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与地》大结局里,佘诗曼演的阿Yan,有这么一段独白:
“说我们被边缘化,那是因为我们依附在主流的价值观。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无需恐惧我们的聚集,因为在这里聚集的人,都是希望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和谐不是一百个人说同一句话,而是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说话,却也互相尊重”
这和此剧刚开始时,代表理想主义的Dr.Dylan 的一段话呼应:
“你睇吓我地呢個世界,睇下我地呢個城市係乜野樣,除咗錢呢個字之外,我地已經分辦唔出是非黑白,我地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到,好似倒模出嚟咁。鍾意食同一樣既嘢、鐘意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同一種生死病死的做人方法,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
他俩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儿:打倒垄断资本主义。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二线城市,或者更小的城市,还保持着我们童年的样子,城市越发达,人情味越少,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了,24小时营业的7-11取代里以前的杂货铺,吃饭时越来越方便卫生了,但餐饮业全部被集团式经营独占,影院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却上映着大致相同的电影排期,所有的东西都集中管理,都俯首于资本主义的唯一原则: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社会是高度发达的,也是濒死的社会。
从文化角度说,社会需要多元文化,我们想喝不同口味的奶茶豆浆,悠长的叫卖声也成为人生美好的童年回忆。有时从杂货铺老板那儿赊点东西,记账,过几天再给钱,我们希望不同的书店影院都有生存的空间,房租不要那么贵,有人可以为了理想开一家不赚钱的书店而不必把房子租给别人卖运动鞋。
这些文化的,人情味儿的,让人觉得活的像人而不是机器不是《WALL E》中那些做花轮车的胖子的东西,随着资本主义的发达,正在一一消亡。
我是以IT为业的人,毕业后一直做微软的产品,谈到垄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软那场官司,最后它是输了,直到今年才答应不再绑定浏览器,但时机已过,那些小公司拿到赔偿却再也无力生存,后来小公司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围绕这微软的产品做一点点小产品,等着被它收购,成为它的一个部门。这就是俗话说的,你吃肉,我们喝汤。
在技术领域垄断最大的坏处是扼杀创新,用钱把创新的萌芽砸死在萌芽状态,你只能围绕它去思维,短期内,对个人,也许是好事儿,可以赚到钱,可以给大家提供方便(不用装浏览器了),但长远来看,它对IT业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把微软拆分了,制定并修订反垄断法。尽量保持一个社会的多元,在各个领域都是。
HK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反垄断法,研究垄断行为,这几年,普通人也渐渐明白,香港快死了,几乎全HK的人都在给李家诚李兆基郭氏家族打工,你辛辛苦苦赚了很多钱,他只需要动动手就轻松的从房租,日常生活品里给你拿走了。HK正在变成一个没有向上流动空间的城市。
这和以前的HK是不同的,以前就算不识字儿,没有任何背景,只要肯吃苦,勤奋,都能做成自己的事业,那是英国人的HK,不是中国的HK。
人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动动脑子想想,就能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我附近最大的超市是百佳,李家诚企业的,整个楼层都是,在拐角处有个花店,私人开的,我曾在那儿买了一盆儿花送给搬家的朋友,店主四十来岁,非常热心,看上去是个爱花之人,然而,大约3个月后,这家花店不见了,又过了一星期,百佳超市里面临时间隔出来一处很简陋的场所,做了花店。你可以选花,然后到收银处买单。
这背后的故事很简单,以前的店东是租百佳的地方开花店,生意渐渐好了,人们都知道这里有间花店了,百佳就涨他的租金,涨到他无法负担只能退租,百佳就这样接手。
李家诚的企业,延伸到你生活的每个领域,房地产,超市,物流,甚至花店。你赚的钱最后都进了他的口袋,因为你别无选择,没有人开得起第二间花店了,因为房租是如此贵。
这是个卑鄙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还不算最卑鄙的,大超市里售卖的东西品类也越来越少了,比如尿不湿,充斥着好奇帮宝适两个大品牌,我想买的花王,在角落里,且货很少。这是因为那两家给了他很高的“入场费”,而那些好的产品,新的产品,也许会因为给不起入场费或者不愿给入场费而上不了架。
甚至昨天我看到一单新闻,有个小区的楼盘是长江集团的,他们甚至不让别的电信商在楼顶安装接收装置,付款也不行。他变相强迫这个小区住的人用电讯盈科的电话,因为你用别家,信号就会差。
这就是HK人口中地产霸权的故事,每个行业都是如此,辛辛苦苦付出专业劳动,赚得钱一大半给了房租,甚至个人生活,比如住屋的房租。
我还不用交税,我觉得那几个寡头交的税款里,有我的一笔。
这样的恶性循环还在继续,人如蝼蚁忙碌着,过每一天的生活,有钱人却乐之不疲的玩这样的金钱游戏,这看上去符合资本主义的原则:自由,公平,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但如果没有反垄断法,这条资本主义的原则的目的地就是城市的高度发达,城市的死亡和人的千人一面。这些本来很浅显的道理,我却这么晚才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