛的哥哥 带着他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 咱们去捉泥鳅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未来的希望
一个星期前,看了刘莉莉视频,我的感慨只有一句:什么时候下面做的那些嘉宾评委包括主持人,死光了,中国才会有希望,这是悲观主义的想法。
在我并不完全了解这个人的情况下,我不怀疑她说她喜欢莎士比亚,英雄双行体是种装×(我会去查查什么是英雄双行体)。可很显然,张绍刚,以及下面做的那个一开始就质疑”是十四行诗吧“的评委,全都在怀疑:她是在装。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思维,自己是土鳖,忽然来个人,说了件自己不知道的事儿,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你丫在装深沉,不懂装懂,在炫耀。而不是去反省是否是自己土鳖,从来没听说过”英雄双行体“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前面站着的这个人肯定不会超越他们,肯定没他们知道的多。肯定应该拼命的巴结讨好他们,难道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你是来求职的耶,怎么可以比我还牛B?
你大爷的,你以为人人都是来选美的吗?插一嘴,我最喜欢看选美,一群漂亮的白痴在台上想尽办法巴结评委,个个都说自己”美貌与智慧并重“,”名次不重要“,每次看都要乐死了。
刘莉莉来这里表达了个性--虽然个性本身有待商榷。但她的表现,洗尽了中国传统中腐朽的一面,希望这次打击不会让她”重新反省自己“,和大部分人一样,变成中国酱缸里的一条...
韩寒和麦田方舟子吵架时,看到网上有人感慨,大意是 ”韩寒太火爆了,不过年轻人就该这么鲜明,这么率直云云...我赞同这个看法,但这个看法的隐含之意是:“老了就不该这么着”,就该懂得圆滑处事,懂得协商沟通,懂得宽容的艺术,懂得小不忍乱大谋,懂得中国古训:枪打出头鸟......中国就是因此,几千年了都不进步。
社会和传统的强大力量就是这些默认的约定俗成的核心价值,生在中国,就意味着要隐忍,要服从,要低调谦和,简言之一句话:泯灭一切个性,平平稳稳的继续庸庸碌碌。如果你不是这样的,社会的大厦里你处处碰壁,社会的大棒把你打到心服口服,然后一拍脑瓜,终于了悟,夹着尾巴做人,如王小波所说:终于被锤骟掉。
当年孔庆翔在美国偶像中,扭腰摆臀滑稽可笑的表演瑞奇马丁,五音不全的唱歌唱到high,评委冷嘲热讽他之后,他说:我尽力了。然后,忽然就红了,签了公司,出了专辑,走到哪儿一群美国美少女咿呀鬼叫,成了大明星。
这就是两种价值观下截然不同的结果。美国是个有“美国梦”的地方。
生在哪里更幸福些,不必再说,现在我想想评委和张绍刚包括后来的所谓咨询师的分析,还感到一阵阵的恶心,但是,这个社会里,他们是精英,是强者,代表着主流的价值观--换句话说,举着社会的大棒,到处逞凶。
我自小就期待改变,希望摆脱这些人生而有之的天性里所不能容忍的东西,许多年来的文治武功,我也被打的晕头转向,东倒西歪,但我仍要坚持,鼓励自己走下去,一有机会就反抗,孟子说:人生而有赤子之心也,贤者能勿丧尔。保持赤子之心,就意味着遵循自己内心的善恶是非感,培养自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择善固执。
我一直都崇敬罗永浩,在他公开的与这么多“名人”的斗争中,我没觉得他有失礼之处,所有那些声音里,对他的指责,无一不是中国小农DNA在作怪,腐朽落后土鳖的价值观在摇旗呐喊,一定要捉住这只出头鸟,并且打死他。令人开心的是,老罗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斗争反抗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是一面榜样,让我更有信心面对自己的选择,有时候坚持自己的理想,哪怕同强大的势力斗争,并非全无可能取胜。
中国需要刘莉莉这样敢说敢做,不迷信权威,不去去巴结HR的员工,需要罗永浩这样打碎那些陈腐恶心价值观的勇士,而且,加入有能力,能尽微薄之力,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加入此列。
新的一年,希望每个人,静夜沉思面对自己时,都想一想,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人生里,自己违背初衷做了多少本不该做的事,忍了多少本不该忍的怒火,又有多少次,毫无原则的仅仅因为软弱就退却了,麻痹自己,变成所谓成熟人士。
刘莉莉有需要反思之处,但绝不是如主持人和咨询师分析的“具有攻击性”,社会是靠年轻人的反叛攻击进步的,中国进步如此缓慢,现在总算明白了,就是因为具有攻击性的青年人,太少了。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年少无知
我又想起少年时代的生活,看到所谓“通识考试”评卷,通识考试其实就是西方所谓的Liberal art (博雅教育),看一个中学生是不是黑猩猩,是不是脑残,有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可惜,改卷老师大都是黑猩猩,你只能像脑残一样答题。
青春正年少,有没有人敢于玩这些黑猩猩老师一把呢?不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在模拟考试时玩他们一把吧,人不风流枉少年--说的,可不光是泡妞。
我高中时,自以为洒脱不羁,是个蔑视一切的名士,其实内心主流的要命,摆出一副名士派头,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罢了。我有一位同学,我至今记得他,从军训时就记得他了,我讨厌军训,讨厌“绝对服从”,因此受了不少苦,终于犬儒起来,变得老老实实,还自我感觉良好的觉得“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留得青山在....”。
他却不同,从来没理会过任何纪律,早上集合总是最后一个到,站军姿受不了了就弯腰驼背休息,教官去打他,他就顺势倒在地上睡觉了。教官也没办法,说你软绵绵的,真是个面条,从此,他就叫面条了。
军训结束了,面条仍是懒洋洋的,总是最后一个来到教室,有时甚至在宿舍睡大觉,但他聪明,学习出奇的好,把一些点灯熬油,闻鸡起舞的主流成绩好人士气的眼红。老师不喜欢他--老师自然喜欢一些励志型人物啦。
上课打盹儿,老师提问他时,同桌拍醒他,他猛的站起来,眯着眼,望望黑板,头一耷拉说,不会。老师说你站着吧,他就站着睡着了。。
说实话,那时我真是羡慕死他了,他也羡慕我,我会吹笛子,字也写的好,说话有意思,总会聊一些课本里完全没有的东西,他要和我学吹笛子,我当然还没有无知到让他教我功课的地步--我起码知道,有的人有天分,而我并没有。我教会他吹笛子,费了很大的劲,因为他总是懒懒散散的。
然后他拿着我的笛子吹,被班主任没收了---因为班主任是教语文的,而我总是在语文课上出他的丑,他明知道这是我的笛子---班上只有我的笛子是不同颜色的,爸爸送给我的礼物。他没收了,而且当场就把它在宿舍走廊栏杆上摔的粉碎。我在宿舍听到了,心里一颤,觉得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这个窝囊废老师了(于是,真的我到如今都不原谅他的愚蠢)。
面条觉得很愧疚,我摆摆手说算了,现在高考在即,兄弟分分钟落榜,哪有心思吹笛子。
就这样,我们的关系挺好的,属于那种完全游离于学校之外的好。
到了模拟考试密集的六月了,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模拟高考,面条考试时从不做题,一发下来答题卡,他就兴奋的不行,拿着铅笔开始涂卡---这时试卷还没发,这并不重要,因为他不过是用答题卡上的小格格,涂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罢了。有时涂一个王八,有时涂一个大写字母A,认认真真涂完,他就交卷走人了,监考老师又气又心疼,觉得这孩子废了。这种洒脱,我只在大一时,斗胆完了一次,还被挂了科,以意气风发始,以垂头丧气终,我只能像马小军一样YY一下英雄主义情节罢了,有人就没这个命。
后来,我们都留级了,他其实考上了一所不太好的大学,选择复读,我则眼高手低,我们都要再读一年高三,这一年我们分开为两个班,再也没有联系过。直到高考结束,我们都没有考出我们省,分别在两个邻近城市读了大学。
大一的一天,我去他的学校完,当时我想我已经忘记他了,我去那儿找别的同学完,结果后来丢了学生证,钱也花光了,本来如果有学生证,我可以3块钱买个半票回到我的学校,但如今也不可能了--有一刹那,一种从未有过的流落他乡之感袭击了我,我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天已经渐渐黑了。我拿出通讯录小本翻查,在他们学校大了好多个电话,只有他的电话接通了---因为这样的好天气,大家都出去泡妞了,只有他在宿舍睡大觉。我急匆匆的说了缘由,他让我在某处等着,很快就找到我,给了我十块钱--足够我搭汽车回去了,天色已晚,如果再迟汽车也没有了,第二天我还要上课。
那时的大学,缺课还是很严重的事,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传呼和手机,那时候十块钱还可以买很多东西。我匆匆道谢,匆匆说下次来了再还你就告辞了。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后来去了很多次,都没联系上他--或许是我联系的也不太认真吧。直到大学快毕业时,听同学说,大学时他仍是半闭着眼睛就把所有考试都过了,后来他和别人争女友,差点儿把人打死了,被留校察看。我才又知道他的消息。关于抢女朋友这件事,我开始不肯相信,后来想想,大概人生一世,总有些事情是不会懒懒散散对待的。
今天我又想起他,如今我已经长大成熟,很多事都看透,再也没有那样洒脱面对考试的机会了,有这样的机会都不会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的心情,做出来也只是徒增笑尔,不再是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只不过是一把年纪的cynical。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会在少年时,随心所欲的嘲弄一切虚假道学的东西,真正洒脱不羁的面对即将进入的尘世。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包饺子
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我决定把包饺子这项伟大传统传承下去。
之前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吃饺子,长大一点儿,读书工作离开家了,最开心的就是可以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说话,暖融融的很开心,弄的身上白白的都是面粉,无论在哪儿,都是过年。
过年包饺子,包一个钱进去,全家谁吃到了,新一年就会事事顺利,我高考那两年,都吃到钱了,妈妈盼望我能吃到钱,甚至包了三个钱在饺子里--当时我们家就四口人啊。不过,怎么说呢,并没什么好运到。后来我工作了,考研究生,我妈也希望我吃到钱,我则开始希望爸妈吃到钱,表示新一年身体健健康康。我妈就是这样,她还喜欢算卦,算啊算的,一直算到好的为止,今天我重新看了一遍《麦兜》,看到猪妈妈去求签,求不到上签誓不罢休。狠狠的感动了一下。
有一个周末,我忽然想包饺子,买了绞好的肉馅,自己切碎四季豆,买了一包玉米粒,和在一起,包了顿饺子,还挺好吃的。这算是练手。
元旦时,认认真真包了一次饺子,用菠菜汁和面,芹菜猪肉大葱猪肉馅,在菜市场买了四棵山东大葱,买葱时旁边一个老太太看着我问,买咁多葱,点食啊?我说包饺子咯。她十分不解,HK人大概知道云吞和虾饺,很少会吃这种北方饺子吧。
这次我决定不放调味料(上次放的辣椒油太多了...),就用姜、葱、酱油来拌馅,从我做饭起,就不用任何味精鸡精之类的,前几天在儿童健康院看到标语说,可以用葱、姜、蒜、辣椒、芥末等天然食材调出各种味道。尽量少用调味料。我深以为然。
买了一把菠菜,用纱布挤出菠菜汁和面,饺子皮就会是绿色的,好看也好吃。
忙活了一阵子之后,饺子出锅了,相当成功,那天天气很暖和,如果天再冷一点,过年的气氛就更浓厚了。
既然春运火车票十年如一日这样的难买,如果真回不了家,就在外面过春节吧,只要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便也是过年了。
挤好的菠菜汁和切好的芹菜、葱,也可以用鸡蛋清和面,这样表皮是淡黄色,会更好吃。
和面大师,我本人。美国面粉、菠菜汁,经我这双打键盘的手“轻拢慢捻抹复挑”,嫩滑筋道。
我是全能选手,包饺子是我妈教我的,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创新。
下锅后就没那么绿了。
据说饺子好吃,全都是因为她擀的皮儿好。
韩寒告诉我什么
人都有一颗软弱的灵魂,有时因为苦难软弱,有时因为自卑,有时则是因为赞誉。灵魂软弱时,人会变得愚蠢和忘乎所以。
韩寒的2011,最可贵的就是意识到自己被民意左右并慎重的保持距离--做个受欢迎的人是危险的,无论欢迎你的是敌人还是朋友,还是所谓的“民意”,且不说是不是立志要做独立的知识分子,若想保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最重要一条就是保持冷静和独立。
传媒最善长的就是设置议程,玩政治把戏,经济把戏,市场部经理和广告人员也是在做这件事,因为人的灵魂不能一直都坚强,总得找时间放个假的。
前几天看了麦田煞有介事的分析韩寒背后的炒作团队,还列了个图表--表示有科学根据,有统计数字。看了那张图表,我肚子都笑疼了~~ 现在想起来还想笑。且不说统计本身就是靠不住的,他弄这个图表也太简单粗暴了吧。这么简陋的一个统计图,然后煞有介事的冠以“让数据说话”之名,看上去简直像是行为艺术。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就算千方百计找出了所谓规律,看到了所谓“拐点”,so what?人的思想本来就是转变的,任何一个人的blog统计一下(如果坚持写四五年的话)都能得出麦田老师的结论,从某个tippping point开始,这人变了。。。。当然会变,写了五年blog都不变的人,还能指望他做点什么呢?
然而大部分人看到这个结论--路金波帮助韩寒炒作,甚至找枪手---都很兴奋。其实第一眼看到,我也挺兴奋的--哈哈,要是真的该多好啊。不过我不是傻×,一秒中后我就冷静下来。
人们需要这样的资讯来缓解压力--韩寒,年轻,长得帅,又有才华,有美女名车围绕,居然还混成了一个公知。他,他,他,简直太顺利太完美了吧。。错,他文章是别人写的,背后有枪手。他为人也不咋地,对老婆不忠.....看到这里,大家都长出一口气:就说嘛,怎么所有好事都让他一个人占了。活该丫倒霉。这就和看到富豪离婚,家族不和打遗产官司一样,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这就是民众对大众传媒的期许:看人仆街!供人YY!
任何人,只要一不小心满足了群众这点儿要求,都会被大家无条件拥护。HK赚钱的报纸杂志就是这么办的。
人总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迎合自己软弱的内心,逃避现实,不要争辩,连先知和神都是如此。
因此人们总喜欢看名人丑闻,富人的不快乐,普通人的不开心,正所谓“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看到“韩寒背后有枪手”,“某有钱人家庭惨变”,这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因为多少减轻了每个人因为资讯而产生的压力--你知道的太多了,就会不快乐,韩寒年纪轻轻,名成利就,而你自己年纪一把,一事无成。你知道的再多一点,就又快乐了:哎呀,原来他是抄袭的呀。
除了自己,还能骗谁呢?不如什么都不看,知道那么多无用的资讯干嘛?让自己烦恼,然后再拼命的知道更多,让自己开心?这个问题上我非常赞同达赖喇嘛的讲道:欲望就像挠痒,挠痒固然是快乐的,最快乐的是不痒。
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喜欢看大国崛起的新闻,乐于接受“中国模式的神话”,傻乎乎的就信了世界要靠中国搭救,中国市场主宰未来世界,于是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哪怕刚毕业就失业,哪怕国家越来越雄起,自己钱包越来越瘪。这是被奴役的人们愿意接受的神话,金将军举世无双,我们最幸福,Nothing to envy。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的士司机与国民身份认同(testing)
出租车司机这个人群,颇能代表一个城市普通人的面貌,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好恶大致是公正客观的。我挺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如果他的开车水平足够过关的话。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周一次往返中环和数码港,来回合共约一个小时车程,一路过去海景山景旧街旧屋美不胜收,是一周繁忙工作中,难得的偷闲。每次坐出租车我都希望遇到一个好玩有趣点的出租车司机---经验证明,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不错,健谈,乐观,对我半生不熟的广东话和我的内地身份充满好奇,无论从哪个话题开始,最后都会扯到内地和HK的比较上,结论往往是:HK有法律,有ICAC,媒体开放自由,好过内地。但内地混乱胆子大的话易赚钱,房子大一些。
有些人对内地几乎一无所知,毕生没离开过HK,有些人对深圳的风月场所了如指掌,但并不了解中国,我和他说起黑煤窑,农民工,他震惊到几乎合不拢嘴巴,HK的建筑工人工资很高,每月3W以上,我说内地的建筑工人,远没有这么高的工资,不但工资不高,摔死没人管,而且,到年底还可能拿不到钱回家过年。(别指责我揭祖国的伤疤,祖国有什么好事儿值得炫耀的吗?我还能说什么?)无一例外的是,如果谈到柳四,个个都激昂起来,并深深的以HK为荣了。
每次坐上车,我都自觉绑好安全带,这个习惯也是到HK后才养成的,一是国内的出租车我没留意过安全带,二,在上海时,出租车速没超过30码过。HK的出租车快,路又高又陡,还打着圈儿,不绑安全带实在是自己都坐不稳。
打开话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我从海说起:远处那个是不是青马大桥啊?有时,我从山说起:薄扶林的山景好靓啊,有时,就比较直接:这一片儿的楼很贵吧。然后话题就打开了,大家滔滔不绝谈个来回,最后还依依不舍。当然我也曾遇到一个忧郁的的士大佬,看上去满腹心事,长吁短叹,而且直接不让我坐副驾(我做后面车子爬山时会晕),我坐了一程就下来换车了。
半年来,我遇到各式各样的的士大佬,颇为传奇的一个是曾经做过某大型国营公司的采购总监,后来公司人事斗争中失败,又狠不下心做ICAC的污点证人,最后两头不是人,解职后连遣散费都没拿到,且碍于行业潜规则,他不能再做这个行业,他反复和我说两句话:一,人不能爱国,他当年因为爱过才加入国货公司的;二,人不能太老实,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很无语,一路听他的故事一路夸他坚持原则,自己干干净净做人不是很开心?终于在我快下车时,他情绪好了一些,说,反正我女儿已经在澳洲读书,那些年我也把她的学费攒够了。
还有一个的士大佬居然是住在深圳的,每天过关过来开的士,他说,HK我住不起,只好在深圳买房,辉煌年代里,他有两部的士车牌,自己不用开,生意好,买了楼,鱼翅捞饭,97年金融风暴,楼价暴跌,他生意转差,感情出问题,离了婚,他为了把房子留给前妻和孩子,没有申请破产(申请破产的话,房子要收回),贱价卖了一个拍照还贷,因此到现在都有不良还贷记录,很难再买楼,该大佬说起这段往事,并不以为意,得知我已结婚,便借题发挥说,你知道,现在HK女多男少,就算你结婚了,都会有不少女的来“搞“你,我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好,他现在已经再婚,在深圳住,用这样的理由给自己开脱,同时又算有情有义,快到目的地时,他说如果当初我申请破产,银行收了我的楼,老婆孩子到现在都不会原谅我,不会认我,现在的老婆偶尔也会抱怨我收入低,无前途,我说,你嫌我穷就别跟我咯。我一面震惊,笑着说”你又要来一次啊“,一面下了车,看此人50岁不到的样子,头发花白,一脸沧桑但又颇淡定的样子,又有几分佩服这种拿得起放得下。
的士大佬最为自豪的是职业自由,有次在IFC附近遇到一个年轻小伙,看上去是个典型的港男,因为头发做的很潮,很傻,一路都很开心的样子,问我在哪儿上班,什么时候下班,然后就得意于自己的自由,他说,我不喜欢有老板管着,开出租很自由,想多跑就多跑,不想跑了就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儿,车子里想怎么摆怎么摆,自己做主,果然,停在数码港楼下等我去机房时,他从驾驶席出来,在路边悠闲的吸烟,一上车就问我抽烟吗?我说,戒了,他更得意的说,办公室不让吸烟吧?我说,是啊,吸烟要搭两次电梯,下到一楼,他再次感叹了一番自由的可贵,后来谈到买楼,我说首期怎么都要100W上下吧,他说,是啊,100W,这不是要我命吗?我拿不出,也存不到,最近拿了表,申请公屋,的士司机的收入难评估,申请公屋还是有优势的。说起这些窘迫事,他一直都笑呵呵的很开心,而且说了好多次TVB经典金句”做人嘛,至紧要开心“。路上,他打了个电话,有讲有笑,挂了电话告诉我,打给老豆的,他也开的士。我不由得羡慕起这一对父子,尤其在HK这座年纪轻轻的基金经理地产经纪满地走的金钱至上之城。
我最怕的是遇到老人家,HK很多的士大佬是老人,每年夏季时,都能看到不少的士司机猝死的新闻,大都是老人家,好像日本也是这个情况,令人感慨生活之艰难,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还要继续工作。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看上去总有六十多了,但车开的又快又稳,还和我聊了一路,大家聊的很投机,下车时互相致谢,还跟我说有缘再见。上周遇到的老头就没这么健朗了,握方向盘的手颤微微,一路目不斜视,小心翼翼的开车,转弯换道时,还把身体前倾,仿佛看不清前面的路,他稀疏的头发已经全白,看上去起码六十朝上了。我坐在副驾,一面感慨万千,一面提心吊胆。
遇到老人的好处是可以听到许多旧闻,有个老头,经过上环时,给我讲了不少塘西旧事,旧时,那里是妓寨林立,他说有部电影梅艳芳演的就是在这儿取景,我问是不是胭脂扣,他很惊讶我居然还知道这部电影,还知道这里以前是妓寨。(其实,我也看过三级片《塘西风月情》啊)
HK人有句挂在口边的话,每当受了上司的气,穿了小鞋,就会背地里恨恨的说,辞职算了,大不了去za的士!看来的士司机是个最后的退路,也象征着自由,再也不用看谁眼色,不用被人领导管辖。这个职业的自由度还是很不错的,以此为业的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大概已经经历了人生起伏的大浪,辉煌和低谷,风景都看透,再也无心无力去冲杀拼搏,又不愿年纪一把尚屈居人下,多半会一直开下去的。的士大佬并不是穷人,如今HK的的士拍照也炒到四五百万一个,卖掉牌照,随时可以买层楼的。
前年拿到驾照时,我也曾想,做个出租车司机还是挺刺激的,因为基本上,坐车人眼中,你是个和汽车本身差不多的工具,人在出租车上,就会露出本来面目,比如一边摸着女伴的大腿,一边打电话给老婆说在开会,的士司机就冷眼旁观着这个把开房说成开会的谎言世界,有时还会载到名人,看到他们并不”名“的一面。想一想不也挺刺激吗?
如果说的士司机代表基本民意多半比说曾荫权代表民意要理性的多,那么,就我这半年的经历而言,的士司机口中的HK,虽然问题多多(地产霸权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个不需要普及的常识),但欣欣向荣,规规矩矩,而且不止一个的士司机对我说,HK是世界上物品最全,最方便的地方(冯唐也这么说过),有一个对我说,就算移民到其它国家,也会想念香港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买东西吃东西方便。
最近港大民意测验中心做了一次香港人身份认同调查,对“中国人”身份认同跌至新低,在这个问题上,HK人可真是蝙蝠,有时认同自己是香港人,有时又倾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造成今年这个调查结果的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抓了艾VV,软禁陈桄铖,小悦悦被撞无人理,这些突破底线的事,令HK人打死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我短暂的经历而言,的士大佬中,几乎没有HK人觉得自己也是中国人。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的士大佬
出租车司机这个人群,颇能代表一个城市普通人的面貌,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好恶大致是公正客观的。我挺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如果他的开车水平足够过关的话。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周一次往返中环和贝沙湾数码港,来回大约合共一个小时车程,一路过去海景山景美不胜收,是一周繁忙工作中,少有的惬意时刻。每次坐出租车我都希望遇到一个好玩有趣点的出租车司机---经验证明,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不错,健谈,乐观,对我半生不熟的广东话和我的内地身份充满好奇,无论从哪个话题开始,最后都会扯到内地和HK的比较上,结论往往是:HK有法律,有ICAC,媒体开放自由,好过内地。但内地易赚钱,房子大一些。
每次坐上车,我都自觉绑好安全带,这个习惯也是到HK后才养成的,一是国内的出租车我没留意过安全带,二,在上海时,出租车速没超过30码过。HK的出租车快,路又高又陡,还打着圈儿,不绑安全带实在是自己都坐不稳。
有时,我从海说起:远处那个是不是青马大桥啊?有时,我从山说起:薄扶林的山景好靓啊,有时,就比较直接:这一片儿的楼很贵吧。然后话题就打开了,大家滔滔不绝谈个来回,最后还依依不舍。当然我也曾遇到一个忧郁的的士大佬,看上去满腹心事,而且直接不让我坐副驾(我做后面车子爬山时会晕),我坐了一程就下来换车了。
半年来,我遇到各式各样的的士大佬,颇为传奇的一个是曾经做过某大型国营公司的采购总监,后来公司人事斗争中失败,又狠不下心做ICAC的污点证人,最后两头不是人,辞职后连遣散费都没拿到,不能再做这个行业,他反复和我说两句话:一,人不能爱国;二,人不能太老实。我很无语,一路听他的故事一路夸他坚持原则,自己干干净净做人不是很开心?终于在我快下车时,他情绪好了一些,说,反正我女儿已经在澳洲读书,那些年我也把她的学费攒够了。
一个的士大佬居然是住在深圳的,每天过关过来开的士,他说,HK我住不起,只好在深圳买房,辉煌年代里,他有两部的士车牌,买了楼,生意好,鱼翅捞饭,97年金融风暴,楼价暴跌,他生意转差,夫妻感情出问题,离了婚,他为了把房子留给前妻和孩子,没有申请破产(申请破产的话,房子要收回),因此到现在都有不良还贷记录,很难再买楼,该大佬说起这段往事,并不以为意,得知我已结婚,便借题发挥说,你知道,现在HK女多男少,就算你结婚了,都会有不少女的来“搞“你,我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好,他现在已经再婚,在深圳住,用这样的理由给自己开脱,同时又算有情有义,快到目的地时,他说如果当初我申请破产,银行收了我的楼,老婆孩子到现在都不会原谅我,不会认我,现在的老婆偶尔也会抱怨我收入低,无前途,我说,你嫌我穷就别跟我咯。我一面震惊,笑着说”你又要来一次啊“,一面下了车,看此人50岁不到的样子,头发花白,一脸沧桑但又颇淡定的样子,又有几分佩服这种拿得起放得下。
的士大佬最为自豪的是职业自由,有次在IFC附近打到一个年轻小伙开的,看上去是个典型的港男,因为头发做的很潮,很傻,一路都很开心的样子问我在哪儿上班,什么时候下班,然后就得意于自己的自由,他说,我不喜欢有老板管着,开出租很自由,想多跑就多跑,不想跑了就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儿,车子里想怎么摆怎么摆,自己做主,果然,停在数码港楼下等我去机房时,他从驾驶席出来,在路边悠闲的吸烟,一上车就问我抽烟吗?我说,戒了,他更得意的说,办公室不让吸烟吧?我说,是啊,吸烟要转一层电梯,下到一楼,他再次感叹了一番自由的可贵,后来谈到买楼,我说首期怎么都要100W上下吧,他说,是啊,100W,这不是要我命吗?我拿不出,也存不到,最近拿了表,申请公屋,的士司机的收入难评估,申请公屋还是有优势的。说起这些窘迫事,他一直都笑呵呵的很开心,而且说了好多次TVB经典金句”做人嘛,至紧要开心“。路上,他打了个电话,有讲有笑,挂了电话告诉我,打给老豆的,他也开的士。我不由得羡慕起这一对父子,尤其在HK这座金钱至上的城市。
我最怕的是遇到老人家,HK很多的士大佬是老人,每年夏季时,都能看到不少的士司机猝死的新闻,大都是老人家,好像日本也是这个情况,令人感慨生活之艰难,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还要继续工作。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看上去总有六十多了,但车开的又快又稳,还和我聊了一路,大家聊的很投机,下车时还跟我说有缘再见。上周遇到的老头就没这么健朗了,握方向盘的手都颤微微,一路目不斜视,小心翼翼的开车,转弯换道时,还把身体前倾,仿佛看不清前面的路,他稀疏的头发已经全白,看上去起码六十朝上了。我坐在副驾,一路提心吊胆。
遇到老人的好处是可以听到许多旧闻,有个老头,经过上环时,给我讲了不少塘西旧事,旧时,那里是妓寨林立,他说有部电影梅艳芳演的就是在这儿取景,我问是不是胭脂扣,他很惊讶我居然还知道这部电影,还知道这里以前是妓寨。(其实,我也看过三级片《塘西风月情》啊)
HK人有句挂在口边的话,每当受了上司的气,穿了小鞋,就会背地里恨恨的说,辞职算了,大不了去za的士!看来的士司机是个最后的退路,也象征着自由,再也不用看谁眼色,不用被人领导管辖。这个职业的自由度还是很不错的,以此为业的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大概已经经历了人生起伏的大浪,辉煌和低谷,风景都看透,再也无心无力去冲杀拼搏,又不愿年纪一把尚屈居人下,多半会一直开下去的。的士大佬并不是穷人,如今HK的的士拍照也炒到四五百万一个,卖掉牌照,随时可以买层楼的。
拿到驾照时,我也曾想,做个出租车司机还是挺刺激的,因为基本上,坐车人眼中,你是个和汽车本身差不多的工具,人在出租车上,就会露出本来面目,比如一边摸着女伴的大腿,一边打电话给老婆说在开会,的士司机就冷眼旁观着这个把开房说成开会的谎言世界,有时还会载到名人,看到他们并不”名“的一面。
如果说的士司机代表基本民意多半比说曾荫权代表民意要理性的多,那么,就我这半年的经历而言,的士司机口中的HK,虽然问题多多(地产霸权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个不需要普及的常识),但欣欣向荣,规规矩矩,而且不止一个的士司机对我说,HK是世界上物品最全,最方便的地方(冯唐也这么说过),有一个对我说,就算移民到其它国家,也会想念香港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买东西吃东西方便。
有些人对内地几乎一无所知,毕生没离开过HK,我和他说起黑煤窑,农民工,他震惊到几乎合不拢嘴巴,HK的建筑工人工资很高,每月3W左右,我说内地的建筑工人,远没有这么高的工资,不但工资不高,摔死没人管,而且,到年底还可能拿不到钱回家过年。(别指责我揭祖国的伤疤,祖国有什么好事儿值得炫耀的吗?我还能说什么?)有些人对深圳的风月场所了如指掌,但并不了解中国,无一例外的是,如果谈到六四,个个都激昂起来,并深深的以HK为荣了。
最近港大民意测验中心做了一次香港人身份认同调查,对“中国人”身份认同跌至新低,在这个问题上,HK人可真是蝙蝠,有时认同自己是香港人,有时又倾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造成今年这个调查结果的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抓了艾未未,软禁陈光诚,小悦悦被撞无人理,这些突破底线的事,令HK人打死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我短暂的经历而言,的士大佬中,几乎没有HK人觉得自己同时也是中国人。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忧伤又美丽的爱情故事
迄今为止,我读过看过的,最美丽又忧伤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来自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说是有个举世无双的侠客,高风亮节的杀手,世上无人可匹敌,无论是人品还是剑术,可谓德艺双馨。
在那个剑客满地走,代表主流价值观的年代,他可算是个万人迷,加上沉默寡言,满面须根,又酷又冷,更是时代之翘楚,全国少女之偶像,见到就要晕倒,兼大小便失禁那种。
但是他却喜欢上一个独眼女子,此女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当然也可能是有,但没有表现出来,没有流传记录,毕竟爱人就像脚上的鞋子,穿的人才知道。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有人问侠客,你究竟喜欢她什么?
侠客照例是沉默无语,45度角望向远方--当然,他是用两只眼睛望向远方,许久才说出一句:认识她后,我觉得生两只眼睛的人类好奇怪啊。
不知道为何,当我还小的时候,看了这个非常短的故事(大概不够100字)非常感动,心想爱情就该如此,在你眼中ta就是审美标准。
我喜欢伍迪艾伦,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就该是这样的,有文化,不显摆,有幽默感,最重要的一点:眼神里永远是写满忧伤,哪怕是在讲冷笑话,也是忧伤。
在他著名的电影《性爱宝典》里(也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我最喜欢第二个故事,他演一个忧伤的小丑,善于讲一些讽喻时事的冷笑话,但逗不笑皇上,逗不笑大臣,有一天皇上外出了,照例拿出贞操带(也就是铁裤衩)给皇后锁上,但皇后喝了春药,欲火焚身,小丑打算配合一下,剥开重重衣衫,赫然看到铁裤衩,二人想尽办法弄开它,刀劈斧削,怎么都弄不开,反而把自己的手卡在里面,这时候,皇上回来了,终于小丑被当场捉住,推出去斩首。
断头台喀嚓一声,小丑的头坠落城墙,他手上拿的布偶的头缓缓落下,飘飘荡荡,犹如秋风中的枯叶,看到这一幕,不知为何,我的眼泪掉下来,虽然这是部科学三级片,伍迪艾伦还在另一个小片段里演了一只犹犹豫豫、忧伤的精子。
帕索里尼是我最喜欢的导演,这种喜欢非常私密,我从没和任何朋友一起看过帕索里尼的电影,每次都是我自己,将著名的三部曲(《坎特伯雷故事集》《十日谈》《一千零一夜》)看了好几遍,这可都是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呀,帕索里尼还原了那个充满智者的时代,随便讲个笑话都能令人捧腹的时代,那个修女和教士洒脱的偷情的时代,当然,也是个阶级不平等的时代。
不记得是哪一部了,有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是我看过的爱情故事中,最忧伤的一个,一个千金小姐爱上了一个仆人,非常纯真的爱,纯粹的爱,两个人暗暗订了终身,千金小姐的哥哥发现了,勃然大怒,但这两个恶棍并没有直接去破坏他们的爱。
有一天早上,她的两个哥哥叫上仆人一起去打猎,姑娘觉得心慌意乱,哪里不对劲儿,但又不敢阻止,仆人以为没人知道她们的爱情,傻呵呵的,欢天喜地的,无比忠诚的帮俩人牵着马出去打猎了,一到野外,俩人就合力杀死了仆人,就地掩埋--在家里的千金小姐感到心口痛了一下,从午睡中惊醒。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来一个盆栽,姑娘看到回来的只有两个人,明白了一切,坐在夕阳里默默的流泪--那时候女人是无权过问家里的事的。她天天浇灌盆栽,望着它流泪,过了几天,盆栽开花了,是一棵向日葵,然而向日葵的花盘里长出男仆流泪的面孔。
这至今还记得阿拉伯国家永远大漠风沙一般的黄色暖调,一根根在沙漠风中颤动的针状植物,如血的夕阳里仆人纯真朴实的笑以及千金小姐脸上不为人知的忧伤。
这是我最喜欢的三个爱情忧伤的爱情故事,无论精神还是肉体,无一达成完美结合,都以悲剧收场。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打倒垄断资本主义
昨天《天与地》大结局里,佘诗曼演的阿Yan,有这么一段独白:
“说我们被边缘化,那是因为我们依附在主流的价值观。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无需恐惧我们的聚集,因为在这里聚集的人,都是希望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和谐不是一百个人说同一句话,而是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说话,却也互相尊重”
这和此剧刚开始时,代表理想主义的Dr.Dylan 的一段话呼应:
“你睇吓我地呢個世界,睇下我地呢個城市係乜野樣,除咗錢呢個字之外,我地已經分辦唔出是非黑白,我地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到,好似倒模出嚟咁。鍾意食同一樣既嘢、鐘意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同一種生死病死的做人方法,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
他俩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儿:打倒垄断资本主义。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二线城市,或者更小的城市,还保持着我们童年的样子,城市越发达,人情味越少,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了,24小时营业的7-11取代里以前的杂货铺,吃饭时越来越方便卫生了,但餐饮业全部被集团式经营独占,影院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却上映着大致相同的电影排期,所有的东西都集中管理,都俯首于资本主义的唯一原则: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社会是高度发达的,也是濒死的社会。
从文化角度说,社会需要多元文化,我们想喝不同口味的奶茶豆浆,悠长的叫卖声也成为人生美好的童年回忆。有时从杂货铺老板那儿赊点东西,记账,过几天再给钱,我们希望不同的书店影院都有生存的空间,房租不要那么贵,有人可以为了理想开一家不赚钱的书店而不必把房子租给别人卖运动鞋。
这些文化的,人情味儿的,让人觉得活的像人而不是机器不是《WALL E》中那些做花轮车的胖子的东西,随着资本主义的发达,正在一一消亡。
我是以IT为业的人,毕业后一直做微软的产品,谈到垄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软那场官司,最后它是输了,直到今年才答应不再绑定浏览器,但时机已过,那些小公司拿到赔偿却再也无力生存,后来小公司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围绕这微软的产品做一点点小产品,等着被它收购,成为它的一个部门。这就是俗话说的,你吃肉,我们喝汤。
在技术领域垄断最大的坏处是扼杀创新,用钱把创新的萌芽砸死在萌芽状态,你只能围绕它去思维,短期内,对个人,也许是好事儿,可以赚到钱,可以给大家提供方便(不用装浏览器了),但长远来看,它对IT业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把微软拆分了,制定并修订反垄断法。尽量保持一个社会的多元,在各个领域都是。
HK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反垄断法,研究垄断行为,这几年,普通人也渐渐明白,香港快死了,几乎全HK的人都在给李家诚李兆基郭氏家族打工,你辛辛苦苦赚了很多钱,他只需要动动手就轻松的从房租,日常生活品里给你拿走了。HK正在变成一个没有向上流动空间的城市。
这和以前的HK是不同的,以前就算不识字儿,没有任何背景,只要肯吃苦,勤奋,都能做成自己的事业,那是英国人的HK,不是中国的HK。
人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动动脑子想想,就能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我附近最大的超市是百佳,李家诚企业的,整个楼层都是,在拐角处有个花店,私人开的,我曾在那儿买了一盆儿花送给搬家的朋友,店主四十来岁,非常热心,看上去是个爱花之人,然而,大约3个月后,这家花店不见了,又过了一星期,百佳超市里面临时间隔出来一处很简陋的场所,做了花店。你可以选花,然后到收银处买单。
这背后的故事很简单,以前的店东是租百佳的地方开花店,生意渐渐好了,人们都知道这里有间花店了,百佳就涨他的租金,涨到他无法负担只能退租,百佳就这样接手。
李家诚的企业,延伸到你生活的每个领域,房地产,超市,物流,甚至花店。你赚的钱最后都进了他的口袋,因为你别无选择,没有人开得起第二间花店了,因为房租是如此贵。
这是个卑鄙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还不算最卑鄙的,大超市里售卖的东西品类也越来越少了,比如尿不湿,充斥着好奇帮宝适两个大品牌,我想买的花王,在角落里,且货很少。这是因为那两家给了他很高的“入场费”,而那些好的产品,新的产品,也许会因为给不起入场费或者不愿给入场费而上不了架。
甚至昨天我看到一单新闻,有个小区的楼盘是长江集团的,他们甚至不让别的电信商在楼顶安装接收装置,付款也不行。他变相强迫这个小区住的人用电讯盈科的电话,因为你用别家,信号就会差。
这就是HK人口中地产霸权的故事,每个行业都是如此,辛辛苦苦付出专业劳动,赚得钱一大半给了房租,甚至个人生活,比如住屋的房租。
我还不用交税,我觉得那几个寡头交的税款里,有我的一笔。
这样的恶性循环还在继续,人如蝼蚁忙碌着,过每一天的生活,有钱人却乐之不疲的玩这样的金钱游戏,这看上去符合资本主义的原则:自由,公平,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但如果没有反垄断法,这条资本主义的原则的目的地就是城市的高度发达,城市的死亡和人的千人一面。这些本来很浅显的道理,我却这么晚才懂。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今天《天与地》大结局了,以后一段时间,又可以不看电视,关掉电视,整个世界都清净许多,很少追看连续剧,这一部也谈不上追看,断断续续,半看半猜看完了,追看连续剧是浪费生命,和漫无目的的上网一样。
既然看完了,就乱说几句吧。
大家都知道tvb的连续剧,收视都不错的,从我们口中的经典83版射雕(这是杜琪峰刚入行时导演的,刘嘉玲,周星弛都还是龙套。。。)到现在的《潜行狙击》《宫心计》什么的,前段时间看到豆瓣上有人总结了TVB的编剧模式,看得很欢乐,总结的很好,总之就是那么回事儿,”做人最紧要开心“的内核,加上一堆狗血情节(这一点两地并无分别,内地剧只不过对白写的差而已)
电视剧的收视人群是家庭妇女,因此电视剧的质素和某个地区的家庭妇女质素有关,就我所知,《还珠格格》是个蚕妇村氓都追看的连续剧,我们村儿的大婶儿,一手牵着牛急急往家赶,一边念叨着,还珠格格快开始了......看到这一情形时,我大三,极为震惊和佩服琼瑶阿姨。
TVB的连续剧是照着HK“师奶”口味定制的,《天与地》有一点点创新,注意,只是一点点,不超过10%,已经导致了被“雪藏”了三年才拿出来,拿出来了收视率仍然低,所谓叫好不叫座,这种怪事真的发生在《天与地》身上。
这部戏只是选了一个之前没有拍过的题材---音乐人和DJ,其它的,全都没变,内核还是:做人最紧要开心;有钱人都是痛苦的;穷人最幸福;赚钱后就会变坏,做好事学雷锋就会死(所谓,人若改常,非病即亡)
这是HK家庭主妇几十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要抓住这一点,tvb的流水线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连续剧,就可以永远赚钱。
这部戏在内地禁播了,据说是有些法轮功标语的镜头,又有游行示威,担心大家看了被启蒙,又有人怀疑与纪念六四有关,神乎其神的说法是,四个人各自代表一种对六四的态度,杀人吃人之后,有人忏悔,有人选择遗忘,有人坚持理想,有人自我催眠变成一个恶棍以便可以活得更好。
我觉得有点瞎掰,只是因为片尾曲,太有黄家驹风格,颇有点六四的感觉罢了。
这个戏好玩之处在于三年前拍成(所以拍摄时间应该更早),却拍出了香港的现状:工潮,选举种票,贫富分化加剧,市民价值观变得千篇一律....不管是不是编剧有先见之明,写了一出政治剧,这部戏成功之处,打动人之处也在于它每一集的故事,都在努力的跳出旧的框架,尽量不那么狗血,尽量选一些脚踏实地的故事。就连婚外情也比以前新鲜,更无须说那些政治选举游戏,财务公司的内斗,电视台的生态等等。
最后一集,借佘诗曼之口,编剧再次表达了价值观:你可以因为要活命而出卖朋友,甚至杀了他吃他的肉(HK有句俗语:你死好过我死),但为了利益而咬的你死我活,忘记了年轻时候的友谊和理想,脑子里只有赚钱,就十足可耻。
这个城市需要这样的拍案惊奇,其实哪个城市不需要?当一个人由年轻变到成熟时,越过了多少自己年轻时想也不会想的界限,做了多少自己曾经不齿不屑的事?有哪些是为了生存,有哪些是为了利益?
最终四个人又在一起,唱起那首一起创作的《年少无知》,台下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场面,是非常理想化的,因此让人振奋,引人入戏,因为生活中没有,才想在文艺中实现,如陶杰所说,这座城市,哪里还有人请你吃顿饭单为叙旧?哪一餐饭不是谈生意,谈合作?
剧中人刘俊雄有句发人深省的独白:我想做好人,但是你有没发现,这个城市不接受好人,只接受伪善的人。
他说这句话是基于他的选举策略,他雇人表演反对,提前拆弹,将自己过去的失败演绎的悲壮,消除负面影响,到电台做节目,原谅给自己绿帽子戴的老婆,声泪俱下,骗了老婆,骗了选民,皆大欢喜,这些伪善他自己很清楚,但是选民吃这一套,真诚面对自己内心,坚持原则,最后只能是寂寞收场。
这中荒诞,令人无奈,但面对芸芸蠢人,只能用这样的方式。
他们三个为了活命,吃了自己的朋友,终生受到诅咒,没有人可以再过回正常的生活,结尾时,刘俊雄因为救一个过马路的小孩儿而死,小孩儿的名字叫“家明”,正是他们吃掉的朋友的名字,一个做业与救赎的故事,圆满结束。
临死前,有一条演技很不错的流浪狗走过,这条狗之前也出现过,用于让他悔悟,他正如工地上的看门狗,等高楼落成,工地解散,看门狗也就变成流浪狗,不小心就会被疾驰的车辆撞死。
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和主演跳槽跳的差不多了,因此被打入冷宫失宠,TVB有个很大的雪柜,不听话的就被雪藏,(请相信,HK之小,tvb在娱乐界影响之大。)过几年拽出来一个都吓人一跳,今年拽出来的郑嘉颖,陈芷青,演技圆润成熟。而且雪藏之后,大家都服服帖帖,只说东家的好,工资再低也没半句怨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
-
ISBN: 9570805218 毛茸茸 @ 2009-03-13 22:38 π 我找到它的ISBN,欲在豆瓣上建立它的条目,输入之后返回『deleted』---原来,以前有人建立过的,这个国际通行的ISBN在豆瓣上对应到一本叫做『 Deleted』的书,哈哈~~神奇吧,就...
-
我最喜欢的三张专辑,也是最近期的三张 你快要四十岁,三十多年来表面上和大部分人一样,上学,上班,谈几场不太成功的恋爱,结婚生子,逐渐老去,泯然众人。但你内心一直有一块保留地,在那里,你体会着狂野,体会孤独,敏感,羞怯却又睥睨众生。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人生就这样了,完了,总是和主...
-
My Little Airport :香港最后的文艺青年 林愈静 2016-10-12 18:57:45 今年,我日渐贫乏的精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MLA(My Little Airport)又出了新碟,虽然,我没时间去看发布演唱会,没抢到票去一连三日的演唱会,但我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