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真实的诗意

2000年,我在学校一个号称很先锋的“书吧”观摩了贾樟柯的《小武》,那时的我,正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年纪,这部DV电影那粗粝的感觉,原生态的长镜头深深的震撼了我,当影片去到结局,小武因为失恋于一个洗头房的姑娘而心烦意乱,终于失手被擒,绑在街头电线杆儿上供人观摩,恍惚间,我以为回到了家乡那个小县城。


那时的感觉恍恍惚惚,觉得这样的电影好,又觉得木啥求意思,不就是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嘛,不就是我们的生活,有啥求好拍的,值得搬上荧幕?后来看了贾老师的《站台》,三个多小时,漫长又惆怅,结束时非常伤感,虽然一样镜头写实粗糙,但北方的天空下,一群带着乡土气质和艺术气息的小镇青年,一出出街头表演,自然流淌出了诗意,真实中自有诗意。


《神探亨特张》也是这种感觉,尽管有些对白略显做作,但考虑到北京是一个的士司机一出口都是公知范儿的地方,这也就很自然了。电影在镜头晃动中结束了,抛开片中这些票友们不谈,这部电影也流淌出真实的诗意,让人伤感。


这部电影令我想起去年看的一本新时代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国在梁庄》,这本书也是展示真实的,真实的农村,是一个互害社会,想不到真实的北京也是,回头想想,这部电影里那些小偷骗子,个个都很可恶,专拣“弱势群体”下手。但当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又个个都可怜。表面上,电影似乎是主旋律的(也因此通过了审查?),但表现出的北京是如此的真实,令人感到压抑和焦虑。可能我们见惯了一个灯火阑珊,窗明几净的北京,山寨的硅谷,山寨的CBD,山寨的小资儿。如今,真实的北京浮现眼前。当第一缕阳光照在CBD时,一群年轻人像插秧一样娴熟的把小广告贴满了地面。当夕阳西下,一群清洁工又艰难的喷上清洁剂将它们铲除,冲洗干净地面。


这让我想起陈果的电影(回归三部曲,《去年的烟花特别多》《香港制造》,《细路祥》,《香港有个好莱坞》),在HK生活这一年,我觉得陈果镜头下的HK才是最丰富的,最真实的。而我们看到的警匪片儿,三级片儿,搞笑时装片,根本就不是HK。陈果抓住了这种感觉,许鞍华并不是上海人,却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抓住了上海的感觉。


另外,我觉得这种电影不必去高档的院线看,越是简陋越有感觉,就像你听周旋的《天涯歌女》,不用什么高级音响,略带干扰噪音的收音机感觉是最适合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梦的背后>是心酸

  看了马英力制作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讲了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全过程。非常精彩,看的很过瘾。 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娄烨的电影,氛围是第一的,但他营造氛围是扎扎实实的从声光电服装等着手,务求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简单讲就是打灯要打出没打灯的效果(片中娄烨和摄像的对话:你看,这打了...