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的士司机与国民身份认同(testing)

出租车司机这个人群,颇能代表一个城市普通人的面貌,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好恶大致是公正客观的。我挺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如果他的开车水平足够过关的话。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周一次往返中环和数码港,来回合共约一个小时车程,一路过去海景山景旧街旧屋美不胜收,是一周繁忙工作中,难得的偷闲。每次坐出租车我都希望遇到一个好玩有趣点的出租车司机---经验证明,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不错,健谈,乐观,对我半生不熟的广东话和我的内地身份充满好奇,无论从哪个话题开始,最后都会扯到内地和HK的比较上,结论往往是:HK有法律,有ICAC,媒体开放自由,好过内地。但内地混乱胆子大的话易赚钱,房子大一些。
有些人对内地几乎一无所知,毕生没离开过HK,有些人对深圳的风月场所了如指掌,但并不了解中国,我和他说起黑煤窑,农民工,他震惊到几乎合不拢嘴巴,HK的建筑工人工资很高,每月3W以上,我说内地的建筑工人,远没有这么高的工资,不但工资不高,摔死没人管,而且,到年底还可能拿不到钱回家过年。(别指责我揭祖国的伤疤,祖国有什么好事儿值得炫耀的吗?我还能说什么?)无一例外的是,如果谈到柳四,个个都激昂起来,并深深的以HK为荣了。
每次坐上车,我都自觉绑好安全带,这个习惯也是到HK后才养成的,一是国内的出租车我没留意过安全带,二,在上海时,出租车速没超过30码过。HK的出租车快,路又高又陡,还打着圈儿,不绑安全带实在是自己都坐不稳。
打开话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我从海说起:远处那个是不是青马大桥啊?有时,我从山说起:薄扶林的山景好靓啊,有时,就比较直接:这一片儿的楼很贵吧。然后话题就打开了,大家滔滔不绝谈个来回,最后还依依不舍。当然我也曾遇到一个忧郁的的士大佬,看上去满腹心事,长吁短叹,而且直接不让我坐副驾(我做后面车子爬山时会晕),我坐了一程就下来换车了。
半年来,我遇到各式各样的的士大佬,颇为传奇的一个是曾经做过某大型国营公司的采购总监,后来公司人事斗争中失败,又狠不下心做ICAC的污点证人,最后两头不是人,解职后连遣散费都没拿到,且碍于行业潜规则,他不能再做这个行业,他反复和我说两句话:一,人不能爱国,他当年因为爱过才加入国货公司的;二,人不能太老实,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很无语,一路听他的故事一路夸他坚持原则,自己干干净净做人不是很开心?终于在我快下车时,他情绪好了一些,说,反正我女儿已经在澳洲读书,那些年我也把她的学费攒够了。
还有一个的士大佬居然是住在深圳的,每天过关过来开的士,他说,HK我住不起,只好在深圳买房,辉煌年代里,他有两部的士车牌,自己不用开,生意好,买了楼,鱼翅捞饭,97年金融风暴,楼价暴跌,他生意转差,感情出问题,离了婚,他为了把房子留给前妻和孩子,没有申请破产(申请破产的话,房子要收回),贱价卖了一个拍照还贷,因此到现在都有不良还贷记录,很难再买楼,该大佬说起这段往事,并不以为意,得知我已结婚,便借题发挥说,你知道,现在HK女多男少,就算你结婚了,都会有不少女的来“搞“你,我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好,他现在已经再婚,在深圳住,用这样的理由给自己开脱,同时又算有情有义,快到目的地时,他说如果当初我申请破产,银行收了我的楼,老婆孩子到现在都不会原谅我,不会认我,现在的老婆偶尔也会抱怨我收入低,无前途,我说,你嫌我穷就别跟我咯。我一面震惊,笑着说”你又要来一次啊“,一面下了车,看此人50岁不到的样子,头发花白,一脸沧桑但又颇淡定的样子,又有几分佩服这种拿得起放得下。
的士大佬最为自豪的是职业自由,有次在IFC附近遇到一个年轻小伙,看上去是个典型的港男,因为头发做的很潮,很傻,一路都很开心的样子,问我在哪儿上班,什么时候下班,然后就得意于自己的自由,他说,我不喜欢有老板管着,开出租很自由,想多跑就多跑,不想跑了就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儿,车子里想怎么摆怎么摆,自己做主,果然,停在数码港楼下等我去机房时,他从驾驶席出来,在路边悠闲的吸烟,一上车就问我抽烟吗?我说,戒了,他更得意的说,办公室不让吸烟吧?我说,是啊,吸烟要搭两次电梯,下到一楼,他再次感叹了一番自由的可贵,后来谈到买楼,我说首期怎么都要100W上下吧,他说,是啊,100W,这不是要我命吗?我拿不出,也存不到,最近拿了表,申请公屋,的士司机的收入难评估,申请公屋还是有优势的。说起这些窘迫事,他一直都笑呵呵的很开心,而且说了好多次TVB经典金句”做人嘛,至紧要开心“。路上,他打了个电话,有讲有笑,挂了电话告诉我,打给老豆的,他也开的士。我不由得羡慕起这一对父子,尤其在HK这座年纪轻轻的基金经理地产经纪满地走的金钱至上之城。
我最怕的是遇到老人家,HK很多的士大佬是老人,每年夏季时,都能看到不少的士司机猝死的新闻,大都是老人家,好像日本也是这个情况,令人感慨生活之艰难,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还要继续工作。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看上去总有六十多了,但车开的又快又稳,还和我聊了一路,大家聊的很投机,下车时互相致谢,还跟我说有缘再见。上周遇到的老头就没这么健朗了,握方向盘的手颤微微,一路目不斜视,小心翼翼的开车,转弯换道时,还把身体前倾,仿佛看不清前面的路,他稀疏的头发已经全白,看上去起码六十朝上了。我坐在副驾,一面感慨万千,一面提心吊胆。
遇到老人的好处是可以听到许多旧闻,有个老头,经过上环时,给我讲了不少塘西旧事,旧时,那里是妓寨林立,他说有部电影梅艳芳演的就是在这儿取景,我问是不是胭脂扣,他很惊讶我居然还知道这部电影,还知道这里以前是妓寨。(其实,我也看过三级片《塘西风月情》啊)
HK人有句挂在口边的话,每当受了上司的气,穿了小鞋,就会背地里恨恨的说,辞职算了,大不了去za的士!看来的士司机是个最后的退路,也象征着自由,再也不用看谁眼色,不用被人领导管辖。这个职业的自由度还是很不错的,以此为业的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大概已经经历了人生起伏的大浪,辉煌和低谷,风景都看透,再也无心无力去冲杀拼搏,又不愿年纪一把尚屈居人下,多半会一直开下去的。的士大佬并不是穷人,如今HK的的士拍照也炒到四五百万一个,卖掉牌照,随时可以买层楼的。
前年拿到驾照时,我也曾想,做个出租车司机还是挺刺激的,因为基本上,坐车人眼中,你是个和汽车本身差不多的工具,人在出租车上,就会露出本来面目,比如一边摸着女伴的大腿,一边打电话给老婆说在开会,的士司机就冷眼旁观着这个把开房说成开会的谎言世界,有时还会载到名人,看到他们并不”名“的一面。想一想不也挺刺激吗?
如果说的士司机代表基本民意多半比说曾荫权代表民意要理性的多,那么,就我这半年的经历而言,的士司机口中的HK,虽然问题多多(地产霸权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个不需要普及的常识),但欣欣向荣,规规矩矩,而且不止一个的士司机对我说,HK是世界上物品最全,最方便的地方(冯唐也这么说过),有一个对我说,就算移民到其它国家,也会想念香港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买东西吃东西方便。
最近港大民意测验中心做了一次香港人身份认同调查,对“中国人”身份认同跌至新低,在这个问题上,HK人可真是蝙蝠,有时认同自己是香港人,有时又倾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造成今年这个调查结果的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抓了艾VV,软禁陈桄铖,小悦悦被撞无人理,这些突破底线的事,令HK人打死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我短暂的经历而言,的士大佬中,几乎没有HK人觉得自己也是中国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